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高考語文詩歌專練--(明末清初)吳偉業詩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高考語文詩歌專練--(明末清初)吳偉業詩歌(含答案)

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詩歌專練--(明末清初)吳偉業詩歌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追悼①
吳偉業
秋風蕭索響空幃,酒醒更殘淚滿衣。
辛苦共嘗偏早去,亂離知否得同歸。
君親有愧吾還在,生死無端事總非。
最是傷心看稚女,一窗燈火照鳴機②。
【注】①明崇禎末年,兵荒馬亂,社會動蕩,吳偉業和夫人郁氏同甘共苦,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日子。清順治四年,郁氏去世,他寫了這首悼亡詩。②鳴機:織機。
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融情于景,蕭瑟的秋風拂動著空蕩的帳幔,表現了人去樓空的悵惘。
B.頷聯回憶了自己與妻子患難共處的半生,一字一句都飽含著無窮的辛酸。
C.頸聯由悼亡寫到了自己對生死的感慨,“事”既包括家事,又包括國事。
D.全詩語言含蓄蘊藉、雋永凝練,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情感表達復雜深沉。
2.本詩的尾聯極富表現力,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意難忘·山家
[清]吳偉業①
村塢云遮,有蒼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連石穩,苔徑逐籬斜。文木幾,小窗紗,是好事人家。啟北扉,移床待客,百樹梅花。
衰翁健飯堪夸。把癭尊②茗碗,高話桑麻。穿池還種柳,汲水自澆瓜。霜后橘,雨前茶,這風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爛熳生涯。
【注】①明亡之后,吳偉業不肯屈事新朝,無意仕進,遂隱居長達十年之久。將所居之所取名“梅村”,因自號“梅村”。②癭尊,即癭樽,用癭瘤狀木根所制的酒杯。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片寫步向山村人家的沿途所見景色,由遠及近,寫出山家居住環境的明凈清幽。
B.寫山家室中所見,以木幾、窗紗、癭尊的細節暗示主人講究器用的雅致,實為隱士。
C.本詞善于鋪陳寫實,多角度敘事,以“堪夸”總領山翁勞作不輟,收獲頗豐的山家生活。
D.以“爛熳”為詩眼,既結住山家怡然自樂的心境,也表明了詞人縱情山水的心跡。
4.吳梅村的詞素以秘麗密致見稱,而這一首別有疏淡、瀟灑的情調。請結合全詞,從內容、情感、手法、語言風格中,任選兩個角度,簡要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縹緲峰
吳偉業
絕頂江湖放眼明,飄然如欲御風行。
最高尚有魚龍氣,半嶺全無鳥雀聲。
芳草青蕪迷遠近,夕陽金碧變陰晴。
夫差霸業銷沉盡,楓葉蘆花釣艇橫。
【注】吳偉業(1609~1672),明末清初詩人。明崇禎四年(1631)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左庶子等職。清順治十年(1653)被迫應詔北上,次年被授予秘書院侍講等職,順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喪為由乞假南歸,此后不復出仕。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上句寫登上絕頂,看到太湖水耀眼明亮;句中“江湖”是偏義復詞,實為“湖”,稱“江湖”暗指歸隱,表明在野的游賞。
B.首聯下句寫登山的感受,典出莊子的《逍遙游》,坐著竹轎上山,加上“虛無縹緲”的聯想,所以有“御風行”的感覺。
C.頷聯上句寫登上山頂好像仍然被太湖水氣所包圍著,“魚龍氣”就是太湖水氣,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極言太湖之廣。
D.頸聯上句寫眼前青草藩滋叢生,讓人迷失登山的道路;頸聯下句寫由于夕照移動,山壁上呈現出黛色和金色兩種變化。
6.這首詩的尾聯特別為人稱道,請從意蘊和表現手法方面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小題。
送友人出塞①
(明末清初)吳偉業
其一
魚海②蕭條萬里霜,西風一哭斷人腸。
勸君休望零支塞③,木葉山頭是故鄉。
其二
此去流人路幾千,長虹亭外草連天。
不知黑水西風雪,可有江南問渡船?
