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章末過關檢測(二)課件+檢測卷含答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粵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勻變速直線運動章末過關檢測(二)課件+檢測卷含答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章末過關檢測(二)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圖中a代表加速度、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代表時間,其中符合自由落體運動的圖像是(  )

2.一質點沿直線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2 s到4 s內,質點處于靜止狀態
B.質點在前2 s內的加速度比在4 s到6 s內的加速度大,且加速度方向相同
C.在2 s到6 s內,質點的平均速度為5 m/s
D.在第4 s末,質點離出發點最遠
3.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4 s內的位移是14 m,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第5 s內的位移為18 m
B.前4 s內的位移為32 m
C.物體加速度為4 m/s2
D.物體前2 s內的平均速度為2 m/s

4.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質點在第一個0.5 s內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個1.5 s內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質點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質點的加速度為(  )
A.-2.45 m/s2    B.2.45 m/s2
C.-4.90 m/s2 D.4.90 m/s2

5.某艦載機在靜止的航空母艦水平甲板上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為8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5 s時發現突發狀況,立即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過4 s艦載機停止運動,取艦載機開始運動的時刻為0時刻、艦載機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艦載機加速時的加速度比減速時的加速度大
B.艦載機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為-10 m/s2
C.艦載機在該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72 m/s
D.艦載機在第6 s末的速度大小為32 m/s

6.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8.甲、乙、丙三個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A點時,物體甲的速度是6 m/s,加速度為-1 m/s2;物體乙的速度是2 m/s,加速度是3 m/s2;物體丙的速度是-4 m/s,加速度是2 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A點時,物體甲最快,丙最慢
B.通過A點前1 s時,物體乙、丙的運動方向相同
C.通過A點后1 s時,物體甲、乙的速度相同
D.通過A點后3 s時,物體甲、乙、丙的運動方向均相同



解析:通過A點時,物體甲的速度大小為6 m/s,乙的速度大小為2 m/s,丙的速度大小為4 m/s,所以物體甲最快,乙最慢,故A錯誤;通過A點前1 s 時,根據公式v=v0+at,可得物體乙的速度v1=v0乙-a乙t1=-1 m/s,物體丙的速度v2=v0丙-a丙t1=-6 m/s,矢量的正負表方向,可知通過A點前1 s 時,物體乙、丙的運動方向相同,故B正確;通過A點后1 s時,根據公式v=v0+at,可得物體甲的速度v3=v0甲+a甲t2=5 m/s,物體乙的速度v4=v0乙+a乙t2=5 m/s,可知物體甲、乙的速度相同,故C正確;通過A點后3 s時,根據公式v=v0+at,可得物體甲的速度v5=v0甲+a甲t3=3 m/s,物體乙的速度v6=v0乙+a乙t3=11 m/s,物體丙的速度v7=v0丙+a丙t3=2 m/s,矢量的正負表方向,可知物體甲、乙、丙的運動方向相同,故D正確.
9.一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3 s內的位移是2 m,第4 s內的位移是2.5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2 s內的位移是1.0 m
B.第2 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是1.75 m/s
C.前3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 m/s
D.質點的加速度是0.5 m/s2


10.小球從空中自由下落,空氣阻力忽略不計,與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彈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由圖可知(  )

A.小球自由釋放的高度為1.25 m
B.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與反彈后向上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C.小球從接觸地面至反彈離開地面過程的速度變化量Δv=-8 m/s
D.小球能彈起的最大高度為0.9 m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8分)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的頻率為50 Hz,實驗時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如圖所示,紙帶上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實際打點沒有畫出,測得相鄰計數點間距離分別為s1、 s2、 s3、s4、s5、s6,則:
(1)打點計時器使用________(選填“交流”或“直流”)電源.
解析: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
交流
(2)相鄰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T=________.
解析: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的頻率為50 Hz,紙帶上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實際打點沒有畫出,則相鄰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T=0.02×5 s=0.1 s.
0.1 s
(3)3點處瞬時速度計算表達式為v3=________(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T).
