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中國共產黨誕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1916年回國后,李大釗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并參加《新青年》雜志編輯部的工作。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1918年,他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章,傳播馬克思主義。據材料可知,李大釗宣傳內容的變化是因為 ( )A.個人的努力 B.他國的革命C.理論的創新 D.社會的進步2.(易錯題)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他一生的奮斗歷程,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緊密相連。他較為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著名作品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較觀》B.《庶民的勝利》C.《我的馬克思主義觀》D.《Bolshevism的勝利》3.電視劇《覺醒年代》有一個鏡頭,李大釗把陳獨秀送出北京。兩人“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 ( )A.思想基礎 B.階級基礎C.組織基礎 D.革命基礎4.(跨學科·數學)下圖可以用來探究中國共產黨成立的 ( )近代中國工人數量變化趨勢圖A.組織基礎 B.思想基礎C.經濟基礎 D.階級基礎5.1920年,陳獨秀、李漢俊等主編的《勞動界》創刊。該刊物用淺顯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向中國的工人階級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號召工人階級聯合起來為改變受壓迫的境遇而斗爭。材料說明 ( )A.知識分子宣傳民主和科學B.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高漲C.共產黨早期組織已經建立D.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6.下圖所示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創辦的工人刊物。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 ( )A.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B.成為隊伍龐大的革命政黨C.確定最低綱領是建設共產主義D.在全國各地建立了黨組織7.十月革命的鼓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五四運動的推動,使中國的進步知識分子走向工人群眾,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其中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創始人是 ( )A.李大釗 B.陳獨秀C.毛澤東 D.周恩來8.某歷史興趣小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搜集了一些有關上海的資料。下表中“ ”處應填的是 ( ) 搜集的資料 探究主題1.中國工人階級的主要集中地 2.俄僑較多,便于掩護俄國使者 3.陳獨秀開展活動的中心 4.共產國際在華聯絡點 5.政治活動十分活躍 于上海 的條件A.護法運動開始 B.護國戰爭發生C.五四運動爆發 D.中共一大召開9.1921年, 的成立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了主動。“ ”應是 ( ) A.中華民國B.國民黨C.中國共產黨D.中國同盟會10.“黨的一大會址……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材料中說的“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是 ( )A.廣東廣州 B.山東濟南 C.浙江嘉興 D.湖南長沙11.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年齡最長的四十五歲,最輕的十九歲,平均二十八歲。這些年輕人以改天換地的豪邁氣概,一心要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國土上創立一個嶄新的合理的社會”。中共一大上“這些年輕人”提出的奮斗目標是 ( )A.推翻帝國主義B.打倒軍閥C.組織工人運動D.實現共產主義12.紅船精神中“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來自神農舍身嘗百草的大無畏精神,來自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之心,來自蘇武牧羊寧死不屈的忠貞,來自岳飛精忠報國、英勇殺敵的壯烈。這表明了紅船精神是 ( )A.適合了國情需要的革命新探索B.對全民族抗戰偉大力量的驗證C.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升華D.共產黨人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動力全國工人運動的高漲13.1922年初至1923年春,中國工人階級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舉行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給了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以沉重的打擊。這表明 ( )A.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了歷史舞臺B.工人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主力軍C.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推動全國工人運動高漲D.中國共產黨成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14.二七塔、二七路、二七商圈……“二七”是鄭州最經典的城市符號。這些城市符號與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密切相關。下列有關“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早期農民運動C.遭到了袁世凱的血腥鎮壓D.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頂峰15.1923年2月7日,吳佩孚調動軍隊鎮壓工人運動,制造了“二七慘案”。在此之后,中共中央發表了通告,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倒封建軍閥。這說明中國共產黨認識到 ( )A.要團結革命力量完成民主革命任務B.團結工人階級開展運動的重要性C.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D.挽救民族危亡必須謀求制度變革1.1919年3月,李大釗發表《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提出“尊勞主義”,呼吁青年探尋勞動者苦痛悲慘的根源和解救勞動者痛苦的辦法,號召青年“盡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澈大千的黑暗”。可見,李大釗是在號召青年 ( )A.推動宣傳維新救國思想 B.融入勞工中以啟發民眾C.壯大中國共產黨的力量 D.號召工人進行武裝斗爭2.1920年,陳獨秀在《勞動者底覺悟》的演說中稱贊“社會上各項人,只有做工的是臺柱子”“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胡適亦稱贊“世界人類的文明和幸福,惟工人所創造”。這印證了當時 ( )A.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B.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在中國傳播C.五四運動提高工人政治地位D.無產階級的社會影響力得到擴大3.五四運動后,中國各地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先后興辦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俄羅斯研究會等進步社團,創辦了《勞動界》《共產黨》等進步報刊,成立了“外國語學社”以培訓外語和宣傳進步思想。這表明 ( )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循序漸進 B.馬克思主義得到社會廣泛認同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有組織性 D.中國民主革命有了明確的方向4.(跨學科·語文)某校八年級(1)班準備辦一期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黑板報。下面是黑板報上的一首詩,這首詩體現的精神財富是 ( )群英際會十三人,時代擔當托此身。石庫門中籌大計,南湖船上縱經綸。推翻舊制錘鐮舉,喚起工農正義伸。奮斗百年從未倦,終將夢想變成真。A.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B.憂國憂民的五四精神C.開天辟地的首創精神D.不畏強暴的革命精神5.1921年夏天,一個新的政黨在中國誕生了,一群大聲疾呼“我們不說,誰說 我們不干,誰干 ”的年輕人,以改天換地的豪邁氣概,一心要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國土上創立一個嶄新的合理的社會。材料所描述的事件 ( )A.使中國成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B.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C.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D.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6.(2025滄州期末)陳獨秀說,最開始時,黨的要求“無產階級專政”懸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時就腳踏實地了,找到了與中國實際的聯系并決定了黨要走的道路。