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章長度和時間的測量分層作業練習題基礎作業考點01 長度的單位1.下列單位換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B.C.D.2.霧霾天氣真正的“元兇”是直徑小于的顆粒物,合 m;地球的半徑約為 。考點02 長度的基本測量3.如圖所示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下列各種做法中正確的是( )A. B.C. D.4.為了準確測量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本的長,下列測量工具最合適的是( )A.量程:30cm 分度值:0. 1cmB.量程:30cm 分度值:1cmC.量程:15cm 分度值:0. 1cmD.量程:15cm 分度值:1cm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觀察 、分度值、零刻度線是否完整。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B”)。6.如圖所示,刻度尺所測木塊的長度是 。考點03 長度的特殊測量7.在物理實驗課上,小陽想測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在如圖所示的幾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8.要測量(嶄新)1角硬幣的厚度且使測量結果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擇是( )A.用刻度尺仔細測量硬幣的厚度一次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角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測10個1角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角硬幣的厚度9.小亮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將一條厚薄均勻的銅絲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如圖所示,則銅絲直徑約為( )A.15.00cm B.0.50cm C.5.00cm D.0.17cm考點04 時間及時間的測量10.下列工具不能用來計時的是( )A. 電子手表 B. 卷尺C. 日晷 D. 沙漏1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為( )A.小時(h) B.秒(s) C.分鐘(min) D.攝氏度(℃)12.很多同學都有佩戴電子手表的經歷,當某同學第一次看電子手表時,其表盤的示數為08:05:01,隔了一段時間后,再觀察該電子手表,此時表盤的示數為13:06:02,則兩次的時間差為( )A.5h1min2s B.5min1s C.5h1min1s D.15h1min13.如圖,該停表的讀數為( )A.10s B.0.1min C.40s D.0.4min考點05 長度和時間的估測14.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約為( )A.0.5s B.4s C.10s D.60s15.“戰國商鞅方升”是我國度量衡史的標志性器物,現存于上海博物館。研學活動中,小明將一支新2B鉛筆與“戰國商鞅方升”進行對比,拍攝的照片如圖所示,根據圖片信息可知“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約為( )A.18cm B.18mm C.72cm D.72mm16.體育中考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機能。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的小明,其成績最可能的是( )A.1000m跑步用時4min B.立定跳遠成績為10mC.1s時間內跳繩100 次 D.實心球成績為 40m考點06 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17.如圖為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后討論交流的情景,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A.估讀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B.用皮尺測量時不能拽太緊,否則會使測量結果偏大C.測鉛筆長度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D.測量時多估讀幾位數可以減小誤差18.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B.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C.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 D.選用精密的儀器可以消除誤差19.為了減少測量時產生的誤差。一般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體長度的五次測量記錄是:2.51cm,2.52cm,2.52cm,2.72cm,2.53cm。其中明顯記錄錯誤的是 cm。根據以上測量記錄,可判斷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提升作業一、單選題20.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一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21.小明利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cm、2.36cm、2.36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0cm22.對刻度尺的使用,理解正確的是( )A.