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2024-2025年小升初語文分班測試卷三十一(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總分得分 積累運用一、讀下面詩詞大會的主持稿,完成練習。(14分)xún cháng( )日子里怎能少了詩詞的陪伴 古詩詞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它音韻xié tiáo( ),具有音樂美;它善用 xiàng zhēng( )手法,具有含蓄美;它飽含情感與想象,富有yì jìng( )美。古往今來,我國優秀詩詞的數目不計其數,zhào yào( )著中華文化!同學們,也許你認為自己對詩詞還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徹,沒關系,相信你會在慢游詩詞diàn táng( )的過程中受到熏陶, lǐng lüè( )它的無線魅力。來吧,大賽桂冠,等你摘取!1、依據拼音,把主持稿中的詞語寫正確。(7分)2、第2自然段中有兩個錯別字,用“ ”畫出來,再將正確的字寫在括號里( )( )。(2分)3、小涵拿不準“熏”字的筆順,請你提示他,“熏”字第8筆是: 。(1分)4、主持稿中加點的字該怎么讀呢 請把與加點字讀音一樣的詞語序號填在括號里。(2分)不可計數→( ) 桂冠→( )A.數落 B.不計其數 C.冠軍 D.皇冠5、主持稿中第2句話中的“遺產”應理解為( )。(1分)A.死者留下的財產,包括財物、債權等。B.泛指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或物質財富。6、主持稿中的畫線部分可以用哪個選項代替( )。(1分)A.難以置信 B.完好無缺 C.無窮無盡 D.一知半解二、在括號中填入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4分)1、這里的書太多了,稍微( )一下,就得花半天時間。2、我要把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送到革命烈士紀念館去,讓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來( )它。3、人們乘舟蕩漾在西湖上,( )著如畫的美景,真是心曠神怡。4、老師走進教室,( )四周,笑著說:“打掃得真干凈。”三、選擇題。(10分)1、下面這個字謎的謎底是( )。 (2分)小小兩塊竹片,一線從中串起。 雖然它不說話,卻有千言萬語。A.串 B.呂 C.冊 D.出2、下列名句與“見微知著”意思不相似的一項是( )。(2分)A.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B.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C.月暈而風,礎潤而雨。D.繩鋸木斷,水滴石穿。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①發明 ②發現 ③創造 ④前進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4、同學們討論“人工智能的利弊”,小明提出:“技術雖能帶來便利,但不可過度依賴,需常思不足,提前考慮可能出現的問題。”他的觀點與哪句名言最匹配 ( )(2分)A.常將有日思無日,莫把無時當有時。B.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D.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5、下列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匆匆》的作者老舍用散文的筆觸告訴我們時光稍縱即逝,應珍惜當下。B.《北京的春節》是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其中過小年、除夕、正月初六等日子是略寫的。C.《十六年前的回憶》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在1927年寫下的一篇回憶性散文。D.《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練習。(6分)1、沒有當年老師對我的教導,會有我今天的一切嗎 (改為陳述句)(2分)2、仿寫。(2分)在我們心目中,老師是大樹,能夠為我們遮風擋雨;老師是 ,;老師是 , 。3、心情不同時,我們對身邊事物的感受也會不同,從下面的情境中選擇一個,就心情“好”與“不好”這兩種狀態,分別寫幾句話,把當時的情感自然地表達出來。(2分)走在小河邊 聽音樂 奔跑在田野上心情好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五、根據所學知識填空。(7分)1、感受詩詞魅力。詩詞中有景,有“ ,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江南春色,有“ ,冷露無聲濕桂花”的如水月色;詩詞中有情,有“孤帆遠影碧空盡, ”的不舍,有“舊時茅店社林邊, ”的驚喜;詩詞中有志,有“紅軍不怕遠征難, ”的豪邁,有“,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錚錚鐵骨。