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新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二課人的社會化導學案一、學習目標:健全人格:1.理解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2.知道社會化內涵,理解個人通過學習生活技能、行為規范及扮演社會角色實現社會化的過程。責任意識:初步養成關心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增強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責任感。二、學習重難點:重點:理解個人如何實現社會化。難點:理解個人如何實現社會化。三、課前預習。1.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 轉化為 的過程。2.為什么說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1)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等,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3.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生活技能?①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下,我們逐漸學會說話、吃飯、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②上學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們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 。③我們不僅能夠照顧自己,而且能夠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將來服務社會 。4.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哪些行為規范?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我們了解風俗習慣,理解倫理道德, ,學會明辨善惡是非,懂得禮義廉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更好地 社會生活。5.我們如何學習扮演好社會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社會情境中,我們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會與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良好互動,從而勝任 。6.社會化的具體體現(如何實現社會化?)P11-12①②③④①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生活技能。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行為規范。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扮演社會角色。④社會化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促進自我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四、課中探究。探究一:社會化的含義。閱讀教材第9頁內容,認真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標出答案。思考:(1)結合生活經歷,說說你是如何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為為一名自立自強的中學生的?(2)《論語》有言:“性相近,習相遠也。”請結合生活經驗和社會觀察,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探究二:社會化的具體體現。閱讀教材第10-11頁內容,認真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標出答案。結合P10探究與分享:探究活動1:社會角色扮演分四個小組抽取角色卡片(如“學生”“社區志愿者”“家庭成員”“中國公民”),每組討論并展示該角色的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質。探究活動2:案例分析七年級(3)班的課堂上,數學老師正在講解幾何題,后排的小宇偷偷用手機給同學發消息,被老師沒收。下課后,同學小鵬開玩笑說:"小宇被沒收手機,肯定是智商不夠才需要作弊!"小宇覺得被當眾嘲笑,怒氣沖沖推了小鵬一把,兩人差點動手,圍觀同學紛紛起哄。假設你是案例中的當事人或旁觀者,思考:(1)作為小宇,如何在被嘲笑時用“非暴力溝通”表達感受?(2)作為小鵬,如何把握“開玩笑”的邊界,避免“善意”變“傷害”?(3)作為圍觀者,除了起哄,還可以采取哪些積極行動化解矛盾?探究活動3:明確角色要求結合P11探究與分享:(1)請你補充好角色活動內容(2)扮演好這些社會角色,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幫助?五、課后鞏固。1.出生時,我們是一張“白紙”。父母、老師和社會給予“白紙”教育、幫助和關愛,逐步幫助我們成長為有知識、懂禮貌、守規則的公民。從“白紙”到“公民”的蛻變說明(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C.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奉獻 D.每一種角色都承擔相應的責任2.2024年的國慶節,中學生小華過得非常充實。10月1日至2日他隨父母和爺爺奶奶收玉米,體會農村勞動的苦與樂。10月3日至4日他和同學一起參觀了南水北調紀念園,被厚重的文化深深震撼。5日他參加社區“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活動,在活動中深刻地感受到文明的重要性。以下是小華的活動感悟,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在體驗社會生活中可以鍛煉自己B.人在社會中只能獲得物質支持C.要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D.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3.印度“狼孩”卡瑪拉與狼同吃同住8年,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只知道饑時覓食,飽則休息,6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一直無法融入社會。這告訴我們( )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個人③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過程④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每個人只有在社會中成長,逐漸社會化,才能( )①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②價值觀日漸養成③能力不斷提高,知識不斷豐富,行為規范意識不斷增強④失去與他人的交往機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 )①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②能力不斷提升③懂得禮義廉恥④社會經驗不斷豐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三、課前預習1.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 轉化為 的過程。2.為什么說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1)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等,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 。(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知識,提升能力, ,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3.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了哪些生活技能?①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下,我們逐漸學會說話、吃飯、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②上學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們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 。