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五課 社會生活講道德5.1 文明有禮第二單元 維護社會秩序深刻理解文明有禮對國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義,認同國家倡導文明有禮的價值導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政治認同)核心素養將文明有禮內化為個人的道德品質,通過文明交往不斷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素質。(政治認同)意識到自身文明行為對社會風尚和國家形象的影響,主動承擔起傳播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的責任,積極參與文明社會建設。(責任意識)新課導入目標導學一:理解文明有禮思考:在社會生活走,你還見過哪些文明有禮的場景?你有什么感受?“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理則不寧。”文明有禮是調整和規范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直接體現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也事關社會風尚、國家形象。人而無禮,焉以為德。不學禮,無以立。這兩句話的告訴我們什么道理?不學習禮貌禮儀,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如果人沒有禮,就談不上道德修養;人之所以比動物高貴,是因為人有道德禮節。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社會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某社區就建設文明社區向居民征求意見,幾位同學發表了以下看法。問題:(1)你生活的小區存在哪些不文明行為?這些行為給小區居民造成了哪些影響?(2)你對文明小區的期望有哪些?在小區內,機動車要低速行駛,不鳴笛。鄰里之間需要以禮相待。我希望大家自覺把垃圾分類后再放入垃圾桶。思考:這些不文明行為給小區帶來什么影響?造成的影響:小區不文明行為影響小區環境,還會傷害鄰里感情,特別是高空拋物、私占樓道堆積雜物等行為更是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亂扔垃圾亂停亂放爆粗口外國領導人來訪時,我國一般會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展現中華民族崇禮尚義、熱情友好的待客之道,彰顯大國風范;在一些重要日子或場合,人們會舉行慶祝或紀念儀式,表達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心,彰顯作為中國人的自豪之感,體現對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禮儀禮節,不僅關乎個人素質,也關系國家形象。國慶游行方陣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迎賓儀式文明有禮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目標導學一:理解文明有禮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文明有禮塑造良好國家形象。文明有禮的意義目標導學二:做文明有禮的人習近平指出,禮儀是宣示價值觀,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計劃地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如升國旗儀式、成人儀式、入黨入團入隊儀式等,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契機,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慶祝活動,傳播主流價值,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一些重大禮儀活動要上升到國家層面,以發揮其社會教化作用。這就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增強文明有禮意識,講文明、懂禮貌、守禮儀,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照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人們通過照鏡子洗漱修剪、穿衣打扮、美容保潔,從而保持良好的儀容儀表。周恩來讀中學時,學校教學樓內有一面大立鏡,立鏡上方懸掛著“容止格言”。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周恩來將這一鏡銘抄在本子上,時時對照,處處檢點,一生都儀表端莊、氣度非凡,成為世人的楷模。做文明有禮的人,要言談文明、舉止端莊。做文明有禮的人,我們還能做什么?做文明有禮的人,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目標導學二:做文明有禮的人言談文明。舉止端莊。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做文明有禮的人課堂小結文明有禮重要性文明有禮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文明有禮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文明有禮塑造良好國家形象踐行言談文明舉止端莊不斷學習、觀察、思考和踐行舞臺是一面鏡子,既呈現精彩演出,也映照出觀眾的道德修養、藝術品位和文明程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劇院,享受豐富的文化大餐,但是也存在一些不文明行為。實現文明觀演需要( )①觀眾文明有禮,愛護觀演環境②社會加強引導,宣傳文明禮儀③演員精益求精,提高演出水平④劇院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隨堂練習“遵守基本的社交禮儀”是《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道德修養這一核心素養的要求,以下行為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小強摟住老師的肩膀,以此來表達對老師的喜愛B.小銘握住新來同學的手不放,不停地“查戶口”C.參加學校朗誦比賽時,小翠衣著整潔,談吐有節D.小張在與他人交談時,常用命令口吻顯示“理直氣壯”C隨堂練習“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某中學之所以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是因為( )①文明有禮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②文明有禮更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③文明有禮體現個人素養,關乎學校形象④儀表整潔、舉止端莊必定會受到他人歡迎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C隨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