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語文上冊新部編版第三單元第12課《《論語》十二章》課時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語文上冊新部編版第三單元第12課《《論語》十二章》課時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七年級語文上冊新部編版第三單元第12課《《論語》十二章》課時練習題
一、選擇題
1.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B.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C.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D.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金色的回憶喚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斷奮進。(“喚起”“奮進”都是動詞)
B.荔枝不耐貯藏,一般情況下,四、五日之后,色香味大有變化。(這個句子的標點使用正確)
C.“愉快、快樂”“熱忱、熱情”“堅定、立場”,這三組詞語都是同義詞。
D.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他們好像在說:“你們放心吧,這兒保準暖和。”(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為人謀而不忠乎(謀劃事情)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檢查、反省) 不逾矩(越過)
C.子在川上曰(河流) 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D.人不知而不慍(生氣,惱怒) 不亦說乎(同“悅”,愉快)
4.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共二十篇,是孔子記錄他與弟子言行的一部書。
B.“子”是古代對別人的尊稱,“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C.宋代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D.“而立”指三十歲,“不惑”指四十歲,“花甲”指七十歲。
二、名句名篇默寫
5.名句默寫。
(1)《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句子是: , ?
(2)談“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 。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 。
(4)在全國中學生夏令營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 , ’,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喜悅,歡迎大家的到來!”
(5)曾子認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的句子是: : ? ? ?
(6)《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 , 。
三、填空題
6.填空。
(1)《論語》是 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內容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 ,與《 》《 》《 》合稱“四書”。
(2)孔子名 ,字 , 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 家學派創始人。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有朋自遠方來 (2)人不知而不慍
(3)四十而不惑 (4)思而不學則殆
(5)人不堪其憂 (6)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以下是小語和小文關于《論語》的交流,請你補全對話。
小語:《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宋代把它與《大學》《 》和《 》合稱為“四書”。
小文:它作為一部優秀的 體散文集,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
小語:我還知道它是記錄 的一部書。
小文:《論語》中有一些古人稱年齡時用的稱謂,如“而立”“ ”“ ”“ ”分別指人三十歲、四十歲、五十歲和六十歲。
小語:《論語》中還有很多需要我們探究和學習的地方呢,我們要認真研讀啊!
四、文言文閱讀
9.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論語》十二章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
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⑤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為政》)
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揭示了學習的三層境界:知、好、樂,這對我們的學習有何指導意義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朱熹認為這則重在為學,“忠”“信”為“習”之本。可見古人是怎樣處理治學和做人的關系的?
(3)“善于轉換思路,是一種大智慧。學習永遠不是一件僵死的事情。”從《論語》中你悟出了哪些學習之道呢?結合《論語》中的任意一則談談你的認識。
《<論語>十二章》節選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⑤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0.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說乎 說: (2)人不知而不慍 慍:
(3)傳不習乎 傳: (4)博學而篤志 篤:
11.翻譯句子。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下列句子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B.傳/不習乎 C.可以為/師矣 D.擇其善者/而從之
13.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講的是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請任選一則,先說說這則講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然后結合自身學習生活體會,談談你的啟示或體會。
《論語》十二章(后六章)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⑧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還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14.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飯疏食飲水: (2)于我如浮云:
(3)擇其善者而從之: (4)三軍可奪帥也:
15.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第⑦章指出了學習的三種境界——知之、好之、樂之,強調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
B.第⑧章中,孔子認為當“富貴”和“義”發生矛盾時,寧愿貧賤也要堅守“義”,體現了孔子對富貴的排斥。
C.第⑨章講的是學習態度,表現了孔子謙虛、好學的品質。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別人。
D.第⑩章中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時光,也可理解為世間萬物的變遷如流水一樣日夜不停,包含了孔子對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嘆息。
16.翻譯下列句子。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古文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論語〉十二章》節選)
【乙】列子學射,中①矣,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②中者乎?”對曰:“弗③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④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列子·說符篇》)
【注釋】①中:打著。②所以:……的原因。③弗:不。④報:報告。
17.孔子名 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家,《論語》是 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與 、《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1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傳不習乎 ( ) (2)飯疏食 ( )
(3)請于關尹子( ) (4)非獨射也( )
19.下列選項中“而”字的用法和“退而習之三年”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學而不思則罔 B.擇其善者而從之
C.為人謀而不忠乎 D.切問而近思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1.列子射中之后,關尹子仍要列子回去練習、思考,這可以用《〈論語〉十二章》一文中的哪句話來回答其中的原因?關尹子教給列子的僅僅是射箭嗎?請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七年級語文上冊新部編版第三單元第12課《《論語》十二章》課時練習題》參考答案
1.A
2.A
3.A
4.C
5.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6. 儒 言行 孟子 大學 中庸 丘 仲尼 春秋 儒
7. 志同道合的人 生氣,惱怒 迷惑,疑惑 疑惑 能忍受 喜愛,愛好
8. 中庸 孟子 語錄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不惑 知天命 耳順
9.(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我們才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2)先做人,再做學問,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學的人非常重視品德修養。
(3)“學而不思則罔”,在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善于將學習和思考有機結合。學習新知識后,要思考其原理、應用場景以及與其他知識的關聯,這樣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10.(1)說,同“悅”,愉快;(2)生氣,惱怒;(3)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4)堅定。 11.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 12.C 13.示例:我選擇第⑤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本則與做人道理有關;啟發我們博覽群書,堅守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講究仁德。
14. 吃 對,對于 他的 改變 15.B 16.(1) 知道學習的人比不上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的人。(2)博聞廣學又堅持自己的志向,仔細的求問,多考慮當前的事。
17. 丘 教育 儒 《孟子》 18. 老師傳授的知識 吃 請教 只,僅僅 19.B 20.(1)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2)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緣故嗎? 21.原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關尹子教給列子的: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邯郸县| 安新县| 江西省| 涟源市| 罗江县| 永登县| 郎溪县| 富蕴县| 岱山县| 临武县| 丹棱县| 盐池县| 二手房| 博客| 英超| 柯坪县| 申扎县| 南江县| 象州县| 诸城市| 拜泉县| 体育| 象州县| 福安市| 和硕县| 义马市| 佛教| 民县| 墨脱县| 普兰店市| 承德市| 兴化市| 中牟县| 德昌县| 万源市| 恩施市| 凤阳县| 佛坪县| 余姚市|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