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測量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C.刻度尺受熱膨脹帶來的測量偏差叫錯誤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23.小偉5次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結果分別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測量結果的數據都是正確的B.最后結果應記作18.5125cm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最后結果應記作18.51cm24.有一種水果,小明叫他“迷你西紅柿”,其獨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稱奇。如圖所示是迷你西紅柿與一元硬幣放在一起的對比照,根據圖片信息,估計該迷你西紅柿的直徑約為( )A.1mm B.1cm C.2mm D.2cm25.如圖所示的長度測量中不合理的是( )A.圖甲中測出輪子的周長L,再讓輪子沿操場滾一周,記錄車輪滾動的圈數n,則操場周長為nLB.圖乙中用一根棉線重合地圖上的路線,測出重合的棉線長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實際線路長度C.圖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測出紀念幣的直徑,求平均值,減小誤差D.圖丁中把金屬絲密繞N圈在鉛筆上,測出線圈長度L,則金屬絲直徑26.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的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所示),然后在紙條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再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出兩孔之間的距離,即為圓柱體周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該測量方法有誤,結果偏小B.該測量方法有誤,結果偏大C.該測量方法有誤,結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D.該測量方法正確27.甲、乙兩人用兩個刻度尺,分別測同一物體的長度,甲測得的結果是6.50dm,乙測得的結果是0.648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兩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0.01dmC.兩人結果中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D.甲讀數比乙準確28.如圖所示,是測量成人一排的長度,下列正確的是( )A.視線乙的結果是B.甲乙兩種讀數相差無幾,都是正確的C.視線甲的結果比視線乙大,是測量誤差D.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29.某同學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則測量結果的記錄正確的是( )A.15.7cm B.14.7cmC.14.75cm D.14.751cm30.身高165cm的小雷,利用自己的身體特征進行了以下估測,接近真實值的是( )A.教室寬5臂展,約8m(臂展: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B.教室長10步幅,約30m(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C.課桌長7拃,約1.2dm(拃: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物理課本厚1指寬,約10cm31.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二、填空題3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正確,就該尺讀數,物體的長度為 cm;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33.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下列測量與上述測量銅絲的直徑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③ ④ D.① ③① 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② 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③ 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④ 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34.小明組用如圖的方法測量硬幣的直徑,這個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測得的直徑是 cm。若刻度尺受熱膨脹后去測量,其值將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三、實驗題35.小明想測量一厚薄均勻的紙帶厚度,他找來了一把毫米刻度尺和一只圓鉛筆。步驟如下:A.把一條厚薄均勻的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形鉛筆上,如圖所示;B.用刻度尺測出紙帶內圈直徑和外圈直徑;C.數出紙帶緊密環繞的圈數為n。(1)通過計算得出紙帶的厚度 (用、和n表示);(2)若紙帶環繞較松,則測得紙帶的厚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大”)。36.如圖,這是一種測量曲線長度的方法,測量步驟如下:①將圓規兩腳分開一小段距離,用毫米刻度尺測出圓規兩腳間距離,如圖1;②曲線可以看成是由許多段小線段組成,記錄用圓規量取小線段的數量,如圖2。