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湖南省衡陽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湖南省衡陽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150分鐘 總分:150分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從元雜劇的創作來看,元雜劇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大團圓結局。雖然這種獨特的民族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元雜劇的悲劇性,但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元雜劇的悲劇意識。按照亞里士多德所設定的悲劇標準“悲劇是一個‘抗爭’的故事”,“悲劇是一個‘痛苦’的、‘不幸’的故事”來看,元雜劇中有許多劇目都符合這一標準。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就都包含著這一屬性。在這些劇作中,盡管元雜劇作家沒有悲劇理論作指導,但元雜劇作家的悲劇意識卻是自覺的、強烈的。
元雜劇作家的悲劇意識主要表現在作家對人的命運的自覺關注方面,尤其是關注那些代表著正義與善良的人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的命運,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那些正義的力量之上,把自己的同情給予了那些受摧殘、被毀滅的人,這里體現著深層的美學意蘊。
元雜劇所揭示的黑暗的社會現實,反映了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尖銳矛盾,例如無辜的冤獄、殘酷的盤剝、恐怖的兇殺等。人們喜歡用這種表現形式,反映他們在現實中存在的切身問題,借此表達自己向往自由平等、要求擺脫壓迫和災難的強烈呼聲。但是他們對暴露出來的尖銳的悲劇性矛盾又無法尋找到解決的辦法,只能借助于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清官和好皇帝的形象,請他們出來為民理案除害,使受害者歷經苦難后終能全家團圓。這種把解決悲劇矛盾的希望寄托在統治者身上的現象,反映了當時劇作家和戲劇觀眾的歷史局限性,但同時也符合了統治者的利益,因而悲劇的大團圓結局也能為統治者鑒賞和提倡??梢?,對生存困境和文化困境的整體深刻暴露是中國戲曲中悲劇意識的最大特點,也是其尋求在形式與情感上實現彌合、完成多維超越和解脫的最有效途徑。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古代對社會悲劇力量的感受和反映,往往以個體人格的完善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為基石,以群體性欲望(功業心、皇權欲、表現欲等)的實現為目標。比如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所以,傳統文化特別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正統文化形成以后,必然會影響悲劇意識的心理結構,從而也使中國的悲劇意識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甚至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的群體意識濃厚而強烈,并自覺把個體人格完善、自我價值實現與群體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即“正心、誠意、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知識分子對自我價值和人格完善的追求能否順利實現,除主觀原因外,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法律制度、倫理規范、道德準則、社會秩序、人際關系等上層建筑。
事實上,在封建社會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上層建筑的局部或整體既是古代知識分子賴以實現人生理想的基礎,又是產生社會悲劇力量的主體,而最能全面深刻感受、反映和表現它的社會群體是知識分子。所以,元雜劇作品表現的悲劇意識有著特定的內涵,當社會環境發生變異且與正統文化要求嚴重對立時,悲劇意識則呈現為群體特征,它超越個體又必然借助個體表現出來,它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又與整體悲劇意識有著深刻的聯系。元雜劇的作家們面對的悲劇性現實決定了他們的悲劇意識有著前所未有的濃度和強度。危機意識、痛苦意識、反抗意識、獻身意識和傳統的憂患意識,這些都成為悲劇意識的具體構成要素,流蕩在元雜劇及其他文學藝術作品之間。
(摘編自尤奎東《從〈竇娥冤〉與〈趙氏孤兒〉看元人雜劇的悲劇意識》)
材料二:
