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第一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與生活的關系(P76藍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法律為我們的成長營造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環境。2、(我國)法律體系的性質(本質)(P77)①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②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此,我國的法律體系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P77)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加快推進各領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4、我國當前的立法進展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P78)(1)立法進展:我國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等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2)原因:①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無止境。②★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5、★如何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原因、要求)?(P79、P75藍字)(1)原因: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②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遠離違法犯罪,我們才能健康成長。③遵守法律,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2)要求:作為社會一員,我們不僅要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而且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6、★法律的作用?(P80-P81)(1)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2)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①法律通過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②通過建立和實行各種社會制度,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③通過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3)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①社會公共利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蘊含每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法律通過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②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4)法律促進社會發展。①法律為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②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調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新時代社會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 隨堂練1.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安全隱患日益凸顯。為保障無人機飛行的規范性和公共安全,我國制定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這表明( C )A.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B.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C.我國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建設 D.公民法治意識不斷地增強2.“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護你所有的生活!當你意識到法律其實就在身邊,并運用法律保護自己時,法律才有意義!”對此,下面理解正確的是( A )A.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于實施 B.有了法律保護,我們可以為所欲為C.法律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D.法律只有在保護公民時,才有意義3.“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這反映法律( A )A.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B.所有公民利益和意志的體現C.為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的環境 D.能滿足人民群眾的一切需求4. 我國第一個王朝——夏,以“禹刑”作為法律制度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古巴比倫將《漢謨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表明“君權神授”,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以上共同說明了( C )A.法律只對一部分人有約束力 B.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意志的體現C.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D.法律是人類社會從來就有的行為規范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采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這一法律條文表明( C )A.法律平衡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B.法律只保障我們正當的合法權益C.法律規范我們生活又保障我們生活 D.法律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6.“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國因法而昌,法因人而貴”“良好的法律秩序是一切的基礎”。這些名言警句充分說明法律( C )①為健康的社會秩序提供方向②是規范人們行為的唯一標準③保障人民群眾能夠安居樂業④在國家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行為直接體現出法律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是( C )A.曉齊在考試中作弊被學校給予警告處分 B.員工明明因多次遲到被公司扣除季度獎金C.媽媽帶小林去衛生院免費接種乙肝疫苗 D.小紅積極參加“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法。”這表明法律( A )A.促進社會發展 B.保障個人生活 C.懲治違法犯罪 D.弘揚人文精神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一框 認識民法典1、民法典的地位(P83藍字)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民法典的調整范圍和實施意義(P84)(1)調整范圍:民法典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實施意義:①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②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3、民法典是如何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的?(P84)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4、★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P85)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第一框 認識民法典 隨堂練1.