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6屆人教版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直線運動綜合提高練習(共3份打包,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6屆人教版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直線運動綜合提高練習(共3份打包,含解析)

資源簡介

2026屆人教版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直線運動綜合提高練習1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
1.某人站在樓房頂層O點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20m,然后落回到拋出點O下方25m的B點,則小球在這一運動過程中通過的路程和位移分別為(規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  )
A.25m,25m B.65m,25m C.25m,-25m D.65m,-25m
2.中國高鐵是中國呈現給世界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南京旅游的小帥決定乘高鐵回上海,于是查到了如圖所示的列車時刻表。他起初覺得G139次列車蠻好的,18:21出發,歷時剛好一個半小時到達上海虹橋。但考慮到去南京南車站時間有點緊,遂選擇了G141次列車。關于G141次列車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8:41”指時間間隔 B.“20:13”指時間間隔
C.“01:32”指時間間隔 D.“01:32”指時刻
3.在下列各物體的運動中,可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是( )
A.研究正在進行體操表演的運動員的動作
B.研究在斜坡上行駛有無翻倒危險的超載汽車
C.研究火車通過某個路標所用的時間
D.研究繞地球飛行的航天飛機的位置
4.如圖所示“禮讓行人”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某汽車正以的速度行駛在城市道路上,在車頭距離“禮讓行人”停車線時,駕駛員發現前方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后剎車使汽車勻減速滑行,為了保證汽車車頭不越過停車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汽車剎車勻減速滑行的最大距離為
B.汽車剎車勻減速滑行的最小加速度為
C.汽車剎車勻減速滑行的時間不超過
D.整個過程汽車行駛的平均速度不能超過
5.2024年7月31日,在巴黎奧運會女子雙人十米臺跳水決賽中,中國選手陳芋汐、全紅嬋獲得冠軍。假設跳水運動員(視為質點)起跳離開跳板后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其離開跳板至人水前的運動過程中、豎直向上起跳時的速度大小為.最大速度大小為.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運動員離開跳板至入水前一直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B.運動員離水面最遠距離為
C.運動員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
D.跳板離水面的高度為
6.一架無人機從靜止開始豎直向上做直線運動,其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對于無人機在時間內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時刻,無人機的速度為
B.時刻,無人機的速度最大
C.時間內,無人機的位移為
D.時間內,無人機的位移為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4小題)
7.下列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說法,正確的(  )
A.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不變
B.相同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相同
C.相同的時間內,加速度的變化相同
D.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運動快慢相同的運動
8.(多選)如圖所示,兩人高空玩魔術,一人在高空將長度為的木棒自由釋放,另一人在木棒正下方同時將一鏤空竹筒以速度豎直向上拋出,竹筒長度為,初始木棒下端距竹筒上端距離為,竹筒內徑略大于木棒直徑,木棒穿越竹筒過程兩者無接觸,重力加速度取,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木棒下端與竹筒上端相遇所用時間為
B. 木棒下端與竹筒上端相遇所用時間為
C. 木棒穿出竹筒時,木棒的速度大小為
D. 木棒穿出竹筒時,木棒的速度大小為
9.(多選)甲、乙兩個物體沿同一直線運動,甲做勻速運動,乙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它們的位置x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當t=3 s時,甲、乙相遇,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的速度大小為2 m/s
B.乙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
C.從開始運動到第一次相遇的過程中,t=2 s時甲、乙相距最遠
D.從開始運動到第一次相遇的過程中,甲、乙相距最遠為4 m
10.進入冬天后霧霾天氣頻繁出現.某日早晨濃霧天氣中道路能見度只有30 m,且路面濕滑,一輛小汽車以18 m/s的速度自中華路由南向北行駛,通過某路段時,突然發現正前方濃霧中有一輛卡車正以6 m/s的速度同向勻速行駛,于是汽車司機鳴笛示警同時緊急剎車,但路面濕滑,只能實現以大小為2 m/s2的加速度減速行駛.前車接到示警2 s后以大小為2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前、后車因都采取了必要的減、加速運動,所以不會追尾
B.前后車雖采取了減、加速運動,但加速度過小,仍會發生追尾碰撞
C.在前車開始加速時,兩車相距僅有9 m的距離
D.兩車距離最近只有2 m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
11.概念及規律。
(1)速度的定義式 ;
(2)加速度的定義式 ;
(3)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為 ,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為 ,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式為 。
