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1.1認識社會生活 分層練習責任意識學習目標:1.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社會生活,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2.理解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社會生活的公共性。知識點一 感受社會生活1.(2025八上·江門期末)每到假期,人們就紛紛走出家門,領略祖國的秀麗山水,體驗民俗文化,投入運動健身,嘗試新的娛樂體驗……人們以豐富多樣的形式歡度假期,盡享大好時光。通過這些假期活動,我們可以感受到( )①個人是社會的一員②勞動成就人們的美好夢想③社會生活絢麗多彩④人們的智力水平顯著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知識點二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和不斷變化的2.(2025八上·南寧期末)友誼關國歌嘹亮,巴馬老人悠然享受慢生活,游客乘滑翔傘縱覽詩畫漓江,夜幕下的邕城“煙火氣”升騰……一幅幅生動的廣西畫卷讓我們感受到( )A.只要投身社會就能走向成熟B.人們對社會生活都有著相同的體會C.社會生活的空間在不斷縮小D.我們生活在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中一、選擇題(15題)1.(2025八上·北海期末)根據以下“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路線圖推測,該活動主題應該是( )A.關注國家發展,正視發展問題 B.參與社會實踐,完善社會關系C.感受世界巨變,創造精彩人生 D.走進社會生活,提升綜合素養2.(2025八上·東莞期末)2024年7月26日晚,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隆重舉行。小強通過電視機觀看巴黎奧運會開幕式,被豐富節目不斷驚艷,對中國代表隊的出場與強大而感到自豪。這說明( )①個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立的②在社會中每個人的身份都是不同的③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④我們要關心國家發展,并為之自豪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3.(2025八上·瀘縣期末)每逢假期,全國各地都會推出精彩紛呈的展覽和特色活動,人們紛紛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名勝古跡,感受時代的變遷,共享文化盛宴。參加這類活動,有利于( )①增強對國家發展的自豪感②感受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③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生活中④提高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2025八上·張店開學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古語啟示我們要( )A.關心社會發展 B.遵守社會規則C.掌握學習方法 D.培養批判精神5.(2025八上·東莞期末)“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啟示我們( )①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③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④贈人玫瑰,手留余香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6.(2025八上·梓潼期末)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關注社會、談論一些社會話題。下面對于社會生活的感受和認識正確的有( )①社會生活絢麗多彩,而且在不斷地向前發展②參觀歷史博物館,我們感受到了震撼③看到農民在田間勞作,我們感受到了勞動對身體的傷害是巨大的④看到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假惡丑的現象,讓我們對社會失去了信心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2025八上·南寧月考)超市里有琳瑯滿目的商品,我經常在里面購買生活用品;博物館里有豐富的文物展品,我經常周末去里面探尋歷史:圖書館里有各種各樣的藏書,我喜歡在里面閱讀文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A.社會生活空間不斷擴展 B.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C.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 D.人人都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8.(2025八上·貴陽期中)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唱遍神州大地,其中有句歌詞:“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角度來看,歐詞表明(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個人生存對全社會無關緊要C.個人發展決定著社會的進步 D.個人可以脫離社會獨自生活(2024八上·射洪期中)第33屆巴黎夏季奧運公于2024年7月26日開幕,2024年8月11日圓滿收場。中國代表團以獎牌總數91(40金27銀24銅)位于全球第二,創造了新的境外參加奧運會的最佳成績,據此,回答下列小題。9.某中學師生上網觀看相關新聞報道,為祖國取得的輝煌成就而驕傲自豪。這表明(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B.我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生活C.我們的社會生活單調乏昧D.每個人都是社會 “大網”上的一個結點10.全紅蟬,在奧運會賽場上,她是一名參賽者;在家里,她是父母的女兒;在游泳隊里,她是隊友的同伴;在祖國大家庭中,她是中國的公民……這表明( )A.個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B.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期C.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D.個人是社會的一員,其身份是在法律關系中確定的11.(2025八上·欽州期中)2024年9月1日,某校組織全校師生共同收看了《開學第一課》。通過這堂特殊的課,一同領略可愛的中國,感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磅礴力量。通過這次活動我們( )A.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B.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C.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D.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社會成員12.