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期末質量監測七年級 道德與法治考試時量60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青春期是一個人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下列不屬于青春期身體的主要變化的是 :A.身體外形發生變化 B.體內機能逐步增強C.性的發育和成熟 D.情感世界愈加豐富2.青少年特別渴望與同伴、與成年人平等交往,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認可和支持。但他們常感覺他人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的感受,只好把心事埋在心底,這就形成了既想讓他人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心理矛盾。調節青春期的心理矛盾,我們可以:①讓所有人都關注自己,讓自己成為焦點 ②參加體育活動③否定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④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記錄和宣泄情緒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3.小麗心情壓抑時,會在空曠無人處大叫,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這種調節情緒的方法是:A.認知調節法 B.注意轉移法 C.合理宣泄法 D.放松訓練法4.下列古語體現了愛國情感的是:①我自橫刀向天,去留肝膽兩昆侖 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青 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近年來,未成年人被性騷擾、性侵害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為避免此類事件發生,我們青少年應當:①通過正規途徑了解性知識,樹立正確的性觀念 ②自重自愛,言談舉止不越界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預防和應對性騷擾、性侵害的能力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牢固的法律意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全國自強模范、無臂青年彭超6歲那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身體遭受殘疾,求學之路也充滿荊棘與挫折。然而,他憑借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用無數次的訓練突破身體的局限,開啟了一段震撼人心的逆襲之旅,最終實現破繭成蝶般的華麗轉身。下列對此評價最貼切的是:A.誠實守信,承擔責任 B.自強不息,戰勝挫折C.遵守規則,行己有恥 D.平等待人,尊重他人7總書記曾勉勵廣大青年“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下列古語的寓意與題文主旨最為相近的是:A.單則易折,眾則難摧 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C.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D.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8.從西漢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到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到清代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貫穿其中的傳統美德是:A.強調知行合一,注重躬行實踐 B.推崇“仁愛”原則,注重以和為貴C.重視家國情懷,強調責任奉獻 D.提倡倫理規范,重視道德義務9.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角度,這句話旨在激勵我們:A.胸懷大志,不畏艱難 B.腳踏實地,實事求是C.誠信為本,言行一致 D.尊老愛幼,家庭和睦1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啟示我們:①要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做有損人格的事②要恪守為人之德,做自尊的人 ③人格尊嚴比生命和健康更為重要④要樹立誠信意識,做誠實守信的人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用戶在注冊郵箱的時候,需要填寫個人聯系方式;在注冊網絡游戲賬號的時候,需要填寫個人身份證號碼;在網購平臺注冊網上店鋪的時候,需要進行實名認證。這些要求:A.不屬于侵犯隱私權 B.會給被侵權人造成困擾和傷害C.侵犯了公民的隱私權 D.會引起社會恐慌12.下列語句與體現的核心思想理念對應一致的是:序號 語句 核心思想理念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講仁愛②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 崇正義③ 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重民本④ 和實生物,同則不濟 尚和合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法律保護肖像權。下列行為侵犯了公民肖像權的是:A.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B.某影樓未經張某夫婦同意,用其婚紗照做廣告C.電視臺在新聞節目中播放某校學生上課的鏡頭D.高考的監考人員查驗考生的準考證14.在自家門口安裝監控攝像頭現象在當今社會已經十分普遍,其安裝的目的是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但同時,由于安裝位置不當,常常會拍攝到與鄰居相關的視頻,引發鄰里糾紛。對此,正確的選擇是:A.為鄰里和諧堅決不安裝攝像頭 B.向鄰居說明公民生命權不受侵犯C.在安裝攝像頭時遵守相關的法律 D.面對鄰里糾紛時采取逃避的態度15.2024年9月9日,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活動落下帷幕,湖南省各級紅十字會共籌集善款1380.1萬元,24萬余人次參與。公民在“99公益日”活動中捐款行使了對財產的;占有權 B.使用權 C.收益權 D.處分權16.同樣是毆打他人,對其造成輕微傷害的,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的,屬于犯罪行為。可見,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A.應受法律制裁性 B.刑事違法性C.應受刑罰處罰性 D.嚴重社會危害性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17、18題各8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第21題12分,共52分)17.材料一、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青少年讀書學習,要求“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強調:“求真學問,訓練本領”,叮囑“珍惜韶華,潛心讀書”。材料二、從“自古英雄出少年”到“少年強則國強”,人們總是把美好的詞句賦予青春,把熱忱的期待寄予青年。人生自強少年始,我們要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請以“做自強不息的中國人”為主題,寫一份自強宣言。