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南昌起義1.國民革命的失敗和國民黨的屠殺,促成中國共產黨對軍事問題的認識和政策發生根本轉折,此后中國共產黨將軍事工作從邊緣推向中心。“中國共產黨將軍事工作從邊緣推向中心”的起點是 ( )A.武昌起義 B.南昌起義C.秋收起義 D.井岡山會師2.1927年周恩來在歡慶勝利時講道:“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從此,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與該情景相關的史事 ( )A.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B.使革命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C.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徹底失敗D.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3.1927年7月,周恩來說“我們這次起義是敵人逼出來的”“成功的關鍵在于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準備,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殲滅南昌的敵人”。據此可知,中國共產黨 ( )A.成功組織了北伐戰爭B.積極準備獨立領導武裝斗爭C.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D.達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共識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4.國民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在一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該會議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C.古田會議 D.八七會議5.1927年的“八七會議”確定實行土地革命的方針。這說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 ( )A.工人階級的重要性 B.農民階級的重要性C.商人的重要性 D.知識分子的重要性6.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秋收起義,攻占了一些縣城,但由于城里敵人力量強大,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這時的明智選擇是 ( )A.按計劃攻打長沙B.攻打一些小縣城,以守為攻,等待援軍C.進軍南昌,和朱德、陳毅起義軍會合D.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7.在江西三灣,毛澤東斷然廢除陋規舊習,實行民主政策,規定官兵平等,不許打罵士兵。毛澤東等領導人以身作則,穿草鞋,自己背米袋,和士兵在一個鍋里吃飯。盡管生活艱苦,但部隊還挺滿意。毛澤東的舉措 ( )A.創建了根據地的紅色政權B.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C.有利于激發軍隊的戰斗力D.鞏固和擴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8.(跨學科·音樂)“紅軍紀律最嚴明,行動聽命令,不得胡亂行,打土豪要歸公,買賣要公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大家照此行。”這首歌曲在民國十七年之后開始傳唱。下列哪項最接近其創作的背景 (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B.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C.毛澤東率部隊進軍井岡山D.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9.王老師在一次歷史課上說:我爺爺就是1928年冬天在井岡山入伍的。請你指出他爺爺當年參加的是 ( )A.鐵軍 B.中國工農紅軍C.八路軍 D.太平軍10.由于中國革命戰爭的長期性和殘酷性,人民軍隊沒有根據地是不能支持的。有了根據地,中國革命戰爭才有了根基,人民軍隊就能依靠根據地的人力、物力,有效地打擊敵人,保存自己,就有了訓練、修整和補充的基地,就能堅持長期的戰爭,奪取人民戰爭的最后勝利。材料旨在表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 ( )A.建立原因 B.建立過程C.指導方針 D.建立意義工農武裝割據11.(2025秦皇島期末)1927年,這里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這里”指的是 ( )A.上海 B.廣州C.武漢 D.井岡山12.1928年,毛澤東發表了《井岡山的斗爭》等一系列文章,總結了井岡山斗爭和各地建立紅色政權的經驗,論證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規律,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這些文章 ( )A.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成熟B.系統地闡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C.推動了國共合作初步實現D.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13.某同學在復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時繪制了如下思維導圖。圖中空白處應填主題是 ( )A.無產階級革命的推進 B.中國共產黨的經濟政策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D.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建設14.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中寫道:“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毛澤東表述的武裝割據局面形成的因素是 ( )A.人心向背B.是否掌握武裝力量C.領導者的作用D.反動勢力的強弱程度15.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間,產生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的紅色政權區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種事。我們分析它發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有買辦豪紳階級間的不斷的分裂和戰爭。只要買辦豪紳階級間的分裂和戰爭是繼續的,則工農武裝割據的存在和發展也將是能夠繼續的。”在此,毛澤東 ( )A.闡述了紅色政權的歷史使命 B.解釋了紅色政權存在的外部條件C.論證了紅色政權的特殊性質 D.指出了紅色政權擔負的時代重任16.下面兩篇文章均寫于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之后。它們共同反映了 (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1928年) 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農村斗爭的發展,小區域紅色政權的建立,紅軍的創造和擴大,尤其是幫助城市斗爭、促進革命潮流高漲的主要條件A.工農武裝割據思想B.革命統一戰線思想C.中心城市暴動思想D.資產階級革命思想1.毛澤東指出:“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是一條真理。過去我們就是由先生把著手學寫字。從一九二一年黨成立到一九三四年,我們就是吃了先生的虧。……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么行 ”由此可見,毛澤東旨在強調 ( )A.不用學習外國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中國革命走了很多彎路 D.獨立自主進行革命2.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下列最能體現這一觀點的事件是 ( )A.創辦黃埔軍校B.領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C.發動南昌起義D.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3.在“學習黨史”活動中,某班同學搜集到下列圖片資料,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行專題研究。他們研究的主題應是 ( ) 三灣改編舊址 井岡山 古田會議會址A.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 B.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C.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 D.人民軍隊的名稱沿革4.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指出,必須在農村中廣泛地加緊蘇區內的體育運動,以鍛煉工農的體魄養成犧牲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因此蘇區內關于瞄準打靶、跳高、跳遠、足球、平臺擔架等必須逐漸提倡成為廣大群眾的游藝。