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框 友善待人 一、課標引領2022年版課標要求 目標導航1.道德修養:團結同學,寬容友愛。 2.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理性維護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會成員。 1.組織班級友善之星的評選活動,擬定評選標準,知道友善的具體表現。 2.針對班內存在的不和諧聲音,如同學矛盾、同學沖突等,學會寬容他人,做到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二、重點難點1.重點:明確友善待人的做法。2.難點:理解友善待人的重要性。【課堂設計】 一、情境導入張阿姨是小區門口的早餐攤主,每天清晨五點就擺好攤子。一天,一位衣衫單薄的老人在攤前徘徊,盯著蒸籠卻遲遲不開口。“老爺子,趁熱吃吧!”張阿姨塞給他兩個肉包和一杯豆漿。老人局促地搓手:“可我……”張阿姨笑著打斷:"您幫我嘗嘗新口味,明天告訴我味道就行。”后來老人才知道,張阿姨早發現他撿廢品為生,從此每天“請”他試吃新品。半個月后,老人帶著一袋洗凈的舊衣服來攤前:“閨女,天冷了,這些你拿去改改穿……”熱騰騰的霧氣中,兩顆心就這樣暖了彼此。師生交流:上述材料帶給我們怎樣的感悟 教師點撥:友善傳遞愛心,給我們帶來溫暖,促進社會和諧,生活中我們要友善待人,關愛他人。這節課,讓我們學習友善待人,感受友善的重要性,學會友善待人。二、教學建議活動一:分享生活中的暖心之舉請介紹并分享生活中讓你溫暖的瞬間:學生積極上臺展示:如: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公園一名推著嬰兒車的男子突然摔倒,嬰兒車隨即從陡坡上疾速向下沖去,坡道旁邊就是一處接近75°角的深溝。危急時刻,正在休假的安徽省肥東縣公安局輔警任飛迅速上前,奮力將嬰兒車攔住。由于嬰兒車疾速下沖產生了巨大的慣性,任飛身體被撞擊失去平衡,摔倒的瞬間,任飛怕身體壓著孩子用右手撐起了自己的身體。合作探討:(1)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友善的理解。(2)任飛的愛心之舉給你帶來怎樣的啟示 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社會生活中,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能夠傳遞溫情與愛心,加深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營造互信互助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我們應向任飛學習,弘揚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用愛心溫暖需要幫助的人,盡己所能搭把手、出份力。活動二:讀故事,學會寬容他人多媒體展示材料: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就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了臺。所以,他只好不作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后來,有人稱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合作探討:(1)材料中的“宰相肚里能撐船”指的是我國的什么傳統美德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正確把握這種傳統美德 (3)寬容是否意味著要原諒朋友的一切錯誤 對于同學的疑問請你做出解答。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從故事中我們體會到寬容友善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學會寬容他人,但寬容是有原則的,在涉及道德底線與法律等原則問題上,我們應不讓步、不遷就。活動三:走進生活,感悟道理多媒體展示生活情境:有一位男孩,高中時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在他上高三的時候,這位警察殉職,留下了10歲的兒子和他的媽媽。以前,男孩放學回家,從不帶鑰匙,都是到了門口就大聲喊爸爸來開門。可是當鄰居警察過世以后,爸爸卻讓他自己帶著鑰匙,不要再喊爸爸來開門了。男孩不解,問為什么。爸爸說:“因為你每喊一次爸爸,都會提醒隔壁那個小男孩爸爸不在了的事實,我怕他心里不好受。”真正善良的人,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合作探討:(1)從上述故事中你能獲得怎樣的人生感悟 (2)請你圍繞“換位思考”這一主題寫一篇小短文。字數:150字左右。學生小組探究,師生全班交流。教師點撥: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善解人意,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難處。換位思考是一種重要的社交能力,它要求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立場。在校園生活中,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和分歧。通過換位思考,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為動機,減少誤解和沖突。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不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能促進校園的和諧氛圍,為每個人的成長創造更好的環境。三、課堂小結1.學生盤點收獲。2.教師談話結課: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友善待人能夠傳遞溫情與愛心,促進社會和諧。生活中,我們應寬容他人,換位思考,樂于助人。【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