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養成親社會行為1.(2025廣州期末)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我們要主動認識社會,積極融入社會。下列不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A.關注、關心社會發展 B.參加社區慈善義賣活動C.只在乎學習課本的知識 D.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2.“夫喜群而惡獨,相扶而相植者,人情之所樂也。”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養成親社會行為。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①認真學習考上好大學,將來掙大錢過富人生活 ②到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為環境保護作貢獻 ③十字路口看到老人,不由分說,立即熱情攙扶至馬路對面 ④寒假曉東和好朋友組織“墨緣·大手拉小手”的公益活動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3.2024年高考期間泉州市各級交通運輸部門提供了247條公交線路供高考生免費乘坐,“愛心送考”活動在泉州市廣泛開展,眾多司機免費接送高考生。這一做法 ( )①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②是親社會行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③能夠提升參與者的社會地位 ④是為了豐厚的物質回報或社會贊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走進社會生活”為主題舉辦了多次青少年小組活動,讓青少年體驗義務植樹、社區法律宣傳、災區募捐等親社會實踐活動。對這些活動認識錯誤的是 ( )A.有利于青少年積極融入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B.有利于青少年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塑造健康人格C.只有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培養青少年親社會行為D.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5.親社會行為常常表現為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A.小輝堅持每周放學后,去幫助小區的留守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B.小七總喜歡在小區的圍墻上畫畫C.鵬鵬常常去小區的業主書屋看課外書D.明明學習刻苦,成績名列前茅,但不愿意搭理其他同學6.(2025鄭州期末)2024鄭州馬拉松于11月3日在鄭東新區CBD如意湖畔鳴槍開賽。在賽道的起終點、檢錄處、能量補給點、醫療保障等多個崗位,4 500名志愿者穿梭其中,提供熱忱服務。志愿者們的行為有利于( )①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②塑造健康人格,增強法治觀念 ③從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 ④在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自己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②④7.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青年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這就需要我們 ( )①主動融入社會生活,塑造健康的人格②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與時代同心同向③努力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課堂中成長④重視生活經驗積累,減少課本知識學習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8.夏季的一個夜晚,某機場暴雨滂沱,造成大量旅客滯留機場。一位網友通過微博發起“解救滯留旅客”的號召,許多私家車車主紛紛響應號召加入“愛心車隊”,開車趕赴機場將被困在機場的旅客免費送回家。參與獻愛心的私家車車主的行為告訴我們 ( )A.要放棄個人利益,實現人生價值B.要遵守社會規則,熱心幫助他人C.要主動關心社會,培養親社會行為D.要注重社會實踐,專注個人的發展9.《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要堅持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知識運用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積極踐行這一理念有助于學生 ( )①懂得個人是社會的一員,在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鍛煉、發展 ②認識到在課堂中才能學習更多文化知識,回報社會 ③感受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加深對實踐活動的認識 ④體驗社會生活,盡早步入社會,創造最大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0.(2025銀川期末)“海闊天空,魚可盡情躍動;天高云淡,鳥能自由翱翔。”身處從未有過的廣袤天地之間,我們應當積極融入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樹立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肩負起自己身為社會成員應盡的責任。下列中學生的行為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 )①小陽周末到圖書館當義務引導員 ②小悅為了結交朋友而頻繁參加公益活動,耽誤了學習 ③小敏見到高鐵技術新突破,激動地致敬建設者 ④小敏常常以作業多為借口不洗衣服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③1.“以濃濃親情回報家庭,以無限關愛回報他人,以雷鋒精神回報社會。”以“回報”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進入中小學課堂,成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大亮點。這 ( )①有利于幫助青少年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②可以讓所有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關愛③有利于幫助青少年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④有利于讓青少年增長見識,鍛煉實踐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在創建文明城區活動中,某中學八年級(1)班同學紛紛走上街頭撿拾垃圾,在十字路口交通執勤,巡視街道,參加公益活動。對此,兩位同學發表了不同看法。下列對兩位同學的觀點評價正確的是 ( )①梅梅的觀點是正確的,初中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重 ②梅梅的觀點是錯誤的,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③強強的觀點是錯誤的,親近社會將占用我們的學習時間 ④強強的觀點是正確的,參加公益活動,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5廣元期末)根據下面表格,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 )小利參加“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網絡簽名活動,在“云”端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祝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小州用自己積攢的零花錢購買了兩箱飲料,送給消防員叔叔,致敬心中可愛的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A.親社會行為有利于形成正確價值觀念B.融入社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C.每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社會D.投身社會實踐比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4.(傳統文化)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對此,我們青少年應該 ( )①專注學習生活,漠不關心節日活動 ②健全法律法規,全面保護春節習俗 ③參加春節慶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④關心國家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5年3月5日是第62個學雷鋒紀念日,在紀念日當天,某中學組織了一批八年級志愿者走上街頭清除小廣告,走進養老院幫助老人們……他們在服務社會中獲得成長,展現了青春的風采和力量。這告訴我們 ( )①志愿者服務活動有助于培養親社會行為②青少年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和幫助③只有通過人際交往才能養成親社會行為④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某校組織八年級學生前往青少年社會綜合實踐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之美,學習陶藝制作,進行戶外訓練,在農田種植采摘……對此,同學們看法不一。(1)請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知識,對兩名同學的觀點進行簡要辨析。(2)請你就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提出一些建議。7.(責任意識 道德修養)結合小華暑期經歷的“大事”,回答下列問題。7月26日隨同父母一起到大連市規劃展示中心參觀。了解75年來大連市城市建設歷史變遷、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我感慨萬千,愿大連城市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8月3日今天參加了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這次活動,我不僅學到了更多關于垃圾分類的專業知識,還學會了如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和合作來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我很有成就感。