12.某同學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時,將小球固定在刻度尺的旁邊由靜止釋放,用手機拍攝小球自由下落的視頻,然后用相應的軟件處理得到分幀圖片,利用圖片中小球的位置就可以得出速度、加速度等信息,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如圖2所示為小球下落過程中三幅連續相鄰的分幀圖片Ⅰ、Ⅱ、Ⅲ,相鄰兩幀之間的時間間隔為,刻度尺為毫米刻度尺。
(1)圖片Ⅱ中小球的瞬時速度約為 。(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2)關于實驗裝置和操作,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刻度尺應固定在豎直平面內
B.選擇材質密度小的小球
C.選擇材質密度大的小球
D.鉛垂線的作用是檢驗小球是否沿豎直方向下落
(3)為了得到更精確的加速度值,該同學利用多幀圖片測算其對應的速度v和下落的高度h,繪制了圖像,如圖3所示。其中P、Q分別為兩個體積不同,質量相同的小球下落的圖像,由圖像可知 ;
A.圖像的斜率表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
B.小球P的體積等于小球Q的體積
C.小球P的體積小于小球Q的體積
D.小球P的數據算出的加速度值更接近當地重力加速度
13.ETC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簡稱。汽車通過ETC通道的流程如圖所示。假設汽車以v1=90km/h的速度向收費站沿直線正常行駛,如果過ETC通道,需要在收費站中心線前s=10m處正好勻減速至v2=5m/s,勻速通過中心線后,再勻加速至v1正常行駛;在汽車通過收費站的過程中,要求前面的車開始加速駛離收費站后,后面的車才可以進入勻速行駛區間。設汽車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為1m/s2。假設有相隔一定距離d的兩輛車以v1的速度駛向收費站,且按相同規律通過收費站;
(1)求汽車過ETC通道時,減速運動的位移大小;
(2)求d的最小值。
14.汽車剎車前速度為20m/s,剎車獲得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求:
(1)汽車剎車開始后20s內滑行的距離;
(2)靜止前最后2.5s內汽車滑行的距離。
15.如圖甲,一輛汽車在地面上從靜止開始運動,從t=0時刻起8s內,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規律如圖乙所示,最后階段汽車剎車時加速度大小為2m/s2,求:
(1)4s末的速度大小v1;
(2)5s末的速度大小v2;
(3)在圖丙的坐標系中畫出汽車在8s內的v-t圖象。(要求計算出相應數值)
參考答案
1.【答案】D
【詳解】小球整個運動過程如圖所示
整個過程小球的路程為
規定豎直向上為正方向,其位移為-25m,“-”表示其方向豎直向下,選D。
2.【答案】C
【詳解】“18:41”指經過南京南的時間,描述的是一個狀態,可知,“18:41”指時刻,A錯誤;“20:13”指經過終點站上海虹橋的時間,描述的是一個狀態,可知,“20:13”指時刻,B錯誤;“01:32”指從南京南到上海虹橋的時間,描述的是一個過程,可知,“01:32”指時間間隔,C正確,D錯誤。
3.【答案】D
【思路點撥】: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物體能否看成質點的條件,關鍵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的問題中能否忽略.
【詳解】研究正在進行體操表演的運動員的動作時,運動員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質點,選項A錯誤;研究在斜坡上行駛有無翻倒危險的超載汽車時,汽車的大小及形狀都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質點,選項B錯誤;研究火車通過某個路標所用的時間時,火車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看做質點,選項C錯誤;研究繞地球飛行的航天飛機的位置時,航天飛機的大小及形狀均可忽略,可看做質點,選項D正確;故選D.
4.【答案】C
【詳解】A.汽車剎車前,在內做勻速運動的位移為,則汽車剎車滑行的最大距離為,A錯誤;
B.汽車剎車的最小加速度為,B錯誤;
C.汽車用于減速滑行的最長時間為,C正確;
D.汽車從發現前方有行人通過人行橫道到停下來過程的平均速度滿足,D錯誤。選C。
5.【答案】C
【詳解】A.運動員離開跳板至入水前,只受重力作用,則一直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選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運動員從最高點到落到水面上下落的高度為,即離水面最遠距離為,選項B正確, 不符合題意;
C.運動員在空中運動的時間為,選項C錯誤,符合題意;
D.跳板離水面的高度為,選項D正確,不符合題意。選C。
6.【答案】D
【詳解】圖像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速度,所以時刻,無人機的速度為,A錯誤;坐標軸之上表示物體加速,坐標軸之下表示物體減速,所以時刻,無人機的速度最大,B錯誤;時間內,無人機由靜止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有,時刻,速度為,若時間內,無人機勻速,則位移為,實際上時間內,無人機依然加速,所以位移,所以時間內,無人機的位移,C錯誤;根據圖像對稱性可知時間內無人機勻減速到0,可視為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有,D正確。
7.【答案】AB
【分析】
【詳解】
A.加速度是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恒定不變的運動,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變,A正確;
B.由 v=at可知,加速度a不變,則相同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相同,B正確;
C.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是恒定不變的,C錯誤;
D.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是不變的,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運動變化快慢相同的運動,D錯誤。
故選AB。
8.【答案】AD
【解析】根據,解得相遇所用時間為,A正確,B錯誤;木棒穿出竹筒時,根據,解得,竹筒處于上升階段,此時木棒的速度大小為,C錯誤,D正確.
9.【答案】ABD 
【解析】由題圖可知,甲的速度大小為v== m/s=2 m/s,A正確;乙在3 s內的位移為9 m,設加速度為a,有×a×32(m)=9 m,解得a=2 m/s2,B正確;開始時,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可知當甲的速度與乙的速度相等時,甲、乙相距最遠,有at=v,解得t==1 s,C錯誤;最遠距離為Δxmax=vt-at2+3 m=4 m,D正確.