元代中外交流頻繁,市場空前繁榮,朝廷十分重視商業經營。同時,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以及各部族之間頻繁攻伐,由此衍生出的各項苛捐雜稅,再加上朝廷對于漢民族的多項歧視性政策等多種因素,導致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在儒家傳統價值觀念體系失落的元代,“重利忘義”成為盛行的社會風氣。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蔡婆這一角色平時以放高利貸為生,竇娥成為童養媳也是其父向蔡婆置換盤纏的結果。
在竇娥堅守的理想信念面臨著重大考驗時,竇娥如果委身小人,或許可以保全性命,但勢必會犧牲蔡婆和自身的名節,然而如果想要保護蔡婆不受刑罰,自己就只能含冤認罪。于是,竇娥選擇了舍生取義。王國維評論《竇娥冤》時稱“劇中雖有惡人交構其間,而其蹈湯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竇娥寧折不彎的人物性格貌似是導致其悲劇的一大原因,但她其實正是儒家傳統理想形象的化身,竇娥的悲劇其實更是動蕩年代里傳統儒家價值觀念體系的悲劇。竇娥的價值信仰在當時社會背景下被迫走向了異化,即越是堅貞、孝義,就越無法保全自身,正如劇中所言:“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br/>(摘編自陳甜甜《元雜劇〈竇娥冤〉中莊子悲劇意識的顯現》)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關漢卿等元雜劇作家在沒有悲劇理論的指導下,創作出很多具有強烈悲劇意識的雜劇。
B. 在元代,人們會借助雜劇這一表現形式來揭示社會現實,表達他們對自由平等的追求。
C. 竇父將竇娥賣給蔡婆以換取盤纏這一行為,完全取決于當時社會盛行的“重利忘義”的風氣。
D. 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人悲劇意識的心理結構,促使人們自覺將個體利益和群體利益統一起來。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材料一提及亞里士多德的悲劇標準,是為了說明元雜劇中也有很多劇目具有悲劇性。
B. 兩則材料都提到《竇娥冤》這部劇作,二者所起作用相同,都把它作為論述的對象。
C. 材料一采用遞進式結構,圍繞元雜劇的悲劇意識,逐層深入展開論述,邏輯性強。
D. 元雜劇的悲劇意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其濃度和強度與劇作家身處的現實環境有關。
3. 下列各項,不能體現材料一第二段中所說的“元雜劇作家悲劇意識”的一項是( )(3分)
A. 元雜劇《梧桐雨》主要描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無論是唐明皇還是楊貴妃,都無法逃脫悲劇命運的安排,這使作品內涵更深刻。
B. 元雜劇《趙氏孤兒》中,程嬰、公孫杵臼等人盡自己最大能力保護趙氏孤兒,用生命和正義抵抗惡與暴力,體現了他們對命運的反抗。
C. 元雜劇《漢宮秋》通過描寫漢元帝和王昭君的愛情故事,展現漢元帝作為一國之主,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只能生離死別的悲劇。
D. 元代文人在賢婦劇中,讓女性人物成為重構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希望借助女性的智慧來實現自我價值,展現其寫作時的心理狀態。
4. 元雜劇為何大多是大團圓結局?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括。(4分)
5. 元雜劇《竇娥冤》的悲劇意識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色癡
阿英
高陽產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蘇木染紅,槐米染黃,鼠李染藍,皂斗染黑,拼色套染,變幻無窮。但工序繁多——采集、過濾、煮染,毫厘之差,顏色便有異。若是主顧苛刻,有人就會說:“去留祥佐村,找劉獨眼去?!?br/>劉獨眼染的布,天水碧,紫蝦青,月下白,佛面金,與樣品無半絲差別,且鮮亮明艷,皂洗日曬摩擦均不脫色。
調色配彩,全憑眼力,劉獨眼卻盲了一只眼,另一只,視力亦極弱。辨色時,他的臉湊得極近,獨眼緊貼上去,腦袋來回移動,狀頗可笑。劉獨眼制染液,看起來更是腌臜,一鍋色湯,手指蘸水,來回攪動,探溫度高了低了;抽手入嘴,嘖嘖咂吮,說用料多了少了。天長日久,口唇色漬層疊,貌如厲鬼。但是,無論要求如何刁鉆,哪怕是淬火的鐵,初銹的銅,夕云晨靄,雉尾鶯頭,但凡人間的顏色,劉獨眼只消看一眼,便能從染缸拎出來。
曾有人懷疑,劉獨眼種下染色植物的土中施有異藥,遂趁其外出,攜竹簍翻入院中盜土,這人一不留神跌倒,壓折一小片花。劉獨眼怒如瘋牛,奔突至其家。那人伏在麥秸垛上,大氣不敢喘。劉獨眼看不清,以為沒人,便拔出門閂,將簍子搗得粉碎,又踩上幾腳,氣沖沖離去。
劉獨眼不是沒治過眼。某日,一主顧自青島來,說當地教會醫院駐有洋醫,擅治疑難眼疾,但洋醫即將回國,欲治須從速。劉獨眼聽罷,連夜揣錢上路。
沒過幾天,劉獨眼就回來了,背上多了個瘦童,她的腦瓜頂一對小黃辮,筷子粗細。
“這么快?”
“沒去?!?br/>“不治了?”