(4)利用4~6計數點之間的紙帶,求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T).
(5)關于打點計時器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4~6 V交流電源
B.先釋放紙帶,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C.紙帶上打的點越密,說明物體運動得越快
D.如果實際電源頻率為55 Hz,而計算時仍按50 Hz計算,則速度的測量值偏小
D
12.(10分)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使重物拖著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可以測定重力加速度.
(1)所需器材有打點計時器(帶導線)、紙帶、復寫紙、帶鐵夾的鐵架臺和帶夾子的重物,此外還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A.直流電源、天平、秒表
B.交流電源、天平、秒表
C.交流電源、毫米刻度尺
D.交流電源、毫米刻度尺、秒表
解析:依題意,除實驗所提供的器材外,還需要的器材有打點計時器所需的交流電源,測量紙帶間距離所需的毫米刻度尺,打點計時器本身具有計時功能,所以不需要秒表,本實驗不需要用天平測重物的質量.
C
(2)實驗過程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電源,再使紙帶運動
B.先使紙帶運動,再接通電源
C.釋放時,將接好紙帶的重物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
D.釋放紙帶時,手捏住紙帶上方,且使紙帶豎直
ACD
解析:實驗過程中,應先接通電源,待電源穩定后再使紙帶運動,故A正確,B錯誤;釋放時,為了充分利用紙帶,讓紙帶打出較多清晰的點,需要將接好紙帶的重物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故C正確;為了減小紙帶受到的阻力,使紙帶盡可能做自由落體運動,釋放紙帶時,手應捏住紙帶上方,且使紙帶保持豎直,故D正確.
(3)圖乙是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打點計時器接周期為T=0.02 s的交流電源. 0、1、2、3、4為計數點,每兩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點,已知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1=38.4 mm,s2=92.0 mm,s3=161.2 mm,s4=245.6 mm.
①寫出計數點1對應的重物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1=________,利用逐差法求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為g=________. (用題目中給的字母表示)
②重力加速度大小g=________. (保留3位有效數字)
9.63 m/s2
13.(10分)ETC是高速公路上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的簡稱.如圖所示,汽車通過ETC通道時,先在收費站中心線前方75 m處的A點保持5 m/s的速度行駛,到達中心線O點后,再勻加速行駛至中心線后方100 m處的B點,此時速度為15 m/s.設汽車加速時加速度的大小為1 m/s2,求汽車在O、B間的:
(1)運動時間t;(5分)
解析:汽車在O、B間運動過程中,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v=v0+at
代入數據解得t=10 s.
答案:10 s
答案:10 m/s,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14.(12分)如圖所示,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利用塔吊運送物體.在t=0時刻,物體從靜止離開地面,加速運動4 s后速度大小達到4 m/s,此時離地高度為8 m,接著以4 m/s勻速向上運動了8 s,再經過2 s減速到0,剛好停在目標層高度.物體始終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求:
(1)物體在勻速階段的路程;(3分)
解析:物體在勻速階段的路程
s勻=vt=4×8 m=32 m.
答案:32 m
(2)物體在加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3分)
答案:2 m/s 
(3)物體減速階段的加速度.(6分)
解析: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由0=v-a3t3
解得物體勻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a3=2 m/s2
方向豎直向下.
答案:2 m/s2,方向豎直向下
15.(14分)如圖所示,兩個同學在直跑道上練習接力,甲在離接力區前端s=15 m的M處以大小a=2 m/s2的加速度開始減速的同時,身后與他相距Δx=10 m的乙由靜止開始以大小a=2 m/s2的加速度加速追趕甲,已知甲的初速度v0=8 m/s,求:
(1)甲減速到0時所用的時間及通過位移的大小;(6分)
答案:4 s 16 m 
(2)在追趕的過程中甲與乙之間的最大距離.(8分)
答案:18 m章末過關檢測(二)
(時間:75分鐘 分值: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下圖中a代表加速度、v代表速度、s代表位移、t代表時間,其中符合自由落體運動的圖像是(  )
INCLUDEPICTURE "24AS60.TIF"
解析:選B.自由落體運動是物體僅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由于自由落體運動只受重力,則a=g不變,A錯誤;根據速度公式v = gt,可知自由落體運動的v-t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B正確,C錯誤;根據位移公式s=gt2,可知自由落體運動的s-t圖像是一條開口向上的拋物線,D錯誤.
