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詠雪》知識整理與拓展練習一、知識點梳理(一)作品及出處簡介《詠雪》出自《世說新語》的《言語》篇。《世說新語》作為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言語》篇多收錄人物富有才智、言辭巧妙的故事。《詠雪》通過記錄謝安與子侄輩詠雪的對話,展現了古代文人家庭的雅趣生活和晚輩的聰慧才情,是《世說新語》中頗具文學趣味的篇目。(二)作者及相關人物簡介《世說新語》由南朝宋劉義慶(403—444)組織編寫,劉義慶相關信息可參考《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對其的介紹。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多才多藝,性情閑雅溫和,在當時士大夫中享有很高聲望。謝朗:字長度,謝安的侄子,東晉官員,以善言辯著稱。謝道韞: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嫁與王羲之之子王凝之,是東晉著名的才女,聰慧善文。(三)原文及翻譯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翻譯: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 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四)重點字詞謝太傅:即謝安,死后追贈太傅,故稱。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兒女:這里泛指子侄輩。講論文義:講解文章的義理。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欣然:高興的樣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兄子胡兒:指謝朗,謝安哥哥的長子,小名胡兒。差可擬:大體可以相比。差,大體;擬,相比。兄女:指謝道韞,謝安哥哥謝奕的女兒。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即:就是。大兄無奕女:指謝道韞,謝安的大哥謝奕,字無奕。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將軍。(五)文章主旨《詠雪》通過記述謝安在寒雪日與子侄輩討論白雪像什么的故事,展現了謝安家庭中輕松和諧的氛圍,贊揚了謝道韞的聰慧才情和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也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景物的欣賞和文學創作的興趣。(六)藝術特色語言簡練,意蘊豐富:全文篇幅短小,語言簡潔明快,卻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家庭詠雪的場景。如 “寒雪日內集”“俄而雪驟” 等語句,寥寥數語就交代了時間、事件背景;“公大笑樂” 則既表現了謝安的愉悅,也暗含對謝道韞比喻的贊賞,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對話展現人物形象:文中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展現人物特點。謝安的 “白雪紛紛何所似” 引出討論,表現出他的雅興;謝朗的 “撒鹽空中差可擬” 和謝道韞的 “未若柳絮因風起”,通過對比凸顯出謝道韞的才思敏捷,其比喻更為生動貼切。對比鮮明,突出形象:謝朗將雪比作 “撒鹽空中”,雖有一定相似性,但較為生硬;謝道韞以 “柳絮因風起” 作比,既寫出了雪的輕盈飄逸,又富有詩意。兩者對比,鮮明地突出了謝道韞的聰慧和文學才華。二、拓展練習(一)閱讀《詠雪》,回答問題。“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謝朗和謝道韞對白雪的比喻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這句話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寒雪日)、地點(家中)、人物(謝太傅與兒女)和事件(講論文義),為下文雪驟時的詠雪場景做了鋪墊,營造出一種溫馨、儒雅的家庭氛圍。謝朗將紛紛揚揚的白雪比作 “撒鹽空中”,側重于雪的顏色和下落時的密集狀態,比喻較為直白、質樸;謝道韞則將白雪比作 “柳絮因風起”,不僅寫出了雪的潔白,更突出了雪輕盈飄逸、隨風飛舞的姿態,比喻更具美感和詩意,也更生動形象。(二)閱讀《詠雪》,回答問題。“公大笑樂” 表現了謝安怎樣的心理?文末交代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有什么用意?【參考答案】“公大笑樂” 既表現了謝安對謝朗和謝道韞回答的欣賞,尤其是對謝道韞精妙比喻的贊賞,體現出他內心的愉悅;也流露出他看到晚輩聰慧有才、家庭氛圍和諧融洽時的欣慰之情。文末補充交代謝道韞的身份,一方面點明了謝道韞的出身和婚姻狀況,說明她并非尋常女子;另一方面,通過介紹她的身份,進一步強調了她的才華并非偶然,也從側面烘托出謝道韞的出眾,使讀者對這位才女有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體現了《世說新語》記載人物事跡的特點。(三)閱讀《詠雪》和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選自《世說新語 雅量》)兩則故事都展現了古代少年兒童的聰慧,請分別概括他們的聰慧之處。兩則故事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參考答案】《詠雪》中的謝道韞,面對 “白雪紛紛何所似” 的問題,能想出 “未若柳絮因風起” 的精妙比喻,展現出她豐富的想象力和出眾的文學才華;《王戎識李》中的王戎,通過觀察發現道邊李樹多子卻無人采摘,推斷出李子是苦的,體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兩則故事在寫作手法上都采用了簡潔的敘事方式,用簡練的語言交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都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展現人物的特點,如謝道韞的比喻、王戎的推理,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同時,兩則故事都蘊含一定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四)閱讀《詠雪》,回答問題。謝道韞的 “未若柳絮因風起” 被譽為詠雪名句,你認為它妙在何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雅士常以自然景物為題材進行創作,這體現了怎樣的文化內涵?