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語文學科4《繁星》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文化自信:積累描寫繁星的詞句。語言運用:重點關注文中描寫星空的語句,感受聯想和想象語言的魅力。思維能力: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在不同場景下觀看繁星的情景。審美創造: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能說出自己看夜晚繁星的感受。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課程導入,整體感知1.通過展示夜空星星的圖片引入主題,揭示課題。學生觀賞星空圖片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名為“繁星”。2.聚焦“繁”字,激發想象。思考:"繁星"指的是什么 觀察這樣的星空,你能想到哪些詞語或句子 3.介紹作者,深入文本。你是否喜歡這樣的星空 文章的作者巴金先生非常喜愛觀賞繁星。出示:巴金,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和散文家,文學界的重要人物,語言藝術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中的《霧》《雨》《電》;以及《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秋》。4.結合導讀,明確學習目標。先閱讀課文的導語(展示并齊讀),討論導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學生討論本課的學習任務)導語出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你也看過夜晚的繁星吧 說說你當時的感受。5.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課文,探索:作者共觀賞了幾次繁星 分別是在何時何地 (1)檢查字詞:柔和靜寂夢幻密密麻麻半明半昧搖搖欲墜指定學生朗讀。提問: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發現什么 預設:第一行的詞語描述的是夜晚,第二行的詞語描述的是繁星。(2)指定學生分享表格填寫情況。時間 地點 所見第一次 從前 家鄉 密密麻麻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微小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搖搖欲墜小結:通過整理觀星的不同時間和地點,我們清晰了文章的結構,把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1.圈出關鍵詞,填充表格。課文中作者描述了三個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繁星,思考:他的感受如何 繼續填充表格內容。時間 地點 所見 感受第一次 從前 家鄉 密密麻麻 最愛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微小 光明無處不在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搖搖欲墜 微笑著,沉睡著,仿佛 睡在母親的懷里。2.想象畫面,體會感受。過渡:作者三次觀星的場景仿佛三幅生動的畫作,你最喜歡哪一幅 請仔細閱讀,嘗試想象當時的場景,并分享你的感受。(1)標記并想象詞句。在閱讀中,當遇到引起深刻感受或特別喜歡的詞句,可以圈出并做標記,分享你的選擇理由。(2)分享交流,感受體會。隨著學生的分享,教師適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情感豐富地朗讀。第一次觀察繁星:出示: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①想象畫面。提問:這里僅用了“密密麻麻”來形容,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呢 預設:漫天的星星,是很美的星空。②感受體會。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經歷,想象自己在涼爽的夜晚觀星時的情景,感受作者當時望著星空時的甜美與溫馨。第二次觀察繁星:出示: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門,每晚我打開后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①閉眼想象。提問:“靜寂的夜晚”和"星群密布的藍天”會呈現怎樣的景象 預設:“靜寂的夜晚”給人呈現朦朧的夜色,靜謐的夏夜。“星群密布的藍天”呈現一個很美的夢幻的藍色星空。②感受對比。通過”微小”與“光明無處不在”的對比,體會”我”對繁星的深厚喜愛。第三次觀察繁星:出示: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候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①關注關鍵詞想象畫面。通過“懸著”“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等詞匯,感受繁星光暗交替的變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回憶并想象“船在動,星也在動”的感覺。②關注關鍵句體會感受:關鍵句1: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提問: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天空中的星星如同螢火蟲般美麗。關鍵句2: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提問:這句話展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 預設:體會那寧靜而溫馨的美好畫面。3.情感豐富地朗讀,重現美好。小結:三次觀察繁星中,作者對繁星的喜愛之情逐漸加深。在朗讀時,除了想象繁星滿天的景象,還需結合作者情感的變化。(學生再次情感豐富地朗讀課文)三、遷移運用,拓展閱讀1.補充閱讀,深化感悟。展示創作背景,學生閱讀后,再次體會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家鄉的思念,對祖國的熱愛。創作背景:此文寫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學途中。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 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他去法國是為了“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塞。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三十八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寫于1927年1月。2.聯系生活,回憶自己觀星的經歷。你是否曾經觀察過繁星 能否與大家分享一下 請仿照課文,描述你在何時何地觀察過繁星,夜晚的繁星是怎樣的,以及你的感受。(小組討論交流)3.拓展閱讀《繁星》(冰心)。冰心奶奶曾創作過名為“繁星”的兒童詩,讓我們一起閱讀其中幾首。出示:(1)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天空,何曾聽得見他們對語 沉默中,微光里,它們深深地互相頌贊了。(2)童年啊!是夢中的真, 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3)小弟弟啊!我靈魂中三顆光明喜樂的星,溫柔的無可言說的靈魂深處的孩子啊!(4)黑暗,怎樣幽深的描畫呢! 心靈的深深處,宇宙的深深處,燦爛光中的休息處。1.教師領讀,學生跟讀。2.小組合作。思考:閱讀后,分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預設:“繁星”不同的人看,感受不同,我看到了兒時夏夜和媽媽一起散步的場景,靜寂又美好。3.拓展延伸:小組討論,繼續閱讀《繁星》中其他的短詩。四、作業布置描述你眼中的夏夜以及你內心深處最美的“繁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統編版)四年級上第4課 繁星“~”核心素養目標1語言運用:重點關注文中描寫星空的語句,感受聯想和想象語言的魅力。2思維能力:能根據作者的寫作順序了解在不同場景下觀看繁星的情景。