“錢要養娃?!?br/>女童是半道撿的,取名“小染”。從此,劉獨眼更加賣力染布。
忽一日,小染生了背癰,啼哭高熱,急請郎中,郎中說:“惡疾,備木匣吧。”
劉獨眼跪求,郎中擺手走出。俄而,屋內大哭,郎中抽了袋煙,又返回,說:“高陽縣城東大街,有馬姓名醫,或可治此疾。”
劉獨眼深鞠一躬。郎中道:“癰疽兇險,神醫惜名,未必會收。你定要提我的名字,他與我交惡,一聽我治不好,便肯醫了。他素來貪財,錢務必帶夠?!?br/>劉獨眼翻開被套,摸出張薄紙,揣入懷中,取床潔凈褥子,兜上小染,上路。紙上文字密密麻麻,是半生的染布心得。
知情人說:“瞧吧,為了心頭肉,舍了命根子?!?br/>服藥半月,小染可下炕走動。倒是劉獨眼,瘦脫了形,眼眶凸出,如圍著幾根干草棍。他不住吁嘆,秘方一泄,怎么賺錢養活小染?
忐忑等了兩個月,市面上并未出現相似染法的布匹。
很久后,劉獨眼才聽聞,名醫捏著那張折起的薄紙,靜立不語,一盞茶工夫,將其熔入了煎藥的火焰。
小染痊愈了,歡實蹦跳。那日,劉獨眼醒遲,聽得窗縫鉆進的嬌脆笑聲。起身,見滿院的花,悉數被小染摘下,零落一地。鄰里說,逃不過一場痛揍了。卻見劉獨眼將小染舉起,說:“高處還有一朵,伸胳膊,使勁夠?!?br/>小染長成了大姑娘。
小染生得嫩。衣衫用布,都是劉獨眼染成。每近酷夏,便以茜草染粉,石榴皮染綠。這些材料能攔住日頭,小染白凈得像富家千金。
小染有志氣,去省城讀書。
其時,傳統織機已被鐵輪機代替,草木著色早讓位于化學染料,但劉獨眼仍終日擺弄染缸。
有人說媒,來定日子。劉獨眼垂頭不語。良久,扯開粘連的嘴唇,道:“染匠嫁女,不想遭人笑話,待我染出正紅的布,再商議其余?!?br/>自此,劉獨眼院中掛滿紅布,將黃土墻映出彤彤熱意。一塊塊布,深淺不一,亮暗不一,冷暖不一,風中斜飄似帆,日光星點透射,閃若銀針,半坡遙望,如巨大紅花搖曳。
半月后,媒人又來。劉獨眼答:“顏色仍欠火候?!眱稍潞笤賮恚终f:“還差口氣兒。”
媒人細忖,劉獨眼其實是舍不得小染。
小染畢業才嫁,已是民國二十六年。日軍自平津南下,掠走染軋機器,斷絕棉紗顏料。高陽全縣以手工織機織布,為八路軍縫制棉衣。
布料需染成黃綠色,但土法浸染,一缸一色,一匹一色,難以統一,人們犯了難,去找劉獨眼。
劉獨眼沒日沒夜鼓搗,酒腌水泡,鹽醋明礬,依著時辰溫度、陰晴霧雨隨時調整,一匹匹布,色澤一致,搭在繩上,似千軍萬馬。
寒露過后,八路軍來收布,說:“戰士們的冬衣終于有了著落?!?br/>這天,一個八路軍來村里,他說因傷掉隊,打聽收布者的去向。
劉獨眼湊過臉,與其握手寒暄,看他身上沾土,便彎腰細細拍打。
八路軍眼含熱淚。
劉獨眼卻耳語鄉民:“快去喊人,這個八路軍,假的,色兒不對。”
小染加入了共產黨,南征北戰,直到劉獨眼臨終,才匆匆趕回。
劉獨眼指著柜子說:“柜中布,是閑時染出。天青淡青,給外孫;水紅桃紅,給外孫女。最底下那塊布,留給我自己?!?br/>小染哭成淚人。
人們說:“劉獨眼染了一輩子布,帶入土中的那一塊,不知有多奇異。”
殮衣上身,出乎意料——未著任何顏色,只是原色,鋪展于大地,與萬物融為一體。
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劉獨眼一只眼盲了,另一只眼視力極弱,這給他染布、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他很想治好他的眼睛。
B. 劉獨眼在半道上撿到了一個女童,就收養了她,取名小染,后來小染生了重病,幾乎喪命,幸好被馬姓名醫治好。
C. 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正面的,無論是劉獨眼、小染,還是郎中、馬姓名醫等,都表現出了人性的善良和淳樸。
D. 染布行業的發展,給劉獨眼帶來了職業危機,但是他堅守傳統的草木著色的技藝,展現出了他的“癡”。
7.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本文把情節置于抗日戰爭的宏大背景之中,通過小人物抵抗侵略的行動,以小見大,歌頌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
B. 第一段對染色的工藝作了說明,突出了染色技術的復雜,并運用語言描寫引出小說主人公——染匠劉獨眼。
C. 文中兩次寫到劉獨眼家的花被折,而劉獨眼兩次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凸顯了劉獨眼對小染的愛。
D. “扯開粘連的嘴唇”一句中,“扯開”“粘連”把劉獨眼久不言語而又不得不語的矛盾狀態形象地表現出來。
8. 本文語言簡練,這是如何做到的?請簡要分析。(4分)
9. 魯迅寫作,講究“留白”“盡量少寫,能不寫的就不寫”,他在《祝?!分芯痛罅渴褂昧舭?,如魯四老爺得知祥林嫂被婆家從魯鎮綁走后,怒道“可惡!然而……”。本文也多處使用了留白的藝術手法,有何表達效果?請找出三個例子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臣聞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德禮行則遠人斯格。然則德禮誠信,國之大綱,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須而廢也。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比欢远恍?,言無信也;令而不從,令無誠也。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則敗德,為下則危身。雖在顛沛之中,君子之所不為也。
