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考語文小說專練-----馬烽小說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結婚現場會(節選)馬烽(前情提要:西嶺村買賣婚姻現象嚴重,縣婦聯主任武艾英在工作中發現三對結婚不要彩禮的典型,與支書鄭谷雨決定開一個“結婚現場會”,并邀請縣委書記“我”參加。期間二蘭父親“老牛筋”突然變卦,索要彩禮,“我”要求村里派飯①到“老牛筋”家,借機勸說。)二蘭剛把炕桌擺好,老牛筋也進來了,他一聲不響地坐到了我對面。這時我才看清了他的眉眼:長方臉,絡腮胡,額頭上爬滿了深深的皺紋。兩只眼睛一動不動地望著我,好像是等待我的問話。可我問他三句,他頂多回答一句。我問他一年能賺多少勞動日②?一個勞動日分多少紅?生活過得怎么樣?他沒有正面回答,只說了一句話:“總算都沒有餓死!”說完再不開腔了。二蘭大概怕我下不了臺,忙說道:“爹,飯好了,還是先吃飯吧。”老牛筋“嗯”了一聲,頃刻間飯菜已經端上來了。一大盤拌著辣椒的酸菜,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糝糊糊,里邊煮著幾塊山藥。老牛筋沒有動筷子,他邊抽煙,邊看我就著酸菜喝糊糊。他忽然問道:“這飯怎么樣?”這本來是個非常簡單的問題,①可我真有點不好回答。后來我還是老老實實地對他說:“這飯實在不好吃,不過我能吃下去。”我深有感慨地說:“解放已經快三十年了,我們農民的生活還是這樣清苦。”老牛筋聽完,臉上忽然出現了一點喜色,他順手磕掉煙灰,吩咐老伴熱一壺酒,切一盤熟肉。我忙加以攔阻,二蘭媽說:“這原本是準備明天辦喜事的,現成。”老牛筋奪過我的碗說:“你要看得起我們,就喝上幾盅。要是怕這怕那,你就吃飯,我一個人喝。”在這種情況下,我實在難以拒絕。于是就和他喝了起來。喝酒中間,老牛筋向我說道:“該開講了。”我問:“講什么?”老牛筋道:“講買賣婚姻的罪惡性,講要彩禮的反動性,還有什么農民的落后性……多啦!”我笑著問道:“你怎么知道我要講這些?”老牛筋道:“哪個干部來了不是講這一套?你今天專門派到我家來吃飯,不就是要說這些嗎?”我說:“那咱們就打開窗戶說亮話吧,我只問你一句話:為啥非要五百塊彩禮不可?”老牛筋悶著頭喝酒,沒有正面回答,反問聲:“嫁閨女不要彩禮,將來拿什么給兒子娶媳婦呀?”二蘭弟弟聽到這句話,羞得紅了臉,端著飯碗跑了。老牛筋邊喝酒,邊接著說道:“你會說,孩子還小,只要好好貫徹婚姻法,將來就都不要彩禮了。哼!就照你們這樣貫徹婚姻法……”我笑著向他說:②“依我看,你這一招是沖著我來的。”老牛筋沒否認。他邊喝酒,邊說:“連縣委書記都坐上小汽車來開這號會,難道開上這么個會,從此買賣婚姻就斷根了?”我說:“就算斷不了根,那也總比提倡賣閨女強吧?”③老牛筋半天沒搭茬。過了好大一陣,才說道:“賣閨女,沒什么稀奇。在舊社會,不要說賣閨女,賣兒子、賣老婆也是常有的事。為啥?一個字:窮!”他的臉已紅到了脖子后頭,鼻尖上也爬滿了汗珠。他邊說,邊又斟滿了一盅酒,二蘭媽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可隨即又眉開眼笑地對老伴說道:“拿過酒壺來,我再給你倒一壺。”老牛筋道:“你想把我灌醉?我偏不喝了。”他說著把那盅酒又倒回了酒壺里。隨即端起碗來喝糊糊。老牛筋繼續說道:“斷了骨頭不接,只在外邊抹紅藥水。哼!結婚開現場會,生娃娃開不開現場會?生產上不去,搞這些花里胡哨頂屁用?”我雖然只喝了兩盅酒,可這時覺得臉上火燙火燙。這時候發現二蘭不住地用眼睛瞅我。我懂她的意思,忙向老牛筋說:“老王啊,咱閑話少說,二蘭的婚事,你究竟打算怎么辦呢?”“好辦。”老牛筋隨口說道:“拿出五百塊彩禮來,明天結婚;要不就連夜把我送法院,明天也可以結婚!”看來再談下去,也是白費唾沫。我只好又閑扯了幾句,告辭出來。第二天,結婚現場會還是按計劃舉行了,而且開得很隆重。④我看見老牛筋也看熱鬧來了。會上,我沒有念武艾英連夜替我起草的祝賀詞,而是按照老牛筋的意思講的,中心是說:要想徹底消除買賣婚姻,關鍵是努力生產,增加收入,盡快使社員們富裕起來。最后我還根據《三中全會公報》精神,同意了鄭谷雨提出來的“得勁措施”。我的講話一完,會場里立刻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正在這時,人群中閃開了一條路,只見王二蘭和鄭云山每人胸前戴著一朵大紅花,后補參加結婚典禮來了。我忙向二蘭問:“你爹同意了?”二蘭微笑著點了點頭。鄭云山說:“她爹剛才讓我給他開了張五百塊彩禮的欠條。”武艾英叫道:“開欠條?簡直是胡鬧!”鄭云山笑著說:“他讓我在欠條上批了句話:‘下一輩子還’。”人們聽完,不由得都笑了起來。連武艾英也忍不住笑了。鄭谷雨說:“只有老牛筋能出這號點子。他是屬鴨子的,肉煮爛,嘴也是硬的!”(原載《人民文學》1980年第1期,有刪改)【注】①派飯:當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下農村工作,基層干部將其分派到各農戶家輪流照管其飲食。②勞動日:在集體經濟時期,農民靠在生產隊勞動,獲取的每日工值。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到老牛筋家吃派飯,既體現了干部深入群眾的傳統優良作風,也讓“我”在和群眾交流談心中提升了認識。B.老牛筋家擺上的飯既是當時百姓生活清苦的真實反映,也帶有對“我”這個來吃“派飯”的縣委書記的考驗意味。C.“我”改換了賀詞,將結婚現場會開成了生產動員會,打動了老牛筋,說明了做群眾工作要知錯就改,才能獲得群眾認可。D.本文與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在題材上有相似之處,都講述了農村青年在婚戀問題上經歷曲折、終成眷屬的故事。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子①中“不好回答”反映了“我”作為領導干部既不能說假話,又顧慮群眾影響的兩難心理。B.句子②表現“我”參加結婚現場會反而使二蘭婚事產生波折,也體現了老牛筋的性格特點。