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國民黨挑起內戰重慶談判1.(2025邯鄲期末)通知指出:“在我黨采取上述步驟后,如果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該通知發布的背景是 ( )A.《論持久戰》的發表B.重慶談判的進行C.中共七大的召開D.百團大戰的發動2.“萬急,延安,毛澤東先生勛鑒: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據材料判斷這封電報發出于 ( )A.1936年西安 B.1945年重慶C.1945年延安 D.1949年南京3.(回歸教材)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重慶機場的講話中提到:“現在……國內政治上軍事上所存在的各項迫切問題,應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加以合理解決,以期實現全國之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這表明 ( )A.國共兩黨的建國方針基本一致 B.中國共產黨主張和平建國C.中國人民和平建國的強烈愿望 D.合作建立聯合政府的構想4.1945年8月28日,為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和周恩來、王若飛在赫爾利、張治中陪同下離開延安赴重慶談判。這次“談判”的成果是 ( )A.建立了聯合政府B.進行了軍隊整編C.簽訂了“雙十協定”D.達成國共的再次合作國民黨發動內戰5.抗戰勝利后,中國進入和平發展的好時機,國共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這些協定墨跡未干,國民黨就不顧輿論譴責,大肆進攻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內戰爆發的標志是 ( )A.“雙十協定”的簽署 B.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陜北解放區C.國民黨軍隊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 D.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6.從1946年開始,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中共方面稱其為“解放戰爭”。全面進攻的最高峰是國民黨占領 ( )A.延安 B.濟南C.北平 D.張家口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7.1946年8月,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個論斷提出的背景是 ( )A.重慶談判的進行 B.政協會議的召開C.全面內戰的爆發 D.沙家店戰役的勝利8.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電各軍區負責人說:“觀察近日形勢,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區軍民發出的號召是 ( )A.“保衛延安” B.“武裝自衛”C.“和平建國” D.“解放中國”9.“對美帝國主義,對蔣介石,總的方面我們應該輕視他們,但對具體的敵人就不能輕視,如果輕視就會犯原則性的錯誤。”在人民解放戰爭初期,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作戰方式是 ( )A.各個擊破 B.運動戰C.陣地戰 D.分割包圍10.某電視連續劇中主人公有一句臺詞:“有一種勝利叫撤退,有一種失敗叫占領。”這概括了發生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主動撤退而取得勝利的典型事件。這一事件發生的地點是 ( )A.北京 B.延安 C.沈陽 D.南京11.(2025秦皇島期末)1947年3月后,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采取“蘑菇戰術”,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這一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 ( )A.持久作戰 B.囚籠政策C.重點進攻 D.全面進攻1.盡管重慶談判的政治鬧劇本質和它注定破產的歷史結局,幾乎毫無正面意義可言。但在談判中兩黨公開倡言和認同的和平建國原則,是對中國幾十年深重災難的沉痛反思,是中國真正實現民族復興、國家統一和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基礎。材料旨在強調重慶談判 ( )A.達成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協議 B.反映了人們要求和平的愿望C.有助于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 D.得到了全面的貫徹和落實2.重慶談判前,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指出:“在談判中,國民黨必定要求我方大大縮小解放區的土地和解放軍的數量,并不許發紙幣,我方亦準備給以必要的不傷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讓步。”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 ( )A.實現了和平建國綱領 B.主動放棄革命的領導權C.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D.為爭取和平作出了努力3.抗戰勝利后,內戰最終爆發的根源是 ( )A.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根本對立B.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C.民族矛盾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D.二戰后國民黨的腐敗統治4.全面內戰爆發后的三個月內,各解放區就有30萬翻身農民參了軍;民眾也積極加入提供軍糧、運輸物資、保護傷員、傳遞信息、襲擊敵軍的活動中。廣大民眾的積極性主要來源于 ( )A.“雙十協定”的簽署B.中共中央轉戰陜北的勝利C.解放軍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D.農民痛恨國民黨反動統治5.從1946年1月到6月,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發動的大小進攻共計4 365次,累計使用兵力達270萬人次,侵占解放區城市40座、村鎮2 577處。這表明 ( )A.國民黨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B.國民黨公然違背“雙十協定”C.解放區軍民開展自衛反擊D.共產黨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6.(跨學科·美術)下圖是某藝術家于1947年創作的畫作“向炮口要飯吃”,圖片下方人群舉起的標語上的文字是“饑餓的行列”。該作品 ( )A.暗喻了國民政府面臨即將傾覆的危機 B.體現了中國的經濟命脈為外國所控制C.表明國民黨發動內戰導致民不聊生 D.折射出封建腐朽統治下的復雜環境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當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消息在延安傳開后,大家都非常擔心毛澤東的安全。有的人說,“蔣介石要是有和平誠意,就叫他到延安來談判”。但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經過再三研究,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還是決定到重慶談判。材料二:……蔣介石在“認定”毛澤東不敢到重慶談判的基礎上,發出了第二封邀請電報。中共中央決定先派周恩來到重慶談判。第三封電報,再次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當時延安各階層人士出于安全考慮,紛紛勸阻。但毛澤東仍以其“彌天大勇”親赴重慶。材料三:在談判桌上,中共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編全國軍隊,表示中共領導的軍隊可以大量削減,但國民黨方面斷然否定了中共的提議。最后中共又進一步作出讓步,同意國共雙方軍隊比例為7∶1,但國民黨方面僅表示“可以考慮”……共產黨方面提出“承認解放區及一切收復區的民選政權”,但國民黨方面則表示“承認解放區絕對行不通”。解放區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始終不被國民黨承認。(1)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上三則材料與中國近代史上哪一歷史事件有關。(2)根據材料三,指出國共雙方談判斗爭的焦點問題。(3)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別概括該事件中中共在哪些問題上作出了讓步。(4)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共作出讓步的目的是什么。8.(歷史解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5年8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談判必須作一定的讓步,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不能換得我黨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材料二: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后,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下,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確定的“蘑菇戰術”依靠陜北優越的群眾條件和有利地形,與國民黨幾十萬軍隊在陜北高原周旋,使其始終無法準確獲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的位置,而不得不往返奔波,疲于奔命,造成補給等方面的嚴重困難,士氣低落。而人民解放軍則選擇有利時機和地形,尋機殲敵,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共殲敵1.4萬余人。(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國共雙方代表最后簽訂了什么文件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西北野戰軍撤離延安的背景是怎樣的。(3)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人民解放戰爭迅速走向勝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詳解答案】基礎達標1.