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載,威加海外,萬國來庭,倉廩日積,土地日廣。然而道德未益厚,仁義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盡于誠信,雖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終之美故也。其所由來者漸,非一朝一夕之故。昔貞觀之始,聞善若驚,既五六年間,猶悅以從諫。自茲厥后,漸惡直言,雖或勉強有所容,非復曩時之豁如。謇諤之輩,稍避龍鱗;便佞之徒,肆其巧辯。謂同心者為擅權,謂忠讜者為誹謗。正臣不得盡其言,大臣莫能與之爭。妨政損德,其在此乎?
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昔齊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無害霸乎?”管仲曰:“此極非其善者,然亦無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管仲,霸者之良佐,猶能慎于信任、遠避佞人也如此,況乎為四海之大君,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將有所間乎?(節選自魏征《第四疏》)
材料二:
朕聞晉武帝自平吳以后,務在驕奢,不復留心治政。何曾退朝,謂其子劭曰:“吾每見主上不論經國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此非貽厥子孫者也。爾身猶可以免?!敝钢T孫曰:“此等必遇亂?!奔皩O綏,果為淫刑所戮。前史美之,以為明于先見。朕意不然,謂曾之不忠,其罪大矣。夫為人臣,當進思竭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規救其惡,所以為治也。曾位極臺司,名器隆重,當直詞正諫,論道佐時,今乃退有后言,進無廷諫,以為明智,不亦謬乎?顛而不扶,安用彼相?公之所諫,朕聞過矣。
(節選自李世民《答魏征手詔》)
10. 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吾每見A主上B不論經國C遠圖D但說E平生F常語G此非貽H厥子孫者也。
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未睹克終之美故也”與“前史美之”兩句中的“美”用法不同。
B. 茲,這,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弘茲九德”的“茲”意思相同。
C.“謂曾之不忠”與《鴻門宴》“吾得兄事之”兩句中的“之”用法相同。
D. 或,有時,與《答司馬諫議書》中“冀君實或見恕也”的“或”意思不同。
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唐太宗在貞觀初年樂于從諫,但在位五六年時就厭惡聽到直言了,印證了《諫太宗十思疏》中“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兩句。
B.魏征指出,君主治理國家要依靠德行、禮義、誠實、信用,如果做到了,就能讓大臣沒有二心,可以讓遠方的人民前來歸附。
C. 管仲向齊桓公指出四種行為會妨礙他稱霸:不能了解人;能了解人卻不能用人;能任用人而不能信任人;能信任人卻又讓小人干預其間。
D. 唐太宗認為西晉大臣何曾罪過極大,因為他身居高位,名器隆重,應該直言進諫,輔佐君王,但他在朝廷上沒有諫言,退朝后私下才說。
13.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
(2)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諫太宗十思疏》
14. 兩則材料表現出了唐太宗和魏征君臣怎樣的形象?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15-16小題。
過華清宮
杜牧
其二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①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其三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②。