陳獨秀所說的“腳踏實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確定了黨的名稱B.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C.提出了黨的最低綱領D.成立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7.中共二大提出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與中共一大提出的奮斗目標相比,中共二大 ( )A.在探索中已徹底走向成熟B.對現實國情有了進一步認識C.對革命性質的理解有待深化D.主張學習俄國十月革命道路8.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遭到北洋軍閥的殘酷鎮壓,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對此,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發表文告稱:“勞動者能有武器,豈能任他們如此殺戮 ”這表明,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已經認識到 ( )A.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B.軍閥是革命的主要對象C.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D.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性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大會接著討論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對今后黨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鑒于黨的力量還很弱小,大會決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會組織,指導工人運動和做好宣傳工作,強調與第三國際建立緊密關系。材料三:大會重申了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綱領規定,在民主革命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條件。(2)材料二中的大會是指哪次會議 結合所學知識,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什么 (3)如何評價材料三中的這一革命綱領 10.(史料實證)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四運動就大不相同,它所牽動的社會面非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斗爭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表現出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頑強意志,使反動勢力張皇失措……推動了救亡,救亡又是啟蒙的有機延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這是一聲砸向舊世界的錘頭撞擊,和著十月革命驚天霹靂。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發力,鍛造出一個民族駛向復興彼岸的航跡。——摘編自《信念永恒》浙江嘉興南湖紅船(復制品)(1)根據材料一,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并指出其影響。(2)“從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紅船”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一歷史事件是如何“鍛造出一個民族駛向復興彼岸的航跡”的。(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兩則材料所代表的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詳解答案】基礎達標1.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16年回國后,李大釗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并參加《新青年》雜志編輯部的工作。他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可知,前期李大釗投身新文化運動,抨擊舊禮教、舊道德,向封建頑固勢力展開猛烈斗爭;根據題干信息“1918年,他連續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章,傳播馬克思主義”可知,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李大釗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B項正確。2.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先驅。他一生的奮斗歷程,同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緊密相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李大釗相繼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等文章,闡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義,歌頌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熱情宣揚馬克思主義,成為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先驅。1919年,《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刊載了李大釗的文章《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C項正確。《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是中國最早的一篇歡呼俄國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文章,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歌頌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熱情宣揚馬克思主義,但沒有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排除B、D兩項。故選C。3.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情節表現了兩人思想上的共鳴和合作,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李大釗和陳獨秀的思想和宣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從而奠定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A項正確;階級基礎主要是指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排除B項;組織基礎則涉及實際的社會結構、組織形式和革命活動,而“相約建黨”更多強調的是思想上的共識和理論準備,排除C項;革命基礎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在這里,“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主要是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排除D項。故選A。4.D 解析:根據題干數據圖信息可知,1895—1919年,中國工人數量不斷上升,這有利于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階級基礎,D項正確;陳獨秀等成立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項;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題干內容無體現,排除B項;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經濟基礎,題干內容無體現,排除C項。故選D。5.D 6.A 7.B8.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中國工人階級的主要集中地”“便于掩護俄國使者”“陳獨秀開展活動的中心”“共產國際在華聯絡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接著,武昌、北京、長沙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出席了會議,符合材料信息,D項正確。9.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了主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確立了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C項正確;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與題干中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1912年,同盟會聯合其他幾個政黨,組成國民黨,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中國同盟會成立于1905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10.C11.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共一大上“這些年輕人”即代表,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D項正確;“推翻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是中共二大確立的奮斗目標,A、B兩項不符合題意;組織工人運動是黨的中心工作,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12.