2.一質點沿直線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WZ81.TIF"
A.在2 s到4 s內,質點處于靜止狀態
B.質點在前2 s內的加速度比在4 s到6 s內的加速度大,且加速度方向相同
C.在2 s到6 s內,質點的平均速度為5 m/s
D.在第4 s末,質點離出發點最遠
解析:選C.由圖像可知,在2 s到4 s內,質點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根據vt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質點在前2 s內的加速度比在4 s到6 s內的加速度小,且加速度方向相反,故B錯誤;根據vt圖像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在2 s到6 s內,質點的位移s=×(2+3)×10 m-×1×10 m=20 m,則在2 s到6 s內,質點的平均速度v== m/s=5 m/s,故C正確;由圖像可知,在前5 s內質點一直向正方向運動,在第5 s末,質點離出發點最遠,故D錯誤.
3.一物體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4 s內的位移是14 m,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第5 s內的位移為18 m
B.前4 s內的位移為32 m
C.物體加速度為4 m/s2
D.物體前2 s內的平均速度為2 m/s
解析:選D.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相同時間內位移之比為s1∶s2∶s3∶s4∶s5=1∶3∶5∶7∶9,s5=s4=18 m,故A正確;s1=s4=2 m,s1=at,a=4 m/s2,故C正確;同理,s2=6 m,s3=10 m,前4 s內位移s=s1+s2+s3+s4=32 m,B正確;物體前2 s內的平均速度v== m/s=4 m/s,D錯誤.
4.沿直線做勻變速運動的質點在第一個0.5 s內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個1.5 s內的平均速度大2.45 m/s,以質點的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質點的加速度為(  )
A.-2.45 m/s2    B.2.45 m/s2
C.-4.90 m/s2 D.4.90 m/s2
解析:選C.由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定義式可知,第一個0.5 s內平均速度是0.25 s末的瞬時速度v1,第一個1.5 s內的平均速度是0.75 s末的瞬時速度v2,所以a=== m/s2=-4.90 m/s2,A、B、D錯誤,C正確.
5.某艦載機在靜止的航空母艦水平甲板上由靜止開始做加速度為8 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5 s時發現突發狀況,立即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過4 s艦載機停止運動,取艦載機開始運動的時刻為0時刻、艦載機的運動方向為正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艦載機加速時的加速度比減速時的加速度大
B.艦載機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時的加速度為-10 m/s2
C.艦載機在該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72 m/s
D.艦載機在第6 s末的速度大小為32 m/s
解析:選B.加速5 s時的速度v=a1t1=8×5 m/s=40 m/s,減速過程中,由運動學公式可得,減速時的加速度a2==-10 m/s2,負號表示加速度方向與正方向相反,所以艦載機加速時的加速度比減速時的加速度小,故A錯誤,B正確;艦載機在該運動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第5 s末的速度,故最大速度vmax=v=40 m/s,故C錯誤;艦載機在第6 s末的速度大小v6=v+a2Δt=40 m/s-10×1 m/s=30 m/s,故D錯誤.
6.蹦極是一項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可以使蹦極者在空中體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如圖所示,蹦極者站在高塔頂端,將一端固定的彈性長繩系在腰上,然后雙臂伸開,雙腿并攏,頭朝下離開高塔.設彈性繩的原長為d,蹦極者下落第一個時速度的增加量為Δv1,下落第四個時速度的增加量為Δv2,把蹦極者視為質點,蹦極者離開塔頂時的速度為零,不計空氣阻力,則 滿足(  )
INCLUDEPICTURE "GBM9.TIF"
A.0<<1 B.1<<2
C.2<<3 D.3<<4
解析:選D.蹦極者下落高度d的過程,可視為自由落體運動,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通過連續相等位移的時間之比為1∶(-1)∶(-)∶(2-)∶…,可知==2+,即3<<4,根據Δv=gt,可得3<<4.
