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中評估測試卷(總分:100分 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1~10小題每題3分,11~12小題每題4分,共3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薛其坤曾在《開講啦》節目中說:“實現中國夢,需要每一個人作出極致的努力。”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角度看,下列對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 )A.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B.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C.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 D.社會為每個人的成長提供物質支持2.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社會關系分為不同的類型。社會關系依據其建立的基礎可分為血緣關系、地緣關系和業緣關系等。下列是小陳與他人交往的瞬間,其中能體現地緣關系的是 ( )A.小陳在公園里鍛煉時與鄰居張叔打招呼B.小陳和媽媽到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C.小陳和同學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D.小陳登錄互聯網學習有關憲法的知識3.如圖告訴我們 ( )A.我們應該養成親社會行為B.我們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C.人在社會關系中往往只有一種身份D.人的身份可以通過血緣關系來確定4.2024年4月,中央網信辦開展“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重點整治自導自演式造假、以偏概全設置話題等突出問題。此項行動有利于 ( )A.杜絕網絡亂象,提升公民網絡素養B.凈化網絡環境,規范公民網絡行為C.調整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環境D.完善法律體系,推動依法治國進程5.(2024淮安中考)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換臉”“AI換聲”等人工智能技術佯裝熟人進行詐騙。對此,我們青少年應該 ( )A.樹立誠信意識,善于運用誠信智慧B.講誠實,守信用,不要輕易許諾C.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我防范D.增進互信,學會包容,凈化風氣6.(2024徐州中考)傳統書信包含著豐富的禮儀內容,但在信息化時代,人們通過即時通信工具傳遞信息時,禮貌用語、禮儀規范往往被省略了。其實,不管是竹簡木牘時代,還是紙質文明乃至互聯網時代,文明有禮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啟示我們 ( )①應完全繼承我國的傳統禮儀 ②要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禮 ③文明有禮促進人們友好交往 ④生活中的禮主要表現為書信禮儀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隨著快遞業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需要加強市場經營秩序規范。2024年3月1日起,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正式實施,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未經用戶同意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遞快件,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這表明 ( )①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積極改進規則 ③規則時有變化,不需要嚴格遵守 ④規則要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加以完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2025保定期末)2024年9月26日,合肥市監局發布情況通報稱,依據相關規定,擬決定對某公司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 894.91萬元。針對該公司直播帶貨中存在的虛假、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等相關問題,責令暫停經營限期整改,承擔相關法律責任。該公司因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被處罰告訴我們 ( )①要學會運用誠信的智慧 ②應自覺踐行誠信這一傳統美德 ③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④誠信是融入社會唯一的“通行證”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9.下面漫畫啟示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應學會 ( )A.重視他人,給予他人熱情的幫助B.寬容他人,不過分計較他人過失C.堅持己見,不被他人意見所左右D.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10.小俊參加全國繪畫比賽獲得一等獎,但獲獎通知書和獎品卻遲遲未到。經調查發現,該大賽工作人員譚某為謀私利而將獎項給了小圓。小俊便一紙訴狀將譚某送上了法庭,經人民法院審結,小俊獲得了獎項與賠償。該案例啟示我們 ( )①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重要的途徑 ②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 ③要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④做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5廊坊期末)3月25日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2024年,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專門通知強調,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周廣泛開展校園暴力和學生欺凌防治、心理健康等專題教育。據此回答11~12小題。11.這一舉措 ( )①保障所有學生免受傷害,健康成長 ②使學生都能夠發自內心地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法律 ③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守法、依法辦事的習慣 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在遭遇校園欺凌時,可取的行為是 ( )A.有勇有謀,及時求助老師家長B.忍氣吞聲,逆來順受C.等待時機,約上朋友討回公道D.以暴制暴,絕不屈服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3題20分,14題20分,15題22分,共62分)13.觀察漫畫,回答問題。請結合漫畫內容,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漫畫中三名年輕人的行為,并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樹立法治觀念。(20分)14.(2025鷹潭月考)結合材料,回答問題。▲張許熠作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是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上的一名UP主(視頻原創主播),通過發布鼠標、手機、iPad、運動相機等數碼產品的測評等內容,已累計自創100多條短視頻,粉絲量過14萬,點擊量超1 000萬。▲全國“新時代好少年”駱文鍇熱衷人工智能,參加各項科技活動,先后獲得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一等獎、RoboRAVE國際教育機器人大會亞洲區二等獎。他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參與公益活動190余次,志愿服務時長350余小時,關心幫助困難老人和兒童9人。▲深圳“新時代好少年”李楚妍,從2020年起,她先后積極參加為留守兒童捐贈書屋、壹基金兒童平安計劃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海洋環保公益項目等公益活動。(1)運用所學知識,自擬一個體現材料主要內容的題目。(8分)(2)運用“走進社會生活”的相關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評論。(12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社會規則無處不在,如交通規則、學校規則、公共場所的行為規范等。這些規則不僅保障了社會的有序運行,也是每個人自由與權利的保障。近期,你所在的社區(村)計劃開展一次“我是規則小衛士”的宣傳活動,旨在提高居民對社會規則的認識和遵守意識,共同營造一個更加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相關任務。(1)請你為本次活動撰寫活動主題,并從明禮的角度擬寫兩條活動要求。(6分)(2)請你補充完成宣傳方案,旨在提高社區(村)居民對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6分)目標人群 宣傳形式 宣傳內容少年兒童、學生家長、老年人 示例:海報設計 ① ② 示例:強調規則對個人和社會的雙重意義 ③ ④ (3)活動結束后老師要求在班級進行匯報總結,請你準備介紹活動心得與收獲。