【注】①送友人出塞:吳偉業辭官歸鄉不久,聞友人獲罪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遂于吳江(今江蘇)垂虹亭置酒相送。②魚海:即“捕魚兒海”,在內蒙古境內。③零支塞:在今河北遷安縣西,是友人出關必經之地。
7.以下對這組詩的賞析不適切的一項是( )
A.“其一”前兩句以西風喻友人,生動渲染離愁。
B.“其一”后兩句看似無理而有情,更增感染力。
C.“其二”后兩句對比驚心的問語中顯牽掛之深。
D.兩首詩語言簡練而富有表現力,感情真摯動人。
8.這兩首詩對虛實的處理呈現出明顯差異,請對此加以賞析。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滿江紅·蒜山懷古
吳偉業①
沽酒南徐,聽夜雨、江聲千尺。記當年、阿童②東下,佛貍深入。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③裙屐偏輕敵。笑風流北府④好談兵,參軍客。
人事改,寒云白。舊壘廢,神鴉集。盡沙沉浪洗,斷戈殘戟。落日樓船鳴鐵鎖,西風吹盡王侯宅。任黃蘆苦竹打寒潮,漁樵笛。
【注】①吳偉業:明末清初人。②阿童:指曾東下滅吳的西晉名將王浚,劉禹錫《西塞山懷古》有“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之句。③蕭郎:指南北朝梁武帝蕭衍之侄蕭淵藻,因輕敵而喪失蜀地。④北府:東晉時京口的別稱。東晉時謝玄將聚居在京口的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組建成一支軍隊,史稱北府軍。
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詞懷古傷今,由蒜山連綴起數百年間的不同事件,說古慷慨激越,議論精警雄快。
B.上闋開頭以浩蕩江流、磅礴聲勢渲染氛圍,《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C.“東下”“深入”等詞深刻人微地寫出氣勢、程度。“偏輕敵”言明多讀兵書才是取勝之道。
D.下闋以景結情,黃蘆苦竹、寒潮笛聲,從視聽角度共同強化了詞人悲壯激烈的心情。
10.本詞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寫了“神鴉”,但用意并不相同,請結合詩句比較分析。
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遇舊友
吳偉業[清代]
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亂離①何處見,消息苦難真。
拭眼驚魂定,銜杯笑語頻。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
【注釋】①亂離:指明、清之際的戰亂。
1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見了舊友,錯過才相認,這是因為曾收到舊友在戰亂中逝去的消息。
B.頷聯“苦”字,暗示了詩人對舊友的掛念,道出了兩人情誼的深厚。
C.“拭眼”動作簡單,但情感的無限波瀾盡含其中。這就是白描傳神。
D.詩歌語言簡潔易懂,自然流暢,但意蘊醇厚雋永,頗類白居易詩風。
12.詩歌內容緊緊圍繞題目中“遇”字展開,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自嘆
吳偉業①
誤盡平生是一官,棄家容易變名難。
松筠敢厭風霜苦?魚鳥猶思天地寬。
鼓枻②有心逃甫里③,推車何事出長干④。
旁人休笑陶弘景⑤,神武當年早掛冠。
【注】①吳偉業:明末清初詩人。此詩作于清順治十年,已經隱居多年的吳偉業,被迫應召出仕清朝。②鼓枻:劃槳,即泛舟。③甫里:陸龜蒙曾隱居于此,自號甫里先生。④長干:即長干里,在今南京市。作者上任途中,經過這里。⑤陶弘景:曾任南齊左衛殿中將軍,永明十年(492),他上書辭官,將朝服脫下掛在神武門上。
13.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以“自嘆”為題,主旨不言自明,即以詩抒發自己江湖飄零之感。
B.起句“誤盡平生是一官”,用筆奇崛。“誤盡”二字,是發自肺腑之言,可謂感慨萬端。“棄家”句說自己拋棄家室容易,卻難以隱姓埋名,逃避清朝政府的征召。
C.詩人表面上寫松竹、魚鳥,實際上寫被迫屈服于現實和環境的無奈心情,對過去隱居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留戀不已。
D.頷聯運用的是比喻、象征的手法,嚴酷的現實讓詩人改變了初衷,表達了詩人當時復雜的心情。
14.本詩后兩聯運用典故吐露了怎樣的心跡?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圓圓曲①(節選)
【明】吳偉業
鼎湖②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
電掃黃巾定黑山,哭罷君親再相見。
……
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青。
注釋①陳圓圓為明朝遼東總兵、平西伯吳三桂之妾,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占北京,陳圓圓被俘,吳三桂本已投降李自成,得知后出于私恨,遂引清兵人關,反攻北京,復得陳國、吳偉業作此詩敘寫此事,②:鼎湖典出(史記·封禪書),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下,熱成,有龍垂胡須下迎黃帝,黃帝即乘龍南去,后世因稱此處為“鼎湖”,常用來比喻帝王去世。
