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5分,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2024九上·瀘縣模擬)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時指出,不論國際形勢發生什么變化,中國都將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下列有關改革開放的說法錯誤的是( )①改革開放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②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③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所以 ①②正確;①錯誤,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②錯誤,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經濟建設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2.(2024九上·瀘縣模擬)“云端”會議、遠程辦公、智能施工、直播賣貨、機器人配送……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眾多以高效、便捷、共享為特點的新業態、新模式,這看似“應急之舉”,實則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這些新業態、新模式( )①創造出了更多元、更豐富的新技術 ②為應對疫情的沖擊提供了有力支撐③讓我們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 ④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引領作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創新及其作用【解析】【分析】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眾多以高效、便捷、共享為特點的新業態、新模式,為應對疫情的沖擊提供了有力支撐;讓我們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引領作用,②③④符合題意,D正確;①觀點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的作用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使社會獲得長足進步。3.(2024九上·瀘縣模擬)當前,我國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創新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因為( )①每個人都是創業者②每個人都是創新者③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④創新能徹底提高全體人民的收入水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識點】創新及其作用;萬眾創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創新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職業,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可以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所以我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中徹底提高的觀點太絕對,夸大了創新的作用,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萬眾創新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4.(2024九上·瀘縣模擬)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這告訴我們( )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已全面超越發達國家③要堅持科教興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創新引擎【解析】【分析】①③④:依據材料反映的信息告訴我們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 要堅持科教興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③④說法正確;②: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沒有超越發達國家,“全面超越”夸大作用,②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堅持科技創新。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5.(2024九上·瀘縣模擬)不管哪種形式的民主選舉,都要遵循的原則有( )①公開②公平③公正④絕對平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知識點】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解析】【分析】①②③④:依據教材知識可知,民主選舉的形式有多種,如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等。不管采用哪種形式,民主選舉都要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①②③說法正確,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參與民主生活的理解。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6.(2024九上·瀘縣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上述成就的取得( )①表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②是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顯著標志③得益于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④說明國家用改革之手激發創新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華民族精神【解析】【分析】 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得益于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表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所以①③正確;②錯誤,我國還不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④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魄,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7.(2024九上·瀘縣模擬)某中學舉辦以“增強民主意識,參與民主生活”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活動,同學們搜集了一組素材。以下素材能體現這一活動主題的是( )①《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②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網絡戾氣整治”行動③曉華向當地派出所反映學校附近的黑網吧問題④曉明對廣東省中考改革方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識點】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解析】【分析】③④.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據此,曉華和曉明的做法是積極行使民主權利,依法參與民主生活的表現,符合題意;①②.體現的是依法治國,與民主無關,不符合題意;【點評】本題考查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知識點。在我國,塑造現代公民,需要增強民主意識,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為公民的自覺信仰,體現在日常言行中。首先,公民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最后,公民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8.(2024九上·瀘縣模擬)2023年9月8日,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召開蘭州市城市公交票價調整聽證會。25名聽證會參加人現場對調價方案發表意見建議,蘭州市發改委將結合此次聽證會結果進行方案優化。