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聲音的特性課時練習A基礎訓練題:一、填空題1.如圖所示,某同學在揚聲器(喇叭)的紙盆上撒些紙屑(小紙片),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原來靜止在紙盆上的紙屑會跳動,而且聲音越大,紙屑跳動得越高。上述實驗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還說明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2.如圖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從左向右敲擊水瓶琴,其發出的 將逐漸升高;如圖乙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音叉產生聲音的 越大,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兩空均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3.如圖所示為錄制合成的聲音波形圖。由圖可知,甲和丙聲音的 相同,甲和丁聲音的 相同。4.如圖是中國古代的計程車“計里鼓車”。當車走一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發聲,當車走到十里時,車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鐲(古代的樂器),人們由鼓和鐲發聲次數確定車行駛的里程,能區分鼓聲和鐲聲是依據聲音的 (選填“響度”“音調”或“音色”)不同。二、綜合題5.如圖所示,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1)若用相同的力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此時聲源是 (空氣柱/瓶子/瓶子和水),盛水越多,敲擊時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此時聲源是 (空氣柱/瓶子/瓶子和水),瓶中的水越多,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 ;(3)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保溫瓶里水位的高低,因為( )A.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升高 B.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降低C.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大D.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小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2頁,共2頁B組能力提升訓練題一、單選題(本大題共8小題)1.在公共場所“高聲大叫”是不文明的表現,而在合唱演出時要“放聲高歌”才能表現出我們的激情,這里的“高聲”和“高歌”都是指聲音的( ?。?br/>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頻率2.如圖所示,小明同學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上用吉他彈奏優美的樂曲。對于吉他發出的聲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用力撥動吉他弦可以提高聲音的響度B.改變按壓弦的位置可以改變聲音的響度C.吉他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D.撥動不同的吉他弦不可以改變吉他的音色3.2025年2月18日星期五,2023級開展了“青春期心理講座”,男生由咼書記主講。關于其中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主講人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音的頻率很高B.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108m/sC.學生主要依據音調識別主講人的聲音D.講座期間,主講人的聲帶振動產生聲音4.因為部分中國游客就餐時大聲說話,影響其他人,一些歐洲國家辟出專門餐廳供中國人就餐.這里大聲說話是指聲音的哪一特征?A.音調 B.振幅 C.響度 D.頻率5.下列做法用來改變響度的是A.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斷哪個學生上課在說話 B.摩托車上裝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音叉 D.依次敲擊裝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6.物理上常通過聲音的波形圖來反映聲音的特點。如圖所示是甲、乙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在同一個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圖,則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動頻率高 B.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音調低C.甲、乙兩音叉發出聲音的音色相同 D.甲、乙兩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相同7.手機上的微信可以使用“聲音鎖”登錄,只要機主本人按住說話的按鈕,讀出屏幕上的用數字,就可以登 錄,其他人說話不能登錄.這主要是依據聲音的A.響度 B.音調 C.頻率 D.