2、領略民風民俗.《寒食》中,“ ,輕煙散入五侯家”表現了 節傳賜新火的習俗。我還知道 節也是傳統節日,與這個傳統節日相關的詩句有“ , ”,節日習俗有 。3、汲取人生智慧。讀“ ,事非經過不知難”,我們知道要多讀書,多積累知識,多實踐;讀“路遙知馬力, ”,我們懂得了解一個人需要長時間接觸。 閱讀理解六、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練習。(10分)【材料一】關于風箏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比如斗笠說、樹葉說、帳篷說、飛鳥說等,觀點雖不統一,但風箏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并無異議。《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記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可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風箏,不過為木質。隨著造紙術的發展,從唐朝開始,紙糊的風箏逐漸興起。到了宋代,放風箏已經成為當時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摘自《早春的風箏》)【材料二】風箏上繪制的圖案十分豐富,它們往往寄寓著人們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麗,但因與“遍福”諧音,中國人就常把它作為象征“福”的吉祥圖案繪制在風箏上。龍是人們想象中的瑞禽仁獸,常常用來象征祥瑞,因此人們常用龍及其他事物構成傳統吉祥圖案,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等。這些風箏圖案無不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材料三】《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作者通過對清明節當日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反映當時的生活風俗。在這幅長卷中,可以看到當時放風箏的情景。其中,兩個成年男子在放風箏,風箏高飛在空中;一小童立在旁邊抬頭凝望,身后一人著深色衣服,懷抱衣著鮮艷的孩子,亦是盯著高空中的風箏;稍遠處的樹下,站著兩個男子,同樣注視著高飛在空中的風箏。(摘自《〈清明上河圖〉中看清明民俗》)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介紹了關于風箏的什么內容 請簡要概括。(2分)材料一: 。材料二: 。2、材料二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圍繞這句話,作者又分別列舉了哪兩個例子 請根據材料內容補充下面思維導圖。(3分)3、閱讀三則材料,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2分)A.中國的風箏起源于唐朝時期。B.風箏上繪制的各式各樣的圖案往往代表著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和憧憬。C.《清明上河圖》中繪制的放風箏的情景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清明節時的風俗習慣。4、如果讓你給自己制作的風箏繪制圖案,你會選擇下面哪個圖案呢 請說明理由。(3分)蜈蚣 蝴蝶 鯉魚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9分)那個星期天(節選)這段時光不好挨。我踏著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等母親回來。我看著天看著云彩走,等母親回來,焦急又興奮。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樹枝撥弄著一個蟻穴,爬著去找更多的蟻穴。院子里就我一個孩子,沒人跟我玩。我坐在草叢里翻看一本畫報,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個個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叢里看她們,想象她們的家,想象她們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們的兄弟姐妹和她們的父母,想象她們的聲音。去年的荒草叢里又有了綠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1、選文與《匆匆》都將情感融進對事情的描寫中,請用下圖分析二者的不同。(2分)2、文中畫線的句子連用四個“想象”形成了一組 句,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2分)A.