由此可見 ( )A.體育運動提高了民眾的民族意識B.對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影響深遠C.體育運動利于革命根據地的鞏固D.國民政府發動群眾開展體育鍛煉5.下列歌詞反映出當時中國共產黨 ( )跟著領袖毛委員,走上雄偉井岡山,革命要有立腳點,地是根來槍是膽。工友農友,團結一條心,且等烈火沖天起,一輪紅日出東方。 ——《秋收暴動歌》A.首次獨立領導武裝起義 B.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C.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D.組織領導全國工人運動6.(2025北京朝陽區期末)在井岡山開展軍事斗爭、創建與鞏固革命根據地的同時,紅軍仍然幫助根據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并積極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把廣大人民群眾從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的困境中解放出來。這充分體現的精神是 ( )A.依靠群眾、團結一致的血肉聯系B.自主作戰、敢闖敢戰的斗爭作風C.艱苦奮斗、堅持信仰的責任擔當D.敢于斗爭、追求勝利的崇高追求7.下圖是為紀念某次會議召開而發行的郵票。這次會議解決了如何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因此成為我黨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次會議 ( )A.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B.首次打出“工農革命軍”的旗幟C.從組織上確立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領導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革命新天地。1927年12月,在井岡山龍江書院,毛澤東創辦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教導隊,史稱“井岡山軍官教導隊”。“這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第一個軍事教育機構”,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的前身。材料二:井岡山精神是指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井岡山革命道路過程中所培育和發揚的革命精神。如今,井岡山大學堅持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辦學特色日益凸顯。材料三:材料四:這次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繼南昌起義之后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最明顯的特點在于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并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占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后,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為向農村進軍。(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革命新天地”。(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井岡山大學堅持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的重要意義。(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歷史上有什么價值。(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次起義 這次起義發生于何時 你如何評價這次起義 9.(史料實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材料一:1927年10月,毛澤東率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隨即在周圍各縣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組織。工農革命軍先后攻占茶陵、遂川縣城,領導群眾開展打土豪斗爭。1928年2月,工農革命軍打破江西國民黨軍第一次“進剿”,占領寧岡全縣,成立了寧岡縣革命委員會。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摘編自《跟我學黨史·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材料二:星星之火引發燎原之勢,在朱、毛紅軍建立贛南、閩西根據地之后,鄂豫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湘鄂西、鄂豫陜等根據地不斷出現和發展壯大。紅一方面軍連續取得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使贛南閩西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1931年,中共中央決定以贛南閩西根據地為依托,建立蘇維埃中央政府。——摘編自楊奎松《中國近代通史:內戰和危機(1927—1937)》(1)根據材料一,說出毛澤東初上井岡山采取的鞏固根據地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創建蘇維埃中央政府的有利條件。【詳解答案】基礎達標1.B2.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現在,我們起義成功了。從此,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D項正確;南昌起義主要是武裝起義,與工人運動關系不大,排除A項;使革命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是北伐戰爭的意義,而不是南昌起義,排除B項;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徹底失敗的是汪精衛發動的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排除C項。故選D。3.B 解析:根據題干中周恩來的話可知,這反映的是南昌起義。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B項正確;北伐戰爭開始的時間是1926年,排除A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時間是1931年,排除C項;“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此時尚未形成,排除D項。故選B。4.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民革命失敗以后,在關系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論斷,D項正確;中共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誕生,排除A項;中共三大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排除B項;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排除C項。故選D。5.B 6.D7.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實行民主政策”“領導人以身作則”可知,民主政策,官兵平等,領導人以身作則等,有助于軍隊團結一致,激發軍隊的戰斗力,C項正確;1931年11月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創建了根據地的紅色政權,排除A項;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排除B項;井岡山會師后的紅軍在井岡山展開武裝斗爭,井岡山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排除D項。故選C。8.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紅軍”“打土豪”“民國十七年”可知,“民國十七年”指的是1928年,此時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地區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形成了嚴明的軍紀。在此之前,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進軍井岡山,創建根據地。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后,合編隊伍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因此,毛澤東率部隊進軍井岡山與歌曲創作背景最接近,C項正確;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是在1926年到1927年,此時還沒有紅軍,排除A項;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指的是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叛變革命,排除B項;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是1931年冬,排除D項。