音色8.5月11日,青竹湖湘一少年合唱團暨昱老師作品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在音樂會中,小歌手們在樂隊的伴奏下,盡情高唱,歌頌,謳歌祖國的繁榮強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盡情高唱”時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是因為聲帶振動的頻率高B.聲音的頻率高,是因為聲帶振動的幅度大C.我們能聽出樂隊中長笛和鋼琴的聲音,是因為二者音色不同D.觀眾聽到聲音的響度只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9.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可以發出音調由高到低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同樣的音律來,那么敲擊瓶子時,聲音是由________振動產生的,想達到目的,我們應該_________敲。用嘴吹氣時,聲音是由________振動產生的,想達到目的,我們應該________吹。(2、4空選填“從左向右”或者“從右向左”)10.曉雯在區藝術節上表演二胡演奏時,用弓拉動琴弦,使琴弦 而發聲;表演中不斷用手指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11.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識度極高,這是指李健聲音的 比較獨特;李健自彈自唱時不斷移動手指按壓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這是為了改變琴聲的 。12.如圖所示,某同學在揚聲器(喇叭)的紙盆上撒些紙屑(小紙片),當揚聲器播放音樂時,原來靜止在紙盆上的紙屑會跳動,上述實驗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 產生的,用紙屑來反映物體的振動,用到的實驗方法是 ;而且聲音越大,紙屑跳動得越高,還說明聲音的響度與 有關。13.微風吹過,金屬管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小明想探究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后,測出各自發出聲音的頻率,數據如下表: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1 20.50 1.50 21312 31.00 2.00 12843 48.50 2.50 656(1)三根管中音調最高的是 號;(2)根據表中數據,能否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直徑的增大都會減小”的結論?請說明你的理由。答: (能/不能); 理由: 。三、實驗題(本大題共2小題)14.微風吹過,金屬管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小明想探究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他選取了材料與管壁厚度都相同、長度和直徑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將它們用細線懸掛,敲擊后,測出各自發出聲音的頻率,數據如表:編號 長度/cm 直徑/cm 頻率/Hz 聲強級/dB1 20.5 1.50 2131 802 31.00 2.00 1284 1003 48.5 2.50 656 60(1)從表格數據可知,編號為 的風鈴管發出聲音的響度最大,編號為 的風鈴 管發出聲音的音調最高。(2)根據表中數據,能否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隨長度、直徑的增大都會減小”的結論?請說明你的理由,答: (選填“能”或“不能”),理由: 。(3)如果再增加一根長度為20.50cm和直徑為 cm 的金屬管做實驗,就能得出管子發出聲音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15.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發聲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哪些因素有關,他選擇了四根鋼絲進行實驗,如下圖所示。具體數據如下表:(1)用同樣的力撥動鋼絲甲和乙,發現撥動乙鋼絲時的音調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弦的長度、松緊程度相同時,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 有關。(2)為了探究發聲體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時,他應用同樣大小的力先后撥動 和 鋼絲。(3)上述實驗中所使用到的方法是 。四、綜合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16.心電圖儀(如圖所示)通過一系列的傳感手段,可將與人心跳對應的生物電流情況記錄在勻速運動的坐標紙上.醫生通過心電圖,可以了解到被檢者心跳的情況,例如,測量相鄰兩波峰的時間間隔,便可計算出 1min 內心臟跳動的次數(即心率),同一臺心電圖儀正常工作時測得待檢患者甲、乙的心電圖分別如圖甲、乙所示,若醫生測量時記下被檢者甲的心率為 60 次/min.則:(1)根據甲的心率為 60 次/min 可知,甲每次心跳時間間隔(即甲心電圖紙帶相鄰波峰走紙所用時間)為多少秒?(2)乙的心率為多少次/min 五、能力提升綜合題(本大題共1小題)17.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多普勒效應1842年的一天,奧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科學家正路過鐵路交叉處,恰逢一列火車從他身旁駛過,他發現火車從遠而近時鳴笛聲音調變尖,而火車從近而遠時鳴笛聲音調變低。他對這個物理現象產生了極大興趣,就進行了研究。他發現當聲源與觀察者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時,觀察者聽到的聲音頻率就會不同于聲源發聲的頻率。