(1)步驟①中測得每段小線段的長度為 cm;(2)步驟②中得到曲線的小線段數恰好為15段,則曲線長度為 cm;(3)此方法測出的曲線長度比實際長度偏 (選填“大”或“小”)。(3)[3]因為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小于每段曲線的長度,因此此方法測出的曲線長度比實際長度偏小。37.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總里程約4.6萬公里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將于2028年左右全面建成,如圖所示,請你根據下圖估算蘭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路長度s(比例尺為)。所需物品: ;測量方法: ;長度是s的表達式:s= 。38.物理活動課上,同學們練習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小明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厚度,記為L;②查看物理課本的頁碼,記為n;③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小明的實驗過程存在兩處錯誤:(1)錯誤步驟為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2)錯誤步驟為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3)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表格A、B兩空中應分別填寫: 、 ;(4)他做了3次實驗,其目的是 ;3次實驗中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分別為0.086mm、0.088mm和0.087mm,則這張紙的厚度可記錄為 mm。實驗序號 A B 一張紙的厚度 平均值L/mm123創新作業39.如圖所示有一薄壁容器,在沒有量筒的情況下,如何利用足量的水和刻度尺測量出它的容積(即最多容納液體的體積),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方法來測量:(1)先用刻度尺測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徑為D,計算出容器底部的面積S= (用D、π表示);(2)再向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用刻度尺測出水柱的長度為L1;(3)然后用蓋子蓋住容器口,將容器倒置,用刻度尺測出 ;(4)最后計算出容器的容積V。V= 。(用測量出的已知量表示V)40.酒后駕車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隱患,小科欲通過“測定反應速度”實驗,來證明飲酒對神經系統會造成影響。小科和父親分別作為測試者和被測試者,進行了如下實驗。① ② ③第一次(cm) 24.4 32.2 48.7第二次(cm) 25.5 33.2 53.0第三次(cm) 25.1 35.0 51.3[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兩人做好準備(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小科突然松開直尺,被試者僅用拇指和食指將直尺夾住,記錄被試者手指夾住處的刻度值。父親分別在:①不飲酒,②飲300毫升啤酒,③飲1000毫升啤酒的三種狀態下,分別各測試三次,測試數據如表所示。[實驗分析](1)實驗時,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其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3)小常認為小科的實驗缺乏說服力,為增強實驗的可信度,該實驗應如何改進 。[科學解釋]“測定反應速度”的反射弧為:眼→視神經→視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脊髓→脊神經→手指肌肉收縮。飲酒后人的神經系統的反應機能下降,從而使動作失去協調和準確性。答案解析基礎作業考點01 長度的單位1.下列單位換算關系式中,正確的是( )A.B.C.D.【答案】D【解析】A.得到的單位是m,故A錯誤;B.得到的結果無單位,故B錯誤;C.,故C錯誤;D.,進率和計算結果正確,故D正確。故選D。2.霧霾天氣真正的“元兇”是直徑小于的顆粒物,合 m;地球的半徑約為 。【答案】 2.5×10-6 m【解析】[1]因為1m=1×106μm,所以2.5μm=2.5×10-6m[2]因為1km=1×103m,所以地球的半徑約為6.4×103km=6.4×106m考點02 長度的基本測量3.如圖所示用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下列各種做法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錯誤;B.刻度尺的零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有刻度線的一側緊貼被測物體,故B正確;C.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未緊貼被測物體,故C錯誤;D.刻度尺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故選B。4.為了準確測量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課本的長,下列測量工具最合適的是( )A.量程:30cm 分度值:0. 1cmB.量程:30cm 分度值:1cmC.量程:15cm 分度值:0. 1cmD.量程:15cm 分度值:1cm【答案】A【解析】課本書長25cm左右,故選擇量程30cm、分度值0.1cm刻度尺最合適。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觀察 、分度值、零刻度線是否完整。如圖所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讀數時視線正確的是 (選填“A”,“B”)。