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踐行平等 一、課標引領2022年版課標要求 目標導航法治觀念: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反對特權。 1.通過展示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所采取的照顧措施,理解平等含義。 2.通過列舉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明確抵制不平等行為的做法。 二、重點難點1.重點:明確踐行平等的做法。2.難點:理解平等的內涵和價值。【課堂設計】 一、情境導入多媒體展示素材:2025年4月17日,北京地鐵5號線車廂里,一名61歲的大爺因嫌鄰座農民工衣服沾灰,竟高聲辱罵對方“穿得跟要飯似的”“一身灰來擠地鐵”,甚至以“我管著1 000多人”的優越感訓斥對方。農民工大哥全程克制,僅解釋“沒挨著您”,而車廂內一位女乘客挺身反駁:“地鐵是公共的,誰都有權利坐!”最終,大爺被警方以擾亂公共秩序行政拘留。師生交流:你想對這位大爺說些什么 教師點撥: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們要學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這節課,讓我們學習平等的內涵及作用,增強平等意識,自覺踐行平等。二、教學建議活動一:看圖說話一位老人上了公共汽車,沒有人讓座。售票員請一位年輕人為老人讓座,年輕人無動于衷。站在一旁的彤彤生氣地說道:“你難道不懂得尊老愛幼的道理嗎 ”年輕人反問道:“現在都講人人平等,大家都一樣,憑什么要我給他讓座呢 ”合作探討:材料中年輕人的說法對嗎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年輕人的說法是錯誤的。平等表現在生活中,針對不同情況要差別對待。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平等還表現在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活動二:漫畫欣賞合作探討:上述漫畫和對話反映了什么道理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平等表現為人格平等。所有人的人格尊嚴都受到法律平等保護,不容褻瀆和侵犯。平等還意味著權利義務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活動三:生活觀察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話題“建議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納入法律”沖上熱搜第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調研中發現,就業市場年齡歧視普遍,特別是35歲限制入職現象嚴重影響了青年人就業,并且還在向更低年齡蔓延,導致人才資源浪費和就業結構性矛盾。為此,他建議“要廢除35歲就業門檻,創造一個沒有年齡歧視的就業市場。建議修改勞動法等相關法律,將反就業歧視納入其中,給予明確法律規制”。全國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廣安)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總隊長蒙媛針對“35歲+”職場困境,建議完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明確將禁止就業年齡歧視寫入勞動法和就業促進法,禁止企業在招聘中設置與崗位無關的年齡門檻。強化“35歲+”就業群體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 合作探討:(1)如果你遭受了就業年齡歧視,你會怎么辦 (2)踐行平等,我們還應該做好哪些工作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面對就業歧視等不平等現象,我們不能聽之任之,應據理力爭,用合法的方式捍衛平等。踐行平等,我們還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堅決反對特權等。三、課堂小結1.學生盤點收獲。2.教師談話結課: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平等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生活中,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敢于抵制不平等行為,共同建設平等有序的社會。【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