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詳實的規定,并規定侵權責任,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這說明民法典( B )①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②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③只規定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 ④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現實生活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時有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有助于解決“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問題。上述材料表明民法典( A )A.彰顯社會公德,符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要求 B.喚起社會良知,鼓勵人們無條件地予以救助C.更好地保護了侵權人的合法權益 D.進一步弘揚了團結友善的中華傳統美德3.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 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這一規定表明( D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只規定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C.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民法典規定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下列做法正確詮釋了民法典誠信原則的是( D )①中學生陳某為兌現幫同學搞錢玩游戲的承諾而攔路搶劫 ②小麗答應小紅不管什么情況,都要絕對保護小紅的隱私③商家在客戶并不知情的情況下補發了交易中漏發的貨物 ④吳某用十年時間兌現了為兒子償還生前所欠債務的承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下列關于民法典的說法,正確的是( D )①民法典是一部對公民一切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民法典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 ④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二框 保護人身權1、如何正確認識人身權(P87)(1)意義: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2)內容:人身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等。(3)要求:我們既要保護自己的人身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2、★法律保護人身權(P87-88)(1)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P87)①意義:生命和健康是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②要求:(對自己)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對他人)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2)法律保護肖像權(P87)①肖像的含義:肖像是每個人人體容貌的有形識別標志,再現了個人基本特征。②肖像權的內容:我們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③侵犯肖像權的行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見P88相關鏈接)。(3)法律保護隱私權(P88)①隱私的含義:隱私是我們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②意義:法律規定隱私權,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保障了我們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尊重和保護隱私權既是法律規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第二框 保護人身權 隨堂練1. 2019年10月1日,《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正式施行,明確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該征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規定》實施( B )①有利于依法保護少年兒童的隱私權 ②能夠杜絕兒童個人信息泄露③有利于增強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 ④對網絡平臺搜集兒童個人信息進行規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王某犯下多起搶劫案,引起各方關注,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為了回應社會大眾對該案的關注,當地普法辦聯合電視臺對宣判過程進行拍攝報道。在獄中的王某得知此事后,認為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侵犯了他的肖像權,遂委托律師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中,電視臺的行為( D )①侵犯了王某的名譽權和肖像權 ②已構成侵害王某的肖像權和隱私權③是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沒有侵犯其肖像權 ④依法報道違法犯罪案件,未侵犯公民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近年來,一些惡性的校園欺凌案件不時刺痛人們的神經,給社會敲響了警鐘。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小明搜集到一張漫畫(如圖),下列對漫畫認識正確的是( A )①欺凌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 ②面對校園欺凌要講究策略、機智應對③未成年人實施欺凌行為不用負法律責任 ④欺凌者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小王到商場選購文具,被商場保安懷疑偷竊而強行帶到辦公室進行搜身。并宣稱這是商場的防竊規定。小王準備控告商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的依據是( A )A.商場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 B.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C.商場無權制定維護自身利益的規章制度 D.商場的行為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和榮譽權第三框 保障財產權1、法律保障財產權的原因和要求(P89)(1)原因: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財產,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2)要求: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當合法財產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P89)(1)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2)意義:我們擁有的合法財產,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切實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對于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激勵人們創造和積累財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辨析 含義 舉例占有權 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的實際控制權 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買了一輛汽車使用權 財產所有人根據財產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滿足自己需要的權利 每天開車上下班收益權 財產所有人在其經營、使用的財產上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 把汽車租給別人獲得租金處分權 指財產所有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處理其財產的權利 事實上的處分(如吃掉、用掉)和法律上的處分(如財產捐給、贈給、送給、賣給他人)3、★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P90)法律規定合同制度的意義:遵循誠信原則、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當事人的義務,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說明】合同是債權產生最常見的原因。