【參考答案】謝道韞的比喻妙在:一是形似,柳絮和白雪都具有潔白、輕盈的特點,形態相似;二是神似,“因風起” 生動地描繪出白雪隨風飄舞的動態,與柳絮憑借風力飛舞的姿態極為契合,賦予了白雪靈動飄逸的美感;三是富有詩意,“柳絮因風起” 的比喻營造出一種優美的意境,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相比 “撒鹽空中” 更具文學感染力。文人雅士常以自然景物為題材進行創作,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認為自然景物是靈感的重要來源;同時,這也反映了文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深刻欣賞,他們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寄托自己的情感、志趣和理想,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這種創作傳統也豐富了中國文學的內涵和表現形式。《詠雪》知識整理與拓展練習一、知識點梳理(一)作品及出處簡介《詠雪》出自《世說新語》的《言語》篇。《世說新語》作為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組織編寫的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言語》篇多收錄人物富有才智、言辭巧妙的故事。《詠雪》通過記錄謝安與子侄輩詠雪的對話,展現了古代文人家庭的雅趣生活和晚輩的聰慧才情,是《世說新語》中頗具文學趣味的篇目。(二)作者及相關人物簡介《世說新語》由南朝宋劉義慶(403—444)組織編寫,劉義慶相關信息可參考《陳太丘與友期行》中對其的介紹。文中涉及的主要人物: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政治家、軍事家,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他多才多藝,性情閑雅溫和,在當時士大夫中享有很高聲望。謝朗:字長度,謝安的侄子,東晉官員,以善言辯著稱。謝道韞: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嫁與王羲之之子王凝之,是東晉著名的才女,聰慧善文。(三)原文及翻譯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翻譯:謝太傅在一個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大體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兒謝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著風飛舞。” 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謝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四)重點字詞謝太傅:即謝安,死后追贈太傅,故稱。內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兒女:這里泛指子侄輩。講論文義:講解文章的義理。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欣然:高興的樣子。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兄子胡兒:指謝朗,謝安哥哥的長子,小名胡兒。差可擬:大體可以相比。差,大體;擬,相比。兄女:指謝道韞,謝安哥哥謝奕的女兒。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即:就是。大兄無奕女:指謝道韞,謝安的大哥謝奕,字無奕。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將軍。(五)文章主旨《詠雪》通過記述謝安在寒雪日與子侄輩討論白雪像什么的故事,展現了謝安家庭中輕松和諧的氛圍,贊揚了謝道韞的聰慧才情和敏銳的觀察力,同時也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景物的欣賞和文學創作的興趣。(六)藝術特色語言簡練,意蘊豐富:全文篇幅短小,語言簡潔明快,卻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家庭詠雪的場景。如 “寒雪日內集”“俄而雪驟” 等語句,寥寥數語就交代了時間、事件背景;“公大笑樂” 則既表現了謝安的愉悅,也暗含對謝道韞比喻的贊賞,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通過對話展現人物形象:文中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推動情節發展,展現人物特點。謝安的 “白雪紛紛何所似” 引出討論,表現出他的雅興;謝朗的 “撒鹽空中差可擬” 和謝道韞的 “未若柳絮因風起”,通過對比凸顯出謝道韞的才思敏捷,其比喻更為生動貼切。對比鮮明,突出形象:謝朗將雪比作 “撒鹽空中”,雖有一定相似性,但較為生硬;謝道韞以 “柳絮因風起” 作比,既寫出了雪的輕盈飄逸,又富有詩意。兩者對比,鮮明地突出了謝道韞的聰慧和文學才華。二、拓展練習(一)閱讀《詠雪》,回答問題。“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謝朗和謝道韞對白雪的比喻有什么不同?(二)閱讀《詠雪》,回答問題。“公大笑樂” 表現了謝安怎樣的心理?文末交代 “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有什么用意?(三)閱讀《詠雪》和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選自《世說新語 雅量》)兩則故事都展現了古代少年兒童的聰慧,請分別概括他們的聰慧之處。兩則故事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四)閱讀《詠雪》,回答問題。謝道韞的 “未若柳絮因風起” 被譽為詠雪名句,你認為它妙在何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雅士常以自然景物為題材進行創作,這體現了怎樣的文化內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詠雪》知識整理與拓展練習 2025-2026學年統編版(2024)七年級語文上冊.docx 《詠雪》知識整理與拓展練習學生版 2025-2026學年統編版(2024)七年級語文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