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考語文詩歌專練--(魏)曹丕詩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考語文詩歌專練--(魏)曹丕詩歌(含答案)

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魏)曹丕詩歌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雜詩(其一)
曹丕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開篇“展轉”“不寐”“披衣”“彷徨”四個詞語,刻畫了一個長夜難眠的游子形象。
B.明月、雁南飛是古詩常見意象,情感與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相似。
C.“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點題,“郁郁”“綿綿”寫出了思鄉之情的濃郁、綿長。
D.詩歌以欲飛卻沒有翅膀,想過河而無橋,望風長嘆、肝腸寸斷收束全篇,余味悠長。
2.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評價此詩“景中情長”,請對此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短歌行①
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幾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靈倏忽,棄我遐遷②。靡瞻靡恃,泣涕連連。
呦呦游鹿,銜草鳴麑③。翩翩飛鳥,挾子巢枝。
我獨孤煢,懷此百離④。憂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發,生一何早。
長吟永嘆,懷我圣考。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注釋】①短歌行:為樂府詩舊題。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二月,葬高陵。此詩當作于曹操葬后不久。②遐遷:遠離。此指去世。③麑(ní):指小鹿。④百離:種種痛苦。離,同“罹”,憂苦。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篇四句寫到自己俯仰之際,看到死者生前用過的帷幕、幾筵,不禁觸物傷情,內心涌起物在人亡之痛。
B.“倏忽”一詞非常生動地寫出了喪親之后恍然若失的心態;“靡瞻靡恃,泣涕連連”抒寫失去父親的哀傷。
C.“憂心孔疚,莫我能知”兩句化用《詩經·小雅·采薇》中的詩句,兩者都表現了喪親后,自己孤獨悲苦的處境。
D.整首詩語言質樸、本色,把思親之情描寫得比較細膩、生動、真摯,可以看出詩人“工于言情”的詩歌創作特點。
4.曹丕的《短歌行》和曹操的《短歌行》都化用了《詩經 小雅 鹿鳴》中的詩句,兩者表達的情感相同嗎?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廣陵觀兵①
曹丕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 膽氣正縱橫。 誰云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②兵稱賢良。古公宅岐邑③,實始剪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④。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⑤。
興農淮泗間,筑室都徐方。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⑥,悠悠多憂傷!
【注】①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領兵東征孫權,行幸廣陵(今揚州),在長江邊舉行了閱兵式。②戢(jí):收斂,收藏。③古公,即周文王的祖父亶父,他在岐山下修建宮室,發展耕作。④魯襄公二年,晉國率諸侯軍隊討伐鄭國時,采用孟獻子的建議在虎牢修筑城防,迫使鄭國不戰而俯首稱服。⑤漢宣帝時名將趙充國,主張“罷騎兵”“合萬人留屯田”,使羌人的先零部落失去盤踞地, 四萬余人降漢。⑥東山詩: 出自《詩經》,詩歌以周公東征為背景,表達士兵久役不歸之痛。
5.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猛將”兩句,寫威猛的將士們同仇敵愾,顯現出銳不可當的氣勢。
B.“不戰”兩句與“量宜運權略”照應,表現出曹丕作為政治家的抱負。
C.“古公”六句,連用三個典故,含蓄表達了對治國賢臣的渴求。
D.敘寫觀兵場景時既有直接描寫,也有側面烘托,頗具畫面感。
6.漢代文學家劉楨評價曹丕“君侯多壯思,文雅縱橫飛”。請結合詩句,簡述本詩的“壯思”有哪些內涵。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丹霞蔽日行
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鳴云間。
月盈則沖,華不再繁。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
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標題可判斷本詩體裁與曹操《短歌行》一樣,同為四言樂府詩,行文工練,體現了曹丕“詩賦欲麗”的文學觀。
B.四時不同,景物各異,外界物候對詩人的刺激使他產生了豐富的聯想,由此足見曹丕雖為政治家,但也有情感細膩豐富的一面。
C.古詩詠嘆月盈月虧、花開花落的佳篇迭出,花月雖為美景,但多以樂景襯哀情,本詩也流露出望月驚心,花落而悲之感,并為結尾抒情蓄勢。
D.詩人篇末直抒胸臆,發出了既然我之所思古來有之,又何須多言的嗟嘆,與開篇詩人見到“丹霞”“彩虹”之美景時的欣喜構成對比。
8.本詩借自然景物及其變化抒發了哪些人生感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9.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
至廣陵于馬上作①
曹丕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誰云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不戰屈敵虜,戢②兵稱賢良。古公宅岐邑③,實始剪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筑室都徐方。量宜運權略,六軍咸悅康。
豈如東山詩④,悠悠多憂傷!