10.【答案】AD 
【解析】設前、后車經時間t兩者共速,則18 m/s-2 m/s2×t=6 m/s+2 m/s2×(t-2 s),解得t=4 s,此時間內后車的位移x1=18×4 m-×2×42 m=56 m,前車的位移x2=6×2 m+6×2 m+×2×22 m=28 m,因x2+30 m>x1,可知兩車不會追尾,此時兩車的距離為28 m+30 m-56 m=2 m,A、D正確,B錯誤;在前車開始加速時,兩車間的距離Δx=30 m+6×2 m-(18×2 m-×2×22 m)=10 m,C錯誤.
11.【答案】;;;;;
【詳解】
(1)[1]速度的定義式
(2)[2] 加速度的定義式
(3)[3]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為
[4] 位移與時間的關系式為
[5] 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式為
12.【答案】 1.38 ; AC;CD;
【詳解】
(1)[1]圖片II中小球的瞬時速度等于小球在圖片I、III所示位置之間的平均速度,即
(2)[2]
A.由于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所以刻度尺應固定在豎直平面內,故A正確;
BC. 為了盡量減小空氣阻力對實驗的影響,應選擇材質密度大的小球,故B錯誤,C正確;
D.鉛垂線的作用是檢驗刻度尺是否固定在豎直平面內,故D錯誤。
故選AC。
(3)[3]
A.根據運動學規律有
所以v2-h圖像的斜率表示小球下落加速度的2倍,故A錯誤;
BCD.體積越大的小球,空氣阻力對其下落加速度的影響越大,即加速度越小,所以小球P的體積小于小球Q的體積,且小球P的數據算出的加速度值更接近當地重力加速度,故B錯誤,CD正確。
故選CD。
13.【答案】(1)300m;(2)50m
【詳解】(1)已知
車過ETC通道時,減速的位移為
(2)兩輛車通過ETC通道時運動規律相同,但后一輛車滯后時間至少為
所以
14.【答案】(1)100m;(2)6.25m
【詳解】
(1)汽車剎車時間為
汽車剎車開始后20s,汽車已經停下來,則20s內滑行的距離為
(2)利用逆向思維,汽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靜止前最后2.5s內汽車滑行的距離為
15.【答案】(1)12m/s;(2)5m/s;(3)見解析
【詳解】(1)由圖乙所示可知,在0~4s內,4s內物體的加速度為
a1=3m/s2
則4s末物體的速度為
v=at=3×4 m/s =12m/s
(2)由圖乙可知,4~5s內物體的加速度為
a2=-7m/s2
物體做勻減速運動,5s末物體的速度為
v′=v+a2t′=(12﹣7×1)m/s =5m/s
(3)由圖乙所示可知,物體剎車加速度為
a3=-2m/s2
物體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減為0需要的時間為
則在7.5s時,物體速度為0,描點做出物體的v-t圖象如圖所示
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2026屆人教版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直線運動綜合提高練習2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
1.我國將首領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羲和號”成功發射進入預定軌道。假設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如圖所示。 衛星軌跡是以O為圓心。 半徑等于R的圓周。 P、Q為軌跡上兩點,且OP⊥OQ。則關于衛星從P沿逆時針方向運動到Q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路程先增大后減小,最終為
B.位移大小先增大后減小, 最終為 R
C.若運動時間為t,則平均速度大小為
D.若運動時間為t, 則平均速率大小為
2.滑雪者以某一初速度沖上斜面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到達斜面頂端時的速度為零。已知滑雪者通過斜面中點時的速度為v,則滑雪者初速度的大小為(  )
A.v B.v C.v D.v
3.一場100米跑步比賽中,第三跑道的運動員跑到處時,秒表計時為。根據以上信息,能否算得該運動員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
A.可以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時速度 B.無法算得平均速度,可以算得瞬時速度
C.可以算得平均速度,無法算得瞬時速度 D.無法算得平均速度,無法算得瞬時速度
4.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在粗糙的水平面內沿直線運動,其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a-t圖像如圖所示。若選物體開始運動的方向為正方向,那么,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 的時間內,物體先做勻速直線運動后做勻減速運動
B.在 時物體的位移最大
C.在 的時間內,物體速度的變化量為-1m/s
D.在 的時間內,物體的位移為零
5.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男子龍舟200米直道競速賽上,中國隊以48秒464的成績奪得冠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題中數據不能算出龍舟的平均速率
B.“48秒464”指的是時刻
C.200米指的是位移大小
D.在龍舟沖刺時,可算出龍舟的速度
6.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線運動,甲的位移-時間圖像()和乙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兩物體出發后(  )
A.在2~4s內,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均為
B.在2~4s內,甲的平均速度為-4m/s,乙的平均速度為零
C.0~6s內甲做往返運動,乙做單向直線運動
D.甲、乙均在第3s末改變運動方向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4小題)