7.如圖甲所示,某同學利用光電門計時器測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小球直徑為d,小球被電磁鐵吸住時,球心到光電門的距離為h,小球通過光電門的時間為Δt,畫出h-圖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WZ49.TIF"
A.實驗中選同體積的小木球比小鋼球要好
B.實驗中應該先釋放小球再接通光電門計時器的電源
C.若圖乙中直線斜率為k,則重力加速度g=
D.比小球球心通過光電門的真實速度偏大
解析:選C.為了使小球的運動近似為自由落體運動,需要減小空氣阻力的影響,即要選用體積小、質量大的物體,則實驗中選同體積的小鋼球比小木球要好,故A錯誤;為了避免小球提前進入光電門,實驗中應該先接通光電門計時器的電源再釋放小球,故B錯誤;小球通過光電門的速度v=,根據速度與位移的關系式有v2=2gh,解得h=·,結合圖像有=k,解得g=,故C正確;光電門測速時,為光電門擋光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為擋光時間內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而小球球心通過光電門的速度為擋光時間內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由于小球做加速運動,速度逐漸增大,則擋光時間內,中間時刻之前的速度小于中間時刻之后的速度,即中間時刻之前的位移小于中間時刻之后的位移,可知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大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即比小球球心通過光電門的真實速度偏小,故D錯誤.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8.甲、乙、丙三個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通過A點時,物體甲的速度是6 m/s,加速度為-1 m/s2;物體乙的速度是2 m/s,加速度是3 m/s2;物體丙的速度是-4 m/s,加速度是2 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A點時,物體甲最快,丙最慢
B.通過A點前1 s時,物體乙、丙的運動方向相同
C.通過A點后1 s時,物體甲、乙的速度相同
D.通過A點后3 s時,物體甲、乙、丙的運動方向均相同
解析:選BCD.通過A點時,物體甲的速度大小為6 m/s,乙的速度大小為2 m/s,丙的速度大小為4 m/s,所以物體甲最快,乙最慢,故A錯誤;通過A點前1 s 時,根據公式v=v0+at,可得物體乙的速度v1=v0乙-a乙t1=-1 m/s,物體丙的速度v2=v0丙-a丙t1=-6 m/s,矢量的正負表方向,可知通過A點前1 s 時,物體乙、丙的運動方向相同,故B正確;通過A點后1 s時,根據公式v=v0+at,可得物體甲的速度v3=v0甲+a甲t2=5 m/s,物體乙的速度v4=v0乙+a乙t2=5 m/s,可知物體甲、乙的速度相同,故C正確;通過A點后3 s時,根據公式v=v0+at,可得物體甲的速度v5=v0甲+a甲t3=3 m/s,物體乙的速度v6=v0乙+a乙t3=11 m/s,物體丙的速度v7=v0丙+a丙t3=2 m/s,矢量的正負表方向,可知物體甲、乙、丙的運動方向相同,故D正確.
9.一質點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第3 s內的位移是2 m,第4 s內的位移是2.5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2 s內的位移是1.0 m
B.第2 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是1.75 m/s
C.前3 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2 m/s
D.質點的加速度是0.5 m/s2
解析:選BD.因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相等,可知s4-s3=s3-s2,則第2 s內的位移s2=1.5 m,A錯誤;第2 s末的瞬時速度大小等于第2 s和第3 s內的平均速度,即v2== m/s=1.75 m/s,B正確;前3 s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1.5 s時的瞬時速度,也等于第2 s內的平均速度,大小是3= m/s=1.5 m/s,C錯誤;質點的加速度a== m/s2=0.5 m/s2,D正確.