3審美創造: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文化自信:積累描寫繁星的詞句。回顧語文要素,導入課題《繁星》提問:思考:“繁星”指的是什么?觀察這樣的星空,你能想到哪些詞語或句子?課程導入,整體感知資料袋:巴金,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和散文家,文學界的重要人物,語言藝術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中的《霧》《雨》《電》;以及《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秋》。寫作背景巴金于1927年1月15日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開上海去法國。此行目的是“向西方找真理”。本文是巴金在法國途中寫的《海上雜記》中的一篇節選。課程導入,整體感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滿天的畫面。你也看過夜晚的繁星吧?說說你當時的感受。討論:導語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思考:自讀要求:默讀課文,探索作者共觀賞了幾次繁星?分別是在何時何地?柔和 靜寂 夢幻密密麻麻 半明半昧 搖搖欲墜提問:從這些詞語中你能發現什么?時間 地點 所見第一次 從前 家鄉 密密麻麻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微小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搖搖欲墜課文中作者描述了三個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繁星,思考:他的感受如何?繼續填充表格內容。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作者描述了三個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繁星,思考:他的感受如何?繼續填充表格內容。時間 地點 所見 感受第一次 從前 家鄉 密密麻麻 最愛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微小 光明無處不在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搖搖欲墜 微笑著,沉睡著,仿佛睡在母親的懷里。思考:作者三次觀星的場景仿佛三幅生動的畫作,你最喜歡哪一幅?請仔細閱讀,嘗試想象當時的場景,并分享你的感受。第一次觀察繁星: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提問:這里僅用了“密密麻麻”來形容,這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呢?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次觀察繁星: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門,每晚我打開后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提問:“靜寂的夜晚”和“星群密布的藍天”會呈現怎樣的景象?第三次觀察繁星: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眨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候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里了。關注關鍵詞想象畫面。通過“懸著”“半明半昧”“搖搖欲墜”等詞匯,感受繁星光暗交替的變化。遷移運用,拓展閱讀此文寫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學途中。1923年,19歲的巴金和三哥毅然沖破封建家庭的樊籠到了上海,南京,考入東南大學附中補習班。在學習期間,參加了一些社會活動,著名的“五·卅”運動對他影響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國輪船“昂熱號”離滬赴法。他去法國是為了“向西方找真理”,進一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考察歐洲的社會活動。2月18日,“昂熱號”郵船抵達馬塞。19日巴金抵達巴黎。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撰寫了《海行雜記》三十八則。《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記,寫于1927年1月。創作背景小組討論交流:你是否曾經觀察過繁星?能否與大家分享一下?請仿照課文,描述你在何時何地觀察過繁星,夜晚的繁星是怎樣的,以及你的感受。(1)繁星閃爍著,深藍的天空,何曾聽得見他們對語?沉默中,微光里,它們深深地互相頌贊了。遷移運用,拓展閱讀(2) 童年啊! 是夢中的真, 是真中的夢, 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3)小弟弟啊!我靈魂中三顆光明喜樂的星, 溫柔的 無可言說的 靈魂深處的孩子啊! 遷移運用,拓展閱讀(4)黑暗,怎樣幽深的描畫呢!心靈的深深處,宇宙的深深處,燦爛光中的休息處。思考:閱讀后,分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作業布置描述你眼中的夏夜以及你內心深處最美的“繁星”。板書設計繁 星從前三年前家鄉庭院 密密麻麻 南京菜園星群密布如今 海上艙面半明半昧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再見Thanks!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作業練習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小學語文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4.繁星教科書 書 名:統編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業練習4.繁星 一、下面是手冊中的相關素材,請你一起來整理。 1.讀明明的星空日記,按要求完成練習。 看到深邃的夜空中懸著無數半明半昧(mèi wèi)、搖搖欲墜(zuì zhuì)的星星,我不禁懷(hái huái)念起小時候在老家院子里數星星的畫面。 (1)用“√”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昧”的本義是( ) A. 味道 B. 未來 C. 明白 D. 昏暗 2.華華描述的關于星空感受的語句被弄上了污漬,請你照樣子,幫她補充完整,寫在橫線上。 例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同學們繪制了名家賞星表格作為手冊書摘,請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表格。 時間地點繁星的樣子你想象到的畫面從前家鄉的庭院 三年前星群密布 如今三、結合露營經歷,典典選擇了一篇美文放在了手冊中,請你來賞讀 那時,在鄉村,在我們的頭頂,懸掛著密集的星星。那時的銀河,水面遼闊,水勢浩大,一到天黑就準時開閘放水,那明晃晃的波浪,澆灌著鄉村的夜晚和夢境。 天上的星星多密啊,不知是誰傳了一聲暗語,先是幾顆急性子的星星帶頭跑出來,站住,緊接著,“嘩——嘩——”,越來越多的星星涌了出來。天上,該亮的燈全都亮了,全都掛出來了。 1. 選文中的“銀河”被形容為什么樣的景象?( ) A. 水面狹窄,水流平緩 B. 水面遼闊,水勢浩大 C. 河流干涸,毫無生氣 D. 瀑布飛濺,聲如雷鳴 2.仰望星空,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情景?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請寫一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1)mèi zhuì huái (2)D 2.示例:那滿天的繁星是明亮的,是閃爍的,是調皮的。 二、 三、1.B 2.示例:仰望夜空,星星閃閃爍爍,好像有無數只螢火蟲提著小燈籠飛來飛去。它們有的沖著我調皮地眨著眼睛,有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似乎在訴說著自己的新發現。望著滿天繁星,我不由得也想變成星星,跟它們一起在天空遨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四上4《繁星》 教學設計.docx 四上4《繁星》同步練習.docx 四上4《繁星》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