1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一開篇借“鼎湖當日棄人間”指崇禎之死,隨即寫吳三桂打敗李自成“破敵收京下玉關”,極斬截利落;沒有過多敘寫戰爭過程,突出題目中陳圓圓的地位。
B.“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二句之妙,一在于對仗精整工穩,二在于對比鮮明,“一怒”與“六軍”輕重相對,“素”與“紅”顏色相對,令讀者印象深刻。
C.“嘗聞傾國與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借小說家言曹操起銅雀臺揚言奪東吳二喬,使周瑜奮起抗曹,大獲全勝于赤壁之故事,暗指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
D.“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二句除了批評吳三桂將愛妾生死置于國家大事之上之外,也認可吳三桂重視感情是英雄之舉,簡明地點出了其矛盾心態。
16.清代陸次云(湖壖雜記》:“梅村效《昆琶)長恨)體作(圓圓曲)……蓋實錄也,三桂赍重幣求去此詩,吳勿許。……嗚呼,梅村非詩史之董狐也哉!”請從內容、手法兩個角度分析吳三桂為什么“赍重幣求去此詩”。
閱讀下面的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過嘉定感懷侯研德①
吳偉業②
苦竹編籬茅覆瓦,海田久廢重耕。相逢還說廿年兵③。寒潮沖戰骨,野火起空城。
門戶凋殘賓客在,凄涼詩酒侯生。西風又起不勝情。一篇《思舊賦》④,故國與浮名。
【注釋】①侯研德,嘉定杭清英雄侯峒曾的侄兒。②吳偉業,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明亡后,長期隱居不住,后被迫應詔出仕。③廿年兵,公元1645年清兵攻破嘉定后,三次屠殺軍民。④《思舊賦》,魏晉時期文學家向秀創作的一篇追念逝去友人的賦。
17.“苦竹編篙茅覆瓦,海田久廢重耕”對上片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請概括說明。
18.下闋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列小題。
沁園春·觀潮
吳偉業
八月奔濤,千尺崔嵬,砉然欲驚。似靈妃①顧笑,神魚進舞;馮夷②擊鼓,白馬來迎。伍相鴟夷③,錢王羽箭④,怒氣強于十萬兵。崢嶸甚,訝雪山中斷,銀漢西傾。
孤舟鐵笛風清,待萬里乘槎問客星⑤。嘆鯨鯢未翦⑥,戈船滿岸;蟾蜍正吐,歌管傾城。狎浪⑦兒童,橫江士女,笑指漁翁一葉輕。誰知道,是觀潮枚叟⑧,論水莊生⑨。【注】①靈妃:洛水女神。②馮夷:黃河水神。③伍相鴟夷:伍相指伍子胥,鴟夷是一種皮囊。相傳子胥被吳王賜劍自刎,后尸體又被裹以皮囊,拋入江中。子胥化作潮神,每當發怒時,就素車白馬,在錢塘江中奔騰吼叫。④錢王羽箭:傳吳越王錢镠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洶涌,版筑不成,故造箭以射潮。⑤萬里乘槎問客星:據傳天河與海通,曾有人乘槎訪天河,見到牛郎。此舉被觀天象者稱作“有客星犯牽牛宿”。⑥翦:剪除。⑦狎浪:弄潮。⑧觀潮枚叟:漢枚乘曾作《七發》以記觀潮。⑨論水莊生:指《莊子》中有《秋水》篇。
1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詞首“八月奔濤”等三句先聲奪人,生動描寫了八月錢塘江潮聲勢浩大的磅礴景象。
B.下片“孤舟鐵笛風清,待萬里乘槎問客星”句,表現出作者超脫紅塵歸隱山林的決心。
C.“蟾蜍正吐,歌管傾城”句寫觀潮之夜,月華滿江,觀潮者歌舞良宵、盡情為樂的場景。
D.這首詞運用大量的典故,表現出錢塘潮水變幻多姿的特點,增添了本詞瑰麗神奇的色彩。
20.下列詩句描寫潮水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與“訝雪山中斷,銀漢西傾”句不同的一項是( )
A.旗彩斜飛一命輕,舟人卻立萬舟迎。不應當日將軍事,猶到如今氣未平。
B.萬疊銀山出海門,百川渺渺不勞吞。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憤屈魂。
C.海門乍見一線白,江下濤頭十丈黃。數點紅旗爭出沒,千艘飛櫓下滄浪。
D.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21.《沁園春·觀潮》一詞的上闋從哪些角度描寫了錢塘潮的特點?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
答案
1.D 2.①尾聯寫最傷心的莫過于看到幼女沒有母親陪伴,看到窗下妻子用過的織機,就想起妻子;
②上句直抒胸臆,下句睹物思人,觸目傷懷;
③真切地表達了詩人思念亡妻的悲傷之情。