【注釋】①公元225年,魏文帝曹丕領兵東征孫權,行幸廣陵,在長江邊舉行了閱兵式。②戢:收斂,收藏。③古公,周文王的祖父亶父,他在岐山下修建宮室、發展耕作。④東山詩:以周公東征為背景,表達士兵久役不歸之痛。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戈矛成山林”以夸張手法極言兵器數量之多,與“玄甲耀日光”共同構成軍威雄壯的視覺畫面,凸顯戰爭前的磅礴氣勢。
B.“猛將懷暴怒”中“暴怒”一詞,既表現將士殺敵的勇猛,又暗含對戰爭的批判,與尾聯“戢兵稱賢良”形成情感呼應。
C.這首詩中“一葦可以航”和蘇軾《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中的“一葦”借輕舟在江上行駛表達的情感不同。
D.這首詩中“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用亶父之典故,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用周公之典,二者均表現出詩人的胸懷抱負。
(2)這首詩和高適的《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同樣寫戰爭。曹丕為一國之主,高適以軍前戰士視角展開創作,二人視角不同,對戰爭的關注點也明顯不同。請分析詩歌內容是如何體現二人的身份的?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各題。
燕歌行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10.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七言詩有著獨特藝術風格,語言淺顯,清麗自然,沒有雕琢的痕跡;筆致委婉,感情細膩,有千回百轉的纏綿。
B.全詩不斷變換抒情角度,運用賦、比、興名種表現手法,綜合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行動描寫等方法,反復渲染思婦的情緒。
C.短歌,調類名,漢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一般來說,長歌多表現慷慨激昂的情懷,短歌多表現低回哀傷的思緒。
D.李白有詩云“蓬萊文章建安骨”建安時期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輝煌的時代, 曹丕作為此時期的代表人物,以作品風骨遒勁而著稱,被后來人尊為典范。
11.這首詩是如何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結合詩句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小題。
雜詩二首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②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③。
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注】①亭亭:遠而無所依靠的樣子。②飄風:暴起的風。③吳會:指吳郡和會稽郡。
12.本詩首聯“浮云”象征著 ,表達了詩人 情感。
13.分析本詩的構思脈絡。
答案
1.B 2.①開頭感嘆“夜長”“風涼”實則隱含詩人愁緒;人未見而神已出,醞釀出一種孤寂凄涼的氣氛,雖不明言,卻真切可感;②七至第十句筆筆寫景,卻筆筆無不關情。“清波”“月光”“天漢”都是夜中所見清冷之景,而主人公仰觀俯視的無所著落,體現出一種百無聊賴、寂寞孤獨之感,與開端兩句同樣具有以景傳情之妙。“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恰在此時此境,又是秋蟲的陣陣悲鳴送入耳鼓,失群的南飛孤雁闖入眼簾,無不觸物傷情,頻增思懷愁緒。
【分析】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情感與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相似”錯誤。曹操的《短歌行》這兩句是寫對人才的渴求,希望人才能夠“擇木而棲息”;本詩中的“孤雁南飛”只是表達孤獨寂寥之情。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景中情長”,即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抓住景物特點分析情感即可。
