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學習成就夢想》教案一、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學習對民族未來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的責任感。道德修養:通過認識學習對個人品德提升的意義,培養主動提升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的意識。健全人格:學會以積極心態看待學習的多元性(如生活中的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責任意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服務他人和社會。二、學情分析本課面向七年級學生,他們正處于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對 “學習” 的認知多局限于課本知識和課堂范圍。部分學生可能存在學習興趣不足、方法單一等問題,對學習的長遠意義(如個人成長與民族未來的聯系)缺乏深刻理解。因此,教學需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通過具體案例和互動活動,引導其拓展對學習的認知,激發主動性。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習的重要性(個人與民族角度);學會學習的具體方法(興趣、習慣、實踐、創新)。教學難點:理解 “學習不局限于學校”“生活處處是學習”;將個人學習與民族未來、國家發展建立聯系,形成深層認同。四、教學過程(表格形式)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情境激趣(5 分鐘) 展示兩組對比圖片:①古人 “鑿壁偷光”“囊螢映雪” 的學習故事;②當代青年通過學習實現個人夢想(如科研工作者、技能人才)的案例。 2. 提問:“這些故事共同體現了什么?學習對他們有何意義?” 1. 觀察圖片,思考故事內涵。 2. 自由發言,分享對 “學習與夢想” 關系的初步看法。 通過古今案例對比,激發學生對 “學習意義” 的探究興趣,自然引入課題。新知講授一:學習的重要性(10 分鐘) 個人角度:提問:“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學習讓你有哪些變化?(如知識、能力、品德)” 總結文檔中 “提升思想品德、增強能力、增長智慧” 等要點。 2. 民族角度:展示數據:我國研發人員數量增長與科技成就(如 5G、航天)的關聯。 引導學生分析:“個人學習與民族發展有何聯系?” 1. 結合自身經歷,小組討論學習帶來的個人變化,派代表分享。 2. 分析數據,思考 “個人學習如何影響民族未來”,記錄觀點。 從個人體驗切入,結合國家發展案例,幫助學生理解學習的雙重意義(個人 + 民族),突破重點。新知講授二:正確認識學習(10 分鐘) 1. 內容與范圍:呈現情境:“小明在廚房學做菜、在社區做志愿者時學溝通 —— 這些是學習嗎?” 總結:學習包括知識、能力、品德,且不局限于學校。2. 表現與啟示: 舉例:“科學家探究新發現”“學生通過實踐悟道理”,提問:“這些學習有何共同點?” 1. 判斷情境中 “小明的經歷是否屬于學習”,說明理由。 2. 小組討論 “學習的表現形式”,歸納 “接受、探究、體驗、感悟” 等要點。 通過生活化情境打破 “學習 = 課堂” 的固有認知,理解學習的多元性,突破難點。新知講授三:如何學會學習(15 分鐘) 興趣與習慣:活動:“我的學習小妙招”—— 請學生分享提升興趣或效率的方法。總結:保持興趣、科學方法(如預習、筆記)的重要性。 2. 實踐與創新:播放視頻:“中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區問題(如垃圾分類宣傳)”。 提問:“如何將學習與實踐結合?” 1. 分享個人學習方法,互相借鑒。 2. 觀看視頻后,分組討論:“自己可以用所學做哪些事?”(如幫家人算賬、參與班級規劃)。 從學生經驗出發,通過分享和案例引導,掌握 “學會學習” 的具體路徑,強化責任意識。總結與升華(5 分鐘) 引導學生梳理本課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正確認識學習→學會學習。 升華:“作為新時代青少年,如何通過學習成就個人夢想,助力中國夢?” 3. 布置任務:“我的學習承諾書”—— 寫下一周學習計劃(含實踐內容)。 1. 師生共同構建知識框架。 2. 齊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明確學習目標。 3. 撰寫承諾書,課后踐行。 梳理知識體系,將個人學習與國家夢想結合,強化政治認同和責任意識。五、板書設計3.2學習成就夢想 1. 為什么學?——重要性 個人:立身做人、成就夢想、提升自我 民族:關乎未來與發展 2. 學什么/在哪學?——正確認識學習 內容:知識、能力、品德 范圍:生活處處是學習 3. 怎么學?——學會學習 興趣+方法+實踐+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