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六課 提升法治素養第1課時 樹立法治意識2024年4月的一個凌晨,小鵬、小峰和小慶三名未成年人強行拉開他人車門,盜竊財物。情境導入環節一 以案明法,初識“法治觀念”【情境材料】小峰和小慶是未滿16周歲的親兄弟,他們和小鵬是一個鎮上的,案發時小鵬已滿17周歲,三人經常一起玩耍,而現在卻成了共同實施盜竊犯罪的同伙。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三個未成年人多次通過拉車門的方式盜竊車內的財物,辦案人員接觸這三位未成年人發現,小峰和小慶的法治觀念淡薄,對盜竊行為并沒有清晰的認知。他們認為小偷小摸不是什么大事情,但他們的行為已涉嫌盜竊。經了解小鵬、小峰、小慶的家庭教育出現了偏差,家長只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對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都很低。家庭監管的缺失,讓這些缺乏辨別能力的未成年人沾染上了不良習慣。幾年前,小鵬在網上認識了幾個問題青年與其稱兄道弟,后染上了賭博,欠了不少賭債。小鵬的父母無奈地表示他們也不精彩課堂知道怎么管。賭博輸光了錢是小鵬實施盜竊的一個主要原因,交友不慎是小鵬走上犯罪道路的又一個原因。【預設】1.家庭教育出現偏差;交友不慎;法治觀念淡薄。2.法治觀念體現為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3.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只有當法律真正銘刻在內心時,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才會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情境任務】結合案例和教材第46-47頁分析:1.他們為什么會做違法的事?2.你認為什么是法治觀念?3.法律的權威來自哪里?【學生活動】根據案例來分析他們做出違法行為的原因。【活動說明】同桌之間分析交流,看哪位同學分析的更客觀、更全面。【預設】1.家庭原因:經濟條件差,家庭教育出現偏差。2.自身原因:法治觀念淡薄。【教師小結】法律不是懸掛的利劍,而是行走的指南針,它既警示我們遠離懸崖,也指引我們走向光明。法律是一種社會規則和行為規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我們必須在法律范圍內活動,以法律為行為準則,依照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樹立法治觀念,學會依法辦事。環節二 以案學法,理解“法治觀念”【情境材料】經過調查,小鵬已滿17周歲,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檢察機關決定對小鵬以盜竊罪提起公訴,由于小峰和小慶未滿16周歲,不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但他們要去專門的矯治機構接受一段時間的矯治教育。【預設】1.遵守法律,樹立法治觀念,學會依法辦事等。2.法治主題班會、法治手抄報、法治辯論賽等。【情境任務】1.他們的經歷給你什么啟示?2.說一說:你都參加過哪些法治實踐活動?有什么收獲?應如何樹立法治觀念?3.完成法律知識競賽。【教師小結】敬畏和信仰法律。我們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規則,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可逾越的觀念,自覺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辦事當成自己的生活習慣。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法律常識,正確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參與各種法治實踐活動,理性分析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提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從遵守規則做起,如遵守交通規則、做好垃圾分類、杜絕餐飲浪費、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等;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為形成尚德守法的價值取向、營造尊崇法治的社會氛圍作出自己的貢獻。【學生活動】法律知識競賽。【活動說明】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法律知識競賽,以搶答積分的方式進行,答對1道題積1分,答錯不扣分,分數最高的小組獲勝。【教師小結】競賽有終點,法治無止境。愿你們永遠做法律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評價設計】環節三 文明守法,踐行“法治觀念”【學生活動】1.評選“文明守法之星”。2.學生代表領讀《青少年法治宣言》(如“從我做起,遵紀守法”)。【活動說明】1.以小組為單位,組長選派小組代表分享,并參與評選。2.各小組派打分員給其他小組匯報成員打分,本組不負責給自己小組參評選手打分。【教師小結】同學們要在生活中遵守紀律、踐行文明,樹立榜樣,強化規則意識,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評價設計】“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狈刹粌H是約束行為的準則,更是保障權利的基石。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守法者心安,違法者心憂”,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用法律守護公平正義。課堂小結板書設計第1課時 樹立法治意識教學特色通過法律知識競賽等形式,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培養法治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文明守法之星”的評選、課堂表現積分等機制,正向強化學生的法治認同和行為習慣。采用“發現—解析—踐行”螺旋上升的結構,將法治教育與德育融合,引導學生從“知法”到“信法”,最終落實到“守法用法”的實際行動中。課堂評價1.下列關于法治觀念的說法,正確的是( )A.法治觀念就是知道法律條文的具體內容B.只要不違法,有沒有法治觀念并不重要C.法治觀念只與法官、律師等法律職業者有關D.法治觀念體現為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D2.某社區在推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開始是通過罰款的方式強制居民分類,效果不佳,社區調整策略,開展環保講座,設立“綠色家庭”評比,效果顯著,大多數的居民都能自覺分類垃圾了。該社區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是( )A.“綠色家庭”評比的激勵B.居民不得不按照社區的要求做C.罰款的方式強化了法律的威懾力D.居民將環保法的規定內化于心,外化于行D3.針對當前的網絡暴力問題,中學生應當( )①自覺抵制網絡暴力的行為②遇到網絡暴力要及時舉報③認為網絡是虛擬空間不用負責④積極參與網絡空間的法治宣傳活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B4.下列符合“尚德守法”的價值取向的是( )A.騎電動車闖紅燈B.主動退還商家多找的零錢C.考試作弊未被發現暗自慶幸D.在網絡中散布謠言,造成嚴重后果B5.2025年3月8日至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辦2025年全國兩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解讀系列全媒體直播訪談活動。圍繞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人員表示,2024年全國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4萬余件,判處被告人8.2萬余人,同比分別上升29.4%、26.7%,但仍有許多受害者因缺乏法律意識而受騙。新修訂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確要求平臺對青少年模式進行強化。結合材料,運用“樹立法治觀念”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在網絡生活中,中學生怎樣做到“敬畏和信仰法律”?(2)中學生應如何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以防范網絡詐騙?請舉兩例說明。(1)我們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規則,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可逾越的觀念,自覺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辦事當成自己的生活習慣。(2)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了解常見的騙局(如冒充客服、虛假投資);關注國家反詐中心的案例警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