C.句子③中老牛筋“半天沒接茬”,體現了“我”的反問讓他理屈詞窮,無言以對。D.句子④“老牛筋也看熱鬧來了”看似閑筆,但與后文情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3.“老牛筋”是人們給二蘭父親起的綽號,形象地表現其性格。請分析下面兩處文字是如何塑造這一特點的。(1)二蘭媽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可隨即又眉開眼笑地對老伴說道:“拿過酒壺來,我再給你倒一壺。”(2)斷了骨頭不接,只在外邊抹紅藥水。哼!結婚開現場會,生娃娃開不開現場會?生產上不去,搞這些花里胡梢頂屁用?4.故事結尾采用“虛寫”,通過眾人之口展現老牛筋思想轉變、同意婚禮等情節。這樣處理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的第一個上級馬烽去年夏天,我被分配到縣防汛指揮部工作,農建局田副局長是我們的領導。他走路總是低著頭,背著手,慢慢地邁著八字步;講話也是少氣無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動。我來的第九天夜里,山洪暴發了。接到電話,我一口氣跑到農建局,撞開田副局長的房門:“老田,永安河發洪水!安樂莊決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個身子問道:“安樂莊什么地方決口了 ”我說:“在汽車路東。”他聽完,竟又躺下了,不緊不慢地說: “沒甚要緊。”我我又急又氣:“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個!”“那更沒辦法!”“三岔河也發洪了!”小秦急慌跑進來。他的話音剛落,老田就像中了電似地“呼”一下坐了起來問道:“多大流量 ”小秦說:“水漫到龍王廟背后了。”老田說:“那至少有九十個。”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說:“趕快通知海門村、田家莊,全體上堤。快!”我跑回辦公室剛把電話打完,老田就大踏步跑進來,抓起電話:“馬上接杜村,上舍……聽著,把三支渠的閘拔開一孔……什么 已經全拔開了 我就怕你們來這么一手,馬上閘住兩孔……”他放下這個耳機,馬上又抓起另一個,詳細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開哪個支渠閘,閉哪個支渠閘……我忙把河流渠道圖鋪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沒看一眼,繼續講他的。老田打完電話,回頭對我說:“咱倆到海門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問題。”在車上,我問他,兩條河都發了洪水,安樂莊還決了口,一點都不著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個流量,為什么就急成那個樣子 他說:“永安河坡度大,洪水來源少。別看來勢猛,頂多四個鐘頭水就退了;再說,汽車路東種的都是高稈作物,過一下水也淹不死。三岔河不一樣,洪水來源多,同時愈往下游坡度愈小。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這不要命 ”下了車,他走得飛快,我氣喘吁吁地跟著他奔跑。爬上南堤的時候,只見河里的水已經漫到平臺上來了。走到了防汛指揮部。老田掃了一眼說:“怎么老姜頭沒來 ”“剛才覺得不要緊,就沒叫他。”老田生氣地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馬上把他請來。”不多一會,有人扶著個白胡子老漢進來了,是堵決口的行家老姜頭。過了一會兒,堤壩決口了。堤上燈火通明,人們奔跑著,喊叫著,來來往往運送沙袋。 老姜頭吆著號子,指揮人們打樁;老田領著一些人填沙袋。決口慢慢在縮小,夜里三點多鐘,眼看很快就可合攏了,可這時水更猛更急。木樁剛打下去一半,就被沖走了。老姜頭哆嗦著爬上堤堰,氣喘吁吁地對老田說:“堵不住啦!我是沒有這個本事了!”老田對老姜頭吼道:“非堵住不可!要真的決了口,南邊這七個樹,都得灌了老鼠窩!你再胡說八道惑亂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老田一面叫喊趕快往前運沙袋、木樁,一面轉身向眾人喊道:“會水的,跟著我來!”只聽人群中說:“老田下水了!”“咱們還愣著干嗎 ”馬上就有五六個壯小伙子跑到他身邊,接著又跑出來個……老田領著頭下水了,拉著長長的隊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沖得人們東倒西歪,人們仍然不顧一切地往前走。鄉黨委翟書記挽著一串人在對面下到河里,掙扎著往這邊移動。老田和翟書記一次又一次想靠攏拉起手來,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開了。堤上的人都急得要命,都替他們提心吊膽。蹲在地上的老姜頭,猛一下站了起來,向堤上的人喊道:“快! 抬一根長電線桿來!”電線桿很快抬來了,老田和翟書記靠著電線桿,終于挽到一起了。水里的人也都一個個緊挨著,靠在了電線桿上。這時,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著手挽著手下到水里。轉眼間,決口上就排滿了一層又一層的人,結成了一條沖不斷的堤。大股的洪水終于被攔住了。可是風浪也更加兇猛起來,一個巨浪接著一個巨浪,照他們劈頭蓋頂反撲。當巨浪撲上來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沒了;當巨浪退下去的時候,無數的頭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們繼續打樁,填沙袋,決口逐漸在縮小,沙袋是逐漸在增高……黎明時候, 決口終于合攏了。人們歡呼起來,水里的人叫喊著爬上堤岸。 