【答案】 量程 B【解析】[1][2]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之前,要觀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在讀數時,讀數時視線應該與尺面垂直,由圖可知B方法是正確的。6.如圖所示,刻度尺所測木塊的長度是 。【答案】2.30cm【解析】圖中,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4.00cm對齊,右側與6.30cm對齊,則木塊的長度為6.30cm-4.00cm=2.30cm考點03 長度的特殊測量7.在物理實驗課上,小陽想測量一個圓柱體的直徑,在如圖所示的幾種方法中,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A【解析】A.方法為“輔助工具法”,刻度尺從0刻度線開始測量,三角板的直角邊所對應的示數即為圓柱體直徑的大小,故A正確;B.放置刻度尺時,刻度尺的零刻線沒對齊桌面,故B錯誤;CD.直接用刻度尺來尋找圓柱體的直徑的方法是不科學的,無法準確找到圓的直徑,一般測量值會偏小,故CD錯誤。故選A。8.要測量(嶄新)1角硬幣的厚度且使測量結果誤差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選擇是( )A.用刻度尺仔細測量硬幣的厚度一次B.用刻度尺多次測量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別測出10個1角硬幣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測10個1角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個1角硬幣的厚度【答案】D【解析】硬幣的厚度很小,直接測量誤差較大,故應采用累積法,測量多枚硬幣疊加起來的總厚度,再除以硬幣數量,可得一枚硬幣的厚度。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9.小亮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將一條厚薄均勻的銅絲緊密地環繞在圓柱形鉛筆上,如圖所示,則銅絲直徑約為( )A.15.00cm B.0.50cm C.5.00cm D.0.17cm【答案】D【解析】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左側對應的刻度值為10.00cm,30圈的長度為則銅絲的直徑是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04 時間及時間的測量10.下列工具不能用來計時的是( )A. 電子手表 B. 卷尺C. 日晷 D. 沙漏【答案】B【解析】古時計時工具有許多中,常見的有“沙漏”、“日晷”等,現在的計時工具由鐘表、電子手表等,卷尺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不是用來計時的,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為( )A.小時(h) B.秒(s) C.分鐘(min) D.攝氏度(℃)【答案】B【解析】時間的單位有小時、分鐘、秒等,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s),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12.很多同學都有佩戴電子手表的經歷,當某同學第一次看電子手表時,其表盤的示數為08:05:01,隔了一段時間后,再觀察該電子手表,此時表盤的示數為13:06:02,則兩次的時間差為( )A.5h1min2s B.5min1s C.5h1min1s D.15h1min【答案】C【解析】由題意可知,第一次看電子手表時,其表盤表示為08:05:01,第二次觀察電子手表,表盤的示數為13:06:02,則兩次時間差為t=13:06:02﹣08:05:01=5h1min1s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13.如圖,該停表的讀數為( )A.10s B.0.1min C.40s D.0.4min【答案】C【解析】停表的小表盤是分針盤,分度值為0.5min,分針指在“0”和“1”之間,且靠近“1”,大表盤為秒針盤,分度值為0.1s,對應刻度為40.0s,所以停表的示數為0min40.0s,即40s。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考點05 長度和時間的估測14.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時間約為( )A.0.5s B.4s C.10s D.60s【答案】B【解析】人正常呼吸時,一分鐘約16~20次,約3~4s一次。故選B。15.“戰國商鞅方升”是我國度量衡史的標志性器物,現存于上海博物館。研學活動中,小明將一支新2B鉛筆與“戰國商鞅方升”進行對比,拍攝的照片如圖所示,根據圖片信息可知“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約為( )A.18cm B.18mm C.72cm D.72mm【答案】A【解析】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約為18cm,圖中“戰國商鞅方升”全長約為18cm,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體育中考的改革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機能。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的小明,其成績最可能的是( )A.1000m跑步用時4min B.立定跳遠成績為10mC.1s時間內跳繩100 次 D.實心球成績為 40m【答案】A【解析】A.中學生1000m跑的成績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故A符合題意;B.中學生立定跳遠的成績在2m左右,不可能達到10m,故B不符合題意;C.中學生1min跳繩可達180次,1s跳3次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D.中學生擲實心球的成績在10m左右,不可能達到40m,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考點06 誤差及減小誤差的方法17.