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2.1 人的社會化2025年5月9日,保靖民族中學高一年級師生徒步10公里至泗溪河畔,在水田里彎腰插秧、協作勞動。學生們從“泥漿沒過腳踝時的驚呼”到“兩兩搭檔調整秧苗間距”,在汗水中學習農耕技能;從“遠足時主動幫同伴背水” 到“廚藝比拼中分工炒菜”,在互助中領悟責任擔當。家長蹲守田邊指導農事,老師化身 “田間導師”,將課本里的“勞動光榮”轉化為掌心的老繭、腿上的泥點,讓“社會化”從抽象概念變成可觸摸的成長印記。“從‘會讀書的學生’到‘會插秧、懂協作的社會人’,是什么在悄悄改變他們?”1.知曉社會化內涵,理解個人通過學習生活技能、行為規范及扮演社會角色實現社會化的過程。2.結合小志多重角色擔當,樹立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認同在社會化進程中不斷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的價值取向。3.通過對小志校園與社區活動的探討,提升觀察歸納能力,能從具體生活場景中提煉社會化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小志的成長社會化時間軸學習使用餐具20102017成為少先隊員2023給家長炒菜2025成為志愿者七八歲的卡瑪拉剛被發現時,她只懂得一般六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力氣都不能使她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她兩年后才會直立,六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并用。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四年內只學會6個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七年后才學會45個詞并勉強學會了幾句話。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瑪拉終于學會在晚上睡覺,也不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開始朝人的方向“進化”時,早早地死去了。據狼孩的喂養者估計,卡瑪拉死時已16歲左右,不過,她的智力只及一個三四歲的孩子。狼孩卡瑪拉 vs 正常兒童發展對比表維 度 卡瑪拉 小志語言能力行為規范社交能力8 歲僅能發出模糊音節4歲掌握1000+詞匯用手抓食、隨地躺臥用餐禮儀、公共場合守秩序怕人,無法建立情感聯結有朋友,能協商解決沖突1.卡瑪拉回到人類社會后,為什么很難學會說話?2.如果小志從小被關在屋子里,只看電視不學說話,他現在會是什么樣?因錯過 0-6 歲語言發展關鍵期,且早期缺乏人類語言互動,后期學習能力顯著下降。可能語言表達能力滯后、社交行為孤僻,雖接觸電視但缺乏雙向互動,無法真正習得語言邏輯與情感交流,類似狼孩的社會化不足。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我們呱呱墜地時,只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僅僅依靠自己的生物本能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社會知識,了解和認識社會,并從中獲得社會經驗,形成社會認可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家庭、學校,同伴、大眾傳媒等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1.社會化的含義?思考:說說你在社會生活中獲得了來自誰的關愛?你在被關愛和幫助之中得到了什么?父母的撫育朋友的幫助老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提示: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等,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支持2.為什么說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父母的撫育、老師的教誨、同伴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等,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知識,提升能力,錘煉品格,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小志校園生活微鏡頭:學會Z字形掃地法后,第 3 次值日終于不再揚起很多灰塵了!在老師的講解下,這道二元一次方程組我終于會解了!在父母、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學到了很多生活技能、文化知識,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周末清晨,小志作為志愿者蹲在菜攤旁邊,手把手教買菜的王爺爺用智能機掃碼付款。暑假的烈日下,小志穿著志愿者服裝站在社區垃圾桶旁,耐心向居民們演示如何分類投放廚余垃圾。我不僅能夠照顧自己,還能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大家服務我很開心!1.從“課堂解題”到“垃圾分類指導”,小志的兩種“解題能力”有什么共通之處?2.說說你學會的“生活小本事”—— 哪些技能讓你既能照顧自己,又能幫到別人?都要 “看-學-做”:像學掃地先看父母示范,學解題看例題,垃圾分類也是先學再教,越練越會。例:我學會了給盆栽澆水的技巧(觀察媽媽澆水量 + 查百科),后來暑假幫鄰居照看陽臺花草時,她夸我“比她兒子還細心”, 這種被需要的感覺特別好!3.社會化的表現(1)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生活技能。出生后,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的教育和指導下,我們逐漸學會說話、吃飯、走路、穿衣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學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們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隨著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學習內容不斷豐富,我們不僅能夠照顧由己,而且能夠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將來服務社會打下基礎。高考期間,某微信群中流傳一張標注為“2025年高考數學試卷答案”的圖片,并附文稱“考題泄露”,引發群內成員討論。經查,該圖片內容系虛假信息。違法行為人陳某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上周班會課才討論了“網絡言論邊界”,原來課本里的“行為規范”,就是網上沖浪時的“交通規則”呀!(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行為規范。“人不學,不知文。”在與他人的交往互動中,我們了解風俗習慣、理解倫理道德,遵守法律規范,學會明辨善惡是非,懂得禮義廉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更好地認識和參與社會生活。3.社會化的表現情境一:奶奶說胃不舒服,于是小志試做山藥排骨湯,想給奶奶送去。”媽媽對著小志說:“你越來越像個小當家了。”情境二:同桌皺眉看函數圖,數學課代表小志掏草稿紙講解。陽光投在“學科互助清單”上,清單末尾寫著:“一個人會做題,不如一群人懂方法。”情境三:社區公告欄前,小志給獨居的李奶奶讀新通知。傍晚下樓時,他順手把鄰居門口的垃圾提到樓下,路過單元門時按亮了聲控燈 —— 那個被他用卡通貼紙裝飾過的開關,旁邊貼著他手寫的便簽:“天黑請按我,照亮回家路”。三個情境中小志分別扮演了哪些社會角色?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扮演好這些社會角色,對我們的成長有哪些幫助?(3)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學習扮演社會角色。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社會情境中,我們通過參與社會生活,學會與其他社會成員進行有效溝通和良性互動,從而勝任多種社會角色。3.社會化的表現(4)社會化伴隨我們一生。今天,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精細,新技術新事物層出不窮,這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更好的條件。我們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促進自我發展,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3.社會化的表現人的社會化1.社會化的含義2.為什么說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3.社會化的表現學習生活技能學習行為規范學習扮演社會角色社會化伴隨我們一生1.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同伴、老師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我們要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需要( )①知識不斷豐富②自我封閉意識不斷增強③價值觀念日漸養成④能力不斷提高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A2.2025年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月于6月10日啟動,在這一活動中,八年級學生小明積極參與,通過線上課程學習編程知識,還參加線下的數字技能實踐活動,學會了制作簡單的數據可視化圖表。這一事例體現了( )A. 只有參與此類活動才能提升生活技能B. 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學習生活技能,提升數字素養C. 學生只要學習數字技能就可以,其他生活技能不重要D. 社會生活只提供數字技能學習的機會B3.教育部于2025年5月27日發布通知,開展基礎教育“規范管理提升年”行動,列出十六條負面清單,如整治利用征訂教輔、購買校服謀利,提前開學、延遲放假,學校組織選拔生源考試等問題 。這一舉措旨在( )A. 僅規范學校的教學行為B. 讓學生只專注學習,無需關注行為規范C. 引導師生和家長在教育生活中學習和遵循行為規范,營造優質教育生態D. 限制學校和教師的正常工作C4.某中學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宣傳,八年級學生小李面對居民時緊張羞澀,不知如何開口。但在多次實踐后,他便能夠清晰地向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與居民積極互動,很好地扮演環保宣傳者的角色。這一事例表明( )A.只有參與環保活動才能學會扮演社會角色B.我們在社會生活中通過實踐學習扮演社會角色,提升溝通互動能力C.學生只需要專注學習,無需參與此類社會活動D.社會活動只能提供固定一種社會角色體驗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