大家七手八腳把老田拉上堤岸,他兩條腿彎曲得像兩張弓,鼻子里只有一點微弱的氣息。老姜頭含著兩眶熱淚,脫下自己的夾襖,輕輕地蓋在老田身上。過了半個多小時,老田漸漸緩過氣來了,慢慢睜開眼看著老姜頭說道:“大叔,我罵你了, 我……”老姜頭哭著說:“孩子,別說這話,你罵得對……”兩個月之后,老田出院了,步子邁得更慢了,背更駝了。后來我才知道,他有關節炎,腿常年疼得要命。那還是1954年秋天,他淋著雨渡著水指揮各村防汛排澇,一連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從此落下了這病。(選自《人民文學》1959年第6期。有刪改。)5.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田根本不看“我”鋪在桌子上的河流渠道圖,這一細節描寫著重渲染了洪水來襲時的緊張氣氛,突出了時間的緊迫、形勢的危急。B.決堤時洪水滔天,人們奮力搶險,小說中這一場面描寫一方面表現出險情的嚴重,另一方面顯示了干部群眾抗洪搶險的勇氣和決心。C.小說結尾處的補敘部分回應了開篇田副局長走路慢、講話“少氣無力”的描寫,交代了老田落下病痛的原因,使小說情節更加合理。D.小說的語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如“沒甚要緊”“不怕萬,只怕方一”“灌了老鼠窩”等語句的使用通俗易懂而又精練質樸。6.小說從“我”的視角來塑造老田的形象,有什么好處 請結合文本簡要賞析。7.小說既刻畫了老田這一典型形象,又塑造了抗洪民眾的群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這樣處理的作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飼養員趙大叔馬烽①趙大叔是個老莊戶人,從小就喜愛牲口,可是他自己并沒有專門喂養過。那時窮得不要說買牲口,連張皮子也買不起。老實說,趙大叔對喂牲口并不怎么內行。他初擔任飼養員的時候,連他二兒趙樹義都擔心他喂不了。趙大叔說:“誰也不是天生就會,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不用心。”②趙大叔自當了飼養員,全部精力都集中到這一工作上了。他經常去向喂養過牲口的人們請教,社里也特意為他召開了幾次老農座談會,專門座談喂牲口的經驗。有時縣上“獸疫防治站”的劉大夫來檢查牲口,趙大叔就跟在人家后邊,問這問那,劉大夫也耐心地告訴他。他每次碰到劉大夫,總是用雙手敬禮,用唱戲道白的聲調說:“劉老師在上,弟子有禮!”其實劉大夫頂多不過三十歲。后來劉大夫送了他幾本《怎樣把牲口喂好》《牲口疾病常識》等小冊子。趙大叔像得了寶貝一樣。每天一有空閑,就拿上這些書本,去找識字的人讀給他聽。去年冬季,他又參加了村里的“速成識字班”,學了三個月,認下一千多生字。這以后,他就不再找別人讀了。每天把雜務事情處理完,就戴上老花眼鏡,拿著書本,一字一句的讀。遇到“攔路虎”就去問別人,學到一點好的辦法,馬上就試驗。③趙大叔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飼養方法。現在真算是甄家莊農業社的飼養專家了。④趙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他喂牲口,是到趙家溝的第三天中午。⑤那天我一進東院的大門,就看見他端著一簸箕料往槽跟前走。牲口見了他直叫喚。他對牲口說:“大家靜一點兒,守點兒規矩嘛!反正都有份,叫喚也不多給。” ⑥我忍著笑,輕輕走過去。⑦趙大叔順著槽挨個給牲口添料。他走到一頭大犍牛跟前,這頭牛又高又大,左角斷了。他拍了拍牛頭說:“累不累,‘獨角龍’?一上午耕了三畝地,真是好樣的!大家都像你,就好了!”⑧他只顧跟牛說話,冷不防旁邊一頭驢伸過嘴來搶吃簸箕里的料。趙大叔推開它,用一個指頭指著它的腦門說:“你呀,就愛占便宜!批評你多少次了,一點兒也不改。”⑨我聽著,忍不住笑出聲來。⑩趙大叔回過頭來看了看我,一本正經地對我說:“這家伙是個‘二流子’,今年夏天才買來。你別看它樣子長得不錯,可奸猾哩,耕地拉車不出力,拉磨凈偷吃。栓到槽上,韁繩也得挽得短點兒,要不,吃完自己的,就要搶吃鄰居的了。” 趙大叔添完料,拿著空簸箕回西屋去了。這時候我才注意到每頭牲口槽前都貼著一張小紙條,上邊寫著什么“二搗蛋”“獨角龍”……我正看著,趙大叔又端來一簸箕料。我指著紙條問他:“這是你給牲口起的名字?” 他一邊給牲口添料,一邊回答說:“是啊!牲口多了,沒個名字不好認。再說,它們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脾胃。你就說‘老好人’吧,”他指著一頭黑騾子,“性情老實極了,抱它后腿也不踢,駕轅、拉套,都行,婦女小孩也能使喚。‘火神爺’可就完全兩樣——就是邊上那頭灰騾子,干活倒挺起勁,力氣也大,就是脾氣太壞,又踢又咬,一不小心,咬斷韁繩就跑了。” 正說到這里,那頭灰騾子叫了幾聲。趙太叔笑著對我說:“看,它不高興了,嫌我說它的缺點呢!” 趙大叔給我講每頭牲口的性格,每頭牲口的特點,講得津津有味。他對這群牲口都很關心,細心喂它們,而他最關心的是那匹馬“金皇后”。 “金皇后”又肥又壯,全身一片金黃,亮得像一匹黃緞子。趙大叔特別優待“金皇后”,讓它單獨在一個槽上吃料。因為“金皇后”懷馬駒了,趙大叔不讓它干重活兒,每次下地,都要囑咐趕牲口的人小心在意。“金皇后”從地里回來,趙大叔總要給它把全身刷干凈,用梳子把鬃毛梳好。 聽說今年夏天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下午,“金皇后”耕麥茬地去了。忽然刮起一陣東南風,天上布滿烏云,雷聲緊跟著閃電,震得窗戶都發抖,大雨像從天上倒下來似的。當時趙大叔正在剃頭,剛剃了半個腦袋,一看暴雨來了,趕緊跑回屋里,從炕上揭起一條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氣跑到地里,把毯子給“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來。