【注】①漁陽探使:《全唐詩》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輔璆琳探祿山反否,璆琳受祿山金,言祿山不反”。②云中兩句:《舊唐書·安祿山傳》載,祿山體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卻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風。旁邊的宮人拍掌擊節,因為舞得太快,節拍都亂了。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其二中,前兩句描寫探使從漁陽經由新豐飛馬轉回長安的情景,煙幕黃塵象征著叛亂即將爆發的戰爭風云。
B.其二中,后兩句用夸張手法描繪出唐朝統治者在華清宮中歌舞升平的景象,也點出了奢華荒淫的后果。
C.其三全詩含蓄委婉,筆調看似輕快,實則對亡國之君的荒淫誤國從正面給予了辛辣無情的嘲諷。
D.其二中的“始”字寫出了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程度,其三中的“亂”字,極言安祿山起舞之快及其諂媚之態。
1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說:“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边@兩首詩為后世的為政者提供了哪些鑒戒?請結合詩歌分析說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3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古代,春游是不同年紀的人們結伴共游的一種社交方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兩句可為佐證。
(2)蘇軾在《和陶詠荊軻》中認為“荊軻不足說”,其父蘇洵在《六國論》中也對荊軻的行為進行了嚴厲地批評:“,。”
(3)盤庚遷都時遭到了臣民的反對,在課堂上講解這一知識點時,于老師引用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的“,”兩句點明了反對盤庚遷都的群體。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小說是一種有生命的特殊物質,小說生命的血液流淌在文本的字里行間,故事主線是它的神經中樞系統,小說的靈魂不是主題的簡單歸納,而是小說中流光溢彩的精神光照,是小說的核心價值。文學研究者通常會從作品的不同角度去發掘 它的思想藝術價值,這本質上就是對作品靈魂的探尋,作品所建立的藝術空間和作品自身的氣血脈絡只是給研究者提供了基礎和土壤,對作品靈魂的探幽析微和精準捕捉,才是研究的目標和方向。
自清代以來,《紅樓夢》產生了無數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對《紅樓夢》主題的歸納始終只能提綱挈領,卻未能概括出全部小說靈魂的信息密碼。常言道,人要對歷史負責,對自己負責。對于學者,更是如此。時至今日,現有的紅學研究著作依然難以窮盡“紅迷”的藝術夢想,紅學研究領域仍然是四季繁茂,一代代學者前赴后繼,每一代學者都會有新的發現,所有的發現,都指向了小說靈魂的縱深處。
1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自清代以來,文學界圍繞《紅樓夢》產生了無數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對《紅樓夢》主題的歸納始終只能提綱挈領,卻未能概括出小說靈魂的全部信息密碼。
B.自清代以來,《紅樓夢》產生了無數的研究文章,有些文章對《紅樓夢》主題的歸納始終只能提綱挈領,卻未能概括出小說全部靈魂的信息密碼。
C.自清代以來,文學界圍繞《紅樓夢》產生了無數的研究文章,有些文章對《紅樓夢》主題的歸納始終只能提綱挈領,卻未能概括出全部小說靈魂的信息密碼。
D.自清代以來,《紅樓夢》產生了無數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對《紅樓夢》主題的歸納始終只能提綱挈領,卻未能概括出小說靈魂的全部信息密碼。
19.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畫橫線處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驕傲自滿會害了你自己!”班主任語重心長地說道。
B.一個人做事情只考慮自己,是難以在社會上立足的。
C.都是自己人,別客氣。
D.流星燃燒自己,只為瞬間升華,它從未流淚。
20.學校話劇社準備在藝術節表演《紅樓夢》,擬在《紅樓夢》劇中編入能體現《鄉土中國》中“差序格局”典型場景的幾出戲,下列場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3分)
