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4.2遵守規則 分層練習道德修養學習目標:1.理解自由和規則、自律和他律的關系。2.養成自覺遵守規則、堅定維護規則、積極改進規則的良好習慣。知識點一 自由和規則不可分1.(2025八上·廣安期末)生活中有許多規定,如“一米線”“公共場所不得大聲喧嘩”“高鐵上禁止吸煙”“嚴禁酒后駕車”等,這些規則告訴人們可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這表明( )A.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 B.遵守和維護規則主要靠他律C.規則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D.違反規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知識點二 自覺遵守規則2.(2025八上·石景山期末)在社會生活中,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警示語。以上警示語啟示我們( )A.承擔責任、不求回報 B.敬畏生命、遵守規則C.正視挫折、增強韌性 D.崇尚自由、享受生活知識點三 維護和改進規則3.(2025八上·長沙期末)2024年7月10日起,《長沙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正式施行。長沙地鐵新規對明令禁帶物品和禁止行為有新增。例如:禁止攜帶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禁止在車站、列車內彈奏樂器、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對此( )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②新規有助于維護地鐵運營秩序③社會規則具有強制性④新規有助于滿足文明乘車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一、選擇題(20題)1.(2025八上·東陽期末)為持續加強犬類管理,從源頭治理不文明行為,今年10月我市對部分養犬不辦證、遛狗不牽繩、糞便不清理等行為進行曝光,此舉引發市民熱議。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有( )①遛狗是個人自由,不應受到過分限制②狗繩是規范飼養人的“職責線”③飼養者應當自覺遵守相關管理規定④不拴繩屬于違規行為,理應受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5八上·溫州期末)交通安全,關系你我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據統計,2023年全國發生的外賣騎手交通事故共1.2萬起。部分騎手為準時送達而無視交通法規,邊騎行邊打電話、超速行駛等行為時有發生。針對這一現象,下列評論正確的是( )A.平臺加強培訓,增強騎手法治意識B.為防安全隱患,關停外賣服務C.騎手為謀生計,違反交規情有可原D.列為重點整治,實行刑罰處罰3.2024年12月,G市發布《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新增了“駕駛電動自行車行駛過程中不得以手持方式使用通訊工具”的規定。這一新規旨在( )①限制騎手行車速度②保障外賣騎手人身安全③杜絕交通事故發生④改進規則適應社會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5八上·南寧期末)為順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潮流,提升旅客出行體驗,2024年11月1日起,全國鐵路推廣全面數字化的客運電子發票服務,旅客不再需要到火車站、車票代售點、自助機上打印紙質報銷憑證。這一舉措( )A.有利于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B.體現規則為適應社會發展而調整C.能夠避免發生交通安全事故D.可以杜絕游客的不文明出行行為5.(2025八上·邛崍期末)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將于2025年1月1日期開始實施。法定退休年齡的調整告訴我們( )①所有規則都需要頻繁地調整和完善②規則應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改進和完善③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積極改進規則④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5八上·北海期末)科學技術普及法修訂草案于2024年11月4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修訂草案新增“科普活動”和“科普人員”兩章。委員們認為,修訂草案進一步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十分必要。材料體現了( )①規則的改進要符合社會發展要求②規則并非一成不變,需經常修改③違反社會規則就要受到法律制裁④我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5八上·通州期末)從2024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課間休息由十分鐘調整為十五分鐘,師生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孩子們玩“鬧”更加從容。課間安排做出優化調整說明( )①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可積極改進規則②公民參與制定規則,敢于拋棄原有規則③及時調整規則,以更好滿足學生身心發展需求④社會秩序是社會生活的一種有序化狀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5八上·雨花期末)傍晚放學的時候,某中學門口混亂不堪,來接孩子的家長和車輛將學校大門口堵的水泄不通,下雨時情況更加糟糕。改變這種混亂的狀況需要( )①學生和家長共同遵守交通規則,有序通行②學生步行回家,不需要考慮任何安全問題③學校和家長積極溝通,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④相關部門及時介入,提供必要的交通疏導和管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5八上·雨花期末)近年來,犬只傷人事件時有發生。2024年2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表示,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等危險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無論受害人有無過錯,犬主均應承擔全部責任。對此,以下評價正確的是( )①能夠杜絕犬只傷人事件的發生②會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與糾紛③正確處理了規則與自由的關系④有利于保護受害人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5八上·金平期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有權自收到網購商品之日起七日內無理由退貨,一些特殊商品除外。 “七日內無理由退貨”這一規定從無到有,再到不斷完善,這說明( )A.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廢除不合理的規則B.規則維護少數人的利益,應不斷改進和完善C.