詩從季節、辰侯發端。“古詩云:“愁多知夜長”。思心愁緒滿懷的人最不耐長夜的煎熬,而颯颯秋風自又分外增一層凄涼之感。首二句表面看來純系景語,實際其中已隱含一愁人在,與三、四二句水乳交融,這是行筆入神的地方。人未見而神已出,全在詩句中醞釀的一種氣氛,妙在雖不明言,卻真切可感。三、四兩句接著寫出主人公心神不定,輾轉難眠。五、六兩句寫主人公的思懷太深沉了,太專一了,竟然感覺不出時光的流逝,不知已徘徊了許久時間,露水都把衣衫沾濕了。雖只兩何詩,卻極傳深思癡想之神。他低頭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滾動鱗鱗的波光;仰頭縱觀,也無非明月當頭,夜色深沉,銀河已向西傾頹,寥廓的夜空上鑲嵌一天星斗。第七至第十這四句詩筆筆寫景,卻筆筆無不關情。主人公那一種百無聊賴、寂寞孤獨之感,直從字里行間泛溢出來,與開端兩句同樣具有以景傳情之妙。“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恰在此時此境,又是秋蟲的陣陣悲鳴送入耳鼓,失群的南飛孤雁闖入眼簾,無不觸物傷情,頻增思懷愁緒。整個這一大段,以悠然的筆調一筆筆描來,情景如見,氣氛愈釀愈濃。
從結構上看,經過上面這一段高妙筆墨的描述,主人公思深憂重的情態已如在眼前。這時詩人才將筆頭輕輕掉入主題:“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二句便有千鈞之重。這力量不是來自兩句直述語本身,而是來自前面那一大段精彩的景物描寫的鋪墊。那深愁難遣、寢息不安、孤寂無聊的形象,已把鄉思推到了極點,因而使這二句平淡的敘語具有了畫龍點睛的妙用,與前面的情景相映益彰。由此也可以悟出古詩章法的奧妙。詩人并沒有就此打住,繼續從欲歸不能這個側面展拓一筆:“愿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強烈的歸鄉愿望,更反襯出鄉思的深濃。而還鄉無望,把主人公推入更深的悲哀,因而只有向風長嘆,肝腸斷絕了,這個結尾余味悠然,余情裊裊,頗有余音繞梁之妙。
3.C 4.不同,曹丕的詩中“呦呦游鹿,銜草鳴麑”寫母鹿叫聲不停,銜得蘋草把小鹿呼喚。以動物親子之間的和諧、相親來反襯自己的喪親之哀,孤獨之苦。曹操的詩作中,以“呦呦鹿鳴”幾句,暢想賢才來歸,自己設宴款待,賓主盡歡的熱鬧情景,抒發對賢才的強烈渴望。
【分析】3.本題考查學生對這詩個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
C.《詩經·小雅·采薇》“憂心孔疚”是表達征夫因戰事頻繁,自己久戍不歸而產生的強烈的思鄉之情,并無“喪親”之意。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先明確兩首詩的詩句表達的感情不同。
曹丕的詩中“呦呦游鹿,銜草鳴麑”,意為走著的母鹿叫聲不停,銜得蘋草把小鹿呼喚。鳴鹿銜草呼喚小鹿,形象具體生動,寫出鹿麂有所“瞻恃”的歡樂,以鹿麂之樂——親子之間的和諧、相親,來反襯自己的喪親之哀,孤獨之苦。
曹操的詩作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意為“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詩中以以“呦呦鹿鳴”幾句,暢想賢才來歸,自己設宴款待,賓主盡歡的熱鬧情景,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到我這里來,我是一定會待以“嘉賓”之禮的,我們是能夠歡快融洽地相處并合作的。抒發對賢才的強烈渴望。
5.C 6.①從壯闊的閱兵環境、魏軍的軍容氣勢等,可看出詩人的自信與豪情。
②寫古人不戰而屈人之兵、自身興農筑室的決策等,可看出政治家的壯志與遠謀。
③用“六軍咸悅康”與“東山詩”相比,可看出期望與周公比賢的胸懷抱負。
【導語】這首詩寫曹丕到廣陵視察軍營的所見所感,詩中既描寫了軍容的強盛,又告誡將士固守陣地,興農筑室,以達到不戰而屈敵兵的目的。全詩援古例今,氣勢雄壯,語言豪邁縱橫,用典多而恰切,無滯累之感。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對治國賢臣賢臣的渴求”錯誤,“古公”六句,連續運用三個典故,無論是古公亶父、孟獻子,還是趙充國,在詩人的眼中都是古代“戢兵”的“賢良”,運用典故是表達“不戰屈敵虜”的懷抱,而不是表達“對治國賢臣的渴求”。