當聲源向觀察者靠近時,觀察者接收到的聲波的波長減小,頻率變大,音調就變高;當聲源離觀察者遠去時,觀察者接收到的聲波的波長增大,頻率變小,音調就變低,后來人們把它稱為“多普勒效應”。聲波的多普勒效應可用于交通中的測速,交通警察向行進中的車輛發射頻率已知的超聲波,同時測量反射波的頻率,根據反射波頻率變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車輛的速度。多普勒效應也可以用于醫學的診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聲。根據上述內容回答:(1)交通中的測速儀和醫學中的彩超都是應用 工作的;(2)若聲源不動,觀察者向聲源運動, (選填“能”或“不能”)發生多普效應;(3)從聽到火車鳴笛的音調變高判斷,火車正在 (選填“靠近”或“遠離”)觀察者。A基礎訓練題答案1. 振動 振幅【詳解】[1][2]聲音越大,紙屑跳動得越高,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振動的幅度越大響度越大,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2. 音調 響度【詳解】[1]用力敲擊水瓶琴時,聲音是由水和瓶子振動發出的,由于從左向右水的質量越來越小,所以振動越來越快,故發出的音調將升高。[2]因為響度由振幅決定,將正在發聲的音叉輕觸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音叉產生聲音的響度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則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越大。3. 響度 音調【詳解】[1][2]由圖可知,甲和丙的振幅相同,響度相同,頻率不同,音調不同;甲和丁相同時間內振動的次數相同,振動的頻率相同,音調相同,振幅不同,響度不同。4. 振動 音色【詳解】[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當車上的木人敲擊鼓面時,鼓面由于振動,所以會發出聲音。[2]音色是區別不同發聲體的主要根據,鼓聲和鐲聲的音色不同,故可以根據音色來區分鼓聲和鐲聲。5. 瓶子和水 低 空氣柱 高 A【詳解】(1)[1][2]相同的力敲擊瓶子,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聲音來源于瓶子和水的振動,水越少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水越多振動的越慢,音調越低。(2)[3][4]用嘴依次吹瓶口,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聲音來源于空氣柱的振動,空氣柱體積越小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空氣柱體積越大,振動的越慢,音調越低。(3)[5]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保溫瓶里水位的高低,主要是因為隨著水位的升高,空氣柱體積越來越小,此時空氣柱振動的越快,音調越高,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B能力提升訓練題參考答案1.【答案】B【詳解】“高聲大叫”和“放聲高歌”,這里的“高聲”和“高歌”都是指聲音很強,即聲音的響度大,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答案】B【解析】用力撥動吉他弦可以提高聲音的響度,故A正確;改變按壓弦的位置可以改變聲音的音調,故B錯誤;吉他發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傳入人耳的,故C正確;音色取決于發聲體本身,所以撥動不同的吉他弦不可以改變吉他的音色,故D正確。3.【答案】D【詳解】A.主講人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音的振幅大,響度大,故A錯誤B.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約為340m/s,故B錯誤;C.學生主要依據音色區分主講人的聲音,故C錯誤;D.發聲的物體一定在振動,主講人的聲帶振動產生聲音,故D正確。故選D。4.【答案】C【詳解】試題分析:聲音大小指的是聲音的響度,聲音高低指的是聲音的音調,故應選C.5.【答案】C【分析】聲音的特征有音調、響度、音色,音調指聲音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與振幅和距離有關;音色是由發聲體本身決定的一個特性,據以上內容即可解答【詳解】班主任在教室外判斷哪個學生上課在說話是根據音色,故A不符合題意;摩托車上裝消音器,在聲源處減弱了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同一個音叉,振幅不一樣,則聲音的響度不一樣,故C符合題意;依次敲擊裝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動的快慢不一樣,則聲音的音調不同,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答案】B【詳解】AB.由波形圖可知,相同的時間內甲音叉振動的次數多,甲音叉振動頻率高,甲音叉發聲的音調高,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錯誤,符合題意;C.由圖可知,甲乙的波形是相同的,即音色相同,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兩個音叉振動幅度相同,所以響度相同,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7.【答案】D【詳解】音色反映了聲音的品質和特色,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根據題意知道,當使用“聲音鎖登錄”微信時,只要機主本人按住說話的按鈕,讀出屏幕上的那串數字,就可以登錄,而其他人操作卻不能登錄,這就是因為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故只有D符合題意.8.【答案】C【詳解】A.