如圖為小組同學學習長度測量后討論交流的情景,下列關于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A.估讀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B.用皮尺測量時不能拽太緊,否則會使測量結果偏大C.測鉛筆長度時通過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減小誤差D.測量時多估讀幾位數可以減小誤差【答案】C【解析】A.估讀不可以減小誤差,整刻度時不需要估讀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任何刻度尺的刻度線都存在一定寬度,恰好對著刻度線也是估計的,只不過估計值是零,故A錯誤;B.用皮尺測量時如果拉緊皮尺時,皮尺相鄰兩根刻度線之間的長度會變大,因此讀數會比真實值偏小,故B錯誤;C.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是減小誤差的方法之一,還可選用精確度更高的測量工具或改進測量方法來減小誤差,故C正確;D.測量時,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估讀幾位沒有意義,故D錯誤。故選C。18.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正確的是( )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B.只要認真測量,就可以避免誤差C.誤差就是測量中產生的錯誤 D.選用精密的儀器可以消除誤差【答案】A【解析】A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都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除誤差,故A正確,D錯誤;B.認真測量,可以避免錯誤的發生,但不能避免誤差,故B錯誤;C.誤差是在測量方法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錯誤是由于實驗者粗心或者不遵守實驗規則等原因造成的,誤差不是錯誤,故C錯誤;故選A。19.為了減少測量時產生的誤差。一般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同一物體長度的五次測量記錄是:2.51cm,2.52cm,2.52cm,2.72cm,2.53cm。其中明顯記錄錯誤的是 cm。根據以上測量記錄,可判斷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答案】 2.72 1mm【解析】[1][2]從測量結果來看,2.72cm與其他四個數據偏差太多,是錯誤的數據,應舍去。測量值的最后一位是估測的,前一位讀到分度值,根據測量的數據可得,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即1mm。提升作業一、單選題20.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測量一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B【解析】A.三角尺沒把直角邊與刻度尺靠緊,無法確定直徑的位置,故A錯誤;B.刻度尺從零刻度線開始測量,且三角尺的直角邊與刻度尺靠緊,可以確定直徑的位置,故B正確;C.刻度尺未從零刻度線開始測量,且三角尺沒把直角邊與刻度尺靠緊,無法確定直徑的位置,故C錯誤;D.雖三角尺的直角邊與刻度尺靠緊,可以確定直徑的位置,但刻度尺未從零刻度線開始測量,故D錯誤。故選B。21.小明利用分度值為1mm的刻度尺測量一個物體的長度,三次測量的數據分別為2.35cm、2.36cm、2.36cm,則測量結果應記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0cm【答案】A【解析】為減小誤差,應求平均值,最終結果仍要保留到分度值下一位,則測量結果應記為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2.對刻度尺的使用,理解正確的是( )A.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不能用于測量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C.刻度尺受熱膨脹帶來的測量偏差叫錯誤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誤差【答案】B【解析】A.零刻度線磨損的刻度尺可以用于測量,使物體一端與某一刻度線對齊即可,故A錯誤;B.讀數時,視線應垂直于尺面,斜視會使讀數偏大或偏小,故B正確;C.刻度尺受熱膨脹帶來的測量偏差叫誤差,故C錯誤;D.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但是不能消除誤差,故D錯誤。故選B。23.小偉5次測量物理課本的寬度,結果分別18.52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測量結果的數據都是正確的B.最后結果應記作18.5125cm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最后結果應記作18.51cm【答案】D【解析】A.測量數據中,18.11cm與其它數據相差過大,是錯誤數據,應該剔除,故A錯誤;BD.最后結果應記作故B錯誤,D正確。C.18.50cm中最后一位“0”不可以去掉,是估讀的,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確程度,故C錯誤。故選D。24.有一種水果,小明叫他“迷你西紅柿”,其獨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稱奇。如圖所示是迷你西紅柿與一元硬幣放在一起的對比照,根據圖片信息,估計該迷你西紅柿的直徑約為( )A.1mm B.1cm C.2mm D.2cm【答案】B【解析】由圖知迷你西紅柿約是硬幣的高度一半,硬幣高度大約為2cm,迷你西紅柿約為1cm。故選B。25.如圖所示的長度測量中不合理的是( )A.圖甲中測出輪子的周長L,再讓輪子沿操場滾一周,記錄車輪滾動的圈數n,則操場周長為nLB.圖乙中用一根棉線重合地圖上的路線,測出重合的棉線長度,再乘以比例尺得到實際線路長度C.圖丙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多次測出紀念幣的直徑,求平均值,減小誤差D.