7.(多選)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運動,甲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乙做勻速直線運動.甲、乙兩車的位置x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在t1時刻兩車速度相等
B.從0到t1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
C.從t1到t2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
D.在t1到t2時間內的某時刻,兩車速度相等
8.(多選)、兩質點在一條直線上不同地點沿同一方向從同一時刻開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在前,在后,且、最初間距為,已知兩質點在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為,它們的圖像分別為圖中的直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 B.時、的速度相等
C.時領先的距離最大 D.時、相遇
9.為推動新農村建設,很多鄉村道路上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若某路段為直線且任意相鄰兩路燈的間距均為,某一新能源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從第一盞路燈到第二盞路燈所用時間為,從第二盞路燈到第三盞路燈所用時間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車經過第一盞路燈時的速度為
B.該車運動的加速度為
C.該車從第三盞路燈到第四盞路燈所用時間為
D.該車經過第三盞路燈時的速度為
10.2022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無人駕駛技術上線,無人駕駛汽車以其反應時間短而備受眾多參會者的青睞。在同樣測試條件下,對疲勞駕駛員和無人駕駛汽車進行反應時間的測試,從發現緊急情況到車靜止,兩測試車內所裝的位移傳感器記錄的數據經簡化后得到①②兩線所示的位移x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圖像,圖中OA和OB段為直線,已知兩測試車均由同一位置沿相同平直公路運動,且汽車緊急制動車輪抱死后做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的①線是無人駕駛汽車的位移與時間關系圖像
B.圖中的②線是無人駕駛汽車的位移與時間關系圖像
C.兩測試車在圖中曲線部分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當發現緊急情況時兩汽車的速度為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
11.一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質點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為(各物理量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求:
(1)質點的初速度與加速度及兩者方向的關系。
(2)質點末的速度。
(3)若該質點是處于緊急剎車狀態的汽車,求汽車在末的速度。
12.(山東五蓮高一上月考)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時,從若干紙帶中選中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他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圖中注明了他對各計數點間距離的測量結果.已知所接電源是頻率為50 Hz的交流電.(計算結果均保留兩位小數)
(1)為了驗證小車的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請進行下列計算,并填入表內.(單位: cm)
x2-x1 x3-x2 x4-x3 x5-x4 x6-x5 Δx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各位移差與平均值最多相差________ cm,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小車的運動是________________.
(2)兩個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Δt=________ s.
(3)小車的加速度的計算式為a=________________(用題中所給字母表示),代入數據得加速度a=________ m/s2.
(4)計算打計數點B時小車的速度vB=________ m/s.
13.(12分)如圖,甲、乙兩名運動員在訓練2×100米接力賽跑。已知甲、乙兩運動員的起跑過程可看成加速度大小為的勻加速運動,且經加速后都能達到并保持的速度跑完全程。已知接力區的長度為,乙在接力區前端聽到口令時起跑,在甲、乙相遇時完成交接棒,假設接棒動作不影響運動員的速度大小。
(1)在某次練習中,甲以的速度跑到接力區前端處時,向乙發出起跑口令,求此次練習中交接棒處離接力區前端的距離;
(2)為了取得最好成績,需要乙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則甲應在距離接力區前端多遠時對乙發出起跑口令?
(3)若接力區的長度只有,他們跑完2×100米全程的最好成績(從甲起跑開始,至乙到達終點的總時間)是多少?
14.(15分)下表是在北京西與長沙區間運行的某兩列車的部分運行時刻表。假設列車準點到達、準點開出。求:(計算結果均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單位均以km/h表示)
(1)列車從長沙到武昌的平均速率;
(2)列車從鄭州到長沙的平均速率;
(3)從北京西到長沙,列車在04:40時的速率和全程的平均速率。
北京西 ↓ 長沙 自北京西起 里程(km) 站名 北京西 ↑ 長沙
18:00 0 北京西 8:16
23:53 23:59 690 鄭州 01:57 02:03
04:38 04:44 1226 武昌 21:12 21:18
8:05 1588 長沙 17:44
15.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到達點時的速度為,經到達點時的速度為,再經過到達點.求:
(1)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大小;
(2)物體到達點時的速度大小;
(3)、間的距離.