4、★法律保護知識產權(P90)(1)含義: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權利。(2)種類: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3)原因: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保護創新。(4)要求: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尊重他人的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5、★法律保護繼承權(P91)(1)繼承的方式:在我國,繼承的方式有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①法定繼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順序,按法律規定的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②遺囑繼承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繼承方式的法律效力: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它的最大優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第三框 保障財產權 隨堂練小寧的爸爸在鎮上買了一套房子,全家在這套房子里住了三年。小寧升入高中后,爸爸將房子賣給了他人。小寧的爸爸依法行使了對這套房產的( A )①占有權 ②使用權 ③處分權 ④收益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可以通過合法方式取得財產,并依法占有和使用,獲得收益和進行處分。下列體現公民行使財產收益權的是( A )A.將房屋出租他人收取租金 B.用合法收入購買家用轎車C.將個人合法財產贈與他人 D.騎城市共享單車綠色出行3. 小李騎電動車去超市,將車寄存在超市的存車處,超市存車處發給小李一張存車牌,并承諾憑當日的購物小票可以免費取車,但小李從超市出來取車時發現車已經丟失。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A.小李未與超市存車處簽訂合同,故存車處不用賠償B.小李與超市存車處成立保管合同,存車處應給予賠償C.存車處只有照看電動車的義務,無保管賠償的義務D.小李只有交了存車費才與存車處成立保管合同,否則合同不成立4. 202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全國檢察機關2023年起訴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及商業秘密等犯罪1.8萬人,同比上升40.8%;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2508件,是2022年的2.7倍。這警示青少年要( C )A.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 B.增強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C.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尊重創造 D.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5. 王某有一兒一女,平時生活全由其女兒照料,成年的兒子對他漠不關心。王某立下遺囑,去世后遺產將全部留給女兒。對此,你的判斷是( B )①王某行使了對自己財產的處分權 ②其女兒獲得遺產的方式是法定繼承 ③其兒子沒有履行贍養義務,喪失了繼承權 ④其女兒不是法定繼承人,無權繼承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第一框 法不可違1、違法行為的內涵和類型(P94)(1)內涵: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為。(2)類型: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②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③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選擇題常考】區分違法行為的種類違法行為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違反的法律 舉例 承擔的法律責任一般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 相對輕微 民事法律規范 欠錢不還、侵犯肖像權、著作權、違反合同 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行政違法行為 相對輕微 行政法律規范 闖紅燈、違反治安管理、擾亂公共秩序 行政責任:①行政處分(國家對違法的公職人員處以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②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件、責令停產停業、行政拘留等處罰)犯罪 刑事違法行為 嚴重 刑事法律規范 故意殺人、搶劫 刑事責任(刑罰處罰):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聯系 ①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②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說明】①區分違法行為的種類,看處罰最好判斷,可參考P95和P98(上表最后一欄)②“拘留”默認是行政拘留,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刑事拘留”適用于刑事違法行為。(刑事拘留是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刑事拘留是一種強制措施而非刑事處罰手段。)③“行政拘留”、“罰款”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拘役”、“罰金”適用于刑事違法行為(犯罪)。2、★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和要求(P95)(1)原因:只要是違法行為,都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要求:我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判斷】違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違法。(√)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第一框 法不可違 隨堂練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下列案例與違法行為類別對應正確的是( D )案例 違法行為類別①李某拾得他人的遺失物拒絕歸還 行政違法行為②於某因犯高空拋物被處罰金 民事違法行為③劉某販賣偽劣口罩20萬只 刑事違法行為④張某闖紅燈被交警罰款 行政違法行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根據以下圖示推斷,張某的違法行為最有可能是( B )A. 私自離校,曠課逃學 B. 散播謠言,擾亂秩序C. 毆打他人,致其重傷 D. 敲詐勒索,數額巨大3.中學生王某自從沉迷網絡,就更加放縱自己,經常小偷小摸,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后因攔路搶劫,被法院依法判刑。王某先被拘留后被判刑,是因為其行為分別為( D )A.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第二框 犯罪與刑罰1、刑法的含義和作用(P96)(1)含義: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2)★作用: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②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區分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的法律分界線。)