【導語】《追悼》詩中充滿了對亡妻的深切懷念與對亂世的無奈感慨。首聯以秋風蕭瑟、空帳寂寥的景象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哀傷;頷聯回憶夫妻共患難的艱辛,情感真摯;頸聯則借生死無常,表達了對家國命運的憂慮;尾聯通過稚女與織機的細節,進一步深化了詩人的悲痛與思念。全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展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深情與對亂世的感慨。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語言含蓄蘊藉、雋永凝練”錯誤,應是“語言淺近自然”。本詩語言淺近自然,直抒胸臆,而非“含蓄蘊藉”,詩中“酒醒更殘淚滿衣”“最是傷心看稚女”等句,情感表達直接而強烈,體現了詩人對亡妻的深切哀悼,語言風格樸實真摯,而非含蓄雋永。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①內容方面:“最是傷心看稚女,一窗燈火照鳴機”,從詩句所描繪的內容來看,尾聯描寫了詩人在妻子郁氏去世后,最讓他感到傷心的場景。“最是傷心看稚女”,點明了看到年幼的女兒,詩人心中充滿了傷痛,因為此時女兒失去了母親的陪伴,而自己也失去了同甘共苦的妻子,這種家庭的殘缺讓詩人痛心。“一窗燈火照鳴機”,描繪了窗下的燈光照著妻子曾經用過的織機的畫面,這織機是妻子生前勞作的工具,看到織機,詩人自然就會想起妻子曾經在這織機前忙碌的身影,從而更加思念亡妻。所以這一聯通過對“稚女”和“鳴機”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傷感的氛圍。
②抒情手法方面:“最是傷心看稚女”一句直抒胸臆,直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極度傷心之情,詩人毫不掩飾地說出看到稚女時的傷心,讓讀者能真切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一窗燈火照鳴機”則運用了睹物思人的手法,詩人看到妻子生前用過的織機,觸景生情,由織機聯想到妻子,從而引發了內心深處對亡妻的思念,這種情感表達得含蓄而深沉,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將情感融入其中,更能打動讀者。
③情感表達方面:整首詩是詩人為悼念亡妻郁氏而作,尾聯通過對稚女和鳴機的描寫,以及直抒胸臆和睹物思人的手法,將詩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想到妻子早逝,留下稚女無人照顧,再看到妻子曾經用過的織機,心中的悲傷如潮水般涌來。這種對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失去妻子后的痛苦,在尾聯中得到了真切的體現,讓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悲痛。
3.C 4.手法:①“蒼藤”的黑、“翠竹”的綠、“明沙”的白、“霜后橘”的紅與“雨前茶”的碧,諸多色彩形成了鮮明對比,給人以清新明快的印象;②“文木幾”“癭樽茗碗”“霜后橘”“雨前茶”等事物與“好事”“高話桑麻”和用橘、茶待客的舉動做了對比,說明農人生活上的自然淳樸與性格上的熱情好客與健談。內容:上闋寫衰翁的居住環境在山野,室內陳設著文木制作的幾案,小巧的窗戶飾著紗,說明主人雖在山野也十分講究,讓人感到他是個富于生活情趣的雅士;下闋寫衰翁待客,寫了席間主客歡洽之情,啜茶飲酒,高話桑麻,去年自己耕種的山田收成極好,可以無憂無慮樂陶陶地過舒心日子了。生活豐富多彩,狀態極佳。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C.“以‘堪夸’總領山翁勞作不輟,收獲頗豐的山家生活”錯,“衰翁健飯堪夸”,意思是蒼老體衰的老翁還真有飯量。沒有起到總領的作用。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情感、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解答時從內容、情感、手法、語言風格中任選兩個角度賞析即可。
手法:
對比手法寫景:如詞句中“蒼藤”的黑、“翠竹”的綠、“明沙”的白、“霜后橘”的紅與“雨前茶”的碧,這是寫景,青的藤蔓纏繞著老樹,翠綠的修竹映襯著溪邊的白沙,色彩鮮明可愛。意象豐密,在色彩上形成鮮明對比,營造了清新明快的意境。
對比手法敘事:下片寫席間主客歡洽之情。隱士是個蒼老體弱的衰翁,卻出人意外地飲食健勝。作者用“衰翁健飯堪夸”一句來表示自己的驚奇,“衰翁”與“健飯”形成非常有趣的對比。這些對比說明農人生活上的自然淳樸與性格上的熱情好客與健談。
內容:
詩歌上闋寫景。由步行向山家時沿途所見落筆。首句“村塢云遮”寫由下仰望山上,人家村落在白云繚繞中依約可見。漸行漸近,寫看到一幢房子,小徑沿著籬笆斜伸過去,最后再到室內的陳設。詞的上片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移步換景的手法寫景;房子依水傍石,穩穩地臨溪而立,小徑生滿青苔,接著兩句是寫稍近些看到的老樹上纏繞著青青的藤蔓,翠綠的修竹映襯著溪邊的白沙,色彩鮮明可愛。用白描之筆富有層次地描繪了山家四周的環境和景物。描繪了隱士山家的幽靜環境;“苔徑逐籬斜”,小徑沿著籬笆斜伸過去,“逐”字化靜為動;“文木幾,小窗紗”“啟北扉,移床待客”動靜結合,表現農家生活的意趣,襯托出主人瀟灑出塵的品格。下片寫席間主客歡洽之情。隱士是個蒼老體弱的衰翁,卻出人意外地飲食健勝。作者用“衰翁健飯堪夸”一句來表示自己的驚奇,“衰翁”與“健飯”形成非常有趣的對比。老人十分健談,邊啜茶飲酒,邊興致勃勃地談起了農事。“把癭尊茗碗,高話桑麻。穿池還種柳,汲水自澆瓜。霜后橘,雨前茶。這風味清佳”,一一羅列敘寫田家生活及農事,為鋪陳寫實的手法。