說明“我”此時被畫報的內容所吸引,沉迷于畫報之中。B.說明“我”在等待中靠漫無目的的想象打發時間,感到無聊和孤獨。3、選文最后一句是 描寫。“空空落落”一詞表面上寫了,實際上是在表達 。(3分)4、本文作者將情感融入具體的景物中,寫出了心情的變化。請你聯系實際生活,也用這種表達情感的方法,從下面情境中選擇一個,寫一寫。(2分)情境一:周末,媽媽帶我去公園游玩……情境二:在慶“六一”的朗誦比賽中,我遺憾落敗。走在放學路上……八、現代文閱讀理解。(11分)精雕細磨 華美耀眼①“當當當……”左手用鏨子按住銀片,右手拿小錘敲擊鏨子。換了好幾種不同型號的鏨子后,銀片上的圖案逐漸清晰起來:戴著帽子的人正策馬揚鞭。吳水根拿起銀片,在燈光下反復檢查后,將銀片與其他成品放在一起。②吳水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8歲起便跟隨父親學習銀飾制作。這門手藝傳到吳水根手里時,已是第八代了。③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施洞鎮,繞過村口的廣場,沿著石板小巷走幾步,便來到吳水根的家,他的工作室也坐落于此。推開工作室的門,里面的景象有些出人意料:三張低矮的木桌并排擺放,墨綠色的儲物柜堆滿了東西,兩個對角放著煤氣罐,中間的小桌上隨意擺放著鏨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還有幾把小凳子。④在這個不到20平方米的簡陋房間里,吳水根每天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用心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銀飾。做銀飾的第一步是熔銀子,將裝著碎銀的碗放在炭火上,高溫下,銀子熔成了銀水。再將銀水倒入長方形的凹槽里,稍稍冷卻后,用錘子將銀條打至筷子粗細。“這時候就可以進行拉絲了。”吳水根介紹。⑤雙手拿著搟面杖粗細的木棍,一腳踩著拉絲板,將銀條從拉絲板上最粗的孔穿過繞到木棍上,再旋轉、提拉木棍,銀條便逐漸變細。“最細可以到頭發絲那么細。”吳水根指著拉絲板上最細的一個孔說,“但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順著這個孔一步一步拉,否則穿不過去。”⑥“做銀飾最基礎的就是兩樣東西:一樣是銀絲,一樣是銀片。有了這兩樣東西,就可以雕刻和裝飾圖案了。”吳水根銀飾制作手藝的精髓也在于此。⑦墨綠色儲物柜的下層,堆著不少橢圓形的石塊。“這是圖案的模具,分為陰陽兩面。”拿起一塊模具,吳水根掰開向記者介紹,“把銀片放進去,一壓,圖案的大致輪廓就出來了。”像這樣的模具,吳水根有上萬個,都由他親自設計制作而成。既有傳統的苗族圖案,又有現代生活中的時尚元素。⑧“圖案雛形出來后,還需要用鏨子雕刻,讓圖案更加清晰。”將壓好的銀片放到中間的小桌上,吳水根拿起錘子,摸了個鏨子開始雕刻圖案。不一會兒,一朵太陽花就出現在了吳水根的手中。⑨“可別小看這些鏨子,乍看都一樣,像普通的釘子,但鏨頭的紋樣大有不同。”吳水根說。三角的、扁平的、圓形的……100多種型號的鏨子,是吳水根多年來根據工藝需要慢慢制作積累起來的,可以滿足幾乎所有圖案的雕刻需求。這么多鏨子,怎樣快速選到最合適的呢 “經常用,一看就知道。”吳水根說。⑩在貴州深山的苗鄉里,吳水根并非只會“埋頭苦干”,他對新的銀飾制作技術也有所了解:“現在銀飾制作所有環節都能用機器替代了。”吳水根坦言,新技術對傳統手工制作確實產生了沖擊,但他仍然有自己的底氣,“他們要用電腦作圖,而我的圖案就在腦子里,想到什么立刻就能做出來,這種創造性是無法替代的。” 現在,吳水根覺得最難的是手藝的傳承。“我手把手帶了17個徒弟,但很多人都干別的去了。”吳水根介紹,他的女兒已經成為家族手藝的第九代傳人。 “現在只要有年輕人愿意來學,我就愿意教!”吳水根一邊說一邊走出了工作室,來到作品陳列室。在這里,用銀子打造的風雨橋、龍船等承載著苗族同胞共同記憶的擺件整齊擺放,在燈光下,散發著耀眼的光芒……1、梳理吳師傅制作銀飾的過程,并概括填空,每空不超過5個字。(3分)2、涵涵和騰騰對第⑤段和第⑩段中兩處素材存疑,請你為他們解惑。(5分)(1)第⑤段中,畫“ ”的句子運用了 描寫,表現了。(2分)(2)第⑩段畫“ ”的句子中,吳水根師傅的最根本的底氣來自( )。(2分)A.對傳統手工的熱愛 B.傳統工匠的創造性C.傳統工藝的傳承性 D.現代技術的機械性3、涵涵和騰騰想用采訪素材為吳師傅制作一期“工匠精神”主題的紀錄片,他們分別選擇了第①段和第③段畫“ ”的句子描述的場景作為主要鏡頭,請你分析原因。(2分)4、涵涵和騰騰要為本片命名,涵涵選擇“傳承·堅守”,騰騰選擇“傳承·技藝”,你更傾向于誰的選擇呢 請說明理由。(2分) 綜合實踐九、口語交際。 (4分)1、你不小心把同桌的課外書弄破了,于是向他道歉,可他堅決不接受,你會怎樣對他說呢 ( )(2分)A.這件事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你怎么這么小氣!B.對不起,別生我的氣了,原諒我好嗎 C.好,好,好,都是我的錯,行了吧 D.就算我的錯,求求你原諒我吧!2、放學時,張老師對全班同學交代了兩件事:第一件,班干部留下開個會;第二件,明天下午三點,學校在階梯教室召開全體畢業班學生家長會。