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單元測試卷(滿分:100分 時間:60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生活中許多物體都可以發光,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A.夜晚天上的月亮 B.教室中反光的黑板C.電影院放電影時,熒幕上的畫面 D.看電影時,電視機中的畫面2.如圖所示的自然現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甲圖:水中的筷子“彎折”了B.乙圖:樹前下的圓形光斑C.丙圖:物體在水中的倒影D.丁圖:海市蜃樓3.下面關于反射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C.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并不在同一平面內D.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沒有重合的可能4.為避免司機低頭觀察汽車儀表、忽略路況而造成事故,廠商開發出一種抬頭顯示器(如圖所示)。拾頭顯示器安裝在駕駛臺上,顯示面水平朝上,司機平視:借助透明擋風玻璃看到顯示的像。某時,司機看到了數字9,則水平顯示面上顯示的圖形應是( )A. B. C. D.5.當前在我們進校園時,安保人員經常使用一種叫“額溫槍”的測溫儀器,只要把“槍口”對準人的額頭或手腕,“槍尾”的顯示屏就能顯示人體的溫度。“額溫槍”測溫利用的是( )A.額溫槍發出的紅外線 B.人體發出的紫外線C.額溫槍發出的超聲波 D.人體發出的紅外線6.一只白鶴靜立在平靜的水中,在岸邊可以看到白鶴的兩個“影”——影子和倒影,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白鶴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白鶴飛離水面時,它的倒影會變小C.白鶴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白鶴在水中的倒影是實像7.下列關于光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彩虹是色散現象B.光從一種透明介質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不一定發生改變C.在光線較暗的房間里,要想用照相機拍電視機上的畫面必須使用閃光燈D.鏡子上蒙上一層小水珠后就無法看清物體在鏡中成的像,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8.在雨后的夜晚走路,為了防止腳踩到積水,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迎著或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都應是積水凹地B.迎著或背著月光走,地上發暗處都應是積水凹地C.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積水凹地;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積水凹地D.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積水凹地;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積水凹地9.如圖是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發生了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入射光線是GO,入射角是30°B.法線是BF,界面是AD,右側是玻璃C.反射光線是OE,折射光線是OC,折射角是30°D.如果減小入射角,則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從90°開始增大10.如圖所示,平面鏡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鉛筆從平面鏡前處,以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鏡勻速靠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鉛筆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大小不變B.鉛筆的像相對于鉛筆的速度為C.經過,鉛筆與它的像之間的距離變為D.若平面鏡順時針轉至圖中虛線位置,鉛筆的像將與鉛筆垂直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空1.5分,共24分)11.小明在課外按如圖所示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選填 “三角形 ”或“蠟燭 ”) (選填“倒立的實像 ”、“倒立的虛像 ”、“正立的實像 ”或“正立的虛像 ”)。12.世界各地有時出現“月全食”現象,這是由于 形成的,如圖表示月全食時太陽、地球、月球的位置,則圖中的A是 。13.一個不發光 的物體 , 我們 能從 四面八方看到它 , 是 由于物體表面對入射光線發生 ;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 35° ,轉動反射面,使反射角增大 5° ,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變為 。14.小美老師筆直站在家門口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0.6m處檢查著裝,她在鏡中的像離她的距離為 m,由于近視看不清繼續對著平面鏡移動了0.2m,所成像的大小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15.如圖所示,學校車庫的出口位置是一處交通拐點,設立有一塊鏡子——街道拐角鏡,通過鏡子可以擴大視野,加強校園交通安全。這種鏡面,物理學上稱之為 鏡,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16.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過了脖子,下水后他驚慌失措,幸好有同學相救,才脫離危險、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會比實際的 (選填“淺”或“深”)是因為光從池底射進空氣中時發生 。17.圖甲是小攝影師小明用手機拍攝的瀑布下美麗的彩虹,手機屏幕上呈現出的多彩畫面由紅、綠、 三種色光混合而成;如圖乙所示,小明戴的遮陽帽是為了防護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18.有一臺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它通過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打到光電屏(能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行處理)上來顯示液面的高度。如圖所示,光束以與液面成射向液面,反射角的度數是 ;當光電屏上的光點由移到時,表示液面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19.如圖甲所示,光線AO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水中,請畫出光路圖(不考慮光線在水面的反射)。20.電視機的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傳遞信息對電視機進行遙控的。一次小黃坐的位置與電視機紅外線接收窗口之間剛好有張椅子擋住視線,如圖所示。小黃利用光的反射,將遙控器對準房間光滑的墻壁按動遙控器達到了遙控的目的,請你在圖中畫出遙控器發出紅外線傳播到電視機紅外線接收窗口途徑(紅外線反射線路)。 四、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21.