故選C。9.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隊伍和湘南的工農武裝和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B項正確;鐵軍是葉挺在國共合作期間率領的獨立團,排除A項;八路軍是第二次國共合作后,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排除C項;太平軍存在于1851—1864年,排除D項。故選B。10.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有效地打擊敵人,保存自己,就有了訓練、修整和補充的基地,就能堅持長期的戰爭,奪取人民戰爭的最后勝利”可知,材料旨在表述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意義,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故選D。11.D12.D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文章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后,決定向山區進軍。1927年10月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猶如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它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紛紛建立革命根據地,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形成“燎原之勢”。故選D。13.D14.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可知,毛澤東認為擁有一定數量的正式武裝是割據的重要因素,B項正確。15.B 解析:根據材料“我們分析它發生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有買辦豪紳階級間的不斷的分裂和戰爭”可知,材料闡述了紅色政權存在的外部條件,故選B。16.A能力提升1.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在材料中強調,中國革命要自己想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要獨立自主進行革命,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要自己對中國革命進行探索,而不是不學習外國,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要獨立自主進行革命,而不是強調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排除B項;這段話主要是在反思過去對外國經驗的依賴,并強調獨立自主的重要性,沒有強調中國革命走了很多彎路,排除C項。故選D。2.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結果,D項正確;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干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為國共雙方培養了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項;領導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是為保障工人利益,加強工人團結,不能體現“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排除B項;南昌起義由于客觀上敵人力量過于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選擇孤軍奮戰,最后以失敗告終,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C項。故選D。3.C 解析: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這是黨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后來毛澤東在秋收起義中將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在向井岡山進軍途中又進行三灣改編,1928年井岡山會師后又將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則確定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因此他們研究的主題應是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C項正確;國民革命運動早在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時已經失敗,排除A項;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只能反映部分信息,排除B項;人民軍隊名稱的沿革只能反映部分現象,排除D項。故選C。4.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以鍛煉工農的體魄養成犧牲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可知,在蘇區內推廣瞄準打靶、跳高跳遠、足球、平臺擔架等體育運動,有助于鍛煉民眾體魄,養成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進而加強革命根據地應對外敵的能力,有利于革命根據地的鞏固,C項正確;材料強調體育運動的優點,并未說明針對對象是日本帝國主義,不能體現民族意識的培養,排除A項;材料僅體現體育運動的項目等,且瞄準打靶、跳高跳遠、足球、平臺擔架等并非常規競技體育項目,排除B項;材料“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表明這是革命根據地推廣的活動,與國民政府無關,排除D項。故選C。5.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跟著領袖毛委員,走上雄偉井岡山,革命要有立腳點,地是根來槍是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道路,B項正確;中國共產黨首次獨立領導的武裝起義是南昌起義,排除A項;1931年冬,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題干并沒有涉及組織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6.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紅軍仍然幫助根據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并積極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運動,把廣大人民群眾從經濟剝削與政治壓迫的困境中解放出來”的信息可知,題干材料表明紅軍幫助根據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體現了依靠群眾、團結一致的血肉聯系,A項正確。7.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9年12月,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這一原則成為我黨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D項正確。8.(1)井岡山誕生了中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在這里建立了人民軍隊歷史上的第一個軍事教育機構。(2)井岡山精神是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校園文化承擔著重大的文化使命與責任,充分挖掘和利用井岡山紅色資源,有益于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3)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4)起義:秋收起義。時間:1927年9月。評價:這是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新起點,為后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9.(1)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組織;領導群眾開展打土豪斗爭;進行軍事斗爭;成立革命委員會。(答出任意兩點即可)(2)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南方地區根據地眾多,發展到相當規模,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形成;三次反“圍剿”的勝利;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等斗爭,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答出任意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