如果你是這個班的班干部,回到家后你該怎么向媽媽轉達相關內容 請你將轉達的內容寫下來。(2分) 習作天地十、習作。(25分)題目: 的背后提示:先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比如,成功、批評、榮譽等,然后選擇具體的事例來說明。不少于450字。參考答案一、1、尋常 協調 象征 意境 照耀 殿堂 領略2、慢游——漫游 無線——無限3、豎或丨4、A5、B6、D二、1、瀏覽 2、瞻仰 3、欣賞 4、環顧三、1、C2、D3、C4、A5、A四、1、沒有當年老師對我的教導,不會有我今天的一切。2、春雨 能夠滋潤我們成長 路燈 能夠照亮我們前行的路3、(1)走到小河邊,我看到清清的河水唱著動聽的歌,緩緩地流向遠方。(2)走在小河邊,我感覺河水真是吵鬧,仿佛故意跟我作對一樣。五、1、千里鶯啼綠映紅 中庭地白樹棲鴉 唯見長江天際流 路轉溪橋忽見萬水千山只等閑 千磨萬擊還堅勁2、日暮漢宮傳蠟燭 寒食 春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貼春聯3、書到用時方恨少 日久見人心六、1、風箏的起源與發展 風箏上繪圖的寓意2、所圍繞的句子:風箏上繪制的圖案十分豐富,它們往往寄寓著人們追求幸福的愿望例一:中國人常把象征“福”的蝙蝠圖案繪制在風箏上例二:人們常用象征祥瑞的龍及其他事物構成傳統吉祥圖案3、A4、我會選擇“鯉魚”圖案。因為“魚”與“余”諧音,象征富貴有余。在民間鯉魚還寓意著金榜題名,步步高升。七、1、時間匆匆流逝 跳房子 看云彩走 撥弄 蟻穴2、排比 A3、院子空間大,顯得冷清“我”急于想出門卻沒被及時回應的落寞、失落的心情4、示例:情境一公園里的花兒綻開了笑臉,小鳥在歡快地唱著歌,風兒輕輕一吹,小草也在有禮貌地向我打招呼!八、1、拉銀絲 壓模具 雕刻圖案;2、(1)動作 語言 吳水根師傅的專注、敬業和對技藝的精準把握;(2) B;3、第①段“左手用鏨子按住銀片,右手拿小錘敲擊鏨!子。換了好幾種不同型號的鏨子后,銀片上的圖案逐漸清晰起來”,詳細呈現了吳水根師傅制作銀飾時雕刻圖案的具體過程,這體現了他對銀飾制作技藝的傳承。第③段“三張低矮的木桌并排擺放,墨綠色的儲物柜堆滿了東西,兩個對角放著煤氣罐,中間的小桌上隨意擺放著鏨子、剪刀、尺子等工具,地上還有幾把小凳子”,描述了工作室簡陋的環境。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吳水根師傅依然堅持手工制作銀飾,這體現了他對工匠精神的堅守。所以這兩個場景適合作為紀錄片的主要鏡頭。4、我更傾向于“傳承·堅守”。因為它不僅體現了技藝的傳承,更強調了在艱苦環境和新技術沖擊下對工匠精神的堅守,全面地概括了吳水根師傅的精神品質和行為特點,且標題簡潔有力,富有吸引力。九、1、B2、媽媽,今天因為放學后班干部全體開會,所以我回家晚了。另外明天下午三點,張老師讓畢業班的全體學生家長在階梯教室開會,望您準時參加。十、 成功的背后 成功,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但成功背后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努力與付出。 我自己就有這樣的深刻體會。還記得那次學校的演講比賽。當我站在舞臺上,口若懸河、自信滿滿地演講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然而,在這成功的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辛苦準備。 最初,我被老師選中參加演講比賽時,內心是既興奮又緊張的。興奮的是有這樣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緊張的是我從未有過演講的經驗。于是,我開始了艱苦的訓練。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照亮大地,我就已經起床開始練習發音和語調。我對著鏡子,一遍又一遍地糾正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力求每一個細節都做到完美。 晚上,做完作業后,我還會找一個安靜的角落,反復背誦演講稿。我仔細揣摩每一句話的情感,想象著自己站在舞臺上的情景,不斷調整語速和語氣。有時候,一句話背了好多遍還是會出錯,我也會感到沮喪,但一想到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就又充滿了動力。 除了演講稿的熟練背誦,我還對演講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豐富了演講的內涵,讓演講不僅僅是朗讀文字,而是充滿了思想和情感。 正是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準備過程,讓我在演講臺上能夠應對自如,取得成功。這就像一顆璀璨的珍珠,它的光彩背后是蚌兒歷經無數磨難孕育的過程。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著默默付出的汗水和不為人知的艱辛努力。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