10.小球從空中自由下落,空氣阻力忽略不計,與水平地面相碰后反彈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由圖可知(  )
INCLUDEPICTURE "GBM23.TIF"
A.小球自由釋放的高度為1.25 m
B.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與反彈后向上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C.小球從接觸地面至反彈離開地面過程的速度變化量Δv=-8 m/s
D.小球能彈起的最大高度為0.9 m
解析:選ABC.下落階段,根據速度—時間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對應位移得s1=×5×0.5 m=1.25 m,故小球是從1.25 m高處自由下落的,故A正確;根據v-t圖線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與反彈后向上運動的加速度相同,故B正確;由題圖可知,碰撞前后速度改變量Δv=v2-v1=(-3-5) m/s=-8 m/s,即碰撞前后速度改變量為-8 m/s,故C正確;反彈階段,據速度—時間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對應位移得s2=×(-3)×0.3 m=-0.45 m,故小球能彈起的最大高度為0.45 m,故D錯誤.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8分)如圖所示,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的頻率為50 Hz,實驗時得到表示小車運動過程的一條清晰紙帶如圖所示,紙帶上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實際打點沒有畫出,測得相鄰計數點間距離分別為s1、 s2、 s3、s4、s5、s6,則:
INCLUDEPICTURE "25WZ87.TIF"
(1)打點計時器使用________(選填“交流”或“直流”)電源.
(2)相鄰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T=________.
(3)3點處瞬時速度計算表達式為v3=________(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T).
(4)利用4~6計數點之間的紙帶,求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用題中所給物理量符號表示,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T).
(5)關于打點計時器的使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4~6 V交流電源
B.先釋放紙帶,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C.紙帶上打的點越密,說明物體運動得越快
D.如果實際電源頻率為55 Hz,而計算時仍按50 Hz計算,則速度的測量值偏小
解析:(1)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
(2)打點計時器所接電源的頻率為50 Hz,紙帶上相鄰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實際打點沒有畫出,則相鄰兩計數點間時間間隔T=0.02×5 s=0.1 s.
(3)由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得3點處瞬時速度計算表達式為v3=.
(4)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Δs=aT2,利用4~6計數點之間的紙帶,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5)電火花計時器使用的是220 V交流電源,A錯誤;為了充分利用紙帶,得到更多的數據,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待打點穩定后,再釋放紙帶,B錯誤;紙帶上打的點越密,說明物體在相同時間內運動的距離越小,則運動得越慢,C錯誤;用打點計時器測定物體的速度,如果實際電源頻率為55 Hz,可知打點周期T′= s< s,而計算時仍按50 Hz計算,計算得到的兩點間所用時間偏大,則速度的測量值偏小,D正確.
答案:(1)交流 (2)0.1 s (3) (4)
(5)D
12.(10分)如圖甲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使重物拖著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可以測定重力加速度.
INCLUDEPICTURE "24AS66.TIF"
(1)所需器材有打點計時器(帶導線)、紙帶、復寫紙、帶鐵夾的鐵架臺和帶夾子的重物,此外還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
A.直流電源、天平、秒表
B.交流電源、天平、秒表
C.交流電源、毫米刻度尺
D.交流電源、毫米刻度尺、秒表
(2)實驗過程中,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___.
A.先接通電源,再使紙帶運動
B.先使紙帶運動,再接通電源
C.釋放時,將接好紙帶的重物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
D.釋放紙帶時,手捏住紙帶上方,且使紙帶豎直
(3)圖乙是實驗中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打點計時器接周期為T=0.02 s的交流電源. 0、1、2、3、4為計數點,每兩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點,已知計數點之間的距離分別為:s1=38.4 mm,s2=92.0 mm,s3=161.2 mm,s4=245.6 mm.
INCLUDEPICTURE "24AS67.TIF"
①寫出計數點1對應的重物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1=________,利用逐差法求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為g=________. (用題目中給的字母表示)
②重力加速度大小g=________. (保留3位有效數字)
解析:(1)依題意,除實驗所提供的器材外,還需要的器材有打點計時器所需的交流電源,測量紙帶間距離所需的毫米刻度尺,打點計時器本身具有計時功能,所以不需要秒表,本實驗不需要用天平測重物的質量.