5.D 6.吳王夫差的霸業完全消沉了,眼前只剩下楓葉蘆花和釣船,通過歷史和現實的對比,以景結情,以有寫無,借對吳王夫差的慨嘆,抒發對明王朝滅亡的感慨。
【解析】5.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D項,錯在“頸聯下句寫由于夕照移動,山壁上呈現出黛色和金色兩種變化”,頸聯下句描繪了夕陽落山時,因為不同階段色彩的差異而恍若天色產生了陰晴不定的效果。
故選D。
6.本題考查鑒賞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結合文本的藝術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內容,然后根據要求作答。
尾聯的“夫差霸業銷沉盡”表面是慨嘆夫差的霸業已經隨著時間而消亡了,只剩下楓葉荻花和釣船了,“楓葉蘆花釣艇橫”,不變的只有這巍巍青山、浩浩江河。人之一瞬與自然的永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際上是以景結情,借故諷今,通過歷史和現實的對比,抒發的是吊古傷今的感慨,抒發了對明王朝滅亡的感慨。
【點睛】詩歌鑒賞考查范圍很廣,既有形象的鑒賞,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語言的賞析,如煉字、煉句、詩眼、語言風格,還有表達技巧的鑒賞,如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也有詩歌內容的理解,如背景、題材、作者等。常見的設題誤區主要有一下幾個:意象意境分析不當,基礎知識運用錯誤,詞句解說曲解原意,主題情感分析不當,手法分析張冠李戴等等。解答此類題目,讀懂詩歌是關鍵,要關注標題、作者、注釋以及關鍵詞等;審清題目要求,細讀選項劃出要點,即切分關鍵信息,最后正選排除巧妙用。
7.A 8.答案示例1:“其一”以實引虛,虛實相生。由邊塞荒寒的實景觸發虛情(認他鄉為故鄉),實景鋪墊悲涼基調,虛筆勸慰,暗含無奈與自我寬解,虛實交融中凸顯流放之哀。“其二”以虛襯實,虛中寓實。以實寫江南送別場景為基點,虛寫未來險境與歸鄉愿景,并以未來處境中的江南之“虛”反襯流放之“實”,強化生死未卜之悲。“其一”虛實交融于勸慰,“其二”虛實對立于生死,手法迥異卻共構流放主題的悲愴內核。
答案示例2:“其一”從虛處落筆,懸想友人出塞途中的凄涼景象和凄苦思歸的心理,使將歷之景事如在目前,虛筆勸慰暗含無奈與自我寬解,凸顯流放之哀。“其二”則從送別友人的現實之境寫起,再由實入虛,寫未來險境與歸鄉愿景,通過虛實的時空轉換,增強了兩種處境的對比,強化了生死未卜之悲。兩首詩虛實手法迥異卻共構流放主題的悲愴內核。
【導語】這兩首送別詩以塞外蒼茫之景襯離愁,筆墨簡凈而情致深婉。其一“木葉山頭是故鄉”以反語作慰藉,荒寒中見溫情;其二“可有江南問渡船”借江南水鄉意象與塞外風雪對舉,虛實相生。全組詩在空間跨度與情感張力間形成獨特藝術效果,既見邊塞詩蒼涼底色,又含文人送別的細膩情思。
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綜合賞析的能力。
A.“以西風喻友人”錯誤,“其一”詩句意思是“西北風象是在悲號慟哭,那聲音真讓人肝腸寸斷”,“西風”是借景抒情,渲染荒涼氛圍,并非“喻友人”。
故選A。
8.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
(1)“其一”,首句“魚海蕭條萬里霜”以邊塞實景起筆,描繪荒涼肅殺的出塞環境,再襯以“西風”的蕭條之景。后兩句通過“勸君休望”“木葉山頭是故鄉”的勸慰之語,由實景轉入虛筆,將“木葉山頭”幻化為故鄉,以慰藉友人,以虛擬的故鄉意象消解現實苦難。詩句由實入虛,以虛化實,體現詩人對友人的精神撫慰,暗含無奈與自我寬解,凸顯流放之哀。
其二:前兩句實寫:直陳流放路途之遙“路幾千”與送別場景“長虹亭外草連天”。后兩句虛寫:以“不知”“可有”的懸想,將黑水風雪與江南渡船并置,構成地理與溫情的尖銳對比,強化生死未卜之悲,凸顯流放之殘酷與詩人牽掛之深切以及對友人命運的憂思。
第一首通過虛實轉化淡化苦難,第二首通過虛實對比強化苦難,共同構成“慰藉”與“警示”的雙重情感維度。
(2)“其一”首句“魚海蕭條萬里霜”想象邊塞荒涼寒冷,懸想友人出塞途中的凄涼景象,進而推測友人“西風一哭”的凄苦思歸的心理,從虛處落筆,使將歷之景事如在目前;后兩句轉入虛擬勸慰——“休望零支塞”(避免觸景傷懷)、“木葉山頭是故鄉”(強行將異鄉指認為故鄉),通過違背常理的想象,暗含無奈與自我寬解,反襯流人無家可歸的絕望,凸顯流放之哀。
“其二”,“長虹亭外草連天”為眼前送別實景,“黑水西風”“江南問渡船”則虛想友人路途與江南舊事,空間上拉開江南與塞外的距離。虛實碰撞中,凸顯地理與心理的雙重阻隔,“問渡船”的日常細節虛化為對平安的祈求,增強了兩種處境的對比,強化了生死未卜之悲。
其一虛寫勸慰,以反語深化實悲;其二虛寫遠境,以對比強化實憂。兩詩手法不同,卻都將家國之痛、友朋之誼熔鑄于時空的蒼茫中。