召開此次聽證會的意義在于( )①有利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②通過專家咨詢制度集中民智,實現人民的事人民管③便于蘭州市民行使民主權利,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④民主決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解析】【分析】①③:召開價格聽證會,有利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便于蘭州市民行使民主權利,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故①③符合題意;②:專家咨詢制度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②不符合題意;④: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故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民主決策。民主決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民主決策的過程,要求保證廣泛的公民參與,決策方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決策的制度保障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9.(2024九上·瀘縣模擬)配送30余萬件包裹,零差評,零投訴……快遞小哥宋學文在平凡崗位上十年如一日,把每天的寄送快遞做成了一門“學問”,用“有速度更有溫度”的服務初心,贏得了消費者的尊重。他說“干一行愛一行,就是要不忘初心,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心,在最平凡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他的行為( )A.彰顯了律己寬人的處世準則 B.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C.勇擔了社會責任和法定義務 D.體現了見義勇為的高尚情操【答案】B【知識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析】【分析】 快遞小哥宋學文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心,在最平凡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體現了敬業的品質,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AD不符合題意,律己寬人、見義勇為與題干無關,應排除。C錯誤,宗學文勇擔了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不是法定義務。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10.(2024九上·瀘縣模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總人口比2021年減少85萬,65歲以上人口、城鎮常住人口、大專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趨勢。以下推導合理的是( )A.人口總量有所減少→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可以取消了B.大專及以上人口上升→改變了我國基本國情C.城鎮常住人口增加→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D.65歲以上人口上升→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答案】D【知識點】我國人口政策【解析】【分析】D.依據題文描述,65歲以上人口上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符合題意;A.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要繼續堅持,不符合題意;B.大專及以上人口上升并不會改變我國的基本國情,不符合題意;C.城鎮常住人口增加,表明我國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并不會導致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人口政策知識點。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二、第2卷 非選擇題11.(2024九上·瀘縣模擬)國家的繁榮、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天的中國, 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強調“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你所在的校團委擬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系列宣講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務:(1)此次宣講活動,學校擬進行宣講員的選拔。請你參與擬定兩項選拔標準。(2)河南是一塊紅色的熱土,擁有光輝的革命歷史。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河南向全國貢獻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二七精神等,成為中國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宣講過程中,擬選取三種精神進行介紹,請你補充完整。民族精神名稱 精神內涵 紅色教育基地焦裕祿精神 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焦裕祿紀念園紅旗渠精神 ① 林州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二七精神 堅定信仰、忠實為民、敢于斗爭、勇于擔當 ②(3)在宣講過程中的提問環節,小單同學提出: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它們對當代中國具有怎樣的精神價值?請為他解惑。(4)宣講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發出了“弘揚民族精神我行動”的錚錚誓言。請許下你的行動宣言。【答案】(1)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心強,對工作認真負責;語言表達能力強;具有團隊意識等。(2)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②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館、武漢二七紀念館。(3)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些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都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在當代中國繼續弘揚上述民族精神,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有利于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4)堅定理想信念,熱愛祖國,勇擔使命: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為報效祖國做好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承擔責任,奉獻社會,敢于擔當:艱苦奮斗,努力拼搏,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等。【知識點】中華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參與擬定兩項選拔宣講員的標準,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本題考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和二七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3)本題的設問角度是這些精神對當代中國具有怎樣的精神價值,設問主體為國家, 需要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學生可以聯系教材知識中華民族精神具有的品格、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等進行作答。(4)本題考查中學如何弘揚民族精神,為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點評】(1)對于開放性試題,首先應分析材料,材料中的每一句話都有一個或多個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個有效信息,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分析時要注意,材料中有的一個層次說明一個觀點,有的一個層次說明幾個觀點,也有的幾個層次說明同一個觀點。答題時要引材料說明,每一層次的表達要簡明扼要,要以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基礎。(2)對于措施類主觀題,具體的解題思路:一是從教材找答題要素。要認真回想教材相關方面的知識,不能隨意亂想;二是從材料中答題要素。如果材料呈現的是問題,那么材料中問題的反面就是答題要素;三是從當前時政熱點和黨和國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題要素。