參考答案
1.【答案】B
【詳解】A.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路程一直增大,最終為,A錯誤;
B.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位移大小最終為,B正確;
C.若運動時間為t,則平均速度大小為,C錯誤;
D.若運動時間為t, 則平均速率大小為,D錯誤。
選B。
2.【答案】C
【詳解】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通過位移中點的瞬時速度,所以,選C。
3.【答案】C
【詳解】運動員跑步比賽過程中,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不一定恒定,跑到處時,秒表計時為,可計算出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但無法算出這段時間的瞬時速度。選C。
4.【答案】C
【詳解】A:0~1s,加速度不變,物體做勻加速運動,1s~2s加速度數值減小,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變加速運動,A錯誤;
B:2s時,加速度為0,速度最大,B錯誤;
C:a-t圖像的面積表示速度的變化量,2s~3s的時間內,速度變化量為,C正確;
D:0~4s內,物體的速度變化量為0,即物體在4s時停止運動,位移不為0,D錯誤;
選C。
5.【答案】C
【詳解】A.該比賽為男子龍舟200米直道競速賽,可知路程為s=200m,平均速率,A錯誤;
B.“48秒464”指的是時間,B錯誤;
C.根據題意,該比賽為男子龍舟200米直道競速賽,而位移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則可知200米指的是位移大小,C正確;
D.龍舟沖刺時的速度是瞬時速度,不可算出,D錯誤。選C。
6.【答案】B
【詳解】A.在2~4s內,甲做勻速運動,加速度為零,乙的加速度大小為。選項A錯誤;
B.在2~4s內,甲的平均速度為。乙圖中圖像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等于位移,可知在2~4s內乙的位移為零,乙的平均速度為零,選項B正確;
C.0~6s內甲乙都回到出發點,都做往返運動,選項C錯誤;
D.甲在第2s末和第4s末改變方向,乙在第3s末改變運動方向,選項D錯誤。選B。
7.【答案】CD 
【詳解】位移—時間圖像的斜率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由圖可知,在t1時刻兩圖像的斜率不相等,即t1時刻兩車的速度不相等,選項A錯誤;在0時刻,乙車的位置坐標為0,甲車在乙車的前方,t1時刻兩車位置坐標相同,為x1,故從0到t1時間內,甲車走過的路程小于乙車走過的路程,選項B錯誤;t2時刻兩車位置坐標相同,為x2,故從t1到t2時間內,兩車走過的路程相等,選項C正確;由圖可知,在t1到t2時間內的某時刻,兩圖像的斜率相等,即兩車的速度相等,選項D正確.
8.【答案】BD
【解析】勻變速直線運動在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也等于這段時間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當運動時間趨于無窮小時,平均速度即是瞬時速度.由題圖可知質點的初速度為,前的平均速度為,即時的瞬時速度;質點的初速度為,前內的平均速度為,即時的瞬時速度;所以質點的加速度大小為,故錯誤.時、的速度分別為,,故正確.質點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二者速度大小相等時距離最大,即,解得,故錯誤.設時刻兩質點相遇,則有,解得,故正確.
9.【答案】
【詳解】設該車從第一盞路燈到第二盞路燈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有,設該車從第二盞路燈到第三盞路燈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為,有,則該車的加速度為,B錯誤;設該車經過第一盞路燈時的速度為,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解得,A正確;設該車經過第三盞路燈時的速度為,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解得,D正確;設該車從第三盞路燈到第四盞路燈所用時間為,根據運動學公式可得,解得錯誤。
10.【答案】AD
【詳解】AB.由圖可知,①線反應時間,②線反應時間,疲勞駕駛,反應時間較長,②是疲勞駕駛,A正確,B錯誤;
C.在圖像中,前段圖像重合,說明兩測試車初速度相同,同樣的測試條件,剎車后加速度相等,由運動學公式,可知,剎車過程位移大小相等,C錯誤;
D.圖中①線位移關系,②線位移關系,解得初速度,D正確。選AD。
11.【答案】(1)質點的初速度為,加速度為,兩者方向相反。
(2)質點末的速度為。
(3)若該質點是處于緊急剎車狀態的汽車,汽車在末的速度為零。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應用;解決本題的關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注意剎車問題要先求汽車停下來所用時間。
【分析】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公式得出質點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剎車問題先求停下來所用時間,再與題中時間比較判斷。
【詳解】(1)根據得,質點的初速度,加速度,二者方向相反;
(2)質點末的速度:;
(3)剎車時間,末汽車已停止,速度為零。
12.【答案】(1)1.60 1.55 1.62 1.53 1.61 1.58 0.05 勻變速直線運動 (2)0.10 (3) 1.58 (4)0.52
【解析】(1)由紙帶數據可求得相鄰相等時間間隔的位移差如表所示.(單位: cm)
x2-x1 x3-x2 x4-x3 x5-x4 x6-x5 Δx
1.60 1.55 1.62 1.53 1.61 1.58
由表格數據分析可知各位移差與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在誤差允許范圍內,相鄰相等時間間隔內的位移差近似相等,因此可以得出結論:小車的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
(2)該打點計時器所接的電源是頻率為50 Hz的交流電,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點,所以時間間隔Δt=5× s=0.10 s.
(3)由a1=,a2=,a3=得a==,代入數據得加速度a≈1.58 m/s2.
(4)由于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因此打計數點B時小車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即vB=≈0.52 m/s.