(8分)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讓我們充滿激情。有了自信,我們才能懷著堅定的信心和希望,開始偉大而光榮的事業。自信的人有勇氣交往與表達,有信心嘗試與堅持,能夠展現優勢與才華,激發潛能與活力,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與創造可能。有人說:“自信是天生的,我們沒辦法增強自信。”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辨析。19.2024年5月1日,某高速路段發生塌方災害。正在該高速上行駛的司機王某發現路段異常后,果斷將自己駕駛的廂式冷鏈貨車橫在路中央,避免了事態進一步發展。)王某的行為體現了哪些中華傳統美德?(4分)在生活中,我們中學生可以怎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8分)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的過程中,小麗同學結合搜集來的資料,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進行了部分梳理。法治思想 傳承“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等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精髓,結合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中國法治實踐,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解題路徑。生態文明思想 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深刻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環境保護生態和生態建設經驗,將中華文明“天人合一”“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等生態文化理,加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新路徑。外交思想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衷共濟”“四海一家”“睦仁善鄰”“親誠惠容”等思想,對馬克思主義“公平、正義”的“世界新秩序”思想、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進行繼承和創新性發展,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成為指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的行動指南,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材料中治國理政新思想是如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21.材料:15歲時,張某是一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去“游蕩”,后因參與打架斗毆被當地公安機關拘留15日。18歲時,張某因在搶奪他人財物的過程中致人重傷,被當地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5年。結合材料請列舉案例中張某違法行為的種類?(4分)(2)從張某的案例中你獲得哪些啟示?(8分)2025年期末質量監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5:DCCBD 6-10:BBCAA 11-16:ADBCD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17、18題各8分,第19題12分,第20題12分,第21題12分,共52分)第17題:(8 分)①樹立遠大理想。懷有拳拳愛國之心,立下報國之志,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發展結合起來,找到青春進取的方向和力量,奮力書寫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3分)②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認真對待各門課程,勤學好問、夯實基礎;關注現實問題和社會發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分)③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在做事中不斷磨煉意志、錘煉品格。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做事身體力行。(2分)第18題:(8分)這個觀點錯誤。(2分)①自信并非憑空而來。自信源于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積累的實力,源于和他人交往中獲得的肯定,源于從社會穩定發展、國家繁榮富強中獲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②做自信的人,我們要找準定位,揚長避短;要專注當下,積極行動;要勇于探索,增強底氣。③我們還可以通過關注自的優點、給自己確定恰當的目標、給自己極的心理暗示等方式來收獲自信。(答出三點記6分)第19題:(12分)(1)見義勇為,助人為樂(4分)(2)①做自強不息的人,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應當自立自強,剛健有為,②做敬業樂群的人。對待學習和工作,我們要專心致志,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我們要樂于與他人交往,在集體中與人和睦相處、團結協作。③做扶危濟困的人。當他人身處困境時,我門應當主動伸出援助之手。④做見義勇為的人。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維護國家利益和上會公共利益,幫助他人。⑤做孝老愛親的人,我們應當孝敬老人,愛護新人,我們還要將愛的情感和責任擴展到全社會。(每點2分,共8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第20題:(12分)①我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生態文化、外交思想,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社會實踐,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②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講仁愛、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每點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第21題:(12分)(1)①打架斗毆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搶奪他人財物的過程中致人重傷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4分)(2) 啟示1(明白的道理:①法不可違,違法必究;②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行為如果任其發展,最終有可能導致犯罪;③要學會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啟示2(做法):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要杜絕不良行為。③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答出四個方面記8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