8月22日在報紙上看到我國體育健兒在巴黎奧運會上取得我國參加夏季奧運會境外參賽歷史最好成績,為祖國和人民贏得了榮譽的報道,我心潮澎湃,與父母交流自己的看法。對中國體育健兒團結一心,頑強拼搏,奮勇爭先,不負使命的體育精神感到由衷敬佩。(1)小華參加這些活動的行為屬于什么行為 (2)運用“在社會中健康成長”的知識,說明小華參加這些活動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寫出一點即可)(3)結合小華經歷的“大事”,談談小華通過哪些具體方式,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詳解答案】基礎達標1.C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關注、關心社會發展,參加社區慈善義賣活動,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都屬于親社會行為,A、B、D說法正確;只在乎學習課本的知識是缺乏社會實踐的表現,不屬于親社會行為,C說法錯誤。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選C。2.B 解析: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和理解。到社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為環境保護作貢獻,寒假曉東和好朋友組織“墨緣·大手拉小手”的公益活動均屬于親社會行為,②④說法正確;“掙大錢過富人生活”的說法歪曲了學習的目的,①說法錯誤;不由分說的做法錯誤,關愛和幫助他人需要弄清楚當事人的實際需求,③說法錯誤。故選B。3.A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題文中眾多司機免費接送高考生的行為是親社會行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傳遞了社會正能量,①②符合題意;參與者的社會地位不會提升,③說法錯誤;參與者的行為不是為了豐厚的物質回報或社會贊譽,④說法錯誤。故選A。4.C 解析:本題考查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和理解。“只有……才……”說法太絕對,在人際交往中也能培養親社會行為,C說法錯誤;材料表述的活動有利于青少年積極融入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A、B、D說法正確。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選C。5.A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常常表現為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分析選項,小輝堅持每周放學后,去幫助小區的留守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屬于親社會行為,A正確;小七亂寫亂畫的行為是錯誤的,B錯誤;鵬鵬的行為并沒有利他性,不屬于親社會行為,C不符合題意;明明的行為是自傲的表現,D錯誤。故選A。6.C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的必要性。志愿者們的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是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表現,有利于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在社會實踐中鍛煉、發展自己,①④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增強法治觀念,②不符合題意;志愿者們的行為有利于從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精神滋養,③說法錯誤。故選C。7.A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廣大青年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展現青春作為、彰顯青春風采、貢獻青春力量,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需要我們主動融入社會生活,塑造健康的人格,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與時代同心同向,努力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課堂中成長,①②③說法正確;不能減少課本知識學習,④說法錯誤。故選A。8.C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私家車車主響應號召加入“愛心車隊”,開車趕赴機場將被困旅客免費送回家,這是主動關心社會,幫助他人的行為,是親社會行為的體現,他們通過實際行動培養了親社會行為,C符合題意;實現人生價值并不意味著要放棄個人利益,A說法錯誤;材料中主要強調的是私家車車主熱心幫助滯留旅客,重點在于奉獻愛心、幫助他人,而不是遵守社會規則,B不符合題意; 材料中私家車車主的行為是關注社會和他人的表現,而不是專注個人的發展,D說法錯誤。故選C。9.B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親社會行為。題文中,積極踐行“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理念有助于學生明確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懂得個人是社會的一員,要在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鍛煉、發展;有助于學生感受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加深對實踐活動的認識。①③說法正確。“才能”說法過于絕對,我們既要在課堂中學習文化知識,也要在社會課堂中學習、成長、鍛煉、發展,②說法錯誤。“盡早步入社會”的說法錯誤,④排除。故選B。10.B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要求。分析選項,小陽周末到圖書館當義務引導員,小敏見到高鐵技術新突破,激動地致敬建設者,均是親社會行為,①③符合題意;要合理安排參加公益活動和學習的時間,②說法錯誤;④是不幫家長分擔家務,不承擔家庭成員責任的表現,④說法錯誤。故選B。能力提升1.C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以“回報”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進入中小學課堂,有利于幫助青少年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有利于幫助青少年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有利于讓青少年增長見識,鍛煉實踐能力,①③④說法正確;“所有人”說法太絕對,夸大了題干中活動的作用,②說法錯誤。故選C。2.C 解析:本題考查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親社會行為。根據題文并結合所學可知,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②④說法正確。梅梅的觀點是錯誤的,初中學生既要努力學習也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①說法錯誤;強強的觀點是正確的,親近社會不會占用我們的學習時間,反而有利于我們學習,③說法錯誤。故選C。3.A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依據教材知識并分析題干可知,小利和小州的行為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行為是積極的親社會行為,能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形成,A說法正確;“唯一”說法絕對化,B排除;C在材料中未體現;投身社會實踐和學習課本知識同樣重要,D說法錯誤。故選A。4.D 解析: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青少年應該參加春節慶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心國家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利益,③④說法正確;要積極關心節日活動,①說法錯誤;健全法律法規不是青少年應該做的,②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D。5.B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的意義、養成親社會行為。志愿者服務活動有助于培養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①④符合題意;題干未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的關愛和幫助,②不符合題意;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③錯誤。故選B。6.(1)甲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甲同學認為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必要的,看到了親社會行為的積極意義。乙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乙同學的觀點忽視了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認為這類實踐活動是浪費時間,忽略了親社會行為的積極意義。(2)①養成謙讓、分享、合作、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②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變化發展;了解風俗習慣,遵守社會公德,積極融入社會生活;熱心幫助他人,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7.(1)親社會行為。(2)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3)走進城市規劃展示中心,參加社區志愿服務,看報紙關注熱點事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