13.【答案】(1)4 m
(2)16 m
(3)27.125 s
【詳解】(1)設乙起跑后經t時間被追上,則,解得(跑出接力區,舍去),,則;
(2)乙從起跑到加速至最大速度時間為,則,這段時間內乙的位移,故乙起跑時,與甲的距離為;
(3)由于,故不可能在乙達到最大速度時完成接棒。為取得最好成績,應在接力區末端,即乙跑出時完成交接棒,設乙此時的速度為,由代入數據解得,接棒后,乙繼續加速至最大速度,設接棒后乙加速的時間為,則有,全程的時間除了甲的加速時間、乙接到棒后加速運動的時間外,接力棒均在做勻速運動,設接力棒勻速運動的總時間為,則有,則有。
14.【答案】(1) (2) (3)
【詳解】(1)由題表可知,列車從長沙到武昌,路程(1分)
時間(1分)
列車從長沙到武昌的平均速率
(2分)
(2)由題表可知,列車從鄭州到長沙,路程(1分)
時間(1分)
列車從鄭州到長沙的平均速率(2分)
(3)由題表可知,從北京西到長沙,04:40時列車在武昌站停車,所以此時的速率為0 (2分)
全程的路程(1分)
時間(2分)
列車全程的平均速率(2分)
15.【答案】(1) (2) (3)
【詳解】
(1)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2)物體到達C點的速度.
(3)根據平均速度推論知,AB間的距離.
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2026屆人教版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直線運動綜合提高練習3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6小題)
1.中國高鐵是中國呈現給世界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南京旅游的小帥決定乘高鐵回上海,于是查到了如圖所示的列車時刻表。他起初覺得G139次列車蠻好的,18:21出發,歷時剛好一個半小時到達上海虹橋。但考慮到去南京南車站時間有點緊,遂選擇了G141次列車。關于G141次列車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8:41”指時間間隔 B.“20:13”指時間間隔
C.“01:32”指時間間隔 D.“01:32”指時刻
2.物理學家在探究客觀世界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科學研究方法,下列關于物理學常用方法的表述中,錯誤的是
A.加速度的定義式,運用了比值定義法
B.牛頓借助理想斜面實驗研究和邏輯推理得出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C.在探究力的合成規律時,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D.當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時刻的瞬時速度,運用了極限思維法
3.太空跳傘是一種挑戰人類極限的運動,奧地利極限運動員鮑姆加特納乘氦氣球到達3.9萬米高空后縱身跳下,在平流層接近真空的環境里自由落體持續了60秒,在距離地面2.1萬米時才打開降落傘減速。關于鮑姆加特納在這段自由落體運動時間里的位移或速度,以下說法正確的是(認為重力加速度g=10m/s2,且不隨高度的變化而變化)(  )
A.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是3.9×104m
B.自由落體運動的位移是2.1×104m
C.自由落體運動的末速度是3.0×102m/s
D.自由落體運動的平均速度是3.0×102m/s
4.智能手機安裝軟件后,可利用手機上的傳感器測量手機運動的加速度,帶塑膠軟殼的手機從一定高度由靜止釋放,落到地面上,手機傳感器記錄了手機運動的加速度a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釋放時,手機離地面的高度為
B.手機第一次與地面碰撞的作用時間為
C.手機第一次與地面碰撞中所受最大彈力為自身重力的10倍
D.0至時間內圖線與橫坐標圍成的面積中,時間軸下方與上方的面積大小相等
5.甲乙兩個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在相同的時間內,甲的位移較大,由此可以確定的是(  )
A.甲的初速度一定較大 B.甲的末速度一定較大
C.甲的平均速度一定較大 D.甲的加速度一定較大
6.2023屆亞運會于9月23日在杭州盛大舉行,對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投擲鉛球項目中,鉛球在達到最高點后,鉛球做自由落體運動
B.開幕式上,中國方陣隊整齊劃一的前進,以方陣隊其中一名成員為參考系,其余成員是運動的
C.在跳水運動中,可以將運動員看成質點
D.加速度是衡量短跑運動員能力的重要標準,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就越快
二、多選題(本大題共4小題)
7.下列v -t圖象中,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是(  )
A. B. C. D.
8.如圖所示,甲、乙、丙3人各乘不同的熱氣球,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乙看到甲勻速上升,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那么,從地面上看甲、乙、丙的運動可能是(  )
A.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勻速上升
C.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勻速下降,且v乙>v甲,丙勻速下降,且v丙>v甲
9.兩物體均沿軸正方向從靜止開始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刻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的位置隨速率平方的變化關系如圖甲所示,物體的位置隨運動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則(  )
A.a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B.時,兩物體相距0.5 m
C.內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D.兩物體相遇時,物體的速度是物體速度的倍
10.汽車在剎車過程中位移和時間的比值與t之間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則(  )
A.汽車的初速度為10m/s
B.剎車過程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1.25m/s2
C.剎車過程的位移為20m
D.剎車過程持續的時間為8s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
11.某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安裝了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甲、乙兩輛汽車分別通過人工收費通道和ETC通道駛離高速公路,流程如圖。假設減速帶離收費島口距離x=60m,收費島總長度d=40m,兩輛汽車同時以相同的速度v1=72km/h經過減速帶后,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做勻減速運動。甲車剛好到收費島中心線收費窗口停下,經過t0=20s的時間繳費成功,同時人工欄桿打開放行;乙車減速至v0=18km/h后,勻速行駛到中心線即可完成繳費,自動欄桿打開放行。已知兩車在欄桿打開放行時立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求:
(1)兩車做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甲車從開始減速到離開收費島共用多長時間;
(3)乙車比甲車早離開收費島多長時間。
12.冰壺比賽是冬奧會比賽項目之一,如圖為比賽場地示意圖.比賽時,運動員從起滑架處推著冰壺出發,在投擲線AB處將冰壺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按比賽規則,投擲冰壺運動員的隊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來回摩擦冰面,以調節冰壺的運動.已知冰壺和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02,冰面被摩擦后,動摩擦因數減小為原來的90%,投擲線AB與O之間的距離為30 m,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運動員以多大的速度沿圖中虛線將冰壺推出,隊友不用摩擦冰面,冰壺能恰好停在O點;
(2)若運動員以3.4 m/s的速度將冰壺推出,隊友應該在冰壺滑出多長的距離后,開始一直連續摩擦前方冰面,才能使冰壺停在O點;
(3)在(2)中若隊友在冰壺剛推出時立即開始連續摩擦一段冰面,冰壺仍能夠停在O點,請通過畫速度—時間圖像說明,摩擦冰面的時間應當比(2)中的長還是短.
