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 第3課時 友善待人 情境導入 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fā)生6.8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各方力量迅速響應,全力投入抗震救災,涌現(xiàn)出無數(shù)感人至深的溫暖瞬間。飯館經(jīng)營者熬夜為運送物資的司機做飯;震區(qū)小姑娘回憶被救經(jīng)歷,感謝消防員“有你們在,不怕”;男孩因地震失去父母,救援隊員緊握著他的手安慰;醫(yī)療隊救治暈厥村民;解放軍戰(zhàn)士為穿著單薄的小姑娘裹緊衣服;志愿者為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送上熱乎的飯菜…… 師:同學們,地震是災難,但災難中往往最能看見人性的光芒。最觸動你的是什么?體現(xiàn)了怎樣的品質(zhì)? 【預設】 1.友善。 2.熱情幫助他人。 3.幫助他人,與人為善。 【教師梳理引導】 我們都感受到待人熱情友好,與人為善的友善品質(zhì)。友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zhì),它就像冬日里的陽光,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友善待人”。 【議學情境】 《守望相助、共渡難關!西藏定日縣地震救援的溫暖瞬間》。 【議學任務】 1.救援人員的哪些具體行為體現(xiàn)友善? 2.如果人們?nèi)狈@些友善行為,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 3.說一說你經(jīng)歷過或看過的友善待人的事例及感受。 精彩課堂 總議題:友善,從價值認知到行動踐行 子議題1:友善的意義 【議學活動】 1.小組討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議學任務展開討論,記錄小組的觀點和想法。 2.個人展示: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在班級分享,其他組同學可以補充發(fā)言。 【教師小結(jié)】友善,就是待人熱情友好,與人為善。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社會生活中,以友善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彼此尊重、包容多樣,能夠傳遞溫情與愛心,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視頻中“全國支援西藏”,正是我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而友善正是民族團結(jié)的情感紐帶。 子議題2:踐行友善待人 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與人為善、守望相助,讓友善的行為在社會蔚然成風。 【議學情境一】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災區(qū)現(xiàn)場,救援隊員夜以繼日,不畏余震的危險,臉上掛著豆大的汗珠,卻仍用雙手挖掘出生存的希望;醫(yī)護人員爭分奪秒,在臨時搭建的帳篷里,眼神疲憊卻專注,為傷員帶來生命的曙光;志愿者們穿梭于災區(qū),搬運物資時滿是灰塵的雙手,安撫心靈時溫暖的笑容,驅(qū)散了災難的陰霾。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到救援工作中。許多企業(yè)和個人紛紛捐款捐物,為地震災區(qū)提供急需的物資與支持。除了物質(zhì)上的幫助,心理援助同樣不可忽視。許多災后的生還者經(jīng)歷了心理創(chuàng)傷,政府與社會組織積極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重拾生活的信心。 【議學任務】 1.如果你是地震中的傷員(被幫助者),你希望別人怎樣做? 2.政府、醫(yī)護人員及社會各界(助人者)具體如何做到友善待人?如果政府只提供物資,忽視心理疏導;或志愿者只送物品,態(tài)度冷漠,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 【議學活動】 1.圍繞議學任務,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地震后的場景,并用“如果我是 ,我希望別人 ”的句式撰寫心理獨白。 2.個人展示: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組間分享,其他組同學可以補充發(fā)言。 【預設】 1.如果我是在地震中被困的人,我希望救援隊員不要放棄、不怕危險,勇敢堅持,努力施救。 2.如果我是在地震中受傷的人,我希望醫(yī)護人員能及時救治我。 3.如果我是政府人員…… 4.如果我是醫(yī)護人員…… 5.如果我是救援隊員…… 【教師梳理】通過議學情境一的心理獨白,體會友善待人,要換位思考。我們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善解人意,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友善待人,要助人為樂。我們要用愛心溫暖需要幫助的人,盡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在道義上予以支持,在物質(zhì)上予以幫助,在精神上予以關懷,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議學情境二】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出現(xiàn)沖突、矛盾,友善待人需要一些智慧。 八年級(3)班的籃球友誼賽中,小宇在搶籃板時,動作過大,不小心肘部撞擊到了對手小航的肩膀,導致小航摔倒在地,膝蓋擦傷。小航立刻起身質(zhì)問:“你是不是故意的?”小宇紅著臉辯解:“我不是故意的!”兩人瞬間爭執(zhí)起來,周圍同學紛紛圍觀,場面一度緊張。 在旁邊觀看籃球賽的同學們表達了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小燕:要做到友善待人,學會包容,沒必要揪著“不小心的失誤”不放。 小亮:不是大事情都要忍讓,避免因小摩擦而破壞同學關系。 【議學任務】 1.你如何看待小燕和小亮的觀點。 2.結(jié)合生活實際,探討我們應該怎樣“寬容他人”,做到友善待人? 3.如果你是小宇,該怎樣去解決? 【議學活動】 1.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歷及搜集的材料,辨析上述學生的觀點,并分享如何寬容他人。(引導學生分析“寬容是有原則的”) 2.個人展示: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學分享觀點,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發(fā)言。 【預設】對于“不小心的失誤”,要學會體諒和包容他人。 教師追問:當對方多次犯同樣的“不小心的失誤”,是否需要寬容呢? 【預設】 1.如果小宇是故意沖撞、故意傷害他人,則不能輕易寬容。 2.小宇應該懇求小航的原諒,通過溝通化解矛盾。 【教師梳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對同學的無心之失,我們可以一笑而過;但對故意或惡意欺騙等行為,必須堅定說“不”。友善的寬容不是無底線的退讓,而是對他人無心之失的體諒、包容。