9.C 10.①辛詞中“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描繪了淪陷區人民把異族統治者當作神明供奉的熱鬧場景,意在告誡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土刻不容緩,表達了收復失地的渴望。②本詞中“舊壘廢,神鴉集”兩句,描寫了烏鴉聚集鳴噪,昔日戰場營壘只剩斷戈殘戟的殘敗景象,抒發了王朝興替、國破家亡的感慨。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言明多讀兵書才是取勝之道”錯,“蕭郎裙屐偏輕敵’’,內含了梁武帝被困的故事,指出了華而不實的少年貽誤國事,而非“多讀兵書才是取勝之道”。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辛詞中“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兩句的意思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如今“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與“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的對比,當年淪陷區的人民與異族統治者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烽煙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于異族的統治,竟至于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這是痛心的事。意在告誡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土刻不容緩,表達了收復失地的渴望。
本詞中“舊壘廢,神鴉集”兩句的意思是:舊時的營壘一片荒蕪,覓食的烏鴉聚集鳴噪。昔日的戰場,已一片冷寂、空曠、殘敗的景象,只剩下讓后人憑吊的遺跡。此處詞人面對夕盛今衰之景,抒發了王朝興替、國破家亡的感慨。
11.A 12.①首聯緊扣題中“遇”字,“已過才追問”,直接切入路遇情境,“相看是故人”點出了不期而遇的猶疑不定到后來確定的心境轉換。
②頷聯承接上聯,點出了偶遇的可貴。亂離后無從相見,偶或傳來的消息也真假難辨,此時偶遇更是百感交集。
③頸聯由“拭眼驚魂定”到“銜杯笑語頻”,寫出了詩人偶遇故友由悲到喜,悲喜交加的情態。
④尾聯寫作者邀請故人到自己家居住,相遇后難舍難分,體現了兩人深厚的情誼。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A.“這是因為曾收到舊友在戰亂中逝去的消息”說法錯誤,“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意思是戰亂隨處可見,消息很難得到,即使偶或傳來的消息也難辨真假,并未說收到了舊友在戰亂中逝去的消息。因此選項說法曲解文意。
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答此題,要準確理解詩歌內容,然后分析其中內容是如何圍繞“遇”展開的。
首聯“已過才追問,相看是故人”,已經錯過才想起追問,仔細看才發現是故人。“已過才追問”,直接切入路遇情境,起筆簡潔省凈,久失消息,不期而遇,恍然面熟,但猶疑不定,仔細打量,原來真的是老友。首聯緊扣題中“遇”字展開。
頷聯“亂離何處見,消息苦難真”,在動亂中分離之后,再無從相見,那偶或傳來的消息也難辨真假。可以想見,頻年兵戈,人的死傷誤傳,比比皆是。動亂之中,自己身家性命已如累卵,卻仍探問對方情況,一個“苦”字,道出了兩人情誼的深厚。這也是兩人動蕩時期偶遇之后的一種感受,百感交集,也是圍繞“遇”字談感受。
頸聯“拭眼驚魂定,銜杯笑語頻”,在擦一擦眼睛穩定一下自己激動的心情,舉杯與朋友笑談。亂世重逢的舊友,該有多少苦辣酸辛互相傾訴,但寫去略而不及,只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將情感的無限波瀾盡含其中,隨后自然是慶幸,喜悅,當然要“銜杯笑語頻”了,由悲而喜,悲喜交加的情態極為生動。這也是兩人偶遇之后的一種具體活動,也是圍繞“遇”字來展開的。
尾聯“移家就吾住,白首兩遺民”寫作者不由分說,要“舊友”索性搬來同住。難舍難分,正是重情重義的體現,這句寫出了兩人相遇后的難舍難分,體現了兩人深厚的情誼。也是圍繞“遇”字來展開的。
13.A 14.頸聯借用晚唐陸龜蒙的典故,說自己有心學習陸龜蒙,避居鄉間,但事與愿違;尾聯借用南朝陶弘景的故事,說自己將來也會像陶弘景一樣掛冠離職。字里行間貫穿著詩人現實與理想、出仕與退隱的矛盾心情。
【解析】1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思想情感、賞析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
A項,“江湖飄零之感”錯,這里作者是以詩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起句“誤盡平生是一官”,“誤盡”二字,是發自肺腑之言,可謂感慨萬端。作者自崇禎四年(1631)以令人羨慕的會試第一、殿試第二考取進士后,仕途上一帆風順,文章亦頗負盛名。可誰能料到正是這個“名”,在入清之后卻使自己陷入難以擺脫的困境,欲隱遁山林矢志守節而不能,故說“變名難”。所以這里抒發的是自己的身世之感。
故選A。
14.本題考查賞析詩歌表現手法及思想情感的能力。
