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評估測試卷(總分:100分 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1~10小題每題3分,11~12小題每題4分,共3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2025唐山期末)十一期間,安徽的小明和父母一起到遷安來旅游,到了遷安,小明一家就被遷安的城市建設和遷安人的熱情感動了,感慨遷安人為自己的城市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小明在這次旅游中能收獲到 ( )A.積極的生活態度 B.性格的巨大變化C.學習成績的提升 D.良好的生活習慣2.在學校里,我們是學生;在家里,我們是子女;在社會上,我們是公民。這說明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 ②社會關系是固定不變的 ③在不同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在社會關系中,人的身份是固定不變的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3.許多人一開始可能只是模糊地知道要“保護環境”,但具體如何行動、為何重要并不十分清晰。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人們開始更加關注氣候變化、空氣污染等全球性問題,并主動參與到垃圾分類、節能減排等實際行動中。這體現出 ( )A.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B.人們長大后自然就會主動保護環境C.積極融入社會,就能走向成熟D.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4.(2025威海期末)國慶節一放假,樂樂就隨父母到鄉下爺爺家一起收花生,體會農村勞動的苦與樂;回來后,和同學到劉公島甲午戰爭博物館參觀,被北洋海軍將士捍疆衛國、勇于犧牲的愛國壯舉深深震撼;最后一天,參加社區文明創建志愿服務活動,在活動中深刻地感受到文明的重要性。樂樂的假期生活讓我們認識到 ( )①個人的成長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②只有在社會課堂中才能學到知識,收獲成長 ③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 ④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5.廣元市各中小學組織學生們探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追尋紅色記憶,砥礪奮斗力量;奔跑于田野間,采收作物,分享豐收的喜悅;走進廚房,悅享成果,體驗勞動的樂趣;進入博物館,體驗非遺魅力,傳承中華文化——讓學生走向更大的課堂,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展這樣的研學活動 ( )①是因為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要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②有利于青少年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親社會的行為 ③能夠讓人們在交往中形成各種社會關系,提高自己的地位 ④因為個人離不開社會,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養成親社會行為,既有利于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也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下列做法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有 ( )①小明國慶假期參加東三省研學旅行 ②小雨周末在家幫助父母干家務勞動 ③小華參與學校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④小文參加班級足球賽后勤服務活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7.2024年7月14日凌晨,在安徽阜陽經開區的一座橋上,一名中年女子不慎落入水中,危急關頭,幾位年輕人挺身而出,合力將落水女子救上岸,并將其送回家中。這啟示我們要 ( )①養成親社會行為,熱心幫助他人 ②學會關愛他人的生命 ③在轟轟烈烈的大事中做出創舉 ④懂得保護自己,莫要身犯險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下面漫畫表明 ( )云門診A.互聯網診療是所有病患的首選就醫方式 B.互聯網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C.網絡平臺上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D.網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9.(2025成都期末)2024年11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于2024年“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公示。經地方申報、專家評審,上海、沈陽、南京、蘇州、寧波、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10個城市入選。“5G+工業互聯網”是指利用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構建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5G+工業互聯網”模式的運用,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實現途徑。以上材料表明,網絡 ( )A.豐富了日常生活,打破時空限制 B.促進了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C.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 D.為文化傳播搭建平臺,建設魅力成都10.網癮又稱為網絡過度使用癥,主要是指長時間沉迷于網絡,對網絡之外的事情沒有多少興趣,影響身心健康的一種病癥。網癮患者無法控制上網時間,關注網上的情況超過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針對這種現象,我們的做法是 ( )①學會“信息節食” ②嚴格控制上網時間,請家人和老師監督 ③多參加無關網絡的健康娛樂方式 ④不再接觸、使用網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人人有責!據此回答11~12小題。11.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需要廣大青少年 ( )①誠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②加強網絡監督,嚴懲違法行為 ③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④樹立防范意識,避免接觸網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小明看到朋友圈都在轉發一條關于某種海鮮受污染存在毒素不能食用的消息,他的正確做法是 ( )①及時轉發以免自己的親友誤食中毒 ②注意信息的出處,及時關注官方的澄清信息 ③買來試吃一下以證明此消息是謠言 ④上網搜索信息中的關鍵詞,進行多方的驗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3題20分,14題18分,15題24分,共62分)13.(2025日照月考)觀察圖片,回答問題。(1)這幾張圖片中的參與者表現出的是一種什么行為 (4分)(2)青少年要怎樣養成這種行為,有什么意義 (16分)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暑假里,中學生小美有很多難忘的經歷,以下節選了她的三則日記。日記一 7月20日 今天,我帶著弟弟妹妹去參觀博物館,給他們講了一些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他們聽得津津有味,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日記二 7月25日 今天,我應同學們的邀約,一起去鄉下勞動。我們到菜園除草、采摘蔬菜,既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也感受到了勞動的樂趣日記三 8月1日 今天,我參加了關于小區綠化的建議會,并在會上提出了建議。看到叔叔阿姨們贊賞的眼神,我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以及身上的責任(1)在這三則日記中,小美分別是什么身份 這種身份是通過什么社會關系確定的 請完成下列表格。(12分)日記 身份 社會關系日記一 A a 日記二 B b 日記三 C c (2)運用“豐富的社會生活”的知識,談談小美的日記帶給我們哪些啟示。(6分)15.(2025張家口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安平時喜歡記錄自己的生活,下面是小安對自己生活中一些事情的記錄。