(1)本題考查參與擬定兩項選拔宣講員的標準,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本題考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和二七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 需要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二七精神對當代中國具有的精神價值→可鏈接中華民族精神具有的品格、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4)本題考查中學如何弘揚民族精神,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12.(2024九上·瀘縣模擬)【參與法治生活 堅定與法同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某地政府為幫助群眾和企業解難解煩解惑,探索建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平臺,從“耳畔”到“指尖”,暢通民意訴求表達,讓民生民情網上有人看,民憂民盼網下有人辦。(1)列出該地政府此舉的依據。◆材料二 2013年以來十年間,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依法糾正65起重大刑事冤錯案件,改判129名原審被告人無罪,其中包括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故意殺人案,海南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等重大案件。(2)人民法院依法糾正重大冤錯案件有何重要意義?◆材料三 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適應教育教學需要;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法律,為我們的成長保駕護航,為法治中國打上一道道溫暖的底色。(3)感受法治中國的溫暖,未成年的你打算為法治中國建設做些什么?【答案】(1) 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要對人民負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建設服務型政府: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等。(2) 推動公正司法: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等。(3) 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等。【知識點】法治政府;厲行法治【解析】【分析】(1)本問的設問主體為政府,需要調用建設法治政府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學生可以鏈接教材中政府的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行政等知識進行作答。(2)本問的設問角度是人民法院依法糾正重大冤錯案件有何重要意義,需要調用厲行法治的有關知識,從意義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學生可以聯系教材中推動公正司法;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等知識進行作答。(3)本題考查中學生怎樣為建設法治中國做貢獻,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點評】對于意義類主觀題,在回答此類型試題時,角度一定要多,一般常用的銜接詞,如“有利于”“有助于”“推動”“促進”等。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闡述,一是可以從主體角度,分為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對國際等,二是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具體用哪個角度要根據材料進行選擇。1 / 1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5分,請將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2024九上·瀘縣模擬)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時指出,不論國際形勢發生什么變化,中國都將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下列有關改革開放的說法錯誤的是( )①改革開放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②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③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九上·瀘縣模擬)“云端”會議、遠程辦公、智能施工、直播賣貨、機器人配送……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眾多以高效、便捷、共享為特點的新業態、新模式,這看似“應急之舉”,實則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這些新業態、新模式( )①創造出了更多元、更豐富的新技術 ②為應對疫情的沖擊提供了有力支撐③讓我們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 ④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引領作用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4九上·瀘縣模擬)當前,我國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創新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我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因為( )①每個人都是創業者②每個人都是創新者③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④創新能徹底提高全體人民的收入水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2024九上·瀘縣模擬)五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這告訴我們( )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已全面超越發達國家③要堅持科教興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④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2024九上·瀘縣模擬)不管哪種形式的民主選舉,都要遵循的原則有( )①公開②公平③公正④絕對平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2024九上·瀘縣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衛星導航、量子信息、核電技術、大飛機制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上述成就的取得( )①表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②是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顯著標志③得益于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④說明國家用改革之手激發創新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九上·瀘縣模擬)某中學舉辦以“增強民主意識,參與民主生活”為主題的法治宣傳活動,同學們搜集了一組素材。以下素材能體現這一活動主題的是( )①《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②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網絡戾氣整治”行動③曉華向當地派出所反映學校附近的黑網吧問題④曉明對廣東省中考改革方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九上·瀘縣模擬)2023年9月8日,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召開蘭州市城市公交票價調整聽證會。25名聽證會參加人現場對調價方案發表意見建議,蘭州市發改委將結合此次聽證會結果進行方案優化。召開此次聽證會的意義在于( )①有利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②通過專家咨詢制度集中民智,實現人民的事人民管③便于蘭州市民行使民主權利,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④民主決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2024九上·瀘縣模擬)配送30余萬件包裹,零差評,零投訴……快遞小哥宋學文在平凡崗位上十年如一日,把每天的寄送快遞做成了一門“學問”,用“有速度更有溫度”的服務初心,贏得了消費者的尊重。他說“干一行愛一行,就是要不忘初心,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心,在最平凡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他的行為( )A.彰顯了律己寬人的處世準則 B.