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6.2 共筑生命家園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道德修養:樹立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積極踐行保護環境的措施。責任意識:樹立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重難點: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因、要求如何走綠色發展道路導入新課違背自然規律,必受自然的懲罰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沙塵暴霧霾啟 示?2.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因(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2)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P81觀看視頻,思考:(1) 倫敦“殺人霧事件”是人類文明的悲劇。請你分析造成這場災難的原因。(2) 倫敦空氣污染的治理經驗對我們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啟發?表面上是天災,實際上是人禍,是燃煤采暖、燃煤發電所產生的污染物蓄積所致。根本原因是人類缺乏環保意識,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1、國家:以立法的形式控制污染物排放,規范人們的環保行為;堅持有法必依,嚴格執法,讓有關法律落地生效;2、企業:轉變生產方式,加大環保投入,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轉型發展;3、個人:樹立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減少污染。2023年10月5日,日本正式開始福島第一核電站第二輪核污染水排海。第二輪排海計劃排放量約為7800噸,排放周期約17天。包括多地漁民在內的大量日本民眾對核污染水排海持續表示反對。9月8日,約150名日本民眾將日本政府和東電告上法庭,控訴他們正在“實施故意污染環境的行為”,并要求立即停止核污染水排海。國際社會的擔憂情緒也在持續蔓延,持續譴責。新聞鏈接:日本開始第二輪核污水排海思考:為什么日本核污水排海會受到國際社會多方譴責 在全球化的時代,海洋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保護海洋環境,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日本政府應以負責任的態度,正視國際社會正當合理關切,立即停止核污水排海, 坦白透明地解決核污水問題。人類避免傷害,對自然進行補償和修復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為人類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2.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2024年,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創新實施"生態銀行"模式,通過科學測算環境承載力,將分散的生態資源整合運營。當地茶農以生態茶園入股,在嚴格保護生物多樣性前提下發展有機茶產業,實現碳匯交易額超2000萬元,帶動周邊村民增收30%,成為兼顧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的典范。閱讀材料,說說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2024年,甘肅民勤縣通過"退耕還濕"工程恢復荒漠濕地3.2萬畝,采用滴灌技術使農業用水減少40%。當地建成光伏治沙基地,在太陽能板下種植耐旱作物,植被覆蓋率從11%提升至38%,年固碳量達12萬噸,實現了"沙退綠進、產業升級"的生態奇跡,成為防沙治沙新典范。閱讀材料說說甘肅采用了什么方式進行“退耕還濕”?2.如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2024年,深圳大鵬新區創新推行"生態GDP"模式,通過修復紅樹林濕地、發展海洋碳匯交易,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全區GDP同比增長7%的同時,碳排放強度下降12%,藍色碳匯交易額突破8000萬元。建成全國首個"零碳示范區",吸引32家綠色科技企業入駐,居民人均生態分紅超5000元,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鮮活范例。小組討論,說說如何協調開放與保護?堅持綠色發展道路2.通過余村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對比,談談你的看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活動一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小清家在一條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常在河里捕魚捉蝦,洗衣洗菜。后來,河水漸漸變得渾濁起來,魚蝦不見了蹤影,人們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來,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紙廠,廠里的污水違規排放直接進入河里,河水被嚴重污染了。1.你怎么看待這件事,談談理由。2.你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造紙廠)、村民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活動二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王嬸觀點正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廠長觀點錯誤,缺乏環保意識,沒有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小清父親觀點錯誤,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活動二因為過度開采礦物造成的地面損毀塌陷的呼倫貝爾草原看了這兩幅圖片,你有什么感受?思考你認為應該怎樣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2022年的夏天,全國多地出現了40℃以上的高溫天氣。據澎湃新聞報道,浙江多家醫院連續有中暑患者送醫,多人確診熱射病并出現死亡病例,南京、四川亦有人確診。中國氣象局2022年7月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6月全國平均氣溫達21.3℃,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數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河北靈壽在6月25日氣溫甚至達44.2℃。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會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1~2℃。熱浪不僅席卷中國,且肆虐全球。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同樣迎來高溫天氣,不少國家氣溫均超過40攝氏度。而在未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氣的不穩定性增加,極端性天氣氣候事件或成為“新常態”。思考:為什么今年夏天這么熱?這對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有何啟示?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4、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①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理念)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 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價值取向)③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行為選擇)④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以嚴格的制度和嚴密的法治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制度保障)筆記區拓展: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認為應如何做到低碳、綠色生活?(提示:從吃、用、行等方面思考)樹立綠色、低碳生活理念,養成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物的文明習慣。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產品,選購無包裝、簡易包裝、大客量包裝產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產品,選購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節約糧食,減少浪費,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出行,多騎自行車。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垃圾分類好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