規則保障個人的一切權益,要積極改進規則D.改進規則使之符合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要求11.(2025八上·金平期末)東漢時期,有個清官叫楊震,他的好友為答謝他以前對自己的舉薦之恩,偷偷拿了些黃金給他并說:“夜黑人靜,是不會有人知道的。”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說沒有人知呢 ”楊震的言行與下列古語所表達的意思一致的是( )A.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B.換位思考,與人為善C.人而無禮,焉以為德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長12.(2025八上·敘永期末)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下列典故(或名言)與所體現的道德修養對應正確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勇于競爭B.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平等待人C.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誠實守信D.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遵守規則13.(2025八上·敘永期末)如圖,不少地方增加對駕駛機動車禮讓斑馬線的規范標準。這說明( )①遵守社會規則只能靠他律②駕駛規則是司機享有自由的保障③自覺遵守規則才能使社會井然有序④要積極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4.(2025八上·江陽期末)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騎走一輛共享單車,方便了市民出行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亂停亂放、惡意毀壞……推廣共享單車,以下觀點錯誤的是( )A.市民要自覺遵守規則,規范使用B.遵守規則需要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C.我們要嚴于律己,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D.市民付錢使用共享單車,所以可以隨意使用15.(2025八上·恩平期末)下表中對初中生小閩同學的“微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是( )序號 微行為 微點評① 捂著鼻子將衣服扔給寒風中瑟瑟發料的流浪漢 熱心幫助他人且講究策略② 請人指點要說“賜教”,麻煩別人要說“打擾” 良言一句三冬暖③ 擔任社區禁毒教育公益活動講解員 積極承擔社會責任④ 參加勞動實踐基地活動 將社會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6.(2025八上·梓潼期末)下列行為屬于遵守“規則”的是( )A.無車輛通過時可以闖紅燈 B.在名勝古跡上亂涂亂畫C.列車上出現霸占座位現象 D.遵循“一米線”排隊原則17.(2025八上·什邡期末)對下列“微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有( )序號 微行為 微點評① 小明勸說一女士不要插隊,自覺排隊購票 做到了提醒、監督他人遵守規則② 小王酒后主動找了代駕,避免酒駕 說明遵守社會規則需要自律③ 小李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安全施工學習培訓 這是積極改進規則的表現④ 小亮提醒他人要有序上下地鐵 這是在自覺維護社會秩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25八上·瀘縣期末)黃山風景區從2018年啟動有償救援,違規逃票私自進入或不聽勸阻擅自進入未開發開放區域而遇險的,將要承擔相應的救援費用。“免費午餐”結束了,再任性,得自己買單了。該景區的做法( )①體現出游客規則意識、文明觀念增強②體現出違規必受法律懲罰的原則③是出于對游客人身安全考慮的善意引導④加大了違規成本,是對效仿者的警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2025八上·江門期末)樓上的人在高聲唱歌,吵得樓下的鄰居不得安寧。鄰居提醒他小點聲音,他卻說:“我有唱歌的自由,你們管得著嗎?”對此,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公民有唱歌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B.唱歌的同時不得損害他人的權利和自由C.唱歌影響他人學習、休息,應堅決取締D.唱歌是隨心所欲地行使權利的具體表現20.(2025八上·潮南期末)2024年10月22日,重慶一女子乘坐交通軌道拒絕配合安檢,強行闖卡被攔后還對工作人員大打出手。最終,該女子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被處以行政拘留并罰款!這告訴我們( )①應自覺遵守社會規則②違反社會規則都會受到刑法制裁③要發自內心的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行動的準繩④主動改進規則,與規則同行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二、非選擇題(3題)21.(2025八上·南寧期末)【規則為翼,自由于行】八年級學生小吳是一名無人機攝影愛好者,計劃今年寒假攜帶新購置的無人機出游航拍。他在搜索適合的無人機航拍地點時,看到了以下一則新聞:2024年5月27日第 05版 ※法律鏈接廣西鐵路沿線嚴查“黑飛”多名無人機愛好者被處罰 …… 5月21日晚,全州南站執勤民警在站前廣場北側發現一名男子在操控無人機。民警上前制止后,將男子帶至派出所進行調查。經查,唐某操控無人機進入鐵路線路500米空域范圍內,涉嫌違規飛行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鐵路警方依法給予唐某罰款200元的處罰。 《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準操控微型、輕型、小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在管制空域內飛行,或者操控模型航空器在空中交通管理機構劃定的空域外飛行的,由公安機關責令停止飛行,可以處5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沒收實施違規飛行的無人駕駛航空器,并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備注:無人機“黑飛”,是指沒有獲得許可的情況下,在禁飛區飛行。(1)結合法律鏈接,運用自由與規則關系的知識對唐某的行為進行點評。(2)以唐某的案例為戒,請你為小吳寒假出游使用無人機航拍提兩條合理化建議。22.(2025八上·成都期末)閱讀材料,根據《遵守社會規則》相關內容回答問題。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成都市某中學八年級學生準備開展一次以“爭做守法好公民”為主題的活動。以下是他們搜集到的資料。【資料一】被告人李某、王某某均系某高二學生,二人因瑣事產生矛盾,雙方約在學校門口打架。王某某、李某各糾集多人持魚叉、鎬把等物品參與斗毆,雙方均有人員受傷。依照各被告人的犯罪情節、所起作用、犯罪后果及犯罪后的表現,法院依照《刑法》認定6名被告人犯聚眾斗毆罪,對李某、王某某各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對其他4名被告人分別判處三年至八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1)案件中李某等人的行為屬于什么類型的違法行為 請說明判斷理由。