(2025八上·昌吉期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下列做法中能正確感受社會生活的是( )①參觀科技館,豐富的展品使我們眼界開闊②參與愛心捐贈等社會公益活動,體會奉獻③關心國家大事,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④了解到社會生活中的負面現象,對社會失去了信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2024八上·東莞期中)下圖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路線圖,根據路線內容推測,該活動主題應該是( )A.走進社會生活,增強綜合素養 B.完善社會關系,參與社會實踐C.關注社會發展,感受世界巨變 D.遵守社會規則,維護社會秩序14.(2025八上·從江月考)2024年我國秋糧喜獲豐收,農民伯伯笑逐顏開;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28個國家和地區的3 486家企業參展;中外1萬余名選手參加“跑遍四川”馬拉松賽……這些畫面讓我們感受到( )A.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 B.社會生活是捉摸不定的C.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 D.社會生活是復雜多變的15.蘇州市名人館以“大運河與蘇州名人”為主題,采用徒步游學的形式,引領青少年深入蘇州的街、巷、名人故居等,深度感悟水城蘇州的人文故事。從“在社會中成長”的角度來看,這次活動的意義有( )①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 ②有利于青少年獲得成長的精神滋養③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 ④有利于青少年積極關心與融入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2題)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會是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絢麗的社會生活,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們去探究、去參與。作為青少年,我們該如何了解社會呢?為此,某中學八年級(2)班的全體同學在道德與法治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活動,請你積極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班會上,老師對同學們說:“身處的環境不同,我們所處的社會群體自然就不同。在家里,我們是子女,面對的是父母;在學校,我們是學生,面對的是老師和同學;在路上,我們是行人,面對的是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我們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頁,我們身在其中。所以說,我們與社會零距離。”(1)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三例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2)老師的話說明“我與社會”有怎樣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與社會零距離”。17.(2025八上·長興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某校八年級(1)班同學以“在社會中成長”為議題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并請你參與。【探究一:感悟成長】下面是李俊同學一天中的兩個生活片段。*片段一 早自習期間,老師講了幾個與誠信有關的小故事,李俊感受到了誠信的重要性。 *片段二 晚上放學,李俊看到交警在學校附近維護交通秩序。(1)上述兩個片段分別表明李俊通過哪些途徑在社會中成長?【探究二:融入社會】讓志愿服務走進我們的初中生活。某校為八年級學生設計志愿服務實踐性作業,可選項目類型如下:□陽光助殘 □關愛老人 □同伴幫扶 □健康科普 □環境保護 □社區管理 □文化傳承 □其他學生對活動項目進行自主選擇,無償參加,以團隊方式開展。活動結束后回顧反思,大家感到收獲頗豐。“雖然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又有點累,但讓我懂得了做一件事需要堅持!”“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學到了很多,也感到很快樂。”“當社區居民對我豎起大拇指時,我感到特別自豪。”“開始還不大愿意去,結果越干越有勁兒。”(2)根據以上材料,談談你對“讓志愿服務走進我們的初中生活”的認識。【探究三:奉獻社會】在家里,我們是子女,面對的是父母;在學校,我們是學生,面對的是老師和同學;在單位,我們是員工,面對的是同事和客戶;在路上,我們是行人,面對的是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的約束,我們都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身在其中,可見,我們與社會的距離應當是零距離。(3)為了使自己更好地“與社會零距離”,你打算怎樣做?參考答案基礎鞏固1.【答案】B2.【答案】D綜合提升1.【答案】D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D6.【答案】A7.【答案】C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A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1)走進農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來到工廠,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觀看升旗儀式,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2)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我們應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我們應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17.【答案】(1) 片段一:老師的教誨。片段二:社會的關愛。(2) ①讓志愿服務走進初中生活有利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讓志愿服務走進初中生活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③讓志愿服務走進初中生活有利于學生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 ①與更多的人打交道,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②應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③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④遵守社會規則,自覺維護社會秩序;⑤尊重社會公德,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讓社會生活更加和諧融合;等等。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