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C.勇擔了社會責任和法定義務 D.體現了見義勇為的高尚情操10.(2024九上·瀘縣模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總人口比2021年減少85萬,65歲以上人口、城鎮常住人口、大專及以上人口等均呈上升趨勢。以下推導合理的是( )A.人口總量有所減少→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可以取消了B.大專及以上人口上升→改變了我國基本國情C.城鎮常住人口增加→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D.65歲以上人口上升→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二、第2卷 非選擇題11.(2024九上·瀘縣模擬)國家的繁榮、民族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天的中國, 是賡續民族精神的中國”,強調“每當辭舊迎新,總會念及中華民族千年傳承的浩然之氣,倍增前行信心”。你所在的校團委擬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系列宣講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務:(1)此次宣講活動,學校擬進行宣講員的選拔。請你參與擬定兩項選拔標準。(2)河南是一塊紅色的熱土,擁有光輝的革命歷史。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河南向全國貢獻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二七精神等,成為中國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宣講過程中,擬選取三種精神進行介紹,請你補充完整。民族精神名稱 精神內涵 紅色教育基地焦裕祿精神 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焦裕祿紀念園紅旗渠精神 ① 林州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二七精神 堅定信仰、忠實為民、敢于斗爭、勇于擔當 ②(3)在宣講過程中的提問環節,小單同學提出: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它們對當代中國具有怎樣的精神價值?請為他解惑。(4)宣講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發出了“弘揚民族精神我行動”的錚錚誓言。請許下你的行動宣言。12.(2024九上·瀘縣模擬)【參與法治生活 堅定與法同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某地政府為幫助群眾和企業解難解煩解惑,探索建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平臺,從“耳畔”到“指尖”,暢通民意訴求表達,讓民生民情網上有人看,民憂民盼網下有人辦。(1)列出該地政府此舉的依據。◆材料二 2013年以來十年間,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督程序依法糾正65起重大刑事冤錯案件,改判129名原審被告人無罪,其中包括內蒙古呼格吉勒圖故意殺人案,海南陳滿故意殺人、放火案等重大案件。(2)人民法院依法糾正重大冤錯案件有何重要意義?◆材料三 家庭教育促進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適應教育教學需要;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法律,為我們的成長保駕護航,為法治中國打上一道道溫暖的底色。(3)感受法治中國的溫暖,未成年的你打算為法治中國建設做些什么?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改革開放【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所以 ①②正確;①錯誤,發展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②錯誤,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經濟建設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的認識,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2.【答案】D【知識點】創新及其作用【解析】【分析】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眾多以高效、便捷、共享為特點的新業態、新模式,為應對疫情的沖擊提供了有力支撐;讓我們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引領作用,②③④符合題意,D正確;①觀點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的作用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使社會獲得長足進步。3.【答案】D【知識點】創新及其作用;萬眾創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創新不唯年齡、不唯學歷、不唯職業,每個人都是創新者,都可以在創新中實現自我價值,時代需要弘揚創新精神,所以我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④中徹底提高的觀點太絕對,夸大了創新的作用,應排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萬眾創新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4.【答案】D【知識點】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加強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創新引擎【解析】【分析】①③④:依據材料反映的信息告訴我們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道路, 要堅持科教興國,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③④說法正確;②: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沒有超越發達國家,“全面超越”夸大作用,②說法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堅持科技創新。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5.【答案】A【知識點】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解析】【分析】①②③④:依據教材知識可知,民主選舉的形式有多種,如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等。不管采用哪種形式,民主選舉都要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①②③說法正確,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參與民主生活的理解。民主選舉是人民實現民主權利的一種重要形式。公民依照法律法規,通過各種途徑,以不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現民主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6.【答案】B【知識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華民族精神【解析】【分析】 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得益于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表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所以①③正確;②錯誤,我國還不是世界科技創新強國;④不符合題意,選項觀點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魄,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7.【答案】D【知識點】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解析】【分析】③④.結合所學知識,我國公民參與民主生活,要有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以理性、公正、客觀的態度全面、深刻、辯證地看問題,立場正確、邏輯清晰地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參與民主生活的能力。據此,曉華和曉明的做法是積極行使民主權利,依法參與民主生活的表現,符合題意;①②.體現的是依法治國,與民主無關,不符合題意;【點評】本題考查增強公民的民主意識知識點。在我國,塑造現代公民,需要增強民主意識,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為公民的自覺信仰,體現在日常言行中。首先,公民要自覺遵守憲法,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斷積累民主知識,形成尊重、寬容、批判和協商的民主態度。最后,公民要通過依法參與公共事務,在實踐中逐步增強民主意識。8.