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荊門市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某校心理咨詢室的王老師,以“青春期的變化”為主題與同學們進行了溝通。下列同學的言行體現悅納青春期生理變化的有①雯雯:我沒有因身體變胖而自卑,而是努力提升內在美②濤濤:進入青春期后,我的聲音變粗,因此我不想講話③煒煒:今天照鏡子時發現自己長胡子了,這是正常現象④玥玥:我與父母爭吵,冷靜之后,反思自己是否做錯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在生活中,遇到以下情況(見右圖),我們應A.不用擔心,對方只是表達親近B.自尊自愛,言談舉止不越界C.勇敢說“不”,嚴厲拒絕,及時尋求幫助D.不用在意,只是碰一下,不會造成傷害3.面對滿地落花,當我們一切順利時,會有“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的感受; 但當我們備受冷落時,則會引出“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憂傷情緒。這說明A.情緒反映了人們不同的需要 B.情緒能反映人的內心狀態C.青少年的情緒波動大 D.情緒非常神奇,只會讓人止步不前4.下列行為與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對應正確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 5月25日是全國心理健康日,某校在這一天開展了心理健康主題活動,同學們參觀了“遇見最好的自己”心理治愈系漫畫展;通過“解憂雜貨鋪”信箱,以信為舟,傳遞經驗;賞析心理電影,探索心靈之旅......這些活動旨在引導學生①關愛自我,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②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③學會調節情緒,避免負面情緒 ④積極悅納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大文豪蘇軾少年聰慧,讀了一些書就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貼了一副對聯“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后來一位老人拿著一部古書拜訪蘇軾,蘇軾不識書中的字,老人委婉地批 評了蘇軾,于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蘇軾改對聯體現了他A.自尊知恥,勇于改正錯誤B.學問高深,讓人望塵莫及C.隨波逐流,不會獨立思考 D.視野狹隘,不能拓展志向7.課堂上,王老師采用議題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他設計了以下三個子議題。據此判斷,王老師設計的總議題是子議題一:實力出眾的他,為何不敢報名參加數學競賽? 子議題二:先天缺陷的她,為何能破繭成蝶,創造奇跡? 子一體三:青春飛揚的你,如何能突破自己,持續奮進 A.自信自強 B.敢為人先 C.青春有格 D.獨立思考8.日常生活中特定場所的行為規范往往體現著對人的文明修養的要求。下面劇院“文明觀演溫馨提示”體現的文明修養的要求是文明觀演溫馨提示 將手機調至靜音。 不大聲喧嘩或竊竊私語。 不要隨意走動。 請勿在劇場內飲食。①守誠信 ②求大同 ③守規則 ④講仁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陸游把“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當作持家之寶;毛澤東以“厲行節儉,勤儉建國”為治國之道;新時代“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光盤行動’從我做起”是國家的號召。這告訴我們A.老一輩革命家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B.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C.中華傳統美德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D.要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10.在紀念五四運動的團隊課上,老師出示了廣大中國青年在四個歷史時期不同的青春誓言(下圖)。以下青春誓言體現的中華傳統美德是①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標準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③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11.學校法律社團舉行模擬法庭活動,小法官作出如下“判決”:被告人馮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對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該判決依據的法律是刑法②馮某的行為是嚴重違法行為③有期徒刑屬于主刑,罰金屬于行政處罰④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2.下框內容節選自我國《快遞電子運單》,其國家標準要求是快遞企業、電商經營主體必須采取的措施。這些要求是為了保護公民的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1個漢字以上 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 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A.財產權 B.名譽權 C.隱私權 D.人身權13.下列對學生日常生活中涉及合法權利的情境解讀正確的一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強同學的經歷,你認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①小強不接受教訓,因聚眾斗毆、偷竊財務,被公安機關拘留②小強自從結識了社會上的“朋友”,便無心學習,經常曠課打架,受到學校紀律處分③小強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誡他人要防微杜漸,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遠離犯罪④小強任不知悔改,為籌集網費,和他人攔路搶劫,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二、非選擇題15.開學伊始,某校七年級(2)班在學完第二單元“煥發青春活力”后,準備圍繞自尊、自信、自強品質,開展“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少年”活動,請你參與其中。(10分)【榜樣力量】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自尊、自信與自強的品質,老師增加了“榜樣人物我推薦”這一環節,小春介紹了有關鄭欽文的故事。2024年巴黎奧運會,一個歷史性的夜晚,中國網球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時刻——鄭欽文,這位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女子單打決賽的賽場上,以超凡的技藝和無畏的精神,為中國隊摘得了首枚奧運會網球女子單打金牌,書寫了中國網球新的傳奇篇章。因為出色的球技和 開朗的性格,很多球迷稱鄭欽文為“QueenWen” (注:這是鄭欽文名字諧音與英文單詞的結合,既體現了發音的相似性,也象征其賽場上的霸氣與成就)。在接受采訪時,她說,“我在場上征戰了很久,突破了自己的極限,這個稱號,我實至名歸” “當一切進展順利的時候, 我相信命運;當命運不站在我這邊時,我就不相信它”。(1)結合小春介紹的故事,運用“煥發青春活力”的相關知識,談談你的感受。(至少 兩個方面,4分)【我反思我行動】青春充滿力量,青春充滿渴望,青春充滿理想 踏著青春的節拍, 我們擁有成長的無限可能。我們既能直面成長的挑戰,積極探索,也可能冒失沖動、迷失自我。自尊、自信、自強讓我們煥發向上的青春活力,綻放絢麗的青春光彩。(2)請你結合自身實際,反思自己在自尊、自信與自強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計劃。(6分)16. 2024年8月26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薪火相傳”》文章。 文章指出,“薪火相傳” 一詞,最早出自《莊子 養生主》,比喻“形骸有盡而精神不滅”, 后常用來指文明、學問、技藝代代相傳或文化傳承綿延不盡……當今世界,國際風云波詭云譎,面對層出不窮的不確定性,中國秉持的“和合”思想,為構建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人 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思想文化養分。