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來自神農舍身嘗百草的大無畏精神,來自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之心,來自蘇武牧羊寧死不屈的忠貞,來自岳飛精忠報國、英勇殺敵的壯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船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在此基礎上升華成了“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說明紅船精神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升華,C項正確;中共一大確立的革命綱領并不適合當時中國的實際,排除A項;題干涉及的中共成立,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排除B項;共產黨人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動力沒有體現“神農舍身嘗百草的大無畏精神”和“大禹為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無私之心”等內容,排除D項。故選C。13.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中國工人階級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舉行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因此從1922年初至1923年春,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和推動下,中國工人階級掀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C項正確。14.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罷工工人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號召工人“為自由而戰,為爭人權而戰”,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頂峰,D項正確;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排除A項;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工人階級的罷工運動,不屬于早期農民運動,排除B項;1923年2月7日,吳佩孚調動軍隊鎮壓京漢鐵路罷工工人,排除C項。故選D。15.A能力提升1.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呼吁青年探尋勞動者苦痛悲慘的根源和解救勞動者痛苦的辦法,號召青年‘盡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澈大千的黑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體現出李大釗認識到了勞動者的重要性,呼吁知識分子走進勞工進行宣傳,在五四運動前夕,李大釗等先進知識分子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意識到勞工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喊出“勞工神圣”等口號,同時在《新青年》等雜志中撰寫文章,呼吁青年要關注勞工,融入勞工中以啟發民眾,B項正確;維新救國思想出現于19世紀末的戊戌變法中,代表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等,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材料時間是1919年,排除C項;材料體現了李大釗號召知識青年要走進勞工,沒有體現號召工人進行武裝斗爭,排除D項。故選B。2.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社會上各項人,只有做工的是臺柱子”“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世界人類的文明和幸福,惟工人所創造”可知,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他們幫助工人組織工會,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馬克思主義開始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這印證了當時無產階級的社會影響力得到擴大,D項正確。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陳獨秀和胡適認識到工人階級的重要性,不能印證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排除A項。據材料信息無法推出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在中國傳播的結論,排除B項。題干中未涉及五四運動提高工人政治地位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3.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后,中國各地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通過興辦社團、創辦報刊等方式有組織地宣傳進步思想,這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有組織性,C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方式,沒有體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中國化特點,排除A項;“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說法過于絕對,也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但題干所述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方式而非作用,排除D項。故選C。4.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石庫門中籌大計,南湖船上縱經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說的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C項正確。5.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21年夏天,一個新的政黨在中國誕生了”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事件是中共一大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是中國同盟會,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中共一大的召開,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排除C項;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的是五四運動,排除D項。故選B。6.C7.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二大提出的奮斗目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中共一大召開時,黨對中國社會性質和國情的認識還不夠全面。中共二大召開時,黨深刻認識到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是必須推翻的對象,于是中共二大根據國情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故選B。8.D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勞動者能有武器,豈能任他們如此殺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3年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因此工人大罷工遭到北洋軍閥的殘酷鎮壓,全國工人運動轉入低潮,由此中國共產黨認識到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D項正確;材料“勞動者能有武器,豈能任他們如此殺戮”未涉及“革命統一戰線”,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武裝斗爭”,未涉及革命的對象問題,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排除C項。故選D。9.(1)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階級基礎,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和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2)會議:中共一大。中心工作: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標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3)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10.(1)特點:社會階層廣泛參與;斗爭意志頑強。影響:推動了救亡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事件: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誕生)。說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帶領中國人民最終走向民族復興。(3)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推動中國社會不斷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