③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說明】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這一知識選擇題經常考,而且經常故意混淆搭配。另外,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嚴重”二字也不可少。3、刑罰的含義和類型(P98)(1)含義: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所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利為主要內容。(2)★類型: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說明】主刑只能獨立適用(即對一種犯罪只能適用一種主刑);附加刑既能獨立適用,也能附加主刑使用。4、★面對犯罪行為的正確做法(P98)①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見義勇為/有勇)②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見義“智”為/有謀)第二框 犯罪與刑罰 隨堂練1.對下列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A )A.醉駕要受到刑罰處罰 B.拘役屬于行政處罰C.拘役是附加刑的一種 D.醉駕只承擔民事責任2.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下列案例與違法行為類別對應不正確的是( B )A.王某因散布謠言造成不良影響,被公安機關拘留10日——行政違法行為B.小麗的哥哥騎摩托車不帶頭盔,被交警處以200元罰款——民事違法行為C.大學生韓某因非法收購和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被處罰金5萬元——刑事違法行為D.孫某捏造事實,損害他人名譽,被要求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民事違法行為3.對于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這警示我們要( D )①膽大心細,向下拋物時要看清是否有行人 ②珍視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③高空拋物必入刑,應在網上曝光拋物人信息 ④學法知法,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吳某某等34人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其中法院以詐騙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吳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二萬元。對此,下列解讀錯誤的是( B )A.吳某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B.有期徒刑六年和罰金二萬元是主刑C.雁塔區法院作出宣判的依據是刑法 D.有期徒刑六年體現應受刑罰處罰性5.下列對判決書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C )判決書(摘選)本院認為,依照的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公共場所扒竊他人財物,構成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一萬元。A.判決的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B.判決書中的“本院”為人民檢察院C.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D.判決書中的有期徒刑、罰金均為主刑6.《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中披露,2017-2021年,未成年人涉嫌嚴重暴力犯罪占比穩中有降,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占比持續下降,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數量繼續下降,但同時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這警示我們( D )A.社會戾氣在影響,消除犯罪無良方 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執法重處罰C.問題少年有問題,家校合力全解決 D.道德法律進頭腦,防微杜漸助成長第三框 嚴于律己1、★如何做到嚴于律己,遠離違法犯罪?(P100-P102)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原因: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干預、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規定,給我們劃出了明確的是非界限。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2、刑法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P100-P101相關鏈接)①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③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④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⑤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三框 嚴于律己 隨堂練1.某中學與市人民法院,共同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守護青春,普法宣傳共成長”的普法活動。該中學法治副校長吳法官為師生們講解了校園欺凌和性侵害的危害。這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D )①預防違法犯罪,制定法律法規 ②加強學校保護,打擊校園霸凌③提高對校園欺凌和性侵害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 ④樹立法治觀念,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某中學法治副校長在該校作法治報告時指出:“現在不少中學生認為夜不歸宿、沉迷網絡、偷偷進網吧打游戲、參與賭博且數額較大等行為無傷大雅。殊不知極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上述所列行為中屬于嚴重不良行為的是( D )①夜不歸宿 ②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③辱罵他人 ④參與賭博,屢教不改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強同學的成長經歷,你認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A )①小強不接受教訓,因聚眾斗毆、偷竊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②小強自從結識了社會上的“朋友”,便無心學習,經常曠課打架,收到學校紀律處分③小強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誡他人要防微杜漸,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遠離犯罪④小強仍不知悔改,為搞錢上網,和他人攔路搶劫,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A. ② → ① → ④ → ③ B. ② → ③ → ① → ④C. ② → ④ → ① → ③ D. ④ → ② → ③ → ①4.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法律的規定警示我們( A )①要防微杜漸,預防違法犯罪 ②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③只要不犯罪 ,犯點小錯沒關系 ④對未成年人過于嚴厲 ,需調整刑責年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第一框 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與生活的關系(P76藍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的規范和保障,法律為我們的成長營造文明有序、和諧自由的環境。