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七課 追求自由平等第2課時 踐行平等【教師出示材料】2025年6月,大學生張某參加公務員考試,他的筆試和面試成績在報考同一崗位的近百名考生中名列第一。因在隨后的體檢中被查出攜帶乙肝病毒,他被招考崗位所在市的人事局以體檢不合格為由拒絕錄用。無奈,張某一紙訴狀遞到人民法院,狀告市人事局侵犯其合法權利。【思考】優秀的張某為何被拒錄?這背后隱藏著關于平等的什么謎題?情境導入【預設】學生可能會表現出驚訝、不解,有的學生會說“成績好卻因攜帶乙肝病毒被拒,感覺不公平”。環節一 平等密碼解析【教師提問】招考中統一考試規則體現了公平競爭,可因健康狀況區別對待是否合理?【學生活動】小組討論。【活動說明】教師提前將學生合理分組,確保每組人數均衡、成員性格與能力互補。討論開始前,明確告知討論時間與任務,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有序交流。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適時對思路混亂的小組給予方向性引導,對討論熱烈的小組進行鼓勵,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傾聽他人觀點,做好記錄,為后續的交流分享做準備。精彩課堂【教師小結】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平等意味著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預設】學生觀點會出現分歧,有的同學認為僅因張某攜帶乙肝病毒而拒錄不公平,應該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有的同學會考慮崗位性質和公共衛生因素,覺得特殊崗位區別對待有一定道理,但又不確定標準是否合理。【教師拓展】展示現實生活中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提供特殊照顧的圖片或視頻資料,如城市中的無障礙設施、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愛心專座等,對比這些情況講解不同情況差別對待的內涵,強調其是基于合理理由,以實現實質平等。環節二 法律護航平等【教師出示材料】人民法院在判決中確認,被告市人事局在公務員招錄過程中作出取消原告張某進入考核程序資格的行為,主要證據不足。依據法律規定,該行為應予撤銷。這起全國首例“乙肝歧視”案以原告張某的勝訴而告終。該案件對后來出臺廢止“乙肝歧視”的國家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問題1:法律為何能判定張某勝訴?這一判決對保障公民平等權利有何深遠意義?問題2:若法律不干預,社會的平等秩序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活動】學生先獨立思考,在紙上寫下自己的觀點,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并在組內推選代表進行全班匯報。引導學生從公民權利義務、合法權益保護、違法追究等角度進行分析。【活動說明】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度思考和觀點記錄。進入小組討論環節后,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觀點,引導學生對不同觀點進行分析和整合,幫助小組推選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代表。匯報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適時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和提問,營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氛圍。【預設】法律保障公民平等權,該判決維護了張某的合法權益,若法律不干預,會導致權力濫用,破壞社會公平。(若回答不夠全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法律與平等的深層次聯系。)【教師小結】平等表現為人格平等。生活中,人們雖然有貧富之分、知識多寡之別,但是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所有人的人格尊嚴都受到法律平等保護,不容褻瀆和侵犯。平等意味著權利義務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教師追問】如果法律不能保障這種平等,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進行自由發言,進一步深化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要性的理解。)環節三 平等行動之旅假設張某在得知自己被拒錄后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一是忍氣吞聲,二是采取極端方式(如去市人事局大鬧),這兩種做法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在面對類似不平等現象時,如何在合法與合理之間找到平衡?【學生活動一】小組討論。【活動說明】每組推選一名記錄員,快速記錄小組討論要點,成員們熱烈討論,各抒己見,討論結束后進行匯報展示。【預設】要搜集證據、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咨詢律師、訴訟等合理做法。(若有學生提出一些不太可行的辦法,如以同樣的歧視方式報復市人事局等,教師要及時引導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維權觀念,采用合理的方式維權。)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平等的圖片或短視頻。如同學之間因成績差異而產生的歧視、公共場合對殘疾人的不尊重行為、就業招聘中的不合理限制等。【學生活動二】小組討論。【活動說明】每個小組針對展示的場景,判斷是否存在不平等行為,并結合平等內涵說明理由。【教師追問】這些行為中,哪些看似合理卻違背平等原則?如何從細微處辨別平等與不平等?學生能夠快速識別出一些明顯的不平等行為,如對殘疾人的不尊重。但對于一些較為隱晦的情況,如某些企業在招聘時雖未明確說明,但實際偏向于招聘男性,可能會存在爭議。教師引導學生從平等內涵的角度,深入分析這些行為是否違背了同等情況同等對待的原則。環節四 平等方案巧策劃【情境材料】學校某社團在選拔成員時存在性別歧視,只選擇男生擔任重要職務,女生即使能力更強也被排除在外。提問:如何確保方案既有效解決問題,又能促進社團成員平等意識的提升?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阻力,如何克服?【學生活動】方案策劃。【活動說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策劃如何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制訂詳細的行動步驟。每個小組可以繪制簡單的流程圖,展示行動方案。學生分組討論,積極參與策劃,各小組通過投影儀展示行動方案,并進行講解。【預設】(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與社團負責人溝通,指出其行為的不合理性;向學校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尋求幫助;組織宣傳平等理念的活動,提高社團成員的平等意識;等等。教師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同時引導學生考慮方案的可行性、合法性以及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對方法。【評價設計】環節五 平等愿景匯聚【情境材料】回顧全國首起“乙肝歧視”案。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平等最大的阻礙是什么?如何克服這些阻礙?【學生活動】自由發言。【活動說明】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回顧整節課的內容,舉手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平等的打算,如在學校尊重每一位同學、在公共場合關注弱勢群體需求等。【預設】最大的阻礙是身邊存在的一些不平等觀念或行為習慣,如偏見、從眾心理等,通過自身行動影響他人、加強宣傳教育等方法克服。【教師小結】平等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它有助于人們政治上平等參與、經濟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正確理解平等,努力踐行平等。1.平等對待他人。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權利、發展權利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所有社會成員,尊重他人人格,不欺生、不凌弱。2.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這損害了公民的平等權利,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則。面對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用合法的方式捍衛平等。3.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共同建設平等有序的社會。同學們,本節課我們以全國首起“乙肝歧視”案為切入點,探討平等的內涵、意義及如何踐行平等。明白了平等意味著同等情況同等對待;知曉法律保障平等權利,平等的意義;在社會生活中,正確理解平等,努力踐行平等。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第2課時 踐行平等教學特色本教學設計以案例貫穿始終,呈現三大教學特色。其一,“案例驅動,激發深度思考”,通過鮮活的案例設置,提出系列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討論中主動探究平等內涵,培養批判性思維。其二,“理論實踐融合,強化素養培育”,將平等理論知識與生活場景深度結合,通過小組討論、行動設計等活動,讓學生在判斷不平等行為、策劃解決方案中,提升道德判斷與實踐能力,落實核心素養目標。其三,“法律意識滲透,樹立法治觀念”,以法院判決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探究法律與平等關系,梳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體表現,強化法治觀念,幫助學生明晰法律是保障平等的基石,實現知識學習與價值觀塑造的有機統一。課堂評價1.下列對平等的理解,正確的是( )A.平等就是所有人在任何方面都完全相同B.不同情況差別對待違背了平等的原則C.平等意味著同等情況同等對待D.平等只體現在政治方面C2.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意味著( )①任何公民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②公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履行義務③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④部分人群享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C3.在現實生活中,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獲得社會幫助等方面享有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這說明( )A.這種差別對待違背了平等原則B.這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為了實現實質平等C.這是對其他人群的歧視D.平等就是要消除一切差別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