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總結提升 1.(2025臨沂月考)你我一步,社會一大步,創建文明城市離不開你我他。這是因為 ( )①個人離不開社會 ②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 ③社會離不開個人 ④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2.(2025昆明期中)梁啟超說:“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一個人無法單獨生存,一個個“我”構成了若干個“我們”,“我”與“我們”休戚相關。這體現出 ( )①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②人人都能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 ③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④我們的社會生活是絢麗多彩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5保定月考)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會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下列屬于合格社會成員素質的是 ( )①豐富的知識,正確的價值觀,遵守規則 ②強壯的身體,強大的心理,超人的能力 ③親社會心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④熟練專業的網絡技能,自由隨意使用網絡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4.(2024銅仁中考)社交是青少年走向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部分青少年不是宅家,就是與手機游戲相伴,在日光下呼朋喚友奔跑嬉鬧的場景已逐漸消失,他們不愿主動參與社會生活,融入社會,有的甚至產生社交恐懼。為克服“社交恐懼”,你建議 ( )①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②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③關注自我發展,積極謀求個人的利益④拒絕融入社會,尋求自身的舒適安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連云港中考)暑假里,中學生小華經歷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記節選。這種經歷有助于 ( )7月16日 晴 今天到科技館的兒童樂園當志愿者,引導和照顧前來玩耍的小朋友。一天下來,雖然累得精疲力竭,卻很有成就感!①養成親社會行為 ②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③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④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6.(2024日照中考)一條短短的不實“爆料”、一張張冠李戴的照片、一句隨口而出的“玩笑”,經過網絡“擴音”,就可能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為此,青少年應 ( )①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傳播正能量 ②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遠離網絡 ③享受網絡無限自由,隨意發布信息 ④學會辨析網絡信息,遵守道德法律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2024青島中考)某校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資源,探索完善“智能+”閱讀新模式,引導學生借助數字媒體進行有聲有畫、多屏互動式的閱讀。這一做法 ( )①可以淘汰傳統的閱讀形式 ②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③便于引導學生利用豐富資源自主學習 ④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辨析網絡信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泰安中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專門性法律,為我們構筑起了一道網絡安全屏障。《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施行并不意味著青少年在網絡生活中就可以“高枕無憂”,還需要我們青少年 ( )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完善自我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拒絕上網③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④加大網絡安全檢查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9.(2024濟南中考)患者在新疆,醫生在浙江。2023年的一天,國內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肝膽手術完成。跨越5 000千米,偏遠地區醫療實現“觸屏可及”。這表明 ( )①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②網絡發展的成果為人民群眾共享 ③網絡技術為醫療發展搭建新平臺 ④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4宿遷中考)下面漫畫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 )注:AI指人工智能A.學會“信息節食”B.學會辨析網絡信息C.自覺抵制人工智能D.營造清朗網絡空間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記者2025年3月13日從國家數據局獲悉,國家數據局近日函復同意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四川省等7個地方開展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國家數據局表示,下一步,各試驗區將圍繞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優化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突破關鍵核心數字技術、縱深推進數字化轉型、推進適數化改革等5個方面重點任務,梳理重要政策、重大改革、綜合授權事項、預期成果、重大工程項目等清單,編制具體建設方案,按程序報批后,開展針對性試點試驗,著力探索數據要素賦能實體經濟發展的可行路徑,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材料二 2025年3月,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對2025年2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網上數據監測和網民舉報顯示,當月網絡謠言主要集中在利用AI技術生成虛假信息、杜撰災害事故信息以及炒作社會民生熱點等方面,混淆視聽、誤導認知,造成不良影響。各級網信、公安等部門聯動發布權威信息,依法嚴處造謠傳謠行為,共同守護清朗網絡空間。(1)從“網絡改變世界”的角度看,材料一說明了什么 (2)請你為“共同守護清朗網絡空間”提出合理化建議。【詳解答案】再現中考真題1.C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和社會的關系。題文中說明了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離不開個人,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②③④說法正確;題干沒有體現個人離不開社會,①不符合題意。故選C。2.B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材料中的名言告訴我們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了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①③符合題意;“都”說法絕對化,②說法錯誤;材料中未體現我們的生活絢麗多彩,④不符合題意。故選B。3.B 解析:本題考查對人的社會化的理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要有豐富的知識,正確的價值觀,遵守規則;我們要有親社會心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合格的社會成員。①③符合題意。超人的能力不符合實際,②說法錯誤。熟練專業的網絡技能是個人的技能,不屬于合格社會成員素質,且使用網絡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④錯誤。故選B。4.A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健康生活方式、養成親社會行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克服“社交恐懼”,應該要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要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①②符合題意;③④錯誤。故選A。5.A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分析題文可知,小華去科技館當志愿者,這有助于他養成親社會行為,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也是在社會課堂中成長,①②正確;這一次當志愿者的經歷并不一定能直接幫助小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③排除;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精神方面的收獲,而非物質支持,④排除。故選A。6.B 解析:本題考查合理利用網絡。題干中是網絡上遇到的一些負面事件,啟示我們要努力提高媒介素養,傳播網絡正能量;學會辨析網絡信息,遵守道德法律。①④符合題意。“遠離網絡”說法絕對,忽略了網絡的積極作用,②說法錯誤;享受網絡,但是自由是有限的,不是無限自由,不可以隨意發布信息,③說法錯誤。故選B。7.C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改變世界的相關知識。“智能+”閱讀新模式與傳統閱讀形式并不沖突,不能淘汰傳統閱讀形式,①說法錯誤;“智能+”閱讀新模式的完善,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閱讀素養,便于引導學生利用豐富資源自主學習,②③說法正確;題干與辨析網絡信息無關,④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C。8.A 解析:本題考查合理利用網絡。根據題文并結合所學可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施行并不意味著青少年在網絡生活中就可以“高枕無憂”,還需要我們青少年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完善自我,學會“信息節食”,不可沉溺于網絡,①③正確;要合理使用網絡,不是拒絕上網,②錯誤;④不屬于對青少年的要求,不符合題意。故選A。9.A 解析:本題考查網絡的積極影響。遠程醫療表明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網絡發展的成果為人民群眾共享,網絡技術為醫療發展搭建新平臺,①②③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經濟發展”,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10.B 解析:本題考查合理使用網絡。分析題文,這幅漫畫中,利用AI換臉和擬聲技術佯裝熟人實施詐騙的行為,說明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警示我們青少年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B符合題意;漫畫中的重點在于對詐騙信息的辨別,并非“信息節食”的問題,A不符合題意;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和規范人工智能的發展,C錯誤;營造清朗網絡空間是全社會的責任,題文中旨在強調青少年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D不符合題意。故選B。推送時政熱點11.(1)網絡推動了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網絡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物資的流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加速各種創新資源的匯聚、融合與共享,成為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2)①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網絡空間的監管,加大對網絡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②社會: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和法治觀念,營造文明上網的社會氛圍。③互聯網企業:要依法經營,加強行業自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④青少年: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努力提高媒介素養,學會選擇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傳播網絡正能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