【記錄一】小安根據生活軌跡及其對應的生產運營廠家 (部分) 畫了一幅流程圖:(1)從小安畫的流程圖中,你能感悟到我們與社會的哪些關系 (6分)【記錄二】為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培養親社會行為,小安的班級開展了以“在社會中成長”為主題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初,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了以下兩種活動方案:義賣捐贈 將平時閑置不用的學習用品、圖書、玩具等進行校園義賣,義賣款項捐贈給社會福利院的兒童科技助老 走進社區,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打電話、開視頻等,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2)除了上述活動方案,請你再設計一種方案。(6分)【記錄三】在參加科技助老活動中,小安發現大部分老人甚至不知道網絡的好處,致使不愿意接觸網絡。(3)小安想要幫助老人們先了解網絡,請你幫他想想該講什么內容。(12分)【詳解答案】1.A 解析:本題考查感受社會生活。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小明和父母旅游過程中,被遷安的城市建設和遷安人的熱情感動了,這種積極的體驗和感受有助于小明收獲積極的生活態度,A說法符合題意;性格的巨大變化、學習成績的提升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一定會在短期內因一次旅游而獲得,B、C、D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A。2.C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和社會的關系。題文中,在不同的生活情境里具有不同的身份,這說明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①③說法正確;社會關系不是固定不變的,②說法錯誤;在社會關系中,人的身份是會發生變化的,④說法錯誤。故選C。3.D 解析:本題考查感受社會生活。題干中,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人們開始更加關注氣候變化、空氣污染等全球性問題,這體現了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越來越深刻,D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A不符合題意;我們要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B說法錯誤;積極融入社會,有利于走向成熟,C說法錯誤。故選D。4.C 解析:本題考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親社會行為。樂樂的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體現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個人的成長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①③④符合題意;社會課堂能夠讓我們學到知識,收獲成長,但并不是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學到知識,生活中的一切經歷都是學習,②說法錯誤。故選C。5.B 解析:根據題干描述可知,開展這樣的研學活動是因為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要在社會課堂中成長,是因為個人離不開社會,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有利于青少年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親社會的行為,①②④說法正確;開展研學活動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③說法錯誤。故選B。6.C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小明國慶假期參加東三省研學旅行,小華參與學校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屬于親社會行為,①③說法正確;小雨周末在家幫助父母干家務勞動,是建設美好家庭的做法,不屬于親社會行為,②不符合題意;小文參加班級足球賽后勤服務活動,是建設美好集體的做法,不屬于親社會行為,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7.A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題文中幾位年輕人的救援行為是親社會行為,體現了對生命的敬畏和對他人的關愛,他們熱心幫助他人,體現了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①②說法正確;③觀點錯誤;④不符合題目考查主旨。故選A。8.D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的積極作用。網絡豐富人們的生活。漫畫中“云門診”體現了網絡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D符合題意;互聯網診療是病患的就醫方式之一,A說法錯誤;題干未涉及互聯網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B不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網絡平臺上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C不符合題意。故選D。9.B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的積極影響。分析題文材料,“5G+工業互聯網”模式的運用,為工業乃至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實現途徑,這說明了網絡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B說法正確;A、C、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不符合題意。故選B。10.A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題文中列舉了沉迷于網絡的表現和危害,這告訴我們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學會“信息節食”;嚴格控制上網時間,請家人和老師監督;多參加無關網絡的健康娛樂方式。①②③說法正確。要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而不是不接觸、使用網絡,④說法錯誤。故選A。11.B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要求。分析題文可知,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人人有責,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誠信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①③說法正確。青少年不能嚴懲違法行為,②說法錯誤。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不能回避網絡,④說法錯誤。故選B。12.D 解析:本題考查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分析題文可知,小明看到朋友圈都在轉發一條關于某種海鮮受污染存在毒素不能食用的消息,對于這則消息,小明應該注意信息的出處,及時關注官方的澄清信息,并且上網搜索信息中的關鍵詞,進行多方的驗證,②④說法正確;朋友圈的消息不知真假,不能轉發給自己的親友,①說法錯誤;③做法錯誤。故選D。13.(1)親社會行為。(2)養成途徑: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③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④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意義:親社會行為促進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能夠為他人帶來溫暖,使人際關系更加融洽,為社會增添正能量。14.(1)日記一:A.姐姐,a.血緣關系;日記二:B.同學,b.業緣關系;日記三:C.小區的一員,c.地緣關系。(2)①面對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青少年要熱愛生活,積極融入社會,將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起來,共創共享美好生活;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15.(1)社會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必要條件。我們的衣食住用行、學習和娛樂等方方面面都與社會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2)示例1:社會調查:在老師的帶領下,在社區的周圍開展一次社會調查活動,讓同學們對被調查人員進行采訪、記錄并整理總結。示例2:志愿服務:在馬拉松比賽中擔任志愿者,提供接待、引導等服務;參加學校組織的環保活動,前往校區附近的公園撿拾垃圾、清理河道等。(3)①網絡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便利和美好。②網絡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使人際交往更加方便快捷。③網絡推動了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④網絡改進了社會治理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