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風景談》同步練習A卷2024-2025學年高教版(2023)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一、語言文字運用1. 下列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褶(zhě)皺 清癯(qú) 氛(fèn)圍B. 嗚咽(yàn) 泥房(ní) 勞祿(lù)終生C. 干坼(chè) 札(zhá)記 貽(yí)笑大方D. 調(tiáo)朱弄粉 百無聊賴(lài) 洋洋灑灑(sǎ)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 景然有序 穿流不息 巧奪天工B. 井然有序 川流不息 貽笑大方C. 勞祿終生 調朱弄粉 萬籟俱靜D. 珊珊而下 西裝革履 黑魆魆3. 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 沙漠的_____________被駝隊的鈴聲打破,莊嚴嫵媚的風景由此誕生。② 延安青年在石洞中_____________學習,展現了堅韌的精神追求。③ 作者通過_____________手法,將國統區與解放區的風景對比,突出主題。A. 寂靜 促膝 對比B. 寂寞 盤膝 類比C. 寂靜 盤膝 對比D. 寂寞 促膝 類比4. 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 公園里的假山巧奪天工,仿佛自然天成。B. 他在沙漠中行走,百無聊賴,終于找到了水源。C. 面對困難,我們要調朱弄粉,勇敢前行。D. 這部小說情節跌宕,貽笑大方,深受讀者喜愛。5. 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通過學習《風景談》,使我感受到了解放區軍民的偉大精神。B. 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將抗日根據地與國統區對比,突出主題。C. 延安的風景不僅自然美,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美。D. 能否理解文章的主旨,關鍵在于對六幅畫面的分析。6. 下列對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鋪子》。B. 《風景談》寫于抗日戰爭時期,通過六幅畫面贊美解放區。C.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本文以“風景”為線索貫穿全文。D. 文中多次運用議論句,如“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7. 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駝隊像一條黑線在沙漠中移動。B. 延河的水喧嘩著,仿佛在歡笑。C. 號兵的紅綢子在晨風中飄動,像燃燒的火焰。D. 農民的歌聲飄過山坳,如悠揚的笛聲。8. 下列句子表達方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夕陽在山,干坼的黃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內所吸收的熱。B. 一對男女青年在石洞中促膝而坐,討論著深奧的問題。C. 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D. 桃林里,人們或讀書,或品茗,怡然自得。二、文本探究1. 文章依次描繪了六幅畫面:沙漠駝鈴、_____________、延河夕照、_____________、桃林小憩、_____________。2. 作者通過六幅畫面,揭示了“_____________”的主旨,強調人類活動賦予自然風景以靈魂。3. 文中議論句層層深化主題,如“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課內閱讀閱讀《風景談》選段,完成1-5題。沙漠駝鈴(節選)然而,我總覺得沙漠是“最單調最平板”的,然而,當駝隊出現時,一切都改觀了。那長方形的猩紅大旗,那昂然高步的駱駝,那整齊的方陣,那丁當的鈴聲,給沙漠帶來了莊嚴嫵媚的美。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1. 作者為什么說沙漠“最單調最平板”?2. 駝隊的出現給沙漠帶來了哪些變化?3. 分析“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北國晨號(節選)粉紅的霞色中,一個小號兵在山巔吹號,紅綢子在晨風中飄動;另一個荷槍的戰士,猶如雕像一般挺立。他們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4. 選段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有何作用?5. 結合全文,談談“民族精神”的具體內涵。四、課外閱讀《巷口的樹》巷口的老榆樹,是這條街的“長輩”。樹干歪歪扭扭,像個駝背的老人,卻把枝椏張得很開,春天擋擋斜雨,夏天撐片濃蔭。賣早點的張嬸總說:“這樹通人性。”去年她的蒸籠壞了,蹲在樹下掉眼淚,第二天竟發現樹洞里卡著塊鐵皮,剛好能補蒸籠的縫。孩子們不信,總愛攀著樹干往上爬,樹皮被磨得光溜溜的,樹卻不惱,到了秋天,還把最甜的榆錢兒往他們兜里落。我見過樹最“熱鬧”的樣子。暴雨天,幾個收廢品的大叔躲在樹下避雨,煙卷的火星在雨里明滅,他們聊著誰家的廢品價高,樹葉子被雨打得“沙沙”響,像在搭話。冬天雪大,樹椏上積著厚雪,放學的孩子舉著雪球往樹上扔,雪“撲簌簌”落下來,驚飛了躲在枝椏里的麻雀,孩子們笑得比麻雀還歡。前陣子巷口要拓寬路面,施工隊說要鋸樹。那天整條街的人都來了,張嬸抱著樹干不讓動,孩子們把畫滿樹的畫貼在樹干上,連平時不愛說話的老人,也站在樹旁嘆著氣。后來樹留下了,只是旁邊多了個木牌,寫著“保護古樹”。如今路過巷口,總看見樹底下有人。張嬸的早點攤挪到了樹旁,孩子們趴在樹干上寫作業,老人們坐在樹下曬太陽。樹還是歪歪扭扭的,卻把影子鋪得更厚了,像在把整條街的日子,都輕輕攏在懷里。1. 文中寫了老榆樹與人們之間的哪些故事?請簡要概括。 2. 賞析文中畫線句子:“樹還是歪歪扭扭的,卻把影子鋪得更厚了,像在把整條街的日子,都輕輕攏在懷里。” 3. 結合全文,說說老榆樹在人們心中有怎樣的意義。 4.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答案一、語言文字運用1. C 2. B 3. A 4. A 5. C 6. C 7. B 8. C二、文本探究1. 高原歸耕、石洞雨景、北國晨號2. 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3. 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在這里,人依然是“風景”的構成者,沒有了人,還有什么可以稱道的?三、課內閱讀1. 沙漠的景色單一,缺乏變化。2. 帶來了色彩(猩紅大旗)、聲音(鈴聲)和生機,使沙漠變得莊嚴嫵媚。3. 點明主旨,總領全文,強調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升華作用。4. 視覺描寫(粉紅的霞色、紅綢子)、比喻(雕像),突出戰士的英勇形象。5. 堅韌不拔、追求進步、為民族解放奮斗的精神。四、課外閱讀1. ① 幫張嬸補蒸籠;② 給孩子們甜榆錢;③ 為收廢品的大叔擋雨;④ 成為孩子們玩耍的地方;⑤ 居民們共同保護它不被鋸掉;⑥ 如今成為大家聚集的場所。 2.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老榆樹的影子比作“攏在懷里”的動作,生動形象地寫出老榆樹對街坊鄰里的包容與守護,體現了樹與人們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結。 3. 老榆樹是街坊鄰里生活的見證者,是大家情感的寄托,象征著溫暖、和諧的鄰里關系。 4. 表達了作者對老榆樹的喜愛,對淳樸鄰里情的贊美,以及對溫暖生活的珍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