13.如圖甲所示的是撫州某景點的滑道項目,滑道項目大多建設在景區具有一定坡度的山坡間,成為游客的代步工具,又可以增加游玩的趣味性,在某景區擬建一個滑道,示意圖如圖乙,滑道共三段,第一段是傾角比較大的加速下坡滑道AB,第二段是傾角比較小的滑道BC,游客在此段滑道恰好做勻速運動,若游客從靜止開始在A點以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經過到B點并達到最大速度,然后進入BC段做勻速運動,設計的第三段上坡滑道CD作為下客平臺,使游客做勻減速運動后速度減為零(乘客經過兩段軌道銜接處可視作速度大小不變),游客乘坐滑道,從山頂A處到達下客平臺D處總共用時,游客在各段滑道運動的總路程為,求:
(1)AB段的距離;
(2)乘客在BC段勻速運動的時間。
14.用自由落體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
(1)選出一條紙帶如圖所示,其中O點是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O、A、B、C、D、E、F為紙帶上打出的連續的七個點,打點計時器通以頻率為f的交變電流。用刻度尺測得OA、OB、OD、OE、OF的距離分別為h1、h2、h3、h4、h5,重錘的質量為m,從A到E的過程中重物的重力勢能較少了 ;打點計時器打下A點時重錘的速度vA= ,打點計時器打下E點時重錘的速度vE= ,此過程中動能增加了 。(用題目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2)該同學為了更加準確的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數值,測量出了各計數點到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個點的距離h,算出了各計數點對應的速度v,然后以h為橫軸、以v2為縱軸作出了如圖所示的圖線,通過圖像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為 。
15.如圖所示,質量為的小球套在一根足夠長的固定直桿上,桿與水平方向成角,球與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小球在大小為、方向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從距桿的底端處由靜止開始沿桿斜向上運動,經過后撤去拉力(取).求:
(1)撤去拉力前,小球沿桿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2)小球沿桿向上滑行的位移大小;
(3)小球從開始運動直至滑到桿的底端所需的時間.
參考答案
1.【答案】C
【詳解】“18:41”指經過南京南的時間,描述的是一個狀態,可知,“18:41”指時刻,A錯誤;“20:13”指經過終點站上海虹橋的時間,描述的是一個狀態,可知,“20:13”指時刻,B錯誤;“01:32”指從南京南到上海虹橋的時間,描述的是一個過程,可知,“01:32”指時間間隔,C正確,D錯誤。
2.【答案】B
【解析】加速度的定義式,是運用比值定義法定義出來的一個物理量;伽利略借助理想斜面實驗研究和邏輯推理得出了自由落體運動規律;在探究力的合成規律實驗中,用一個力的作用效果代替兩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當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運用了極限思維法。
3.【答案】D
【詳解】AB.運動員在自由落體運動階段,根據位移公式有,AB錯誤;
C.運動員在自由落體運動階段,根據速度公式有,C錯誤;
D.自由落體運動全程的平均速度為,D正確。選D。
4.【答案】D
【詳解】由圖可知,時刻手機開始接觸地面,則內做自由落體運動,釋放時,手機離地面的高度為,A錯誤;由圖可知,時刻手機開始接觸地面,時刻手機開始離開地面,則手機第一次與地面碰撞的作用時間為,B錯誤;由圖可知,時刻手機的加速度最大,且方向豎直向上,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可得,手機第一次與地面碰撞中所受最大彈力為自身重力的11倍,C錯誤;由圖可知,時刻手機的加速度最大,此時手機受到地面的彈力最大,手機處于最低點,手機的速度為零,則時間內手機的速度變化量為零,根據圖像與橫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可知0至內圖線與橫坐標圍成的面積中,時間軸下方與上方的面積大小相等,D正確。
5.【答案】C
【思路點撥】本題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的應用問題;關鍵是根據位移時間關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列式分析。
【詳解】A.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同的時間內,甲的位移較大,根據,由于加速度情況未知,不能判斷初速度情況,A錯誤;
B.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同的時間內,甲的位移較大,根據,由于初速度未知,不能判斷末速度情況,B錯誤;
C.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同的時間內,甲的位移較大,根據,甲的平均速度一定大,C正確;
D.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相同的時間內,甲的位移較大,根據,由于初速度情況未知,不能判斷加速度情況,D錯誤。選C。