(10分)請運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知識回答:(1)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哪些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 (4分)(2)作為新時代中學生,請你談談如何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作出自己的貢獻? (6分) 17.【典亮青春 法護成長】根據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關于2025年“民法典宣傳月”工作部署,某市開展了《典亮青春 法護成長》主題活動,請你參與。(12分)活動一【認識民法典增強法治觀念】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真實情境—素養探究 法治觀念—理解與認識①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順應了民心和時代,聚焦了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覆蓋了公民從搖籃到墳墓各個階段的各種權利, 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不僅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①②民法典的創新之處,在于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目的,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和現代民事法律規范的融合,為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強大的道德力量。 ②③民法典的通過是新時代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對于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③(1)結合情境材料,請談談你對《民法典》的理解和認識。(6分)活動二【預防犯罪 爭做尊法守法好公民】2024年9月10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召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矯治教育工作機制白皮書(2019年度—2023年度)”發布會。發布會分析了案件審理情況,通報了相關工作機制。2019年至2023年,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審結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5件,判處未成年被告人67人,總體呈下降態勢。其中,侵犯財產犯罪占比40%,侵犯人身權利犯罪占比30. 91%,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占比29.09%。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時年齡在17周歲以上的占比53.73%, 16周歲以上不滿17周歲的占比40.3%,不滿16周歲的占比5.97%。未成年被告人犯罪時為社會人員接近五分之四,在校學生占五分之一。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未成年人犯罪成因進行了分析,主要有:涉案未成年被告人存在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法定監護人不能有效履行監護職責:未成年被告人的失學比例較高:臨界預防措施不足,多數未成年人明知法定年齡與處罰措施之間的關系,有“明知故犯”的現象存在等等。(2)增強未成年人法治觀念,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6 分) 荊門市 2024—2025 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質量檢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B C B C B A A D C D A C B C15.(1)(4 分)①自尊的人能認可自己,能肯定自己的價真誠面對自我,不斷努力拼搏進取。②自信的人能相信自己,肯定自身能力,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朝著既定目標勇毅前行。③自強的人要樹立遠大理想,懷有愛國之心,練就身本領,更好地成就自己、為國爭光。(能夠圍繞自尊、自信、自強任意兩方面回答,并結合課本觀點即可得 4 分)(2)(6 分)反思問題:①自尊:在生活和學習中,過度關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不能正確 了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②自信:面對自己不擅長的活動,覺得自己不行,不想參加。③自 強:不能如期完成制定的目標,意志不堅定。改進計劃:①自尊:學會認可自己,既能夠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也了解自己的優點 和長處,能肯定自己的價值。②自信:相信自己,勇于嘗試,對自己說“我能行”,接受挑戰, 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③自強:學會依靠自己、對自己負責,腳踏實地,在做事中不斷 磨煉意志、錘煉品格。(能夠圍繞自尊、自信、自強三方面進行問題反思與改進,即可得 6 分; 如果回答具體的問題與行動也可酌情賦分;只有問題反思或改進計劃,得分最高 3 分。)16.(1)(4 分)①中國秉持的“和合”思想體現了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②“構建求同存 異、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了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2)(6 分)①做核心思想理念的傳承者,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②做中華人文精神的弘揚者,大力弘揚促進社會和諧、向上向 善的思想文化。③做中華傳統美德的踐行者,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鍵在踐行,爭做自強不息、 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的人。(每點各 2 分,回答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 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也可酌情給分)17.(1)(6 分)① 1.民法典的通過有利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 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 2.民法典的實施有利于推進國家治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② 1.民法典的實施對于維護社會秩序、保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發展等具有重 要意義,有利于推進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新時代社會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中的 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2.民法典的實施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 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1.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③ 2.民法典規定了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 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有利于確保各成員合理合法地行使權利, 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①參考課本 P78 頁,理解《民法典》在法治體系建設中的意義;②參考課本 P84,認識《民 法典》的創新及作用;③參考課本 P84--85 頁,理解《民法典》如何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 能夠對應①②③回答理解、認識、創新任意一點即可得 2 分,共 6 分)(2)(6 分)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 為,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 然。(每點各 2 分,答出主干知識點即可得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