我們要學會體諒和包容他人,不苛求他人,做到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不因存在差異或矛盾就回避交往、拒絕合作。當然,寬容是有原則的,在涉及道德底線與法律等原則問題上,我們應不止步、不遷就。 【議學情境三】 場景一 午餐時間,小欣不小心打翻了餐盤,飯菜灑在鄰座小宇的書包上。如果你是小宇,你會怎么做? 場景二 同學們在學校圖書館安靜地看書,小琳卻在旁邊大聲喧嘩,影響他人。你認為應該如何友善地提醒小琳? 場景三 在社區(qū)活動中,遇到一位視力障礙的老人在路口猶豫不決,不敢過馬路。面對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做? 【議學任務】 學生分組進行場景演繹,展現(xiàn)友善待人的行為。 【議學活動】 1.學生分組抽取場景,設計并演繹友善待人的具體行為。 2.演繹結(jié)束后,分析在演繹過程中,扮演者的哪些做法體現(xiàn)了友善待人,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預設】 1.耐心傾聽對方傾訴煩惱、鼓勵對方、安慰他人等都是友善待人的行為。 2.對于他人的無心錯誤,諒解與寬容是友善待人的行為。 3.主動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是友善待人的行為。 【教師梳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總結(jié)歸納。在日常生活中寬容他人、換位思考、樂于助人都是友善待人的行為。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家庭、校園、社會生活中,多一份包容、多一份擔當,友善就會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讓友善的行為在社會蔚然成風。 【評價設計】 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友善待人意義深遠,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做到寬容他人、換位思考、樂于助人,將包容與擔當融入生活,友善便能成為習慣,讓溫暖與善意在社會處處綻放。 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第3課時 友善待人 教學特色 1.引入地震等重大社會事件,創(chuàng)設真實且具沖擊力的情境,將抽象的“友善”概念具象化為災難中互助救援、共克時艱的感人故事,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友善在社會生活中的關鍵價值,激發(fā)情感共鳴,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與內(nèi)化。 2.從地震事例延伸至學生日常生活,通過分析身邊事例,鼓勵學生反思、討論、分享生活中的友善行為,將課堂所學轉(zhuǎn)化為可操作的行動策略,真正落實“做中學”的理念,實現(xiàn)道德認知與行為實踐的統(tǒng)一,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采用議題式教學,以問題驅(qū)動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如“友善的意義”“踐行友善待人”等議題展開小組討論,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團隊協(xié)作與表達能力,體現(xiàn)課程標準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4.通過角色扮演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具體的行動,學生在沖突調(diào)解、關愛他人等場景中,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這種“學思結(jié)合、知行統(tǒng)一”的模式,既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又鍛煉其人際交往的實踐智慧,體現(xiàn)課程標準中“做中學、用中學、創(chuàng)中學”的理念。 課堂評價 1.地鐵車廂內(nèi),一位乘客因身體不適嘔吐,旁邊乘客紛紛避讓。此時,中學生小林主動遞上紙巾和礦泉水,并協(xié)助清理物品。友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其當代價值包括( ) ①維護個人利益,忽視集體價值 ②傳遞溫情與愛心,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 ③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 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社會正能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2.做到友善待人,就要心懷善意,學會包容。下列對“寬容他人”的理解正確的是 ( ) A.寬容就是無原則地遷就他人的所有行為 B.寬容就是遇到矛盾立刻回避交往,避免沖突 C.寬容意味著必須完全接受他人的觀點和習慣 D.寬容是體諒他人差異,在非原則問題上求同存異 D 3.友善,就是待人熱情友好,與人為善。在班級圍繞“如何友善待人”的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友善需要真誠待人,也需要堅守道德原則 ②講原則會破壞人際關系,友善待人應避免沖突 ③要做到心懷善意、包容他人,但原則問題需明確底線 ④忍讓是友善的表現(xiàn)之一,但需區(qū)分合理忍讓與無原則妥協(xi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4.換位思考。我們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善解人意,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下列行為符合此要求的是( ) A.強迫同學按自己的想法組隊 B.對父母的嘮叨感到厭煩,直接打斷 C.只關注自己的興趣,拒絕參與集體活動 D.看到同學考試失利,主動安慰并分享學習經(jīng)驗 D 5.小輝參加求職面試時,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排在他后面的求職者家在外地,來時已買好回程的火車票,可面試排序靠后,回程時間將近,這位求職者非常著急。見此情形,小輝主動提出互換位置。 (1)小輝的行為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層面的哪一要求? (2)在求職面試這一競爭場景中,小輝的此行為會產(chǎn)生怎樣的積極影響? (3)材料啟示我們,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怎樣做? (1)友善。 (2)能夠傳遞溫情與愛心,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 (3)當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在道義上予以支持,在物質(zhì)上予以幫助,在精神上予以關懷,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善解人意,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