(2)實驗過程中,應先接通電源,待電源穩定后再使紙帶運動,故A正確,B錯誤;釋放時,為了充分利用紙帶,讓紙帶打出較多清晰的點,需要將接好紙帶的重物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故C正確;為了減小紙帶受到的阻力,使紙帶盡可能做自由落體運動,釋放紙帶時,手應捏住紙帶上方,且使紙帶保持豎直,故D正確.
(3)每兩個計時點取一個計數點,則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2T=0.04 s;
①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某段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可得計數點1對應的重物速度的計算公式為v1=
利用逐差法Δs=at2,可得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為g==.
②把紙帶中相關數據代入上式,可得重力加速度大小
g= m/s2≈9.63 m/s2.
答案:(1)C (2)ACD (3)① 
②9.63 m/s2
13.(10分)ETC是高速公路上不停車電子收費系統的簡稱.如圖所示,汽車通過ETC通道時,先在收費站中心線前方75 m處的A點保持5 m/s的速度行駛,到達中心線O點后,再勻加速行駛至中心線后方100 m處的B點,此時速度為15 m/s.設汽車加速時加速度的大小為1 m/s2,求汽車在O、B間的:
INCLUDEPICTURE "HTSL96.TIF"
(1)運動時間t;(5分)
(2)平均速度.(5分)
解析:(1)汽車在O、B間運動過程中,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v=v0+at
代入數據解得t=10 s.
(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
代入數據解得=10 m/s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答案:(1)10 s (2)10 m/s,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14.(12分)如圖所示,工人在建筑工地上利用塔吊運送物體.在t=0時刻,物體從靜止離開地面,加速運動4 s后速度大小達到4 m/s,此時離地高度為8 m,接著以4 m/s勻速向上運動了8 s,再經過2 s減速到0,剛好停在目標層高度.物體始終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求:
INCLUDEPICTURE "HTSL97.TIF"
(1)物體在勻速階段的路程;(3分)
(2)物體在加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3分)
(3)物體減速階段的加速度.(6分)
解析:(1)物體在勻速階段的路程
s勻=vt=4×8 m=32 m.
(2)物體在加速階段的平均速度大小
== m/s=2 m/s.
(3)勻減速直線運動過程,由0=v-a3t3
解得物體勻減速階段的加速度大小a3=2 m/s2
方向豎直向下.
答案:(1)32 m (2)2 m/s (3)2 m/s2,方向豎直向下
15.(14分)如圖所示,兩個同學在直跑道上練習接力,甲在離接力區前端s=15 m的M處以大小a=2 m/s2的加速度開始減速的同時,身后與他相距Δx=10 m的乙由靜止開始以大小a=2 m/s2的加速度加速追趕甲,已知甲的初速度v0=8 m/s,求:
INCLUDEPICTURE "Wla73.TIF"
(1)甲減速到0時所用的時間及通過位移的大小;(6分)
(2)在追趕的過程中甲與乙之間的最大距離.(8分)
解析:(1)根據題意,由運動學公式可得,甲減速到0時所用的時間t1==4 s
甲減速到0時所通過的位移大小x0= eq \f(v,2a) =16 m.
(2)當甲和乙速度相等時,距離最大,根據速度時間關系
v0-at2=at2
解得t2=2 s
甲的位移x1=v0t2-at=12 m
乙的位移x2=at=4 m
最大距離xmax=x1-x2+Δx=18 m.
答案:(1)4 s 16 m (2)18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罗城| 哈巴河县| 灵台县| 清新县| 隆德县| 辽源市| 山丹县| 岳普湖县| 连州市| 苏尼特右旗| 秀山| 兰州市| 木里| 青海省| 黑水县| 永寿县| 大埔区| 剑河县| 隆昌县| 永和县| 武山县| 玛多县| 徐闻县| 洞头县| 武胜县| 苏尼特右旗| 武强县| 兴隆县| 肇庆市| 水富县| 兴隆县| 扬州市| 齐河县| 年辖:市辖区| 海伦市| 安多县| 绥江县| 葫芦岛市| 扬中市| 浦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