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做有夢想的少年》教案設計一、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理解中國夢的內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認識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的緊密聯系,增強對國家發展的認同與歸屬感。道德修養:樹立 “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 的正確志向觀,踐行努力追夢、勤于圓夢的道德品質,傳承腳踏實地的優良傳統。法治觀念:在追夢過程中認識到個人夢想的實現需符合社會規則與公序良俗,初步形成 “夢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遵守底線” 的意識。健全人格:通過理解夢想的作用,培養對生命的熱情與勇氣,學會以積極心態面對追夢過程中的挑戰,塑造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責任意識:明確個人追夢與民族復興的關聯,樹立 “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的責任觀念,主動將個人行動融入國家發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夢想的作用與實現路徑難點: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的內在聯系三、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教學過程環節 時間 活動內容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夢想 “直播間” 5 分鐘 1. 教師提問:“同學們,若用一個詞形容你的夢想,會是什么?(如‘醫生’‘航天’)”2. 邀請 3-4 名學生分享,教師點評:“夢想是對未來的美好期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 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切入點,激發參與興趣,自然引出 “夢想” 主題,為新課鋪墊。新課講授一:夢想是什么? 7 分鐘 1. 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出 “夢想的含義”(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愿望)。2. 案例對比:展示 “小學生想當環保志愿者”“科研人員想突破技術難題” 案例,提問:“這些夢想的共同點是什么?”(均為對未來的美好追求)。3. 小結:夢想不分大小,都是對未來的 “規劃圖”。 結合教材定義與具體案例,幫助學生直觀理解 “夢想的含義”,落實基礎認知。新課講授二:為什么需要夢想? 8 分鐘 1. 小組討論:圍繞 “個人、社會、國家” 三個層面,結合教材內容討論 “夢想的作用”,每組選代表發言。個人:夢想激發熱情與勇氣(如 “因想當畫家而堅持練習”)。 社會:推動人類進步(如 “古人‘飛天夢’推動航天發展”)。國家:匯聚中國夢力量(如 “每個人追夢,助力民族復興”)。2. 視頻補充:播放 1 分鐘短片《中國夢:每一個人的夢》,強化 “個人與國家夢想相連” 的認知。 通過討論與視頻,引導學生從多維度理解夢想的價值,尤其強化對 “中國夢” 的政治認同。新課講授三:如何做有夢想的少年? 10 分鐘 1. 情境探究:情境 1:“小宇想當工程師,卻總說‘太難,不想努力’”,提問:“他該如何改進?”(引導得出 “要立志,更要努力”)。情境 2:“小萌夢想‘當網紅不學習’”,提問:“這個夢想的問題在哪?”(引導理解 “夢想需緊扣時代,符合社會價值”)。2. 總結方法:結合教材明確 “早立志、立大志、立長志”“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相連”“努力學習” 三大路徑。 以情境問題引發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實現夢想的具體方法,落實 “如何做” 的實踐認知。課堂小結:我的 “追夢承諾書” 5 分鐘 1. 發放便簽紙,學生填寫:我的夢想。為追夢,我承諾:(如 “每天閱讀 30 分鐘”“關注國家科技新聞”)。2. 邀請 2 名學生朗讀便簽,教師鼓勵:“夢想的實現,從今天的小承諾開始。” 將認知轉化為具體行動,強化學生對 “努力追夢” 的責任意識與實踐意愿。作業布置 5 分鐘 1. 實踐作業:采訪父母的夢想,記錄他們為夢想付出的努力,下節課分享。2. 拓展作業:繪制 “追夢路線圖”,標注實現夢想的關鍵步驟(如 “初中打好學科基礎”“高中參與相關實踐”)。 通過實踐與規劃,引導學生將課堂認知延伸到生活,深化對 “追夢需行動” 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