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了。 我離開趙家溝的前兩天下午,聽人說“金皇后”要下駒子了,就趕緊跑到東院。只見趙大叔除了一頭汗水,忙得跑來跑去。一時拿來剪刀、一時又去取扎臍帶的布;一時又吩咐王根鎖熱米湯……而“金皇后”的槽跟前早已圍了很多人,個個喜氣洋洋,說著笑著。看樣子“金皇后”快生產了,可是一直等到上燈的時候還沒有動靜。人們都有些焦急。又等了兩三個鐘頭,還是沒有動靜。人們逐漸走散了,牲口圈前面只留下趙大叔和社長幾個人。 人越著急,越覺得時間長。又等了兩個鐘頭,還是沒有動靜。后來我就回去睡了。 半夜里,我忽然醒來了,起來又到東院里看了看。只見“金皇后”臥下了,趙大叔把著盞風雨燈蹲在眼前。我問道: “還沒有生下來?”趙大叔愁眉不展地抬頭看了看我,什么話也沒有說。我也不知道再說什么好,站了一陣,就又回去睡了。 天明的時候,我睡得正甜,忽然聽見有人推開門闖進來,“呼”一下揭開了我的被子。我睜眼一看,原來是趙大叔。他大聲嚷著說:“快起來,快起來,生下來了!” 他話沒說完就跑出去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跑到東院。院子里已經站著好多人,圍著牲口圈興高采烈地談論著。“金皇后”安閑地喝著米湯,旁邊臥著一匹紅色的小馬駒,身上搭著趙大叔的棉襖,瞪著兩只烏黑的大眼睛望著眾人。 趙大叔像個孩子一樣,嘴里唱著,歡喜得滿臉放著紅光。(1954年春寫于京郊有刪改)【注】本文寫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當時國家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生產合作社應時而生。8.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大叔當初窮得根本買不起牲口,喂牲口并不內行,暗示了農村人民的生活境遇隨著農村生產合作社這一生產組織形式的改變而有了轉變。B.根據趙大叔給不同牲口起的名字,不僅看出牲口的不同性格和特點,還可以推斷出趙大叔的喜惡褒貶,其中他最厭惡“二流子”,后悔買了它。C.趙大叔讓“金皇后”單獨在一個槽上吃料,不讓它干重活,梳理鬃毛,雨天淋雨拉回,都可以看出他對這匹馬無微不至的照顧。D.“金皇后”要下駒子了,槽前圍了很多人,個個喜氣洋洋。“金皇后”生下駒子了,院子里站了好多人,個個興高采烈。足見人們善良質樸,團結互助。9.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我”為敘述者,從“我”的視角講述飼養員趙大叔的故事,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B.小說語言樸實,通俗易懂,活潑生動,貼近生活,符合“山藥蛋派”風格特點。C.小說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線索單純,層次分明,有“行云流水之勢”,自然順當,娓娓道來。D.小說結尾畫橫線部分與前文中的“趙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相照應,一個與眾不同的飼養員形象呼之欲出。10.第17自然段中畫波浪線部分的細節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小說相關內容簡要分析。11.作為一名飼養員,趙大叔有哪些可貴的品質,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金寶娘馬烽一九四七年冬天,我被分派到店頭村領導土地改革。我住在中農劉拴拴院里。一天下午,我趴在炕桌上整理材料,拴拴在后炕捻羊毛線。忽然聽到門口一個女人的聲音說:“這就是工作團那馬先生吧?”我一回頭,見進來個年輕媳婦,后邊跟著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那小孩名字叫“金寶”。那媳婦一進來,就坐在了爐臺上,和我正對面。①這時我才看清她并不是個年輕媳婦:慘白的臉上有很多皺紋,眼圈發黑;剪發頭,寬褲腿,還穿著一對破舊了的紅鞋。她這一身和年齡十分不相稱的打扮,引起我一種厭惡的感覺。我繼續看材料,沒有去理睬她,只有劉拴拴,雜七雜八地和她胡扯。只聽那女人低低地說:“不要瞎說了,我早就不啦。”她走后,劉拴拴對我說:“老馬,你看這女人怎樣?”我說:“不是個正派女人!年紀那么大了,還那樣打扮。”劉拴拴說:“以前還擦粉抹胭脂咧!自土地改革開始,才不敢了。”我問;“她有男人沒有?”劉拴拴說:“原先是有,如今大概死了!”我又問:“靠甚過活?”劉拴拴笑著說:“靠甚過活?田不耕,地不種,腰里就有米面甕。這女人,嗨!做什事不能賺碗飯吃,為甚要挑這種丟人敗興營生?”正說間,門“吱——”的一聲,金寶又進來了,對我說:“老馬,我娘請你去我家坐坐!”還沒等我開口,劉拴拴搶著說:“你媽瞎了眼啦!老馬不是那號人!”我也很起火,我記得我把手一揮說:“快滾!”金寶嚇得跑了。我收拾起材料,要到貧下中農代表會去,代表們見我臉色不對,問我因為什么,我講了一遍。代表主任田老大說:“我看她沒那膽量,怕是真有些說的!”開會的人還沒到齊,大家談起了金寶娘的身世。金寶爹叫李根元,家里很窮,租種著本村地主劉守忠的二十多畝地。根元三歲的時候,從綏遠逃來一家難民,生下個女孩子,養活不起。根元娘花了五升米,就把她買下了,準備奶大以后給根元作媳婦。她給奶媳婦起了個名字叫翠翠。地主劉守忠的兒子叫劉貴財,貴財早就看上了翠翠。翠翠十八歲結了婚以后,比閨女時更好看了,臉就像一朵桃花。第二年,翠翠生了個小子,劉貴財仍然沒死了心,還是常去根元家閑蹓。根元知道自己惹不起劉貴財,只好安撫翠翠:“不要答理他!”一九三五年,冬天各村都成立“防共保衛團”。劉貴財家有錢有勢,就當了村團長。第二年春天,各地抓共產黨,劉貴財說根元是共產黨,就把根元捆去了。夜里,翠翠沒合眼,她哭著,她想著,她想:“拼上命也要把根元救出來!”②這時有半夜了,天黑得很,冷風迎面撲來。她從村外繞到了村公所后面,找到那間炭房的后墻,便用鋤頭開始刨了起來,幸喜那墻是土打的,不一陣便刨下個洞。