2、(我國)法律體系的性質(本質)(P77)①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②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法律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因此,我國的法律體系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成(P77)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立足國情和實際需要,加快推進各領域立法工作,形成并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4、我國當前的立法進展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P78)(1)立法進展:我國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范風險等重要領域立法,加快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國家治理急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制度。(2)原因:①社會生活的發展無止境,法律體系的完善也無止境。②★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法治環境。5、★如何理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原因、要求)?(P79、P75藍字)(1)原因: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②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遠離違法犯罪,我們才能健康成長。③遵守法律,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2)要求:作為社會一員,我們不僅要關注法律體系建設,為法律的完善貢獻力量,而且要從內心深處擁護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價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衛法律,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6、★法律的作用?(P80-P81)(1)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判斷是非曲直、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標尺,在國家治理、社會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法律的基本作用)(2)法律維護社會秩序。①法律通過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實現社會的有序運行;②通過建立和實行各種社會制度,維護社會的文明和諧;③通過調解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3)法律保護社會公共利益。①社會公共利益是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蘊含每個人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法律通過設定個人權利的界限,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②個人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得濫用權利損害社會公共利益。(4)法律促進社會發展。①法律為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會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②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強調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新時代社會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第九課 法律為我們護航 隨堂練1.近年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安全隱患日益凸顯。為保障無人機飛行的規范性和公共安全,我國制定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這表明( )A.我國已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B.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C.我國不斷完善法律體系建設 D.公民法治意識不斷地增強2.“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護你所有的生活!當你意識到法律其實就在身邊,并運用法律保護自己時,法律才有意義!”對此,下面理解正確的是( )A.法律的生命力和權威在于實施 B.有了法律保護,我們可以為所欲為C.法律已經深深嵌入我們的生活之中 D.法律只有在保護公民時,才有意義3.“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這反映法律( )A.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B.所有公民利益和意志的體現C.為現代化國家提供良好的環境 D.能滿足人民群眾的一切需求4. 我國第一個王朝——夏,以“禹刑”作為法律制度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古巴比倫將《漢謨拉比法典》刻在石柱上表明“君權神授”,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以上共同說明了( )A.法律只對一部分人有約束力 B.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意志的體現C.法律是統治階級利益和意志的體現 D.法律是人類社會從來就有的行為規范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采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這一法律條文表明( )A.法律平衡個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B.法律只保障我們正當的合法權益C.法律規范我們生活又保障我們生活 D.法律促進各行業各領域事業發展6.“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國因法而昌,法因人而貴”“良好的法律秩序是一切的基礎”。這些名言警句充分說明法律( )①為健康的社會秩序提供方向②是規范人們行為的唯一標準③保障人民群眾能夠安居樂業④在國家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下列行為直接體現出法律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是( )A.曉齊在考試中作弊被學校給予警告處分 B.員工明明因多次遲到被公司扣除季度獎金C.媽媽帶小林去衛生院免費接種乙肝疫苗 D.小紅積極參加“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保障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維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擴大城鄉就業,發揮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法。”這表明法律( A )A.促進社會發展 B.保障個人生活 C.懲治違法犯罪 D.弘揚人文精神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一框 認識民法典1、民法典的地位(P83藍字)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2、民法典的調整范圍和實施意義(P84)(1)調整范圍:民法典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2)實施意義:①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②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3、民法典是如何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的?(P84)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4、★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有哪些?(P85)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第一框 認識民法典 隨堂練1.