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在我黨采取上述步驟后,如果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通知發布的背景是重慶談判的進行。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蔣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B項正確。1938年,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中共七大的召開與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相關,與“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不符,排除C項;1940年8月,彭德懷指揮100多個團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進攻,史稱“百團大戰”,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2.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為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等赴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B項正確;1936年西安,時間和地點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1945年延安與題干史實不符,排除C項;民國時期南京是首都,不是陪都,排除D項。故選B。3.B4.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C項正確;1946年的政協會議討論了建立聯合政府、進行軍隊整編等草案,但未實行,排除A、B兩項;“雙十協定”很快被蔣介石撕毀,國共陷入內戰,排除D項。故選C。5.C6.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6年6月,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國民黨公開叫囂,在48小時內消滅中原解放區,三到六個月完全消滅所有中國共產黨控制的解放區。10月,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D項正確。7.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6年6月,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10月,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和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C項正確;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排除A項;1946年1月,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排除B項;從1947年3月開始,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取得沙家店戰役的勝利,排除D項。故選C。8.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46年6月”“蔣介石準備大打,恐難挽回”“我軍必須戰勝蔣軍進攻,爭取和平前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假和平真備戰,時機成熟后,首先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中共中央號召解放區軍民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B項正確;1947年3月,國民黨軍大量兵力進攻陜北解放區,企圖圍攻延安,在粉碎了胡宗南3日內攻占延安的企圖后,毛澤東發出了“保衛延安”的命令,排除A項;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中央為爭取和平建國明確提出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口號,排除C項;“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是1947年10月1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全國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中提出的一個著名口號,排除D項。故選B。9.B10.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陜北解放區,中共中央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B項符合題意。11.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區軍民經過半年多的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C項正確。能力提升1.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但在談判中兩黨公開倡言和認同的和平建國原則,是……歷史基礎”可知,材料強調重慶談判中的和平建國原則反映了人們要求和平的愿望,B項正確;重慶談判沒有達成建立聯合政府的協議,排除A項;材料主旨并沒有體現重慶談判有助于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排除C項;重慶談判達成的協定最終被國民黨方面撕毀,排除D項。故選B。2.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我方亦準備給以必要的不傷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讓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出為了和平,中國共產黨作出有原則的讓步,也就是說,為爭取和平作出了努力,D項正確;當時還沒有實現和平建國綱領,排除A項;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共沒有主動放棄革命的領導權,排除B項;當時是和國民黨談判,謀求建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不是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排除C項。故選D。3.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階級利益的根本對立是內戰最終爆發的根源,A項正確;“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項;抗戰勝利后,民族矛盾不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階級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排除C項;“國民黨的腐敗統治”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項。故選A。4.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全面內戰爆發后的三個月內,各解放區就有30萬翻身農民參了軍;民眾也積極加入提供軍糧、運輸物資、保護傷員、傳遞信息、襲擊敵軍的活動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全面內戰爆發于1946年6月,那么“全面內戰爆發后的三個月內”就是1946年6月至9月,這時廣大民眾積極支援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原因是農民痛恨國民黨的反動統治,D項正確。5.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從1946年1月到6月,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發動的大小進攻共計4 365次,累計使用兵力達270萬人次,侵占解放區城市40座、村鎮2 577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10月,國共雙方經過重慶談判,簽署“雙十協定”,宣布和平建國的方針,但是題干反映從1946年1月到6月,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發動多次進攻,可見國民黨堅持內戰方針,肆意破壞“雙十協定”,B項正確;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始于1946年6月進攻中原解放區,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題干反映了在全面內戰爆發前,國民黨軍隊頻繁進攻解放區,但未體現解放區軍民開展自衛反擊,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共產黨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排除D項。故選B。6.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向炮口要飯吃”“饑餓的行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黨統治下的人民生活困苦,國民政府不得民心,這樣的國民政府即將面臨傾覆的危機,A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人民不滿國民政府,從題干中看不出中國經濟命脈被外國控制,排除B項;題干強調的是人民不滿當時的國民政府,看不出內戰所導致的危害,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人民不滿當時的國民政府,看不出封建統治下的復雜環境,排除D項。故選A。7.(1)重慶談判。(2)軍隊、解放區。(3)在哪談判或地點、誰去談判或談判代表、談什么或談判的內容。(4)爭取國內和平、民主。8.(1)《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2)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陜北解放區。(3)中國共產黨占據了政治上的主動,贏得了國際輿論和國內中間派的支持和同情,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黨中央的正確指揮;采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國民黨軍隊戰略的失誤以及士氣的低落;等等。(寫出任意三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