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甘肅省慶陽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一、單選題1.“青春”一詞來自《楚辭》,意為“萬物蔥郁,青綠茂盛之時”。進入青春期,我們的情緒發生著一系列變化。下列變化符合青春期心理發展的有( )①自我意識迅速增強,“成人感”強烈 ②情感世界愈加豐富③心理和生理已經成熟,完全可以自己處理任何事情 ④體內機能的增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在每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晚會和道德模范頒獎會上,無論是觀眾,還是主持人、受訪者,似乎都被一種無聲的精神力量感動著,有的觀眾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這些感受說明( )A.負面的情緒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B.崇高的精神能激發人們的情緒C.人的情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D.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3.自尊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下列名言體現自尊心態的是( )A.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B.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C.且愿把酒攜手醉花間,與君長笑忘流年D.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4.下面是學校“陽光心理信箱”收到的一封來信(節選)。下周一我將代表班級進行國旗下的演講。我認真訓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但時間越臨近,我越感到緊張和擔憂。您能幫幫我嗎?對此,下列回復合適的是( )①高度重視,演講活動關系到班級榮譽 ②及時調節負面情緒,緩解壓力③完全不必在意,讓其他同學替你參賽 ④勇敢嘗試,相信自己一定能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小剛的皮膚黝黑,個子也不高,但他熱愛運動,總是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類體育活動,他常對自己說:“我很黑很矮,但我也很棒!”這說明他( )A.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能肯定自己的價值 B.內心很自卑,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C.和別人盲目攀比,不能正確認識自己 D.過于肯定自己,容易產生驕傲心理6.紅紅家境貧寒,但她平時刻苦努力學習,從不在意別人輕視的眼光,每次考試她都名列班級前三。這說明,紅紅明白( )A.自尊的人能夠無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B.要樹立遠大夢想,有夢想就能獲得成功C.真正的自尊,來自一個人的努力、拼搏和進取D.要時刻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7.因公交車急剎車,車上一名小學生手里的豆漿打翻在車廂的地板上,他立刻拿出紙巾,蹲下來一遍遍地擦拭地上的豆漿,直到擦拭干凈。這名小學生的行為是( )①“行己有恥”的表現 ②“嘩眾取寵”的表現③自覺培養美好品德的表現 ④過度自尊的表現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8.下側漫畫中這位女士的言行( )A.說明了在我國人人平等 B.做到了自尊自愛、言行得體C.表明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D.沒有尊重他人的勞動和人格9.自信讓青春更美好,自信需要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你認為下列同學的表現,能使自己增強自信的是( )①小強:遇到困難不懼怕,尋找辦法克服它②小健:抄襲作業進步大,師長一起把他夸③小勇:冥思苦想解難題,數學競賽拿第一④小能:不守規矩做錯事,損人利己臉不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0.冰雪同夢,亞洲同心。2月7日晚,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隆重開幕。在黑龍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的全面統籌下,來自全省高校的7000余名師生志愿者奔走在各個場館和服務場所,他們用飽滿的熱情和周到的服務給所有人帶來了溫暖與美好。這些志愿者( )①總是被動地受外部環境的影響②在奉獻中傳遞著生命的正能量③在不斷地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④能消除現實生活中的負面情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中華民族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美德。下列名言警句所蘊含的道理與傳統美德對應正確的是( )序號 名言警句 傳統美德①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②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④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2.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倡蘊含豐富多樣性、承認差異和矛盾、承認個性和特殊性的和諧。這啟示我們要( )①求同存異,尊重不同意見 ②和而不同,協調不同意見③盲從茍同,保留不同意見 ④耐心勸導,保證達成一致意見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格桑花開》登上央視春晚,穿越千年苗繡盛裝閃耀國際T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屢屢出圈走紅,傳統手工藝、傳統民俗受到國際友人的歡迎,這從側面反映出中華文化( )A.生命力和創造力還不足 B.源遠流長、博大精深C.以吸收外來文化為基礎 D.繼承全部的傳統文化14.《朱子家訓》是記載我國古代優良家風的代表作,其中寫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體現了( )A.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B.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D.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5.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傳統美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仍然熠熠生輝。中華傳統美德( )①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②是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寶貴精神財富③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信仰 ④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6.