“盡情高唱”時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是因為聲帶振動的振幅大,故A錯誤;B.聲音的頻率高,是因為聲帶振動得速度快,故B錯誤;C.我們能區分樂隊中長笛和鋼琴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確;D.觀眾聽到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聲源的距離有關,故D錯誤。故選C。9.【答案】玻璃瓶; 從右向左; 空氣柱; 從左向右【詳解】[1]敲擊瓶子時,玻璃瓶振動,所以聲音是由玻璃瓶振動產生的。[2]敲擊瓶子時,玻璃瓶水的高度越高,瓶子振動得越慢,音調越低,如果要發出音調由高到低的聲音,我們應該從右向左敲。[3]用嘴吹氣時,瓶內的空氣柱振動,所以聲音是由瓶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的。[4]用嘴吹氣時,瓶內的空氣柱越短,空氣柱振動得越快,音調越高,如果要發出音調由高到低的聲音,我們應該從左向右吹。10.【答案】;振動;音調【詳解】[1]一切振動的物體都在發聲、一切發聲的物體都是由振動產生,用弓拉動琴弦使琴弦振動從而發出聲音。[2]表演中不斷用手指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改變聲音的振動頻率從而改變聲音的音調。11.【答案】音色;音調【詳解】不同人發出的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區分不同的人的聲音主要是根據音色的不同。手指按壓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音調。12.【答案】 振動 ; 轉換法 ; 振幅【詳解】[1]打開開關,讓揚聲器播放音樂,放在紙盆上的紙屑會不斷地跳動;斷開開關,讓揚聲器停止播放音樂,紙盆上的紙屑停止跳動,這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而產生的。[2]將聲音的振動轉化為紙屑的跳動,用到的實驗方法是轉換法。[3]紙屑跳得越高,說明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隨振幅的增大而增大,說明聲音的響度與振幅有關。13.【答案】1;不能;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分析】(1)音調由聲音的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頻率越小,音調越低。(2)探究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應應用控制變量法。【詳解】(1)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1號管子的頻率最大,1號管子的音調最高。(2)探究管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應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實驗中沒有控制管子的長度相同而直徑不同、或管子的長度不同而直徑相同,即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不能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點晴〗本題考查了判斷音調的高低、實驗數據分析等問題,知道音調的決定因素、應用控制變量法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即可正確解題。14.【答案】2;1;不能;長度和直徑都不相同,沒有控制變量;2.00(或 2.50);【詳解】(1)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2號管的聲強級最大,發出聲音的響度最大。3號管子的頻率最小,故3號管子的音調最低。(2)探究管子發出的聲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直徑的關系應采用控制變量法,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實驗中沒有控制管子的長度相同而直徑不同、或管子的長度不同而直徑相同,即沒有采用控制變量法,不能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3)根據控制變量法,如果想得出管子發出聲音振動的頻率與長度、直徑的關系,則需再增加一根長度20.50cm,直徑為2.00(或2.50)cm的金屬管。15.【答案】粗細;乙;丙;控制變量法粗細;【詳解】(1)由表可知,甲和乙鋼絲粗細不同,用同樣的力撥動只有粗細不同的鋼絲甲和乙,是探究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粗細的關系,撥動較細的乙鋼絲時的音調高,說明弦越細發聲頻率越高,音調越高。(2)探究發聲體振動的頻率高低與弦的長度的關系時,根據控制變量法可知,選擇的兩根鋼絲除了長短不同以外,其它因素皆應相同。由表中數據可知鋼絲乙、丙只有長短不同,符合題意。(3)當我們研究的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時,要研究該物理量與其中某個因素的關系時,除了該因素條件不同以外,其它因素條件都要相同。這種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16.【答案】(1)1秒?。?)75次/min.【詳解】(1)甲的心率為60次/min,所以甲的心臟跳動一次所需的時間;(2)設乙的心率為n,根據題意得,解得n=75次/min答:(1)甲每次心跳時間間隔為1秒;(2) 乙的心率為75次/min.17.【答案】多普勒效應;能;靠近;【詳解】(1)根據短文知道,交通中的測速儀和醫學中的彩超都是應用多普勒效應的原理來工作的;(2)當聲源靜止、觀察者向聲源運動時,聲源與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就一定能觀察到多普勒效應;(3)音調變高,說明聽到聲音的間隔在變短,即距離變短,說明火車靠近觀察者。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