【答案】B【知識點】公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方式【解析】【分析】①③:召開價格聽證會,有利于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凝聚共識;便于蘭州市民行使民主權利,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故①③符合題意;②:專家咨詢制度在題干中沒有體現,故②不符合題意;④:協商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故④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民主決策。民主決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民主決策的過程,要求保證廣泛的公民參與,決策方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決策的制度保障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9.【答案】B【知識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析】【分析】 快遞小哥宋學文時刻保持對工作的熱心,在最平凡的崗位上把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體現了敬業的品質,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AD不符合題意,律己寬人、見義勇為與題干無關,應排除。C錯誤,宗學文勇擔了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不是法定義務。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10.【答案】D【知識點】我國人口政策【解析】【分析】D.依據題文描述,65歲以上人口上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需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符合題意;A.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要繼續堅持,不符合題意;B.大專及以上人口上升并不會改變我國的基本國情,不符合題意;C.城鎮常住人口增加,表明我國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并不會導致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人口政策知識點。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黨和國家始終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調控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11.【答案】(1)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責任心強,對工作認真負責;語言表達能力強;具有團隊意識等。(2)①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②長辛店二七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館、武漢二七紀念館。(3)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這些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都具有鮮明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在當代中國繼續弘揚上述民族精神,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有利于發揚艱苦奮斗和艱苦創業精神: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4)堅定理想信念,熱愛祖國,勇擔使命: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為報效祖國做好知識和能力的儲備:承擔責任,奉獻社會,敢于擔當:艱苦奮斗,努力拼搏,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等。【知識點】中華民族精神【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參與擬定兩項選拔宣講員的標準,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本題考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和二七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3)本題的設問角度是這些精神對當代中國具有怎樣的精神價值,設問主體為國家, 需要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學生可以聯系教材知識中華民族精神具有的品格、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等進行作答。(4)本題考查中學如何弘揚民族精神,為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點評】(1)對于開放性試題,首先應分析材料,材料中的每一句話都有一個或多個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材料中的每一個有效信息,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分析時要注意,材料中有的一個層次說明一個觀點,有的一個層次說明幾個觀點,也有的幾個層次說明同一個觀點。答題時要引材料說明,每一層次的表達要簡明扼要,要以教材中的基本理論知識為基礎。(2)對于措施類主觀題,具體的解題思路:一是從教材找答題要素。要認真回想教材相關方面的知識,不能隨意亂想;二是從材料中答題要素。如果材料呈現的是問題,那么材料中問題的反面就是答題要素;三是從當前時政熱點和黨和國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題要素。(1)本題考查參與擬定兩項選拔宣講員的標準,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2)本題考查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和二七精神的紅色教育基地,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國家, 需要運用中華民族精神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二七精神對當代中國具有的精神價值→可鏈接中華民族精神具有的品格、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4)本題考查中學如何弘揚民族精神,為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12.【答案】(1) 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要對人民負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建設服務型政府: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等。(2) 推動公正司法: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等。(3) 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努力成為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等。【知識點】法治政府;厲行法治【解析】【分析】(1)本問的設問主體為政府,需要調用建設法治政府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學生可以鏈接教材中政府的宗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行政等知識進行作答。(2)本問的設問角度是人民法院依法糾正重大冤錯案件有何重要意義,需要調用厲行法治的有關知識,從意義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學生可以聯系教材中推動公正司法;回應社會關切.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促進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等知識進行作答。(3)本題考查中學生怎樣為建設法治中國做貢獻,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點評】對于意義類主觀題,在回答此類型試題時,角度一定要多,一般常用的銜接詞,如“有利于”“有助于”“推動”“促進”等。主要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闡述,一是可以從主體角度,分為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對國際等,二是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具體用哪個角度要根據材料進行選擇。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2024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第一中學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