故選C。
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前四句是對觀兵的場景的描寫,描寫了湯湯水流、成山成林的戈矛、以及閃耀著日光的黑色鎧甲,也通過“猛”“膽氣”“縱橫”等詞,寫出了將士們的英勇氣勢,這些內容表現出詩人的自信與豪情。
②“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興農淮泗間,筑室都徐方”等詩句,寫出了想要通過不打仗而使敵人屈服投降,又想在淮河泗水這個地方發展農業,在徐州一帶也建室筑屋,這些決策都可以看出政治家的壯志與遠謀。
③“六軍咸悅康”,寫詩人此次東征孫權,各部隊都喜悅安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用《詩經》的典故,“東山詩”以周公東征為背景,表達士兵久役不歸之痛,當年周公東征,雖然取得勝利,但士卒吐露出深切的憂傷。二者形成對比,流露出詩人期望與周公比賢的胸懷抱負。
7.D 8.①晚霞和彩虹雖美,但很快就會化為烏有,抒發了好景不長,美麗易逝的感慨。②流水逝去象征時光飛逝,落葉紛紛象征四季輪回,暗示光陰飛逝,無法改變。③通過落單悲鳴的孤雁,抒發了人生無常,禍福難測,孤獨是人生常態的感慨。④通過月盈則虧,繁花易敗,抒發人間盛衰有常,榮華難久的感慨。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構成對比”錯誤。開篇詩人見到的漫天的晚霞、垂天的彩虹雖然綺麗、絢爛,但是隨著夜幕的降臨和水汽的消散,終將化為烏有,所以,也是以樂景襯哀情,奠定了全詩哀傷的情感基調,并不存在與篇末情感上的對比。
故選D。
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意思為紅霞遮天蔽日,彩虹遙掛天際。開篇詩人見到晚霞、彩虹雖然美麗,但夜晚來臨后,終將化為烏有,抒發了好景不長,美麗易逝的感慨。“谷水潺潺,木落翩翩”意思為山谷中的溪水潺潺作響,樹上的葉子翩翩落下。
“谷水潺潺”,流逝的時光一去不復返,而“木落翩翩”則舞蹈的是美麗的零落。流水逝去象征時光飛逝,落葉紛紛象征四季輪回,出于對生命意識的深刻反思,暗示光陰飛逝,無法改變。
“孤禽失群,悲鳴云間”意思是一只迷失方向的孤鳥在云層中悲哀地鳴叫。典型的以樂景寫哀情,這只孤禽因上面四句詩歌背景的宏大更顯其孤與悲。通過落單悲鳴的孤雁,抒發了人生無常,禍福難測,孤獨是人生常態的感慨。“月盈則沖,華不再繁”意思是月亮圓了將會殘缺,凋謝的花兒將不再繁榮。
“月盈則沖”是為了襯托人的悲歡離合;“華不再繁”也得意于“恐永不復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的無奈。時不我待,人生轉眼即逝,月盈則虧,繁花易敗,抒發人間盛衰有常,榮華難久的感慨。
9.(1)B
(2)曹丕(君王):(1)引用孟獻子、趙充國等人典故,盛推昔賢創建之奇勛,借以展現“不戰屈敵虜”的懷抱,凸顯政治家、領袖的氣度;(2)“古公一句”曹丕自比亶父,體現君王一統天下的胸襟抱負。(3)“興農”“筑室”一句寫對戰后安排,發展生產,關注民生,展現仁君風范。(4)周公東征,兵士久役不歸傷痛,曹丕“豈如東山詩”,出不會讓戰士因為戰爭而傷痛,表現了一種凌越周公的一代帝王氣派。
高適(戰士):(1)“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寫戰士為保家衛國盡心盡力的忠誠和勇武殺敵報國的決心。(2)“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寫戰士對家鄉的思念。(3)“至今猶憶李將軍”寫戰士對優秀將領的期待。(4)“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寫戰士對軍中苦樂不均的不滿。
【導語】這首詩寫曹丕到廣陵視察軍營的所見所感,詩中既描寫了軍容的強盛,又告誡將士固守陣地,興農筑室,以達到不戰而屈敵兵的目的。全詩援古例今,氣勢雄壯,語言豪邁縱橫,用典多而恰切,無滯累之感。
【詳解】(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B.“又暗含對戰爭的批判”錯,沒有對戰爭的批判。原文“猛將懷暴怒”中“暴怒”指將士面對敵人時的激昂斗志,凸顯軍威。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情感的能力。