圖丁中把金屬絲密繞N圈在鉛筆上,測出線圈長度L,則金屬絲直徑【答案】C【解析】A.車輪的周長可以測出,要測量自行車行駛的路程,可以先記下車輪轉過的圈數n,再乘以車輪的周長L,則操場周長為nL,故A不符合題意;B.如圖中測量地圖上路線的長度,用一根沒有彈性的棉線重合來測量,得出重合的棉線的長度,根據地圖比例尺通過運算可以得出路線的實際長度,故B不符合題意;C.如圖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測量紀念幣的直徑,紀念幣的一邊沒有對準零刻度線,測量方法不科學,故C符合題意;D.細金屬絲的直徑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無法直接準確測量,所以可以把金屬線無間隙地密繞在一根鉛筆上若干圈,測出密繞部分的長度L和圈數N,則直徑,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6.某同學在測量圓柱體周長時,采用了如下方法:把一張矩形紙條緊緊包在圓柱體的外面(紙條的邊沒有與圓柱體的軸垂直,如圖所示),然后在紙條的重疊處用針扎個孔,再把紙條展開,用刻度尺測出兩孔之間的距離,即為圓柱體周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該測量方法有誤,結果偏小B.該測量方法有誤,結果偏大C.該測量方法有誤,結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D.該測量方法正確【答案】D【解析】解題上提到用矩形紙只是一種誤導,因為無論用什么來測量都只需要一條線所以無論垂直于否都沒有關系,因此該實驗沒有錯誤。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27.甲、乙兩人用兩個刻度尺,分別測同一物體的長度,甲測得的結果是6.50dm,乙測得的結果是0.648m,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兩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是0.01dmC.兩人結果中必定有一個是錯誤的D.甲讀數比乙準確【答案】A【解析】AB.甲測得的結果是6.50dm,最后的一個0是估計值,倒數第二位是5,表示5cm,所以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測得的結果是0.648m,最后一個8也是估計值,倒數第二位是4,表示4cm,所以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A正確,B錯誤;C.由于測量總是存在誤差,在誤差范圍內,兩人的測量結果都是正確的,故C錯誤;D.分度值越小,表示精確程度越高,甲乙的分度值一樣,所以甲乙的準確程度一樣,故D錯誤。故選A。28.如圖所示,是測量成人一排的長度,下列正確的是( )A.視線乙的結果是B.甲乙兩種讀數相差無幾,都是正確的C.視線甲的結果比視線乙大,是測量誤差D.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答案】D【解析】A.刻度尺分度值為1cm,讀數應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則視線乙的結果是19.0cm,故A錯誤;BCD.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視線甲是錯誤的讀法,與乙之間差異不叫誤差而是錯誤,錯誤可以避免而誤差不可避免,故BC錯誤,D正確。故選D。29.某同學以刻度不同的尺子測量同一支鉛筆的長度,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則測量結果的記錄正確的是( )A.15.7cm B.14.7cmC.14.75cm D.14.751cm【答案】B【解析】AB.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應在分度值下估讀一位,正確示數為14.7cm。故A錯誤,B正確;C.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應在分度值下估讀一位即可,示數為14.7cm。故C錯誤;D.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應在分度值下估讀一位即可,示數為14.65cm。故D錯誤。故選B。30.身高165cm的小雷,利用自己的身體特征進行了以下估測,接近真實值的是( )A.教室寬5臂展,約8m(臂展:兩臂左右平伸時,兩手中指尖之間的距離)B.教室長10步幅,約30m(步幅: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C.課桌長7拃,約1.2dm(拃: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D.物理課本厚1指寬,約10cm【答案】A【解析】A.兩臂伸開時的距離與自己的身高差不多,為1.6m,所以教室的寬度5臂展,約8m,故A符合題意;B.走路時,兩腳尖之間的距離在1m左右,10步幅應該在10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C.張開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間的距離在20cm左右,課桌的長度為7拃,接近1.2m,合12dm,故C不符合題意;D.食指的寬度在1cm左右,物理課本厚1指寬,約1cm,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1.在學校“運用物理技術破案”趣味游戲活動中,小明根據“通常情況下,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這一常識,可知留下圖中腳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腳跟對齊0刻度,腳尖對齊刻度為25.10cm,則“犯罪嫌疑人”的腳印的長度約為25.10cm;由于人站立時身高大約是腳長的7倍,所以“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約為h=25.10cm×7=175.70cm=1.7570m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32.