③我們不僅能夠照顧自己,而且能夠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將來服務社會 。4.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學習哪些行為規范?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我們了解風俗習慣,理解倫理道德,,學會明辨善惡是非,懂得禮義廉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更好地社會生活。5.我們如何學習扮演好社會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社會情境中,我們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會與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良好互動,從而勝任 。6.社會化的具體體現(如何實現社會化?)P11-12①②③④①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生活技能。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行為規范。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扮演社會角色。④社會化伴隨我們一生。我們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促進自我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答案】生物個體;社會人;必要的支持;錘煉品格;勞動技能;打下基礎;遵守法律規范;認識和參與;多種社會角色四、課中探究。探究一:社會化的含義。閱讀教材第9頁內容,認真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標出答案。思考:(1)結合生活經歷,說說你是如何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成為為一名自立自強的中學生的?(2)《論語》有言:“性相近,習相遠也。”請結合生活經驗和社會觀察,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探究二:社會化的具體體現。閱讀教材第10-11頁內容,認真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標出答案。結合P10探究與分享:探究活動1:社會角色扮演。分四個小組抽取角色卡片(如“學生”“社區志愿者”“家庭成員”“中國公民”),每組討論并展示該角色的生活技能和道德品質。探究活動2:案例分析七年級(3)班的課堂上,數學老師正在講解幾何題,后排的小宇偷偷用手機給同學發消息,被老師沒收。下課后,同學小鵬開玩笑說:"小宇被沒收手機,肯定是智商不夠才需要作弊!"小宇覺得被當眾嘲笑,怒氣沖沖推了小鵬一把,兩人差點動手,圍觀同學紛紛起哄。假設你是案例中的當事人或旁觀者,思考:(1)作為小宇,如何在被嘲笑時用“非暴力溝通”表達感受?(2)作為小鵬,如何把握“開玩笑”的邊界,避免“善意”變“傷害”?(3)作為圍觀者,除了起哄,還可以采取哪些積極行動化解矛盾?探究活動3:明確角色要求結合P11探究與分享:(1)請你補充好角色活動內容。(2)扮演好這些社會角色,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幫助?五、課后鞏固。1.出生時,我們是一張“白紙”。父母、老師和社會給予“白紙”教育、幫助和關愛,逐步幫助我們成長為有知識、懂禮貌、守規則的公民。從“白紙”到“公民”的蛻變說明(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B.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C.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奉獻D.每一種角色都承擔相應的責任【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ACD:觀點雖然正確,但在題文中沒有體現,故ACD不符合題意;B:依據教材知識,題文中我們的成長需要父母、老師和社會給予教育,表明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故B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2024年的國慶節,中學生小華過得非常充實。10月1日至2日他隨父母和爺爺奶奶收玉米,體會農村勞動的苦與樂。10月3日至4日他和同學一起參觀了南水北調紀念園,被厚重的文化深深震撼。5日他參加社區“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活動,在活動中深刻地感受到文明的重要性。以下是小華的活動感悟,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A.在體驗社會生活中可以鍛煉自己B.人在社會中只能獲得物質支持C.要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D.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ACD:“體會勞動的苦與樂”、參觀南水北調紀念園、“參加創城活動”等,體現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要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在體驗社會生活中鍛煉自己,故ACD說法正確;B: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不是“只能獲得物質支持”,故B說法錯誤;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本題選B。3.印度“狼孩”卡瑪拉與狼同吃同住8年,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只知道饑時覓食,飽則休息,6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一直無法融入社會。這告訴我們( )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個人③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過程④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相關知識。①:題干與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無關,故①不符合題意;②: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故②說法錯誤;③④:題文中“狼孩”因脫離社會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只知道饑時覓食,飽則休息,說明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故③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D。4.每個人只有在社會中成長,逐漸社會化,才能( )①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②價值觀日漸養成③能力不斷提高,知識不斷豐富,行為規范意識不斷增強④失去與他人的交往機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在社會中成長的相關知識。①②③:依據教材知識可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愛,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故①②③說法正確;④:逐漸社會化有利于增多與他人交往的機會,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5.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 )①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②能力不斷提升③懂得禮義廉恥④社會經驗不斷豐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①②③④:依據教材知識,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等,我們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能力不斷提升,懂得禮義廉恥,社會經驗不斷豐富。故①②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