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對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等作出明確詳實的規定,并規定侵權責任,被譽為“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這說明民法典( )①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②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③只規定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 ④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現實生活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時有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有助于解決“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問題。上述材料表明民法典( )A.彰顯社會公德,符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要求 B.喚起社會良知,鼓勵人們無條件地予以救助C.更好地保護了侵權人的合法權益 D.進一步弘揚了團結友善的中華傳統美德3.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 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這一規定表明( )A.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B.法律只規定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C.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民法典規定人們從事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下列做法正確詮釋了民法典誠信原則的是( )①中學生陳某為兌現幫同學搞錢玩游戲的承諾而攔路搶劫 ②小麗答應小紅不管什么情況,都要絕對保護小紅的隱私③商家在客戶并不知情的情況下補發了交易中漏發的貨物 ④吳某用十年時間兌現了為兒子償還生前所欠債務的承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下列關于民法典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民法典是一部對公民一切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 ②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③民法典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 ④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第二框 保護人身權1、如何正確認識人身權(P87)(1)意義:擁有人身權,我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地生活。(2)內容:人身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肖像權、隱私權等。(3)要求:我們既要保護自己的人身權,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2、★法律保護人身權(P87-88)(1)法律保護生命權和健康權(P87)①意義:生命和健康是我們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②要求:(對自己)當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時,我們有權依法自衛和請求法律保護。(對他人)我們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2)法律保護肖像權(P87)①肖像的含義:肖像是每個人人體容貌的有形識別標志,再現了個人基本特征。②肖像權的內容:我們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③侵犯肖像權的行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見P88相關鏈接)。(3)法律保護隱私權(P88)①隱私的含義:隱私是我們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②意義:法律規定隱私權,劃定了個人空間與公共空間的界限,保障了我們私生活的自由與安寧,保護我們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擾、內心世界不被侵擾。尊重和保護隱私權既是法律規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第二框 保護人身權 隨堂練1. 2019年10月1日,《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正式施行,明確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轉移、披露兒童個人信息的,應該征得兒童監護人的同意。《規定》實施( )①有利于依法保護少年兒童的隱私權 ②能夠杜絕兒童個人信息泄露③有利于增強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 ④對網絡平臺搜集兒童個人信息進行規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王某犯下多起搶劫案,引起各方關注,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為了回應社會大眾對該案的關注,當地普法辦聯合電視臺對宣判過程進行拍攝報道。在獄中的王某得知此事后,認為電視臺的新聞報道侵犯了他的肖像權,遂委托律師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本案中,電視臺的行為( )①侵犯了王某的名譽權和肖像權 ②已構成侵害王某的肖像權和隱私權③是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沒有侵犯其肖像權 ④依法報道違法犯罪案件,未侵犯公民權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近年來,一些惡性的校園欺凌案件不時刺痛人們的神經,給社會敲響了警鐘。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小明搜集到一張漫畫(如圖),下列對漫畫認識正確的是( )①欺凌者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 ②面對校園欺凌要講究策略、機智應對③未成年人實施欺凌行為不用負法律責任 ④欺凌者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小王到商場選購文具,被商場保安懷疑偷竊而強行帶到辦公室進行搜身。并宣稱這是商場的防竊規定。小王準備控告商場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的依據是( )A.商場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利 B.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C.商場無權制定維護自身利益的規章制度 D.商場的行為侵犯公民的隱私權和榮譽權第三框 保障財產權1、法律保障財產權的原因和要求(P89)(1)原因: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財產,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2)要求:我國法律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當合法財產受到侵害時,我們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P89)(1)含義: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權人對自己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2)意義:我們擁有的合法財產,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切實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對于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激勵人們創造和積累財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辨析 含義 舉例占有權 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的實際控制權 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買了一輛汽車使用權 財產所有人根據財產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滿足自己需要的權利 每天開車上下班收益權 財產所有人在其經營、使用的財產上獲得經濟利益的權利 把汽車租給別人獲得租金處分權 指財產所有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處理其財產的權利 事實上的處分(如吃掉、用掉)和法律上的處分(如財產捐給、贈給、送給、賣給他人)3、★法律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P90)法律規定合同制度的意義:遵循誠信原則、依法履行合同是合同當事人的義務,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說明】合同是債權產生最常見的原因。