如圖所示,用A、B兩刻度尺測同一木塊的邊長,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正確,就該尺讀數,物體的長度為 cm;如圖所示,秒表的讀數為 s。【答案】 A A 2.20 99.8【解析】[1]由圖得,A的分度值為0.1cm,B的分度值為0.2cm,則A刻度尺精密些。[2]A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與物體緊貼,而B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沒有與物體緊貼,則A刻度尺使用正確。[3]物體左端在0.00cm位置,右端在2.20cm位置,則物體的長度為2.20cm。[4]秒表小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指針在1~2之間,偏向2位置,讀作1min;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示數為39.8s,則秒表的讀數為33.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下列測量與上述測量銅絲的直徑的思想方法相同的有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③ ④ D.① ③① 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② 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③ 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④ 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答案】 2.50 B【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線圈的長度為4.00cm-1.50cm=2.50cm[2]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L,然后可以測出銅絲的直徑,采用了“積累法”;①測量課本長度時取五次測量的平均值,與上述測量的思想方法不相同,故①不符合題意;②測量1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求出脈搏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采用了“積累法”,與上述測量的思想方法相同,故②符合題意;③用量筒和水測出100枚大頭針的體積,求一枚大頭針的體積,采用了“積累法”,與上述測量的思想方法相同,故③符合題意;④測量一本書的厚度,得出一張紙的厚度,采用了“積累法”,與上述測量的思想方法相同,故④符合題意。故選②③④。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34.小明組用如圖的方法測量硬幣的直徑,這個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測得的直徑是 cm。若刻度尺受熱膨脹后去測量,其值將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答案】 1mm 1.85 偏小【解析】[1]由圖可知,該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2]第一枚硬幣與0.00cm對齊,第五枚硬幣與7.40cm對齊;所以一枚硬幣的直徑為[3]物體熱脹冷縮,刻度尺受熱膨脹后變長,相鄰刻度間距離變大,測量值小于真實值,所以測得值偏小。三、實驗題35.小明想測量一厚薄均勻的紙帶厚度,他找來了一把毫米刻度尺和一只圓鉛筆。步驟如下:A.把一條厚薄均勻的紙帶緊密地環繞在圓形鉛筆上,如圖所示;B.用刻度尺測出紙帶內圈直徑和外圈直徑;C.數出紙帶緊密環繞的圈數為n。(1)通過計算得出紙帶的厚度 (用、和n表示);(2)若紙帶環繞較松,則測得紙帶的厚度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大”)。【答案】 偏大【解析】(1)[1]由圖得,紙帶的厚度(2)[2]若紙帶環繞較松,紙帶間距較大,測得紙帶的厚度偏大。36.如圖,這是一種測量曲線長度的方法,測量步驟如下:①將圓規兩腳分開一小段距離,用毫米刻度尺測出圓規兩腳間距離,如圖1;②曲線可以看成是由許多段小線段組成,記錄用圓規量取小線段的數量,如圖2。(1)步驟①中測得每段小線段的長度為 cm;(2)步驟②中得到曲線的小線段數恰好為15段,則曲線長度為 cm;(3)此方法測出的曲線長度比實際長度偏 (選填“大”或“小”)。【答案】 1.00 15.00 小【解析】(1)[1]由圖1可知,刻度尺的1cm之間有10小格,分度值為1mm,讀數時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圓規左腳與3.00cm對齊,右腳與4.00cm對齊,圓規測出的1小段的長度為4.00cm-3.00cm=1.00cm(2)[2]步驟②中得到曲線的小線段數恰好為15段,則曲線長度為(3)[3]因為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小于每段曲線的長度,因此此方法測出的曲線長度比實際長度偏小。37.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關鍵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工程,總里程約4.6萬公里的“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將于2028年左右全面建成,如圖所示,請你根據下圖估算蘭州到烏魯木齊的鐵路長度s(比例尺為)。所需物品: ;測量方法: ;長度是s的表達式:s= 。【答案】 刻度尺、細棉線、記號筆 見解析【解析】[1]由于鐵路線不是直線,是彎曲的,實驗需要采用化曲為直法,故實驗需要的器材有刻度尺、細棉線、記號筆等。[2]具體測量方法為讓棉線與地圖烏魯木齊到蘭州的鐵路線完全重合,用記號筆在烏魯木齊和蘭州兩個位置做好標記,然后將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棉線兩個標記間的長度為L,利用比例計算出實際長度。[3]根據比例尺,可得長度是s的表達式為。38.