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透鏡@基礎鞏固凸透鏡和凹透鏡1.[物理觀念]如圖所示,一個透明勻質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B )A.①②都是凸透鏡 B.①③對光具有會聚作用C.②③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D.只有①對光具有會聚作用透鏡對光的作用2.如圖所示,一塑料薄膜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發火災.水和塑料薄膜相當于 ( A )第2題圖A.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B.凸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C.凹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D.凹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3.把甲、乙兩個透鏡分別正對太陽光,在光屏上出現了如圖所示的光斑,則甲為 凹 透鏡,乙為 凸 透鏡.第3題圖4.如圖所示,請根據光的傳播路徑,在圖中的虛線框內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鏡.第4題圖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5.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第5題圖6.[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在課后實踐活動中,小明自制了一個如圖甲所示的手電筒,他將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請在圖乙中畫出光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線.第6題圖粗略測量凸透鏡的焦距7.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通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從圖中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11.0 cm.8.如圖所示,小科同學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在紙面上得到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若凸透鏡遠離紙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 A )A.一定小于10 cm B.一定等于10 cmC.一定大于10 cm D.可能小于10 cm,也可能大于10 cm【解析】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在紙面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時,這個最小的光斑是凸透鏡的焦點,而此時在紙面上得到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凸透鏡遠離紙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說明此過程中紙面光斑離焦點一直變遠,故凸透鏡的焦距小于此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即焦距小于10 cm,故A正確.@能力提升9.[科學思維]如圖所示,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的種類以及對光起的作用分別是 ( D )A.凸透鏡,會聚 B.凹透鏡,會聚C.凸透鏡,發散 D.凹透鏡,發散10.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射,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的位置較 暗 (選填“亮”或“暗”),這是因為空氣泡和它下方的水組成一個 凹 透鏡,光會被 發散 (選填“發散”或“會聚”).11.①完成入射光線a從左邊射向凹透鏡折射后,再由凸透鏡折射的光路;②完成入射光線b從右邊射向凹透鏡的折射光線.@拓展培優12. [科學探究]某物理學習小組選擇如圖甲所示的四個透鏡進行探究實驗(其中A、B和C、D是兩組形狀相同的凸透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甲 乙 丙(1)為了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透鏡球形表面彎曲程度的關系,小組同學應選擇圖甲中的 A、C (填字母)兩個凸透鏡做實驗;器材確定后,小組同學讓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通過兩凸透鏡,使其會聚于焦點處,如圖乙所示.比較兩次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凸透鏡的表面越凸,凸透鏡的焦距越 短 .(2)如果選擇A、B兩個凸透鏡,他們還可以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 透鏡材料 的關系.(3)如圖丙所示,一束平行光經過A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它的焦距是 10.0 cm.第1節 透鏡@基礎鞏固凸透鏡和凹透鏡1.[物理觀念]如圖所示,一個透明勻質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鏡 B.①③對光具有會聚作用C.②③對光具有發散作用 D.只有①對光具有會聚作用透鏡對光的作用2.如圖所示,一塑料薄膜頂棚下堆放著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陽光穿過薄膜上的積水,照射到干草上,容易引發火災.水和塑料薄膜相當于 ( )第2題圖A.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B.凸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C.凹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 D.凹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3.把甲、乙兩個透鏡分別正對太陽光,在光屏上出現了如圖所示的光斑,則甲為 透鏡,乙為 透鏡.第3題圖4.如圖所示,請根據光的傳播路徑,在圖中的虛線框內填入符合要求的透鏡.第4題圖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5.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對應的折射光線.第5題圖6.[物理學與日常生活]在課后實踐活動中,小明自制了一個如圖甲所示的手電筒,他將小燈泡放在凸透鏡的焦點處,請在圖乙中畫出光通過凸透鏡后的光線.第6題圖粗略測量凸透鏡的焦距7.如圖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通過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從圖中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cm.8.如圖所示,小科同學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在紙面上得到一個并非最小的光斑,此時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為10 cm.若凸透鏡遠離紙面的過程中光斑一直變大,則該凸透鏡的焦距 ( )A.一定小于10 cm B.一定等于10 cmC.一定大于10 cm D.可能小于10 cm,也可能大于10 cm@能力提升9.[科學思維]如圖所示,一束光經過一個透鏡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掉透鏡后,光會聚于B點,則該透鏡的種類以及對光起的作用分別是 ( )A.凸透鏡,會聚 B.凹透鏡,會聚C.凸透鏡,發散 D.凹透鏡,發散10.如圖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試管內留有一稍大的空氣泡,使太陽光從試管的正上方向下照射,觀察試管下方的白紙,可以發現白紙上與空氣泡相對的位置較 (選填“亮”或“暗”),這是因為空氣泡和它下方的水組成一個 透鏡,光會被 (選填“發散”或“會聚”).11.①完成入射光線a從左邊射向凹透鏡折射后,再由凸透鏡折射的光路;②完成入射光線b從右邊射向凹透鏡的折射光線.@拓展培優12. [科學探究]某物理學習小組選擇如圖甲所示的四個透鏡進行探究實驗(其中A、B和C、D是兩組形狀相同的凸透鏡,它們分別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甲 乙 丙(1)為了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透鏡球形表面彎曲程度的關系,小組同學應選擇圖甲中的 (填字母)兩個凸透鏡做實驗;器材確定后,小組同學讓與主光軸平行的光分別通過兩凸透鏡,使其會聚于焦點處,如圖乙所示.比較兩次實驗的現象,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凸透鏡的表面越凸,凸透鏡的焦距越 .(2)如果選擇A、B兩個凸透鏡,他們還可以探究凸透鏡的焦距大小與 的關系.(3)如圖丙所示,一束平行光經過A凸透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它的焦距是 c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 透鏡 學生版.docx 5.1 透鏡.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