4、★法律保護知識產權(P90)(1)含義: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權利。(2)種類: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3)原因: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保護創新。(4)要求: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尊重他人的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5、★法律保護繼承權(P91)(1)繼承的方式:在我國,繼承的方式有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①法定繼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及繼承順序,按法律規定的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②遺囑繼承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繼承方式。繼承方式的法律效力: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它的最大優點在于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處分財產。第三框 保障財產權 隨堂練小寧的爸爸在鎮上買了一套房子,全家在這套房子里住了三年。小寧升入高中后,爸爸將房子賣給了他人。小寧的爸爸依法行使了對這套房產的( )①占有權 ②使用權 ③處分權 ④收益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可以通過合法方式取得財產,并依法占有和使用,獲得收益和進行處分。下列體現公民行使財產收益權的是( )A.將房屋出租他人收取租金 B.用合法收入購買家用轎車C.將個人合法財產贈與他人 D.騎城市共享單車綠色出行3. 小李騎電動車去超市,將車寄存在超市的存車處,超市存車處發給小李一張存車牌,并承諾憑當日的購物小票可以免費取車,但小李從超市出來取車時發現車已經丟失。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李未與超市存車處簽訂合同,故存車處不用賠償B.小李與超市存車處成立保管合同,存車處應給予賠償C.存車處只有照看電動車的義務,無保管賠償的義務D.小李只有交了存車費才與存車處成立保管合同,否則合同不成立4. 202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顯示,全國檢察機關2023年起訴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及商業秘密等犯罪1.8萬人,同比上升40.8%;辦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案件2508件,是2022年的2.7倍。這警示青少年要( )A.健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 B.增強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C.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尊重創造 D.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5. 王某有一兒一女,平時生活全由其女兒照料,成年的兒子對他漠不關心。王某立下遺囑,去世后遺產將全部留給女兒。對此,你的判斷是( )①王某行使了對自己財產的處分權 ②其女兒獲得遺產的方式是法定繼承 ③其兒子沒有履行贍養義務,喪失了繼承權 ④其女兒不是法定繼承人,無權繼承遺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第一框 法不可違1、違法行為的內涵和類型(P94)(1)內涵: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為。(2)類型: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是民事違法行為。②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任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③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選擇題常考】區分違法行為的種類違法行為 對社會的危害程度 違反的法律 舉例 承擔的法律責任一般違法行為 民事違法行為 相對輕微 民事法律規范 欠錢不還、侵犯肖像權、著作權、違反合同 民事責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行政違法行為 相對輕微 行政法律規范 闖紅燈、違反治安管理、擾亂公共秩序 行政責任:①行政處分(國家對違法的公職人員處以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②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件、責令停產停業、行政拘留等處罰)犯罪 刑事違法行為 嚴重 刑事法律規范 故意殺人、搶劫 刑事責任(刑罰處罰):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聯系 ①都是違法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承擔法律責任。②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不及時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說明】①區分違法行為的種類,看處罰最好判斷,可參考P95和P98(上表最后一欄)②“拘留”默認是行政拘留,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刑事拘留”適用于刑事違法行為。(刑事拘留是對于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刑事拘留是一種強制措施而非刑事處罰手段。)③“行政拘留”、“罰款”適用于行政違法行為,“拘役”、“罰金”適用于刑事違法行為(犯罪)。2、★違反法律必須承擔法律責任的原因和要求(P95)(1)原因:只要是違法行為,都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2)要求:我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判斷】違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違法。(√)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刑事責任。(×)第一框 法不可違 隨堂練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下列案例與違法行為類別對應正確的是( )案例 違法行為類別①李某拾得他人的遺失物拒絕歸還 行政違法行為②於某因犯高空拋物被處罰金 民事違法行為③劉某販賣偽劣口罩20萬只 刑事違法行為④張某闖紅燈被交警罰款 行政違法行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根據以下圖示推斷,張某的違法行為最有可能是( )A. 私自離校,曠課逃學 B. 散播謠言,擾亂秩序C. 毆打他人,致其重傷 D. 敲詐勒索,數額巨大3.中學生王某自從沉迷網絡,就更加放縱自己,經常小偷小摸,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知悔改,后因攔路搶劫,被法院依法判刑。王某先被拘留后被判刑,是因為其行為分別為( )A.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 B.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 D.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第二框 犯罪與刑罰1、刑法的含義和作用(P96)(1)含義: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2)★作用: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P98)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②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區分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的法律分界線。)