物理活動課上,同學們練習用刻度尺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小明設計的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厚度,記為L;②查看物理課本的頁碼,記為n;③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同學們經過討論后,認為小明的實驗過程存在兩處錯誤:(1)錯誤步驟為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2)錯誤步驟為 (填步驟序號);應改為 ;(3)某同學設計了如下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表格A、B兩空中應分別填寫: 、 ;(4)他做了3次實驗,其目的是 ;3次實驗中算出一張紙的厚度分別為0.086mm、0.088mm和0.087mm,則這張紙的厚度可記錄為 mm。實驗序號 A B 一張紙的厚度 平均值L/mm123【答案】 ① 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內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記為L ③ 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 紙的張數 紙張的總厚度 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0.087【解析】(1)[1][2]由題意可知,測量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所以不應該含有物理課本的封面厚度,所以步驟①錯誤,應改為:用刻度尺測出一本嶄新物理課本的內文的厚度(不含封面),記為L。(2)[3][4]一張紙分兩面,兩個頁碼,n個頁碼,表示張紙,即紙張的厚度為所以步驟③錯誤,應改為:計算物理課本中紙張的厚度,表達式為。(3)[5][6]表格是用來記錄數據,所以應該把測量的數據記錄在表格中,所以在A中應填寫:紙的張數;B中應填寫:紙張的總厚度。(4)[7]由于實驗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誤差,因此做了3次實驗,其目的是取平均值,減小誤差。[8]根據三次數據計算出的數值,可求出一張紙厚度的平均值為創新作業39.如圖所示有一薄壁容器,在沒有量筒的情況下,如何利用足量的水和刻度尺測量出它的容積(即最多容納液體的體積),某同學設計了如下的方法來測量:(1)先用刻度尺測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徑為D,計算出容器底部的面積S= (用D、π表示);(2)再向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用刻度尺測出水柱的長度為L1;(3)然后用蓋子蓋住容器口,將容器倒置,用刻度尺測出 ;(4)最后計算出容器的容積V。V= 。(用測量出的已知量表示V)【答案】 水面距容器底的高度L2【解析】(1)[1]先用刻度尺測量出容器底部的直徑為D,根據數學知識,容器底部的面積(3)[2]在(2)中,結合(1),根據體積公式可求出水的體積,然后用蓋子蓋住容器口,將容器倒置,水的體積保持不變,則水面上方容器內柱形空間的體積與水的體積之和即為容器的容積,故用刻度尺測出水面距容器底的高度L2(根據體積公式可求出水面上方容器內柱形空間的體積,從而可得出薄壁容器的容積)。(4)[3]左圖中水的體積為右圖中,水面上方容器內柱形空間的容積則容器的容積40.酒后駕車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隱患,小科欲通過“測定反應速度”實驗,來證明飲酒對神經系統會造成影響。小科和父親分別作為測試者和被測試者,進行了如下實驗。① ② ③第一次(cm) 24.4 32.2 48.7第二次(cm) 25.5 33.2 53.0第三次(cm) 25.1 35.0 51.3[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兩人做好準備(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小科突然松開直尺,被試者僅用拇指和食指將直尺夾住,記錄被試者手指夾住處的刻度值。父親分別在:①不飲酒,②飲300毫升啤酒,③飲1000毫升啤酒的三種狀態下,分別各測試三次,測試數據如表所示。[實驗分析](1)實驗時,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其目的是 ;(2)分析表中數據,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3)小常認為小科的實驗缺乏說服力,為增強實驗的可信度,該實驗應如何改進 。[科學解釋]“測定反應速度”的反射弧為:眼→視神經→視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脊髓→脊神經→手指肌肉收縮。飲酒后人的神經系統的反應機能下降,從而使動作失去協調和準確性。【答案】 記錄被試者手指夾住處的刻度值,就是尺子下落的距離 飲酒會影響人的反應速度,且飲酒越多,人的反應速度越慢 增加更多的不同的測試對象【解析】(1)[1]在《測定反應速度》探究活動中,某小組的具體做法如圖,尺子上刻度值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測同學拇指和食指準備夾住,不能接觸;放手看被試者手指夾住處的刻度值,就等于尺下落的距離,刻度值越大,反應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應速度越快。這樣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應被測同學的反應速度。(2)[2]分析此表,本實驗通過比較三種狀態下,被試者手指夾住處刻度值的平均值,可初步得出飲酒會影響人的反應速度,且飲酒越多,人的反應速度越慢的結論。(3)[3]實驗中只選用一人進行了測量,測量數據還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可以通過增加實驗對象來改進實驗,增強可信度,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酒后駕車的危害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