劉貴財見根元跑了,也沒敢聲張,怕自己受連累。但想翠翠的心更切了。劉貴財就打發劉順義老婆,給翠翠來說媒,翠翠說:“順義嬸,我活著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我就是討吃要飯,也要把我金寶撫養成個人,侍候我娘百年以后!”不久,劉貴財家就把地奪回去了。第二年秋天,日本人打進來了,敵人向村里要花姑娘,那時劉貴財當了偽村長,逼著把翠翠送給日本人。過了六七天,翠翠被抬回來了,臉色青白,嘴唇沒一點血色,比死人只多一口氣。恰巧婆婆又病倒了,翠翠掙扎著侍奉婆婆。婆婆病了兩個月死了,翠翠埋葬了老人,家中更沒法活了,糧沒糧,地沒地,索性就潑出身子,指那事過日月。③就這樣,在苦海里漂流了七八年。開完代表會。我回到自己屋子里,心上好像壓了一塊石頭,覺得非常沉重。第二天清早,我跑到了金寶家。那簡直不像個家,爐灶里燃著一把毛柴火,冷得很,地下擺著些爛盆爛甕。金寶娘見我突然進去,嚇得不知該怎好,忙掃開炕讓我坐。金寶拿著塊窩窩頭在啃。金寶娘悲慘地說:“我是個下賤女人,名聲壞,活得還不如條狗!”說著不住拿袖子擦眼,我說:“我聽人說過了,知道你的苦處!”停了半天她才又說道:“我找你,是想告訴你,等開斗爭會,我想把這些事講一講。這能不能講?”我說:“能講。地主劉貴財已經扣起來了!”從她家里出來,我和代表們商議了一下,暫時借給了她幾斗糧。大家都說:“寡婦孤兒可憐的,十來年工夫,把個好人糟蹋了!”在開斗爭會時,金寶娘第一個控訴地主劉貴財的罪行,起初是一面講一面哭,隨后一下氣昏過去了。④等人們拿冷水噴過來后,她忽然像瘋了一樣,跳了起來,頭發散開了,她傻笑著,露出一口白牙齒,撲在地主劉貴財身上,用嘴亂咬。這個村工作我沒參加到底,斗爭會一結束,我就被調到了縣上。今年農歷七月十五,城里趕會。走到大門口,見站著一個三十大幾的農民,手里提個白布包,一見了我,忙上前說:“你就是工作團的老馬?我是金寶的爹,叫李根元。”我吃驚地說:“不是說你……”他搶著說道:“我那年逃到綏遠,給人家當了長工。今春才聽說,咱這里解放了,才討上吃回來。現在甚也有了,分下房,分下地。我們一家人常念叨你。這是金寶娘給你做的一雙鞋。”說著把那個布包遞給我,打開白布包,有一對嶄新的黑布鞋。這對鞋上,記載著一個女人苦難的經歷,也標記著一個女人的新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有刪改)1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對“金寶娘”的外貌描寫,暗示了“金寶娘”曾經的身份,為下文交代她的經歷做鋪墊。B.小說中“我”第一次與“金寶娘”見面,憑借衣著就對其產生厭惡的情感,說明了“我”思想的落后性。C.小說運用插敘的手法,借村民之口補充交代“金寶娘”的經歷,使內容更加完整,并推動情節發展。D.小說結尾“一對嶄新的黑布鞋”,具有象征意味,升華了小說的主題,體現了作者對新時代的謳歌。13.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句子①運用細節描寫和外貌描寫的手法塑造了金寶娘的形象,該句中的冒號起到了解釋說明的作用。B.句子②環境描寫,交代了“金寶娘”深夜救夫的惡劣環境,側面展現了她的有勇有謀、忠貞善良。C.句子③運用借喻和比擬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金寶娘”飽受生活的折磨,命運坎坷,內心痛苦不堪。D.句子④“跳”“傻笑”“撲”“咬”等動詞,展現了人物情緒的爆發,可見動作描寫比心理描寫更具張力。14.文中“金寶娘”與《小二黑結婚》里的“三仙姑”都經歷了新生政權的改造,請分析兩人轉變的異同點。15.馬烽作為“山藥蛋派”作家的代表,其作品真正做到了從農民的視角來寫農民,請分析本文是如何體現這一流派特色的。答案1.C 2.C 3.(1)側面描寫,二蘭媽故意正話反說,達到不讓老牛筋喝酒的目的,從側面展現了老牛筋愛和人對著干、固執倔強的性格。(2)語言描寫,形象的俗語、犀利的質問,表達了老牛筋對有些干部做工作只抓表面、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做法強烈不滿,直接表現老牛筋耿直直率的性格。 4.①小說以“我”的視角敘述故事,“我”所知有限,結尾通過別人的轉述交代了老牛筋思想的轉變,更真實可信。②通過眾人之口交代老牛筋讓女婿開欠條等事情,強化了他固執嘴硬的特點,使人物形象更鮮明。③結尾部分老牛筋不在場,但故事始終圍繞他展開,這種敘述方式增加了情節的張力,給讀者更多想象的余地和回味的空間。【導語】文章通過描寫西嶺村的婚禮現場,揭示了買賣婚姻背后的經濟根源及其復雜社會問題。二蘭父親“老牛筋”象征了傳統與變革之間的矛盾。他堅持索要彩禮,表面上是為了兒子娶媳婦,實際上反映了對貧困的無奈。結尾以幽默化解,表明在制度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下,困擾社會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相關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說明了做群眾工作要知錯就改,才能獲得群眾認可”說法錯誤。這并不是知錯就改,而是“我”在與老牛筋交流后,深刻認識到解決農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基于對實際情況的進一步把握而做出的調整。故選C。2.本題考查學生對重點句子的分析鑒賞能力。C.“讓他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說法錯誤。老牛筋“半天沒搭茬”,并不是因為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從后文他繼續發表對結婚現場會等做法的看法等可以看出,他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對這種解決買賣婚姻方式的不認同。