在“探究光反射的規律”時,小李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1)將平面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應該選擇 (選填“粗糙”或“光滑”)的硬紙板作為光屏,硬紙板與平面鏡保持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從各個角度都能看到紙板上的光路,是因為在紙板上發生了 ;(選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2)實驗時,將一束光貼著紙板P沿E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Q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F。接著將紙板Q繞ON向前或向后翻折,則紙板Q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紙板Q繞ON向后翻折的過程中,反射光線的位置 (選填“改變”或“不變”);(3)在圖甲中,若沿著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現象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4)若保持平面鏡位置不變,將紙板向后傾斜一個角度(如圖乙),入射光線仍能呈現在紙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的O點,此時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5)小明同學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他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結論并不一致,請你分析小明測量實驗數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是 ,訂正錯誤后,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次數 1 2 3 4 5 620° 30° 40° 50° 60° 70°70° 60° 50° 40° 30° 20°22.某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1)實驗時應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鏡面上,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2)將與A完全相同未點燃的蠟燭B放到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比較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選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變量法”);(3)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且它們的連線與鏡面 。(4)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會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實驗中若只將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 (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5)如圖丙所示,小明想確定家中穿衣鏡成像的反射面,他將筆尖緊貼鏡面A,發現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說明 (填“A”或“B”)是反射面。23.某小組選用了圖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律”。(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 ;(2)圖8甲中,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則折射角是 (填“”或“”);(3)光從空氣射入水中,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8丙中,其中1和、2和…4和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入射角為 度,此時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4)若讓光線沿、…和入射,發現折射光線恰好與其對應的入射光線重合,這一現象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五、計算題(共12分)24.某天文愛好興趣小組為了測量地球和月球的距離,他們做了如下實驗:用一個激光發射器向月球發射一激光信號,經過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號。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以下問題:(1)光年是 單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多少?( )(3)若有一架航天飛機以的速度從地球勻速飛向月球,需要多長時間?(4)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大約8分鐘的時間到達地球,估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答案解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1.生活中許多物體都可以發光,下列物體中屬于光源的是( )A.夜晚天上的月亮 B.教室中反光的黑板C.電影院放電影時,熒幕上的畫面 D.看電影時,電視機中的畫面【答案】D【解析】A.月亮雖然亮,但月亮是反射的太陽的光,本身不會發光,不屬于光源,A不符合題意;B.教室中反光的黑板,本身不會發光,發亮是因為反射了光,因此不是光源,故B不符合題意;C.放電影時所看到的銀幕,本身不會發光,它反射的是放映機發出的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題意;D.放電視時看到的電視機畫面,是內部的顯像管發光,因此屬于光源,故D符合題意。故選D。2.如圖所示的自然現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A.甲圖:水中的筷子“彎折”了B.乙圖:樹前下的圓形光斑C.丙圖:物體在水中的倒影D.丁圖:海市蜃樓【答案】B【解析】A.放在水中的筷子看起來向上彎折,是因為筷子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面處發生折射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樹前下的圓形光斑屬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B符合題意;C.物體在水中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不符合題意;D.海市蜃樓是一種由光的折射產生的現象,是由于空氣的密度不均勻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3.下面關于反射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C.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并不在同一平面內D.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沒有重合的可能【答案】A【解析】AC.根據光的反射定律,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正確,C錯誤;B.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故B錯誤;D.當光垂直入射時,反射光線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線合一,反射光線、入射光線重合,故D錯誤。故選A。4.