A.元妃省親 B.雨村判案 C.香菱學詩 D. 探春理家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對一把解腕尖刀多處傾注筆墨,以至我們在閱讀時, ① 。這把“解腕尖刀”的出現,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當李小二告知林沖,陸謙等人已追至滄州,有密謀加害之意時,林沖“大怒”,隨即去街上買了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身為配軍的林沖被允許攜帶的防身武器是一桿花槍。然而,要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找尋仇家, ② ,銳利小巧便于隱藏的“尖刀”卻正適合,這才有了“尖刀”的出場。林沖帶了“尖刀”,四處尋找仇家,也是帶了這把“尖刀”去的草料場。這種時候的“尖刀”應該是裝在刀鞘中的,因為我們既沒有看到尖刀的寒光,也沒有嗅到殺人的血腥。
然而讓一些讀者不解的是,在雪夜報仇的場景中,禁軍教頭林沖分明是可以用那桿花槍刺死仇敵陸虞候的, ③ ?因為此時的林沖新仇舊恨涌上心頭,不用尖刀,不足以解恨。從情節設置的作用來說,這里的“尖刀”照應了前文的“買刀”,使得情節細致嚴謹;從受眾方面來說,讀者對林沖深切的同情和善惡定有天報的心理得到了徹底的滿足,獲得了閱讀的快感。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22.原文中加點的“應該”“徹底”兩個詞語,是作者后來添加的,試分析這兩個詞的表達效果。(5分)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以上三段話對我們頗具啟發意義,請綜合文字材料完成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湖南省衡陽市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答案
  1.C
  2.B
  3.D
  4.①劇作家和觀眾無法找到解決尖銳悲劇性矛盾的辦法,只能寄希望于清官和好皇帝;②這種結局符合統治者利益,能被其鑒賞和提倡;③是對生存困境和文化困境暴露后的形式與情感上的彌合,實現多維超越和解脫。
  5.①社會現實的黑暗:劇中展現了無辜的冤獄等黑暗現實,反映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尖銳矛盾;②竇娥的命運悲劇:竇娥堅守正義與善良,卻遭受摧殘和毀滅,體現了作家對正義力量命運的關注;③傳統儒家價值觀念的悲?。焊]娥是儒家理想形象的化身,其堅守的價值信仰在動蕩社會中被迫異化,越堅貞越無法保全自身。
  6.C
  7.B
  8.①多用短句,語言簡潔明快,如 “高陽產布。清末民初,皆以草木染色”;②運用白描手法,寥寥數筆勾勒場景或人物,如對劉獨眼辨色、制染液的描寫;③省略不必要的修飾和交代,聚焦關鍵情節和人物行為,如小染求學、參軍等情節簡略帶過。
  9.①“劉獨眼沒去治眼,錢要養娃”,未說明放棄治療的內心掙扎,突出其對小染的愛;②馬姓名醫熔毀染布心得,未寫其動機,體現醫者仁心和對技藝的尊重;③劉獨眼識破假八路軍,未詳述判斷依據,凸顯其 “色癡” 特質和敏銳觀察力。
  10. 吾每見主上不論經國遠圖 / 但說平生常語 / 此非貽厥子孫者也
  11.C
  12.A
  13.(1)君主不誠信就無法役使臣子,臣子不誠信就無法侍奉君主,誠信作為治國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他們,用威嚴的憤怒來震懾他們,他們最終也只是茍且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敬卻在心里不服氣。
  14. 唐太宗:善于反思,能認識到自身過錯,重視臣子的勸諫;魏征:敢于直諫,忠君愛國,關注國家治理和君臣關系。
  15.C
  16.①要居安思危,不可沉迷享樂。詩中統治者在華清宮歌舞升平,無視叛亂隱患,最終導致天下大亂;②要明辨是非,警惕奸佞小人。探使受金謊言欺騙,安祿山諂媚獲寵,警示為政者需認清奸邪;③要以國事為重,不可因私廢公。統治者沉溺聲色,忽視經國遠圖,最終誤國,提醒為政者要心系國家。
  17.(1)莫春者;春服既成
  (2)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
  18.A
  19.A
  20.C
  21.①總會留意這把刀;②花槍顯然不便;③為何要用尖刀
  22.“應該” 表推測,體現了對林沖攜帶尖刀狀態的合理推斷,使表述更嚴謹;“徹底” 強調程度,突出讀者同情林沖和善惡有報的心理得到完全滿足,增強了表達效果。
  23. 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顺县| 龙海市| 德州市| 仙游县| 光泽县| 嘉黎县| 依安县| 方城县| 道孚县| 探索| 深州市| 公主岭市| 寿光市| 栖霞市| 桃园市| 志丹县| 龙门县| 萝北县| 桃园市| 眉山市| 辽阳县| 筠连县| 钟祥市| 临西县| 遂平县| 湾仔区| 邵武市| 陇川县| 平顺县| 泰州市| 班戈县| 宁河县| 土默特右旗| 桐梓县| 临桂县| 绥中县| 洛川县| 南陵县| 天等县| 张家川|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