故選C。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1)側面描寫手法:二蘭媽“皺了皺眉頭”這個細微的表情動作透露出她對老牛筋繼續喝酒的擔憂,然而她卻“眉開眼笑地對老伴說道:‘拿過酒壺來,我再給你倒一壺’”,這種看似矛盾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巧妙的正話反說。二蘭媽深知老牛筋的脾氣性格,知道直接勸阻他喝酒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采用這樣欲擒故縱的方式。這從側面烘托出老牛筋性格中那種倔強、愛和別人對著干的特點。(2)語言描寫手法:“斷了骨頭不接,只在外邊抹紅藥水”這一形象的俗語,生動地表達了他對當下解決農村買賣婚姻問題方式的看法,認為只是開結婚現場會這樣的做法就如同只處理表面傷口,而沒有觸及根本問題。接著,他連續發出犀利的質問,語氣強烈且直接,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情緒。這些話語充分展現出老牛筋性格中的耿直率真,他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敢于大膽地表達批評意見。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語段作用的能力。①整個故事是以“我”這個縣委書記的視角來進行敘述的,不可能知曉所有事情的全貌,有一定的認知局限。而結尾處通過眾人之口來展現老牛筋思想轉變、同意婚禮這些關鍵情節,貼合現實中人們獲取信息常靠他人告知的情況,避免全知敘述的刻意感,增強了故事整體的可信度與感染力。②眾人轉述的內容里提到老牛筋讓女婿開彩禮欠條,還注明“下一輩子還”這一獨特的做法,極具老牛筋的個人風格。這種看似有些“胡鬧”又帶著他一貫固執、嘴硬特點的行為,進一步強化了老牛筋固執倔強、不肯輕易服軟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鮮明。③結尾時老牛筋雖然不在場,可故事的發展卻始終與他緊密相連,他的態度轉變、對婚事的最終決定等關鍵情節都是通過其他人的講述來呈現給讀者的。這種敘述方式巧妙地營造出一種情節上的張力,讀者會好奇老牛筋到底經過了怎樣的內心思考才做出這樣的決定,在他同意婚事的背后還有哪些沒有被詳細描述出來的細節等,給讀者留下了更多想象的余地。5.A 6.①作為抗洪事件的參與者,“我”見證了老田超強的治洪能力,使老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②作為故事的敘述者,“我”既參與了抗洪事件的始終,還從旁了解到老田在1954年防汛中受傷的情況,在小說結尾處補敘出來,使老田形象更加豐滿感人;③作為老田的下級,“我”在最初認識老田時覺得他疲沓散漫,后來才發現實際上他精通業務、果敢有魄力,敘述上先抑后揚,使老田的形象更加鮮明高大。 7.①既敘寫了老田抗洪經驗豐富,也寫到了村民面對洪災群策群力,點面結合,描繪了驚心動魄的抗洪斗爭場景,使小說的內容更豐富;②既刻畫了老田等基層干部形象,又塑造老姜頭等普通村民抗擊洪災的群像,兩者互相烘托,充分展現了中國勞動者的整體形象;③既有基層于部身體力行,也有人民群眾全員參與,反映了中國勞動者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解析】5.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A項,“這一細節描寫著重渲染了洪水來襲時的緊張氣氛,突出了時間的緊迫、形勢的危急”錯。這一細節描寫是為了突出老田非常熟悉縣域內各河流渠道,根本不用看地圖。故選A。6.本題考查小說情節的敘述視角的問題。敘述視角包括“作者參與”的敘事觀點(有限視角)、“作者觀察”的敘事觀點(純敘述視角)、“作者全知”的敘事觀點(全知視角)。本題屬于作者既參與其中又通過作者觀察來展示故事的視角。視角的選擇與塑造人物、展示主題有關。“我”是此次抗洪事件的參與者,通過“我”的眼睛,看到了老田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如“我跑回辦公室剛把電話打完,老田就大踏步跑進來,抓起電話:‘馬上接杜村,上舍……聽著,把三支渠的閘拔開一孔……什么 已經全拔開了?我就怕你們來這么一手,馬上閘住兩孔……’”“我忙把河流渠道圖鋪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沒看一眼,繼續講他的”,這說明老田對所管轄的區域的水域情況了如指掌;“老田一面叫喊趕快往前運沙袋、木樁,一面轉身向眾人喊道:‘會水的,跟著我來! ’”“大家七手八腳把老田拉上堤岸,他兩條腿彎曲得像兩張弓,鼻子里只有一點微弱的氣息”,這些描寫寫出了老田的以身作則、舍己為人。這些都是通過“我”的眼睛親眼看到的,使老的形象更加真實可信。“我”是故事的敘述者,后面補充了“我”聽到的關于老田的故事,“后來我才知道,他有關節炎,腿常年疼得要命。那還是1954年秋天,他淋著雨渡著水指揮各村防汛排澇,一連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從此落下了這病”,這個補敘使老田形象更加豐滿感人。“我”作為老田的下級,通過“我”對他的認識的改變來塑造形象。如開頭“他走路總是低著頭,背著手,慢慢地邁著八字步;講話也是少氣無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動”,感覺他很疲沓散漫;到來“下了車,他走得飛快,我氣喘吁吁地跟著他奔跑”,“老田生氣地說:‘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馬上把他請來。’”“老田領著一些人填沙袋。決口慢慢在縮小”,再到后來他不顧病痛親自下水等,逐步發現他精通業務、果敢有魄力。這樣敘述上先抑后揚,使老田的形象更加鮮明高大。7.