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如同空氣和水一樣,時刻與我們相伴。這一淺顯的說法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是 。A.生活完全依賴于法律 B.法律來源于生活C.生活離不開法律 D.違法的人需要學法17.蔣某某醉酒后從7樓家中向樓下露天停車場拋擲生活用品、花盆等物品,將周某某和張某某的小型汽車砸壞。法院最終判決蔣某某犯高空拋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蔣某某的行為屬于( )A.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 C.一般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18.《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用人單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應當依法予以清償。該條例的施行,保障了農民工( )A.人身自由權 B.財產權 C.勞動權 D.物質幫助權19.新修訂的國旗法第十九條規定: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壞、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這條法律規定體現了( )①規范自身行為,不犯罪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②絕不允許國家榮譽和利益受到任何損害③法律是評價人們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 ④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下列對“微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有( )①被同學起侮辱性綽號而要求對方道歉——肖像權不受侵犯②媽媽偷看女兒寫的日記——侵犯女兒的隱私權③故意殺人并造成對方死亡——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權④超市保安懷疑李某偷取物品并對李某進行搜身——侵犯了李某的政治權利A.1個 B.2個 C.3個 D.4個二、分析說明題21.【調節情緒健康成長】某校七年級(2)班以“做情緒情感的主人”為主題開展了一次分享活動,下面是幾位同學的分享片段:甲同學:這次數學測試我得了滿分,我特別開心,不過我不會驕傲,我會繼續努力。乙同學:為什么我的努力總也得不到回報,我總是考不出好成績?我真的好郁悶啊!丙同學:當我感到委屈的時候會在適當的場合痛哭一場。丁同學:約好周末春游,不巧周末下雨,有人傷感地說:“唉,計劃又泡湯了。”但是這時我想到春耕到了,便贊嘆道:“這真是一場及時雨!”(1)從甲、乙兩位同學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情緒具有怎樣的作用?(2)請你從丙、丁兩位同學的分享中,分析丙、丁兩位同學分別用了什么方法調節情緒。22.自棄者扶不起,自強者打不倒。90后“獨臂筑夢師”張超凡潁強拼搏,成為百余家蝶體專訪的創客校長;謝啟明小時候被車禍奪走一條腿,但卻不言放棄,他創辦的愛心機構已幫助500多名殘友進行日常康復訓練;無臂男孩彭超以不服輸、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贏得人生的勝利一個自強不息的人,無論經歷多少艱難曲折,依舊會屹立不例。“一個自強不息的人,無論經歷多少艱難曲折,依舊會屹立不倒。”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3.【踐行仁愛,弘揚正氣】材料一 孔子將仁的含義概括為“愛人”,主張尊重人、關心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后世將仁愛從社會人倫推廣到宇宙萬物,提倡“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天地萬物一體之仁”,認為人與天地萬物息息相通,共處于一個家園,故見到同類危難而有惻隱之心,見到鳥獸哀鳴而有不忍之心,見到草木摧折而有憫恤之心,見到瓦石毀壞而有顧惜之心。材料二 文天祥戰敗被俘后,面對各種威逼利誘,始終堅貞不屈,而后從容就義。其絕命詞寫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文天祥的浩然正氣為后世所傳頌。(1)閱讀材料一,談談在生活中我們應如何更好地踐行仁愛。(2)材料二中文天祥身上體現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哪一核心思想理念?24.【遵紀守法,嚴于律己】材料一 2020年到2024年涉及未成年犯罪圖表溫馨小貼士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主要有:涉案未成年被告人存在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法定監護人不能有效履行監護職責;未成年被告人的失學比例較高;臨界預防措施不足,多數未成年人明知法定年齡與處罰措施之間的關系,有“明知故犯”的現象存在;等等。材料二 “買手機嗎?只要一百塊!“一男子對中學生小杜說道。這樣低廉的價格,在日常中可能讓人覺得有蹊蹺,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不予理睬,然而,中學生小杜卻從這句話中察覺到了異常。他不僅機智地記下了關鍵電話號碼,待男子走后,小杜迅速回撥電話找到失主并報警,最終順利地協助警方迅速破獲了一起手機盜竊案。(1)材料一中的圖表數據反映了什么信息?(2)結合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應怎樣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3)材料二中,小杜的做法啟示我們青少年應怎樣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參考答案1.A2.B3.A4.C5.A6.C7.B8.D9.C10.B11.B12.A13.B14.D15.B16.C17.A18.C19.B20.B21.(1)①情緒非常神奇,會影響人的觀念和行動;②快樂、自豪、滿足等積極情緒通常伴隨愉悅的體驗,可以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③憤怒、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通常給人帶來不良體驗,會產生負面影響。(2)丙同學:合理宣泄法;丁同學:認知調節法。22.①自強可以讓我們更自信;②自強讓青春奮進的步伐永不停息;③自強能幫助個人戰勝困難與挫折;④自強不息的人能為自己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23.(1)①尊重他人,平等對待每個人。②關心他人,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③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④愛護自然環境,保護動植物,珍惜自然資源。(2)崇正義。24.(1)①這一數據反映了2020年至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漲趨勢;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面臨的挑戰不斷上升等。(2)①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3)①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見義勇為/有勇)②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