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奉獻社會我踐行 一、課標引領2022年版課標要求 目標導航責任意識:關心社會,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和志愿者活動。 1.通過參與社會志愿活動,分享參加該活動的感悟和收獲。 2.通過參加共青團活動,認真上好團課,理解共青團的性質,為正式入團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重點難點1.重點:明確奉獻社會的做法。2.難點:理解奉獻社會的重要性。 【課堂設計】 一、情境導入多媒體展示圖片: 師生交流:你參加過這些活動嗎 你有什么樣的收獲 教師點撥:生活中我們要參加社會志愿活動,服務、奉獻社會,實現自身的價值,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這節課,讓我們感受奉獻社會的價值,自覺奉獻社會。二、教學建議活動一:讀感言 思考奉獻社會的價值多媒體展示參加志愿活動的感言:八年級(1)班的同學們參加了交通勸導員的志愿活動,以下是他們的活動感言。小雯:我們踏入社會,獨立地、零距離地接觸社會,鍛煉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等。小軒:我們在維護交通秩序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與挑戰,雖然給我們挫折感,卻也讓我們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與他人協作。小琪:這次志愿服務活動,讓我們體會到了交通協管員的不易,懂得了要珍惜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為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回報社會。爸爸媽媽都說我們長大了!合作探討:(1)說一說:在這次志愿者服務活動中,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獲 (2)議一議:你覺得奉獻社會都有何時代價值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同學們鍛煉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學會了應對生活中突然出現的問題;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與他人協作;獲得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體會到了他人的不易,懂得了要珍惜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為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回報社會。由此可見,奉獻社會能夠使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道德境界不斷提升;奉獻社會能夠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活動二:讀材料 感受團的魅力材料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共產主義青年團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沖得出來、頂得上去,展現出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材料二 1920年8月22日,8位年輕人創建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這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早期組織。記者從共青團中央獲悉,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共有共青團員7 531.8萬名,共青團組織439.7萬個。合作探討:(1)結合上述材料,請談談你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認識。(2)入隊、入團、入黨,是青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如果你還未加入共青團,你將如何向團組織靠攏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團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帶領青年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我們要響應黨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時刻關注國家和家鄉的發展,增強為國家和家鄉作貢獻的責任感。活動三:致敬榜樣 追求止于至善多媒體展示中國好人事跡:2025年1月15日,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鄭州市助人為樂模范馮海河獲評“中國好人”。馮海河回憶,2009年夏天,他曾因急救知識不足,未能及時救助一位突發疾病的80多歲的老太太,那時的遺憾一直埋在心里。自此之后,馮海河下定決心學習急救技能,考取了救護員證,后又考取中國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師資格。自2014年起,馮海河就帶領鄭州市紅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擺“急救地攤”,開“急救課堂”,免費教授應急救護與相關法律保障知識,培訓超12萬人次。獲評“中國好人”后,他向記者坦言:“榮譽并非終點,志愿服務永不停歇。”合作探討:(1)說一說:解讀“中國好人”馮海河的事跡,他是怎樣奉獻社會的 (2)議一議:我們如何向馮海河學習,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馮海河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志愿服務者活動,他的事跡讓我們感動,我們應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積極參與志愿活動;提高綜合素質,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努力做一個有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等等。三、課堂小結1.學生盤點收獲。2.教師談話結課:奉獻社會能夠不斷提升道德境界,推動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我們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追求進步,主動向團組織靠攏;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勇于擔當時代責任。【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