為避免司機低頭觀察汽車儀表、忽略路況而造成事故,廠商開發出一種抬頭顯示器(如圖所示)。拾頭顯示器安裝在駕駛臺上,顯示面水平朝上,司機平視:借助透明擋風玻璃看到顯示的像。某時,司機看到了數字9,則水平顯示面上顯示的圖形應是( )A. B. C. D.【答案】B【解析】擋風玻璃與水平顯示面上各點的距離不同,根據平面鏡所成像與物體對應點關于鏡面對稱可知,當擋風玻璃上出現9時,水平顯示面上顯示的圖形如B所示,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5.當前在我們進校園時,安保人員經常使用一種叫“額溫槍”的測溫儀器,只要把“槍口”對準人的額頭或手腕,“槍尾”的顯示屏就能顯示人體的溫度。“額溫槍”測溫利用的是( )A.額溫槍發出的紅外線 B.人體發出的紫外線C.額溫槍發出的超聲波 D.人體發出的紅外線【答案】D【解析】一切物體都輻射紅外線,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紅外線的本領越強,人體輻射紅外線,額溫槍通過接收人體輻射的紅外線來測量人體溫度。故選D。6.一只白鶴靜立在平靜的水中,在岸邊可以看到白鶴的兩個“影”——影子和倒影,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白鶴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白鶴飛離水面時,它的倒影會變小C.白鶴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白鶴在水中的倒影是實像【答案】C【解析】AD.白鶴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故AD錯誤;B.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白鶴飛離水面時,它的倒影大小不變,故B錯誤;C.白鶴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在白鶴背光的一側形成的暗區域,故C正確。故選C。7.下列關于光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彩虹是色散現象B.光從一種透明介質射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光的傳播方向不一定發生改變C.在光線較暗的房間里,要想用照相機拍電視機上的畫面必須使用閃光燈D.鏡子上蒙上一層小水珠后就無法看清物體在鏡中成的像,是因為發生了漫反射【答案】C【解析】A.雨后彩虹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組成,這是光的色散現象,故A正確,不合題意;B.光從一種介質垂直入射到另一透明介質時,傳播方向不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照相機閃光燈的光照射到電視機的熒光屏上,會發生反射,使閃光燈發出的光線回到鏡頭,所以不能清楚的拍出電視機上的畫面,故C錯誤,符合題意;D.鏡子上蒙上一層小水珠后,原來光滑的鏡面變得凹凸不平了,鏡面反射變成了漫反射,因此就無法看清物體在鏡中成的像,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8.在雨后的夜晚走路,為了防止腳踩到積水,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迎著或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都應是積水凹地B.迎著或背著月光走,地上發暗處都應是積水凹地C.迎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積水凹地;背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積水凹地D.迎著月光走,地上暗處是積水凹地;背著月光走,地上發亮處是積水凹地【答案】C【解析】水面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迎著月光走,水面反射進入眼睛的光線較多,水面較亮;背著月光走,地面反射進入眼睛的光線較多,地面較亮,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9.如圖是一束光在空氣和玻璃兩種介質的界面上發生了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入射光線是GO,入射角是30°B.法線是BF,界面是AD,右側是玻璃C.反射光線是OE,折射光線是OC,折射角是30°D.如果減小入射角,則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從90°開始增大【答案】C【解析】ABC.由圖可知,∠AOG=60°,所以∠GOF=90°﹣60°=30°而∠EOF=30°,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得BF為法線,AD為界面;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兩側,則OC為折射光線,GO為入射光線,OE為反射光線;入射角∠GOF=30°,折射角∠BOC=90°﹣30°=6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界面AD的右邊是玻璃,左邊是空氣,故C錯誤,符合題意;AB正確,不符合題意;D.根據圖示可知∠EOD=90°﹣30°=60°所以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為∠EOC=60°+30°=90°如果減小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隨之減小,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都向法線靠近,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的夾角則從90°開始增大,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10.如圖所示,平面鏡豎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鉛筆從平面鏡前處,以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鏡勻速靠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鉛筆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大小不變B.鉛筆的像相對于鉛筆的速度為C.經過,鉛筆與它的像之間的距離變為D.若平面鏡順時針轉至圖中虛線位置,鉛筆的像將與鉛筆垂直【答案】B【解析】A.由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可知,像與物大小相同,鉛筆與平面鏡的距離改變,鉛筆在鏡中的像的大小不變,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若鉛筆以5cm/s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同時像也以5cm/s速度向平面鏡靠近,則鉛筆的像相對于鉛筆的速度為5cm/s+5cm/sl0cm/s故B錯誤,符合題意;C.因像和物體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當鉛筆以5cm/s的速度向平面鏡靠近時,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得,2s內鉛筆通過的距離s=vt=5cm/s×2s=10cm2s后鉛筆到平面鏡距離為40cm-10cm=30cm像到平面鏡間距離也為30cm,所以2s后鉛筆與鏡中的像相距30cm+30cm=60cm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鉛筆與平面鏡的夾角為45°,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此時平面鏡將鉛筆與像的夾角平分,所以鉛筆與它在平面鏡中的像互相垂直,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空1.5分,共24分)11.小明在課外按如圖所示裝置做小孔成像實驗。