本題考查鑒賞小說設置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他們都各自代表這一類人,因此首先應考慮這些形象的特點及代表性;其次設置人物無非是為內容和主題服務,因此可以考慮對內容和主題的作用。本文塑造了老田的形象,他是“農建局田副局長”,從身份上看是干部,本文塑造了他抗洪經驗豐富、舍己為人等優秀品格,在抗洪事件上他領導有方,展現了一個優秀干部的風采。而對群眾的描寫雖然著墨不多,如“不多一會,有人扶著個白胡子老漢進來了,是堵決口的行家老姜頭”“只聽人群中說:‘老田下水了!’‘咱們還愣著干嗎 ’馬上就有五六個壯小伙子跑到他身邊,接著又跑出來個……”等描寫,可以看出,此次抗洪群眾們也是群策群力,共同奮斗,才取得了抗洪斗爭的勝利。這樣寫點面結合,描繪了驚心動魄的抗洪斗爭場景,使小說的內容更豐富。老田是干部代表,老姜頭是群眾代表,加上群眾群像,兩者互相烘托,充分展現了中國勞動者的整體形象。干部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舍己為人,群眾全員參與、指哪打哪,這樣寫也表現了中國勞動者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點睛】小說的敘述問題,包含小說的敘事觀點,作者、敘述者、人物和讀者的關系,敘述人稱,敘述線索,敘述時間,敘述節奏,敘述密度,敘述基調,敘述距離,敘述語言等。高考常考的是情節的敘述手法。情節敘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敘述故事的,包含小說的敘事觀點(敘述視角)、敘述人稱和敘述方法。8.B 9.C 10.①人物:趙大叔在“金皇后”生產前,忙碌的動作和“一頭汗水”細節突出趙大叔對金皇后的重視,塑造了一個熱愛牲口、工作細致周到的飼養員形象。②情節:“吩咐王根鎖熬米湯”與后文“‘金皇后’安閑地喝著米湯”相呼應,有頭有尾,情節嚴謹又流暢。③營造氣氛:忙碌的動作和“一頭汗水”細節營造了“金皇后”生產前的緊張氣氛。 11.①有決心、有毅力,面對初任飼養員的挑戰,認為“天下無難事,只怕不用心”。②勤奮努力,為學習飼養知識,多方求教。③愛崗敬業,對飼養工作認真負責,全身心投入,一絲不茍。④熱愛牲口,以“獨角龍”“二搗蛋”等為牲口起名,精心喂養。【解析】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后悔買了它”錯誤。原文提到“趙大叔給我講每頭牲口的性格,每頭牲口的特點,講得津津有味。他對這群牲口都很關心,細心喂它們”,足以見得趙大叔對所有牲口的熱愛。“這家伙是個‘二流子’,今年夏天才買來。你別看它樣子長得不錯,可奸猾哩,耕地拉車不出力,拉磨凈偷吃。栓到槽上,韁繩也得挽得短點兒,要不,吃完自己的,就要搶吃鄰居的了。”這段話中,二流子就像淘氣調皮的孩子,趙大叔對牲口的了解關心就像父親之于孩子,沒有“后悔”之意。故選B。9.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C.“小說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錯誤。本文是以人物為核心展開的,安排有關的情節,根據第16段“聽說今年夏天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第17段“我離開趙家溝的前兩天下午”,可知16段是插敘,因此不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的。故選C。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典型的細節可以刻畫人物的性格。這段描寫的是趙大叔的神態和一系列動作,“拿剪刀、取扎臍帶的布、吩咐王根鎖熬米湯……”,這些細節描寫突出了趙大叔做事細致嚴謹,事無巨細,也看得出他對“金皇后”的重視,熱愛牲口。從情節上看,“金皇后”要下駒子了,趙大叔“吩咐王根鎖熬米湯”與后文“‘金皇后’安閑地喝著米湯”相呼應,有頭有尾,情節嚴謹又流暢。典型的細節可以營造一種氛圍。“金皇后”要下駒子了,槽前圍了很多人,趙大權“一時拿來剪刀、一時又去取扎臍帶的布;一時又吩咐王根鎮熱米湯”,這些忙碌的動作和“一頭汗水”細節營造了緊張氣氛。1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雖然“趙大叔對喂牲口并不怎么內行”,并且“他初擔任飼養員的時候,連他二兒趙樹義都擔心他喂不了”,面對初任飼養員的挑戰,趙大叔卻說“天下無難事,只怕不用心”,可見趙大叔有決心、有毅力。“他經常去向喂養過牲口的人們請教”“有時縣上‘獸疫防治站’的劉大夫來檢查牲口,趙大叔就跟在人家后邊,問這問那”,還參加了村里的“速成識字班”,趙大叔勤奮努力,為學習飼養知識,多方求教。愛崗敬業,“金皇后”懷馬駒了,趙大叔不讓它干重活兒,還給它刷洗全身,頭剃了一半也要給“金皇后”去送毯子,自己卻淋得像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金皇后”生產,趙大叔忙得跑來跑去。可見趙大叔對飼養工作認真負責,全身心投入,一絲不茍。熱愛牲口,趙大叔根據牲口的不同性格和特點給不同牲口起名字,牛斷了左角,就起名“獨角龍”;驢奸猾,像個“二流子”,就起名“二搗蛋”。以“獨角龍”“二搗蛋”等為牲口起名,精心喂養。12.B 13.D 14.相同點:都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不務正業、不事生產的負面形象身份,轉變為積極投入農業生產的普通勞動者的身份。不同點:①金寶娘之前的身份是被壓迫所致,而三仙姑是假迷信,故意裝神弄鬼,貪財好利。②金寶娘之后的身份是積極爭取,主動轉變。而三仙姑是被教育、被改造的。 15.①從內容上:文中敘述了土地改革背景下作為貧苦的農民“金寶娘”的經歷。用大量的細節描寫,以及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手法來刻畫人物,貼近農民的真實狀態。