曹丕(君王視角)
(1)詩中“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借古公亶父、孟獻子、趙充國等先賢的功業,凸顯“不戰屈敵虜”的政治智慧,體現君王以謀略取勝、統一天下的胸襟。
(2)“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一句,以周文王祖父亶父奠定滅商基礎的典故自比,暗含一統天下的胸襟與帝王抱負。
(3)“興農淮泗間,筑室都徐方”直接描寫戰后發展農業、修建城邑的治理規劃,聚焦生產與民生,體現君王對戰后秩序重建的關注,彰顯仁政理念與仁君風范。
(4)尾聯“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將自身治軍與《東山詩》中周公東征時兵士久役之痛對比,強調不會讓戰士因戰爭承受傷痛,表現出凌越前人的一代帝王氣派與責任擔當。
高適(戰士視角)
(1)“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刻畫戰士雖受恩遇卻因將領輕敵陷入困境,仍堅守戰場、力戰至竭的場景,體現保家衛國的忠誠與勇武殺敵的決心。
(2)“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通過“少婦斷腸”與“征人回首”的雙向描寫,細膩展現戰士在征戰中對家鄉與親人的深切思念,流露普通人的情感牽掛。
(3)“至今猶憶李將軍”借對體恤士卒的李廣的懷念,表達戰士對愛兵如子、能帶領軍隊取勝的優秀將領的期盼,反映底層士兵的真實訴求。
(4)“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軍前戰死”與“帳下歌舞”的強烈對比,直擊軍中苦樂不均的現實,抒發戰士對將領享樂誤戰、漠視士兵生死的不滿與批判。
10.B 11.①借景抒情。這蕭條的景色牽出思婦的懷人之情,映照出她內心的寂寞;最后幾句以清冷的月色來渲染深閨的寂寞。②對寫。女主角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鄉的情景。③直抒胸臆。“念君客游思斷腸,憂來思君不敢忘”寫出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對丈夫的牽掛。④用典。運用了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了思婦的哀怒,對丈夫的思念。⑤“不覺淚下沾衣裳”是一個極富表現力的細節,“淚”是思的外在表現,“淚下”而“不覺”,正是動情之處“沾衣裳”則突出了相思之苦,憂愁之深。
【分析】10.該題是對詩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煉詞煉句,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解答該種題型時,首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發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結合選項涉及的具體詩句逐一進行分析判斷。B項,“全詩不斷變換抒情角度,運用……肖像描寫”賞析有誤。詩中沒有“肖像描寫”。故選B項。
11.該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詩歌的表達技巧要從多角度考慮,可以從修辭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現手法角度來考慮。抒情方式分兩類:一類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類叫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結句寫景又叫以景結情。表現手法,包括動靜相結合,以動襯靜,虛實相結合,以虛襯實,想象,聯想,用典,對比,烘托,細節描寫,欲抑先揚,欲揚先抑等手法。先點手法,然后結合詩句分析。答題前先通讀詩歌,整體理解把握詩歌所寫的內容,所抒發的情感。考生對詩歌中常見常用的表現手法要熟知,并能結合詩句加以分析判斷和賞析。詩中“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清冷的月色來渲染深閨的寂寞,借景抒情。“慊慊思歸戀故鄉”,從對方入筆,設想對方如何思念自己思念家鄉,更能表達思婦對丈夫的牽掛。“憂來思君不敢忘”,直抒胸臆,抒發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牽牛織女遙相望”,用典,表達思婦的哀怒,對丈夫的思念。“不覺淚下沾衣裳”,運用細節描寫,因思念丈夫而不覺“淚下”,這一細節描寫突出了相思之苦,憂愁之深。