【資料二】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在《刑法》第17條新增第3款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將我國的刑事責任年齡從之前的14周歲,個別性地、有條件地下調到12周歲,提供了在司法體系內處理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的一種路徑。這一調整是在考慮未成年人犯罪新形勢、新特點的前提下,兼顧被害人和社會感受的立法應對,同時也表明,追究刑事責任和施以刑罰是處理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最后的手段,并需要針對每個案件和每個行為人的不同情況進行審查決定。——材料選自《光明網》(2)結合案件及材料,請你從“遵守社會規則”的角度談談啟示。23.(2025八上·江門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為了增強同學們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意識,某班舉行了以“遵守社會規則勇擔社會責任”為主題的班會,請你一起參與。【注意事項】在班會上,小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為了方便聯系,爸爸媽媽給我買了一個手機,媽媽還給我制訂了手機使用注意事項,對手機使用的時間和內容進行了要求,爸爸看了后補充了以下兩條注意事項。”手機使用注意事項(補充) ①未經許可,請勿擅自翻看別人的手機。 ②在公共場合接聽電話、聽音樂、看劇、玩游戲時,不要外放聲音。【言行評析】在討論環節,老師說:“2024年,有這樣一批勇敢又積極的人,他們以堅定無畏與無償付出照亮了社會的希望之光。他們中,有在風雪中‘逆行’救援、守護群眾的消防員;有堅守大山講臺幾十年,用愛點亮山區孩子希望的鄉村教師……”對此,小玥認為:“這些人只顧付出,不計回報,其行為毫無意義。”(1)請你分別說說爸爸補充這兩條注意事項的理由。(2)請你對小玥的觀點進行評析。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答案】A2.【答案】B3.【答案】B綜合提升1.【答案】D【答案】2.A3.C4.【答案】B5.【答案】C6.【答案】B7.【答案】A8.【答案】C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D19.【答案】B20.【答案】D21.【答案】(1)①唐某的行為是錯誤的。自由與規則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唐某未經批準操控無人機在鐵路線路500米空域范圍內飛行,違反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超越了自由的邊界。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唐某違反規則受到處罰,說明違反規則會受到相應的制裁,只有遵守規則,才能更好地享有自由。(2)①出游前,小吳要認真學習《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了解哪些區域屬于禁飛區,哪些區域飛行需要申請批準。②在使用無人機航拍時,嚴格按照規定操作,不擅自進入管制空域或其他禁飛區域;如果需要在特定區域飛行,提前向相關部門申請,獲得批準后再進行航拍。22.【答案】(1) 李某等人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理由:他們持械參與斗毆,造成人員受傷,這種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公共秩序,對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成了極大威脅,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其行為違反了《刑法》中關于聚眾斗毆罪的明確規定,體現了刑事違法性;法院依法對他們判處有期徒刑等刑罰,表明其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性。這三個方面充分表明他們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2) ①我們要牢固樹立規則意識,將法律等社會規則銘記于心,自覺遵守各項規則,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觸碰法律紅線。②對法律規則懷有敬畏之心,認識到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把規則作為自己行為的基本準則,時刻約束自己的行為。③深刻認識到違反規則、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嚴重后果,不僅會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也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痛苦,從而自覺抵制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23.【答案】(1)答案一:①不擅自翻看別人的手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或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 ,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②在公共場合不外放聲音是文明有禮的表現。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 或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答案二:①不擅自翻看別人的手機是因為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②在公共場合不外放聲音是因為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自覺遵守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答案一(親社會角度):小玥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的行為是親社會行為。①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有利于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③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我們要在社會生活中積極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服務和奉獻社會。答案二(負責任角度):小玥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的行為是負責任的行為。①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②很多人在為我們的成長和幸福生活承擔著責任。只有人人具有責任心,自覺履行應盡的責任,我們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③在我們周圍,正是由于有許多履行社會責任卻不計代價與回報的人,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溫暖,更加充滿陽光和希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