②從敘述者上:文本中的敘述者“我”是一位扎根農村工作的土改工作者,與農民的關系水乳交融,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的生活狀態。③從語言上:大量的民間口頭語言鮮活、生動,符合農民的身份,具有時代特色。④從主題上:揭示了新生政權之下農民的生活上物質以及精神的變化,表達了對傳統觀念下“失貞潔”的金寶娘頑強精神的贊美,以及對舊社會的批判。【解析】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說明了‘我’思想的落后性”錯。體現了“我”認知的片面性,但不屬于思想落后,相反正是基于“我”思想的先進性,才對“金寶娘”產生這么強烈的厭惡。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D.“動作描寫比心理描寫更具張力”錯。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恰當使用都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不能認為動作描寫比心理描寫更具張力。故選D。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相同點:都完成了身份的轉變。從不務正業、不事生產的負面形象身份,轉變為積極投入農業生產的普通勞動者的身份。“這時我才看清她并不是個年輕媳婦:慘白的臉上有很多皺紋,眼圈發黑;剪發頭,寬褲腿,還穿著一對破舊了的紅鞋。她這一身和年齡十分不相稱的打扮,引起我一種厭惡的感覺”此時金寶娘是一個不正派的女人,“打開白布包,有一對嶄新的黑布鞋。這對鞋上,記載著一個女人苦難的經歷,也標記著一個女人的新生”,金寶娘最終涅槃并獲得新生,轉變為積極投入農業生產的普通勞動者。三仙姑由先前的從不務正業、不事生產的故意裝神弄鬼,貪財好利的負面形象,到后來的“下了個決心,把自己的打扮從頂到底換了一遍,弄得像個當長輩人的樣子,把三十年來裝神弄鬼的那張香案也悄悄拆去”不同點:①金寶娘之前的身份是被壓迫所致,《金寶娘》中地主的兒子劉貴財對金寶娘垂涎欲滴,幾次勾引沒有得逞。后來,劉貴財當了村長,又要逼翠翠就范,翠翠不為所動。劉竟把她送進日軍碉堡遭受蹂躪。出來后,家中更沒法活了,糧沒糧,地沒地,索性就潑出身子,指那事過日月,以賣身為生。而三仙姑是假迷信,故意裝神弄鬼,貪財好利。她曾經青春美麗,是“前后莊上第一個俊俏媳婦”,但婚姻生活不和諧導致她精神空虛,漸漸地借助“下神”聚攏青年,來宣泄被禁錮的生命活力,獲得對于感情的替代性滿足。三仙姑的迷信則是對不幸婚姻的畸形反抗。②金寶娘之后的身份是積極爭取,主動轉變。直到土改運動中,金寶娘幾次鼓起勇氣找工作團的老馬,對老馬說:“我找你,是想告訴你,等開斗爭會,我想把這些事講一講。這能不能講?”老馬鼓勵她在斗爭會上控訴地主,她成為了土改的積極分子,分到了土地戶屋,又與失散多年的丈夫團聚。她從不務正業、不事生產的負面形象身份,轉變為積極投入農業生產的普通勞動者的身份。而三仙姑是被教育、被改造的。抗日民主區政府區長出面教育了封建愚昧的落后的三仙姑。三仙姑那天在區上被一伙婦女圍住看了半天,實在覺著不好意思,回去對著鏡子研究了一下,真有點兒打扮得不像話;又想到自己的女兒快要跟人結婚,自己還賣什么老俏?這才下了個決心,把自己的打扮從頂到底換了一遍,弄得像個當長輩人的樣子,把三十年來裝神弄鬼的那張香案也悄悄拆去。15.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①從內容上:文中敘述了土地改革背景下作為貧苦的農民“金寶娘”的經歷。金寶娘因為是個不正派的女人,受到了不明真相的土改領導者——“我”的厭惡和斥責。然而在了解到金寶娘的悲苦身世和際遇后,“我”認識到金寶娘也是受害者,罪魁禍首是萬惡的舊社會,從而產生了深深的愧疚之情。最終在“我”和村代表的幫助下,金寶娘治好了病,過上了踏實日子。文中“這時我才看清她并不是個年輕媳婦:慘白的臉上有很多皺紋,眼圈發黑;剪發頭,寬褲腿,還穿著一對破舊了的紅鞋”“順義嬸,我活著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我就是討吃要飯,也要把我金寶撫養成個人,侍候我娘百年以后!”“她忽然像瘋了一樣,跳了起來,頭發散開了,她傻笑著,露出一口白牙齒,撲在地主劉貴財身上,用嘴亂咬”等處運用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刻畫人物,貼近農民的真實狀態。②從敘述者上:文本中的敘述者“我”是一位扎根農村工作的土改工作者,被分派到店頭村領導土地改革,住在中農劉拴拴院里。“我”在了解到金寶娘的悲苦身世和際遇后,“我”認識到金寶娘也是受害者,罪魁禍首是萬惡的舊社會。“我”鼓勵她在斗爭會上控訴地主,她成為了土改的積極分子,分到了土地戶屋,又與失散多年的丈夫團聚。金寶娘包括眾多受壓迫的婦女甚至是整個農民群體在土改之后獲得的新生。金寶爹給“我”送來金寶娘為“我”做的一雙鞋。這些都表現了“我”與農民的關系水乳交融,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的生活狀態。③從語言上:文章運用了大量的民間口頭語言,“田不耕,地不種,腰里就有米面甕”“我活著是李家的人,死是李家的鬼”“潑出身子”“現在甚也有了,分下房,分下地”等鮮活生動的民間口頭語言,符合農民的身份,具有時代特色。④從主題上:文章揭示了新生政權之下農民的生活上物質以及精神的變化,表達了對傳統觀念下“失貞潔”的金寶娘頑強精神的贊美,以及對舊社會的批判。從金寶娘自己身份地位的轉換反映出土地改革給解放區人民帶來的生機。小說的最后寫到金寶爹給老馬送的那雙鞋,不僅是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也是一個舊時代女人的新生,更是金寶娘包括眾多受壓迫的婦女甚至是整個農民群體在土改之后獲得的新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