(10分)【詳解答案】1.C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實現中國夢,需要每一個人作出極致的努力,強調了個人在實現國家和社會發展目標中的重要性,表明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C符合題意;題文未體現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社會為每個人的成長提供物質支持,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2.A 解析:本題考查對社會關系的正確認識。依據教材知識,地緣關系是以空間與地理位置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鄉、鄰居等,小陳與鄰居張叔屬于地緣關系,A說法正確;依據教材知識,血緣關系是以血統或生理聯系等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等,小陳和媽媽屬于血緣關系,B說法不符合題意;業緣關系是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行、同事等,小陳和同學屬于業緣關系,C說法不符合題意;小陳登錄互聯網學習有關憲法的知識是合理利用網絡的表現,沒有體現社會關系,D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A。3.D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分析親屬關系網絡圖可以看出,人的身份可以通過血緣關系來確定,D說法正確;A、B說法正確,但是與題意無關,不符合題意;人在社會關系中往往有多種身份,C說法錯誤。故選D。4.B 解析:本題考查合理使用網絡。分析題文,中央網信辦開展的專項行動重點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的突出問題,能夠有效打擊網絡中的不良現象,減少此類違規行為的發生,從而凈化網絡環境,規范公民網絡行為,B符合題意;“杜絕網絡亂象”的說法過于絕對,網絡亂象難以杜絕,但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和減少,A錯誤;此次行動主要針對的是自媒體的網絡行為,對于調整人際關系的直接作用不明顯,C不符合題意;此項行動更多的是對已有法律法規的執行和落實,并不能完善法律體系,D不符合題意。故選B。5.C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要求。面對不法分子利用AI技術進行詐騙,青少年應該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自我防范,C符合題意;A、B、D都在強調誠信,材料主要說明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未體現誠信,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6.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明有禮的相關知識。根據題干內容,不管是竹簡木牘時代,還是紙質文明乃至互聯網時代,文明有禮都是不可或缺的,這啟示我們文明有禮促進人們友好交往,我們要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禮,②③符合題意;應繼承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我國傳統禮儀中的精華,①說法錯誤;生活中的禮儀不僅有書信禮儀,還有言談禮儀、交往禮儀、用餐禮儀等,“主要表現”說法絕對化,④說法錯誤。故選C。7.D 解析:本題考查積極改進規則。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對快遞企業的投遞行為進行了新的規定,并且設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表明了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積極改進規則,規則要根據社會生活的需要加以完善,②④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自律,①不符合題意;規則需要嚴格遵守,③說法錯誤。故選D。8.C 解析:本題考查對誠信的相關知識的正確認識。題文中體現的是企業要踐行誠信,沒有體現運用誠信智慧,①說法與題意不符;題文中合肥市監局對某公司直播帶貨中存在的虛假、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行為等相關問題作出了處罰,警示我們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要自覺踐行誠信,遵循誠信的民法原則,②③說法正確;誠信是融入社會的“通行證”,但不是唯一的“通行證”,④說法錯誤。故選C。9.D 解析:本題考查學會換位思考。題干漫畫啟示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想問題,D符合題意;題干漫畫未涉及給予他人熱情的幫助,寬容他人的內容,A、B不符合題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C說法錯誤。故選D。10.C 解析:本題考查訴訟、依法辦事。訴訟是維權的重要途徑,不是“最重要”途徑,①排除;材料啟示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要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做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②③④說法正確。故選C。11.D 解析:本題考查依法辦事。①②說法絕對化;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印發專門通知,在全國中小學校開展校園暴力和學生欺凌防治等教育,有利于學生養成自覺守法、依法辦事的習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③④說法正確。故選D。12.A 解析:本題考查依法辦事。面對校園欺凌行為,作為中學生要有勇有謀,及時求助老師家長,A說法正確;忍氣吞聲,逆來順受,是缺乏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表現,B說法錯誤;約朋友討回公道,以暴制暴,是缺乏法律意識的表現,C、D說法錯誤。故選A。13.年輕人行為分析:年輕人的行為是錯誤的,缺乏法治觀念。他們無視“小草有生命 腳下請留情”的提示規定,這是對社會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規的不尊重。他們沒有認識到即使看似是小事,只要違反了法律法規,也是不合法的行為,體現出他們法治觀念淡薄,沒有意識到法律規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樹立法治觀念的做法:①敬畏和信仰法律。我們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規則,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可逾越的觀念,自覺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辦事當成自己的生活習慣。②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法律常識,正確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參與各種法治實踐活動,理性分析社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提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③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我們要從細節抓起、從小事做起,從遵守規則做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為形成尚德守法的價值取向、營造尊崇法治的社會氛圍作出自己的貢獻。14.(1)示例:《學習榜樣,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融入社會生活》。(2)①從網絡作用的角度: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②從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角度:人是社會的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③從親社會行為的角度:親社會行為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青少年階段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親社會行為。15.(1)活動主題:“遵守社會規則,共建和諧家園”。活動要求:①與人交流時,使用文明禮貌用語,態度謙和。②在宣傳過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感受,不強行灌輸觀點。(2)①舉辦知識講座。②開展知識問答活動。③講解常見社會規則的具體內容,如交通規則、社區文明公約等。④講述遵守規則的具體事例,引導居民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習慣。(3)示例:通過這次活動,我收獲頗豐。在活動過程中,我加深了對社會規則的理解,明白了規則對于社會有序運行的重要性。同時,我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會了如何與不同年齡段的人交流。看到居民們積極參與活動,對社會規則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我也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去宣傳和遵守社會規則,為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