后兩聯進一步借用兩個歷史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作者自入清之后,至北上仕清的近十年間,一直隱居鄉間。頸聯借用晚唐陸龜蒙的故事,以陸龜蒙自比,說自己有心學陸龜蒙,避居鄉間,但事與愿違,如今不得已驅車北上,求歡于新朝。尾聯用南朝陶弘景故事,陶曾任南齊左衛殿中將軍時,他上書辭官,將朝服脫下掛在神武門上。但是陶辭官后仍然留心時事,曾積極參與齊、梁間的禪代,為世人所譏。而詩人自己在南明任少詹事任上也曾“掛冠”,可如今卻又厚顏復出,真比陶弘景還不如。詩人要人們“休笑”陶弘景,因為自己的行為更該為人恥笑!字里行間展現了詩人的難言之苦,也暗示了自己將來也要像陶弘景一樣“掛冠離職”。
15.D 16.(1)內容方面:本詩批判了吳三桂將私情置于國事之上,為了一個女子而投靠清廷的背叛行為,故為吳三桂所不容。
(2)手法上:本詩極盡諷刺之能事,言語辛辣。①本詩多用反諷(諷刺/反語)手法。“紅顏流落非吾戀”“英雄無奈是多情”等句正話反說,吳三桂正是貪戀女色,絕非英雄。②本詩采用對比手法,“六軍縞素”卻是因為一介紅顏,巨大的反差辛辣地諷刺了吳三桂的剛愎自用。
【解析】15.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
D項,“認可吳三桂重視感情是英雄之舉”錯誤,本詩批評吳三桂的叛變行為,“英雄無奈是多情”一句包含反諷,并非肯定其為英雄。
故選D。
16.本題考查鑒賞評價詩歌思想感情和表達技巧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應注意:鑒賞評價詩歌思想感情要從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詩題,抓住關鍵詞,抓住題材類型,抓住景物形象特點,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釋,綜合分析。
本題要求從內容、手法兩個角度分析吳三桂為什么“赍重幣求去此詩”,就是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分析詩歌,主要抓住對吳三桂的諷刺來分析。內容上,抓住“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來理解,意思是全軍痛哭披上了縞素,哪知道將軍沖冠一怒是為了紅顏;“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意思是,還說紅顏流落不是他所系戀,還說逆賊命定滅亡是因為迷于飲宴。批判了吳三桂將私情置于國事之上的行為。手法上,“紅顏流落非吾戀,逆賊天亡自荒宴”“英雄無奈是多情”運用反語,諷刺吳三桂貪戀女色;“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對比鮮明,“一怒”與“六軍”輕重相對,“素”與“紅”顏色相對,諷刺了吳三桂的剛愎自用,令讀者印象深刻。這些手法的運用,強化了諷刺的效果,致使吳三桂 “赍重幣求去此詩”。
【點睛】詩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現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描寫手法包括:(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又有動靜襯、聲寂襯、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聯想和想像 (又叫虛實結合);(3)對比;(4)白描。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借代、對偶等。表現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題步驟: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17.交代戰亂后農村田地荒蕪,百姓生活貧窮、困苦的社會現實,突出戰亂造成的災難,表達對戰亂的痛恨,對百姓的同情。 18.表達了對侯生凄涼生活現狀的同情;對侯生雖門庭破落但依然能堅持民族氣節的仰慕;對逝去友人的懷念;對拋卻故國,出仕清朝的羞愧與自貴。
【解析】17.試題分析:題干是“‘苦竹編篙茅覆瓦,海田久廢重耕’對上圖內容的表達有什么作用?請概括說明。”本題考查分析詩句營造的意境的作用。作用題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回答。讀懂詞的上片,詞人在上片寫景,描繪了經歷戰爭后這樣的景象:苦竹繞著籬笆,茅草覆蓋著屋頂,田地因戰爭荒蕪了,需要重新開墾。寒冷的柴水沖起戰死將士的尸骨,戰火燃起后城池一片荒廢,都成了一座空城。首句選擇了“苦竹”、“籬”、“田”等意象,交代戰亂后農村田地荒蕪,百姓生活貧窮、困苦的社會現實,突出戰亂造成的災難,表達對戰亂的痛恨,對百姓的同情。開頭奠定了感情基調。
18.試題分析:題干是“下闋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此題的考點是分析詩歌選材的內容和詩人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讀懂詞的下片,回答該題時,根據具體詩句分析。“門戶凋殘賓客在,凄涼詩酒侯生”,門前賓客稀少,只有侯生和自己把酒彈性,既表達了對侯生凄涼生活現狀的同情,也又對侯生雖門庭破落但依然能堅持民族氣節的仰慕之情。“西風又起不勝情。一篇《思舊賦》,故國與浮名”,秋風漸起,禁不住想起往事。《思舊賦》,魏晉時期文學家向秀創作的一篇追念逝去友人的賦。此處用典,既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懷念之情。結合注釋,吳偉業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明亡后,長期隱居不住,后被迫應詔出仕。故這首詞的最后一句又表達了詞人對自己拋卻故國,出仕清朝的羞愧與自貴。抓住意象和典故,結合注釋分析回答詞人的思想感情。