6.【答案】D
【詳解】A.鉛球在達到最高點后,因存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故會做勻變速曲線運動,故A錯誤;
B.方陣隊在行走過程中,以其中一名隊員為參照物,其他隊員的相對位置沒有發生改變,所以是靜止的,故B錯誤;
C.研究運動員的跳水動作時,運動員自身的姿態和形狀直接影響觀察結果,所以不可以把運動員看成質點,故C錯誤;
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速度變化越快,故D正確;
故選D。
7.【答案】ABC
【詳解】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關系
由于,可知v- 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若,則圖象過坐標原點;若,則圖象不過坐標原點。
故選ABC。
8.【答案】AC
【詳解】AB.甲看到樓房勻速上升,說明甲相對于地勻速下降。乙看到甲勻速上升,說明乙勻速下降,而且 ,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勻速上升, B錯誤A正確;
CD.甲看到丙勻速上升,丙看到乙勻速下降,丙可能勻速下降,且 ,故D錯誤C正確。
故選AC。
9.【答案】AD
【詳解】A.對a,由,可得,結合圖甲有,則a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有,A正確;
B.時刻a物體的位置坐標為,速度為零;對b,由,結合圖乙知b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時刻b物體的位置坐標為,速度為零。0~1 s內,a物體的位移大小為b物體的位移大小為,此時兩物體相距,B錯誤。
C.時a物體的速度為,時物體的速度為,故2~4 s內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為,C錯誤。
D.設兩物體相遇的時間為,則有,解得,此時b物體的速度大小為,D正確。選AD。
10.【答案】AC
【詳解】AB.根據圖像可知與t之間的關系為,整理可得,結合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時間關系,可知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別為,,A正確,B錯誤;
CD.剎車過程持續的時間為,剎車過程的位移為,C正確,D錯誤。選AC。
11.【答案】(1) (2) (3)
【詳解】(1)由題意知km/s=20m/s,km/s=5m/s,兩車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兩車做加速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均為2.5m/s2。
(2)甲減速時間,設甲加速離開安全島時間為,則,得,甲車從開始減速到離開收費島共用時間。
(3)設乙車減速到所用時間為,從開始減速到乙車減速到,乙車的位移,乙車從勻速運動到欄桿打開所用時間,設乙車從欄桿打開到離開收費島所用時間為,由運動學公式可得,解得,則乙車從開始減速到離開收費島所用時間為,乙車比甲車早離開收費島的時間。
12.【答案】(1)2 m/s ;(2)19 m ;(3)見解析
【解析】(1)隊友不摩擦冰面,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冰壺滑行的加速度大小為a1=μg,
由運動學公式得 =2a1x0,
聯立解得 v0=2m/s.
(2)由運動公式得v-=2a1x1,
隊友摩擦冰面后,冰壺滑行的加速度大小為a2=0.9a1,
又=2a2x2,x1+x2=x,
聯立解得 x1=19 m.
(3)作出v-t圖像如圖所示,a圖線為先摩擦冰面,b圖線為后摩擦冰面,由圖可知,先摩擦冰面的時間應該短.
13.【答案】(1);(2)
【詳解】
(1)在段,由運動學公式得
段的距離為
(2)段位移為
段位移為
段位移為
總位移為
總時間為
可得
代入數據得
解得
14.【答案】;;;;;
【詳解】
(1)由功能關系可知
由勻變速運動規律可知
同理可知
動能增量
(2)由功能關系
可知,斜率
解得
15.【答案】(1);(2);(3)
【詳解】解析(1)小球在拉力作用下上滑時,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
沿桿方向有,沿垂直于桿方向有,且,聯立解得
(2)小球在作用下上滑,則,,撤去拉力后,小球繼續向上運動,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
沿桿方向有,沿垂直于桿方向有,且,聯立解得,此過程,小球沿桿向上滑行的位移大小
(3)小球運動到最高點后開始下滑,對小球受力分析,如圖丙所示.
沿桿方向有,垂直于桿方向有,且,聯立解得,球下滑到桿的底端,通過的位移,由,可得,所需總時間
第 page number 頁,共 number of pages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松原市| 塔河县| 湖州市| 舟曲县| 胶南市| 洪洞县| 桂平市| 莱西市| 页游| 观塘区| 宣武区| 鱼台县| 元江| 澄迈县| 盘锦市| 东阳市| 辛集市| 沛县| 电白县| 张掖市| 福泉市| 安国市| 承德市| 澎湖县| 三台县| 民乐县| 调兵山市| 湟中县| 枣庄市| 阿坝| 鄂尔多斯市| 和田市| 滦南县| 华坪县| 洪湖市| 甘泉县| 洞口县| 米易县| 柞水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