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地位和作用,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2)道德修養:通過認識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道德觀念和規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個人修養。(3)責任意識:通過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其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形成家國觀念。教學重難點(1)通過真實情境和實踐活動,深入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意義。(2)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傳統美德,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學難點(1)如何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涵,并能夠將這些內涵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聯系。(2)如何通過教學設計與實施,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家國觀念。教學方法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情境模擬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故事導入】—— 用故事激發興趣,讓學習更有趣展示有關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圖片。師:同學們,請看這張圖片,誰能說說這圖中的內容?提問:這張圖片展現了什么?生: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運用這些寶貴資源能幫助我們明辨是非、區分善惡、理解榮辱,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困惑,提升社會道德水平,推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薪火相傳的傳統美德》,尋找答案。二、講授新課【學習目標】—— 心中有目標,學習更有效了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地位和作用。知道中華傳統美德有哪些具體的道德觀念和規范。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形成家國情懷。【教學故事】—— 故事呈現案例,快樂好學習故事情境 1:中國好人播放視頻《中國好人》。師:接下來我們一起觀看一段視頻,了解一下 “中國好人”。討論任務:你心目中的傳統美德榜樣人物還有哪些?他們身上有哪些美德事跡?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什么?生:我心中的榜樣是雷鋒,他樂于助人,無私奉獻。我從他身上學到了要幫助他人,奉獻自己。為什么這些傳統美德歷經歲月變遷還能經久不息呢?生:因為這些傳統美德符合人類共同的價值觀,是人們普遍認同的道德標準。提示:知識卡片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道德理念和規范,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故事情境 2:許衡不食無主之梨講述故事:據《元史》記載,元代大學者許衡同眾人一起逃難,時值盛夏,人們又饑又渴。有人發現路邊有一棵梨樹,大家便爭先恐后去摘梨。許衡卻端坐樹下,不為所動。人們問他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們說亂世中梨樹無主,許衡說:“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師:聽完這個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思考:談談你對 “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 的理解。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梨樹沒有人管,但我們的心靈要有主人,要有道德底線。提示:(1)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中華民族一貫以遵守道德為榮,以違背道德為恥。相關鏈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孝,指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和愛戴;悌,本義指對兄長的敬愛和恭順,也泛指對同輩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盡心竭力、盡職盡責,常指為國盡忠;信,指講誠信;禮,指為人處世懂禮貌、講規矩;義,指做事情符合道義;廉,指廉潔奉公;恥,指自尊自重,有羞恥之心。故事情境 3:孔子的教誨講述故事:孔子一生崇尚周禮,聽聞郯子精通古代官制,便專程拜訪。郯子講述少皞氏以鳥名命官的緣由,孔子聽得十分入神。歸來后,他向弟子感慨:“我聽聞,‘天子失官,學在四夷’,這話真不假。” 孔子身處魯國,仍向遠方賢能求教,他的這種精神,為后世樹立起謙遜好學的典范,激勵眾人不斷追求進步。師:大家知道孔子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嗎?討論任務:思考:孔子表現出了什么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生:孔子表現出了見賢思齊的精神,我們要向有才的人學習,改掉自己的不足之處。提示:(2)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不斷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貢獻的人學習,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故事情境 4:岳母刺字講述故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岳飛決心投身抗金。臨行前,母親姚太夫人為堅定兒子保衛國家的意志,在其背上刺字。她手持鋼針,飽含深情與期望,將 “精忠報國” 四字刺入岳飛脊背。岳飛銘記母訓,奔赴戰場,他率領岳家軍,歷經無數戰役,令金兵聞風喪膽,為保衛國家疆土和百姓安寧,奉獻出自己的熱血與忠誠。師:岳飛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討論:你還知道哪些精忠報國的故事,請與同學分享。生:我知道文天祥、戚繼光、鄭成功、霍去病、楊業、于謙等。提示:(3)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自古以來,中華兒女將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祖國興衰、民族存亡緊緊聯系在一起,盡心竭力報效國家。愛國情懷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故事情境 5: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播放視頻:《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師:看完這段視頻,同學們有什么感受?思考并分享:在這個和平的年代,我們可以為我們的國家做些什么?生:我們可以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等。提示:(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中華民族強調 “明倫”“盡責”,要求每個人明確認識到自己的人倫職責,不僅要擔負起對家庭、社會、國家的責任,而且要兼濟天下,為天下人謀幸福。這種擔當意識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博大胸懷和崇高境界,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支撐。知識卡片 2中華傳統美德有哪些具體道德觀念和規范?(1)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2)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3)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4)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故事導行】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美德在于傳承和發揚。說一說你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和踐行傳統美德呢?在家里:生:我會幫父母做家務,尊敬長輩,關愛家人。在學校:生:我會努力學習,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遵守校規。在社會:生:我會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愛護環境,遵守公共秩序。【拓展】“習語” 啟思希望你們繼續發揮好榜樣作用,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習近平三、課堂訓練【課堂訓練】—— 掌握怎么樣,我來試一試“仁、義、禮、智、信” 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仁” 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下列選項中能體現 “仁” 的是(D )A. 負荊請罪 B. 孔融讓梨 C. 程門立雪 D. 樂善好施師:誰能回答這個問題?生:D. 樂善好施。下列故事中體現 “誠信” 這一傳統美德的是( A )A. 曾子殺豬 B. 臥冰求鯉 C. 懸梁刺股 D. 愚公移山師: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什么呢?生:A. 曾子殺豬。《人民日報》發文稱:“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 請結合你的實際,談談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踐行傳統美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