點睛:解答詩歌情感的答題方法如下:①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②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③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④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⑤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傾向.一般來說景物的色調和作者內心的情感是相輔相承的,暖色調和積極向上有關,冷色調和哀愁有關。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同時還要注意詩文后面的注解。⑦關注體現情感的重要詞語。古代詩人特別注重關鍵詞,并以此作為情感表達、意境營造的核心。如“殘、缺、斷、愁”等詞語常與詩人內心的寂寞和孤寂有關。
19.B 20.A 21.示例:(1)從聽覺的角度描寫錢塘潮聲勢浩大:以“砉然”摹聲,以水神“擊鼓”喻錢塘潮巨響;(2)從視覺的角度繪潮水奔騰之形與色:如山巒聳立、白馬騰躍、雪山崩塌、銀河傾瀉,極言錢塘大潮的雄壯氣勢和色澤;(3)以傳說、典故、想象寫錢塘潮的變幻多姿:遠觀如女神顧盼、神魚起舞,呈婀娜之態;潮頭迫近時,怒濤排山倒海,顯澎湃之勢;(4)以人的感受側面烘托錢塘潮的壯觀:“驚”“訝”二字表現出觀潮者為錢塘潮的駭人氣勢所震撼的神情。(答出其中任意三個角度,且分析到位,即可得滿分)
【解析】19.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讀懂是的內容和思想情感。B項,錯在“超脫紅塵歸隱山林的決心。”“孤舟”二句,筆勢驟緩,轉而寫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風清之夜,優游于江海之上,也許還能乘槎而去,遙至天河,問津仙境。寄托了自己的故國之思,表現了他對時局的憂患意識和興亡之感。
20.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詩句描寫潮水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與‘訝雪山中斷,銀漢西傾’句不同的一項是”。本題考查分析詩句中的修辭手法。“訝雪山中斷,銀漢西傾”的修辭手法是夸張。B 項、C項、D項都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A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1.試題分析:題干是“《沁園春·觀潮》一詞的上闋從哪些角度描寫了錢塘潮的特點?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詩中的重要意象的特點。首先要判定詩中描寫意象的藝術手法,即寫景的藝術手法,再結合詩句的內容,分析錢塘潮的特點。“砉然欲驚”、 “馮夷擊鼓”,以“砉然”摹聲,以水神“擊鼓”喻錢塘潮巨響,從聽覺的角度描寫錢塘潮聲勢浩大。“千尺崔嵬”,“白馬來迎”、“雪山中斷”、“銀漢西傾”等句從視覺的角度繪潮水奔騰之形與色,描寫了錢塘大潮的雄壯氣勢和色澤。“靈妃顧笑”“神魚起舞”“伍相鴟夷”、“錢王羽箭,以傳說、典故、想象寫錢塘潮的變幻多姿:遠觀如女神顧盼、,呈婀娜之態;潮頭迫近時,怒濤排山倒海,顯澎湃之勢。“驚”“訝”二字,從人的感受側面烘托錢塘潮的壯觀,表現出觀潮者為錢塘潮的駭人氣勢所震撼的神情。
點睛: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寫手法主要有: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反襯主要有動靜襯,以樂景襯哀情等;聯想和想像(虛實結合),對比。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興、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比如本題主要從抒情的方式、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的角度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汉源县| 安岳县| 集贤县| 胶南市| 蓬溪县| 突泉县| 石渠县| 开鲁县| 桂林市| 靖江市| 泰顺县| 蒙城县| 锡林浩特市| 铁力市| 锡林郭勒盟| 深泽县| 鲜城| 盐源县| 上饶市| 吐鲁番市| 定边县| 许昌市| 南和县| 赤壁市| 德昌县| 宽城| 公主岭市| 天水市| 新乡市| 张家界市| 高尔夫| 孟村| 石景山区| 苏尼特右旗| 佳木斯市| 安康市| 余姚市| 策勒县| 广昌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