③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說明】犯罪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這一知識選擇題經常考,而且經常故意混淆搭配。另外,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嚴重”二字也不可少。3、刑罰的含義和類型(P98)(1)含義: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所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利為主要內容。(2)★類型: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②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說明】主刑只能獨立適用(即對一種犯罪只能適用一種主刑);附加刑既能獨立適用,也能附加主刑使用。4、★面對犯罪行為的正確做法(P98)①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見義勇為/有勇)②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見義“智”為/有謀)第二框 犯罪與刑罰 隨堂練1.對下列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A.醉駕要受到刑罰處罰 B.拘役屬于行政處罰C.拘役是附加刑的一種 D.醉駕只承擔民事責任2.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下列案例與違法行為類別對應不正確的是( )A.王某因散布謠言造成不良影響,被公安機關拘留10日——行政違法行為B.小麗的哥哥騎摩托車不帶頭盔,被交警處以200元罰款——民事違法行為C.大學生韓某因非法收購和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被處罰金5萬元——刑事違法行為D.孫某捏造事實,損害他人名譽,被要求消除影響,公開賠禮道歉——民事違法行為3.對于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這警示我們要( )①膽大心細,向下拋物時要看清是否有行人 ②珍視生命,不做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③高空拋物必入刑,應在網上曝光拋物人信息 ④學法知法,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西安市雁塔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吳某某等34人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案,其中法院以詐騙罪依法判處被告人吳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處罰金二萬元。對此,下列解讀錯誤的是( )A.吳某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B.有期徒刑六年和罰金二萬元是主刑C.雁塔區法院作出宣判的依據是刑法 D.有期徒刑六年體現應受刑罰處罰性5.下列對判決書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判決書(摘選)本院認為,依照的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公共場所扒竊他人財物,構成盜竊罪,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一萬元。A.判決的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B.判決書中的“本院”為人民檢察院C.被告人王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D.判決書中的有期徒刑、罰金均為主刑6.《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中披露,2017-2021年,未成年人涉嫌嚴重暴力犯罪占比穩中有降,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占比持續下降,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數量繼續下降,但同時指出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這警示我們( )A.社會戾氣在影響,消除犯罪無良方 B.少年犯罪危害大,全民執法重處罰C.問題少年有問題,家校合力全解決 D.道德法律進頭腦,防微杜漸助成長第三框 嚴于律己1、★如何做到嚴于律己,遠離違法犯罪?(P100-P102)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原因: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再到犯罪的變化軌跡。)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干預、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規定,給我們劃出了明確的是非界限。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2、刑法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P100-P101相關鏈接)①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②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③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④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⑤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第三框 嚴于律己 隨堂練1.某中學與市人民法院,共同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守護青春,普法宣傳共成長”的普法活動。該中學法治副校長吳法官為師生們講解了校園欺凌和性侵害的危害。這警示我們青少年要( )①預防違法犯罪,制定法律法規 ②加強學校保護,打擊校園霸凌③提高對校園欺凌和性侵害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 ④樹立法治觀念,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某中學法治副校長在該校作法治報告時指出:“現在不少中學生認為夜不歸宿、沉迷網絡、偷偷進網吧打游戲、參與賭博且數額較大等行為無傷大雅。殊不知極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上述所列行為中屬于嚴重不良行為的是( )①夜不歸宿 ②結伙滋事,擾亂治安 ③辱罵他人 ④參與賭博,屢教不改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3.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要珍惜美好生活,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強同學的成長經歷,你認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小強不接受教訓,因聚眾斗毆、偷竊財物,被公安機關拘留②小強自從結識了社會上的“朋友”,便無心學習,經常曠課打架,收到學校紀律處分③小強用自己的切身經歷告誡他人要防微杜漸,杜絕不良行為,防患于未然,遠離犯罪④小強仍不知悔改,為搞錢上網,和他人攔路搶劫,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A. ② → ① → ④ → ③ B. ② → ③ → ① → ④C. ② → ④ → ① → ③ D. ④ → ② → ③ → ①4.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法律的規定警示我們( )①要防微杜漸,預防違法犯罪 ②要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③只要不犯罪 ,犯點小錯沒關系 ④對未成年人過于嚴厲 ,需調整刑責年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考點集訓】統編版(2024)道法七下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 知識提綱+練習(學生版).doc 【核心考點集訓】統編版(2024)道法七下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 知識提綱+練習(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