【點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敘事,議論,描寫(細節、動靜、虛實、正側、白描、場景),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反問等;寫作手法—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結構技巧—抑揚、卒章顯志。②理解各類手法的特點。
12. 游子 孤獨無依。 13.本詩構思新穎別致,詩歌開篇從浮云落筆,前六句寫浮云的遭遇,寫出其生不逢時、遭遇亂世的凄苦;七八兩句點明思鄉的主題,由上文的敘事轉入抒情;結尾兩句轉折,點明游子的身份,感情更深一層,從反面抒發了不得歸家的惆悵(答“抑郁”“痛苦”亦可)之情。
【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解答此類題,要明確題目要求,比如本題問:本詩首聯“浮云”象征著什么,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著是考查學生賞析把握詩歌手法能力。題干已經指出首聯用的手法是象征手法。首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聳立無依形狀如車蓋。一朵飄搖不定的浮云本就與游子的處境極其切合,車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浮云形似車蓋,又分外增一層流移飄蕩之感。所以這一聯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浮云”象征“游子”,結合注釋①中“亭亭:遠而無所依靠的樣子”,首聯用“浮云”象征“游子”表達詩人孤獨無依的情感。
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把握詩歌構思能力。“構思”是指寫詩歌時,在下筆之前對詩的主旨、結構、材料、語言、方法等方面進行總體設計。“脈絡”是指詩中清楚的布局和條理。也就是行文的思路:考慮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使得詩歌呈現系統性,有中心有層次。“構思脈絡”應為偏正結構,即構思的脈絡,就是指行文的思路。回答在脈絡,但也要兼顧“構思”的特點。本題題目是“分析本詩的構思脈絡”,通讀本詩,本詩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前六句,寫浮云的遭遇,寫出其生不逢時、遭遇亂世的凄苦;七八句“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為第二層,意思是“吳會二郡不是我故鄉,如何能夠在此久停留”,點明思鄉的主題,由上文的敘事轉入抒情;最后兩句“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為第三層,意思是“拋開憂愁不必說其他,客子身居異鄉畏人欺”,點明游子的身份,感情更深一層,從反面抒發了不得歸家的惆悵和痛苦之情。
【點睛】分析詩歌的構思脈絡,要從劃分層次入手。先概括出每一句的內容,再分析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合并歸類,切分出層次。答題步驟:步驟一:指出構思(行文)特點;步驟二:切分詩歌層次,概括層次內容;步驟三:分析層次之間聯系(注意運用關聯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青岛市| 陆丰市| 五指山市| 定远县| 富顺县| 桂平市| 盖州市| 正镶白旗| 疏勒县| 德州市| 陈巴尔虎旗| 宾川县| 噶尔县| 宜黄县| 永嘉县| 乌兰县| 万盛区| 顺义区| 古交市| 寿宁县| 霍城县| 宜城市| 古浪县| 扬州市| 娄底市| 安化县| 清涧县| 新平| 壶关县| 友谊县| 阳谷县| 赤壁市| 绍兴市| 库伦旗| 新干县| 高台县| 朔州市| 淳化县| 罗城|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