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 (選填 “三角形 ”或“蠟燭 ”) (選填“倒立的實像 ”、“倒立的虛像 ”、“正立的實像 ”或“正立的虛像 ”)。【答案】 蠟燭 倒立的實像【解析】[1][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具體應用,如果易拉罐底部 小孔是三角形,成的是蠟燭倒立的實像。12.世界各地有時出現“月全食”現象,這是由于 形成的,如圖表示月全食時太陽、地球、月球的位置,則圖中的A是 。【答案】 光沿直線傳播 地球【解析】[1][2]日食、月食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發生月全食時,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應在一條直線上,地球在中間擋住太陽光,從而形成月全食,所以地球應在A位置,月球在B處。13.一個不發光 的物體 , 我們 能從 四面八方看到它 , 是 由于物體表面對入射光線發生 ;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為 35° ,轉動反射面,使反射角增大 5° ,則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變為 。【答案】 漫反射 120°【解析】[1]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的光進入眼中,而能從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說明反射光線是向四面八方傳播的,這是漫反射的特征。[2]因為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是35°,所以入射角為90°-35°=55°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為55°,所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是110°,轉動平面鏡,當入射角增大5°時,入射角變為55°+5°=60°所以反射角也變為60°,此時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120°。14.小美老師筆直站在家門口豎直放置的穿衣鏡前0.6m處檢查著裝,她在鏡中的像離她的距離為 m,由于近視看不清繼續對著平面鏡移動了0.2m,所成像的大小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答案】 1.2 不變【解析】[1]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到鏡面距離相等,她到鏡面的距離為0.6m,所以,她在鏡中的像離她的距離為1.2m。[2]平面鏡成的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她對著鏡面移動后,所成的像的大小不變。15.如圖所示,學校車庫的出口位置是一處交通拐點,設立有一塊鏡子——街道拐角鏡,通過鏡子可以擴大視野,加強校園交通安全。這種鏡面,物理學上稱之為 鏡,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 。【答案】 凸面 反射【解析】[1]圖中鏡子中間向外凸起,稱為凸面鏡,可以發散光線,從而擴大視野。[2]凸面鏡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16.清澈見底,看起來不過齊腰深的池水,不會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過了脖子,下水后他驚慌失措,幸好有同學相救,才脫離危險、小明在岸上看池水會比實際的 (選填“淺”或“深”)是因為光從池底射進空氣中時發生 。【答案】 淺 折射【解析】[1][2]池底反射的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向水面偏折,人看到的池底在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上,看到的是池底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虛像,像在池底實際位置的上方,因此看起來池水較淺。17.圖甲是小攝影師小明用手機拍攝的瀑布下美麗的彩虹,手機屏幕上呈現出的多彩畫面由紅、綠、 三種色光混合而成;如圖乙所示,小明戴的遮陽帽是為了防護 (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答案】 藍 紫外線【解析】[1]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手機屏幕上呈現出的多彩畫面由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2]過量的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戴的遮陽帽是為了防護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18.有一臺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它通過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打到光電屏(能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進行處理)上來顯示液面的高度。如圖所示,光束以與液面成射向液面,反射角的度數是 ;當光電屏上的光點由移到時,表示液面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答案】 60° 下降【解析】[1]此時入射光線與液面夾角為30°,則入射角為90°-30°=6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為60°。[2]由于入射光線是固定的,且光在水面上發生的是鏡面反射,當水面發生變化時,故反射光線的方向與原來的反射光線是平行的,如下圖所示由圖可見,當反射到光電屏接收平面上的光點從點由S1移到S2,表明液面是下降的。三、作圖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19.如圖甲所示,光線AO經平面鏡反射后進入水中,請畫出光路圖(不考慮光線在水面的反射)。【答案】【解析】過反射點O作垂直于平面鏡的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再過折射點作法線,根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大致畫出折射光線的方向20.電視機的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傳遞信息對電視機進行遙控的。一次小黃坐的位置與電視機紅外線接收窗口之間剛好有張椅子擋住視線,如圖所示。小黃利用光的反射,將遙控器對準房間光滑的墻壁按動遙控器達到了遙控的目的,請你在圖中畫出遙控器發出紅外線傳播到電視機紅外線接收窗口途徑(紅外線反射線路)。 【答案】【解析】以墻壁為對稱軸,作紅外接收口的對稱點A,連接遙控器與點A,交墻壁于點O即為入射點,O點與紅外接收口的連線為反射光線,O點與紅外遙控器的連線為入射光線四、實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21.在“探究光反射的規律”時,小李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1)將平面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應該選擇 (選填“粗糙”或“光滑”)的硬紙板作為光屏,硬紙板與平面鏡保持如圖甲所示,實驗中從各個角度都能看到紙板上的光路,是因為在紙板上發生了 ;(選填“漫反射”或“鏡面反射”)(2)實驗時,將一束光貼著紙板P沿E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Q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F。接著將紙板Q繞ON向前或向后翻折,則紙板Q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紙板Q繞ON向后翻折的過程中,反射光線的位置 (選填“改變”或“不變”);(3)在圖甲中,若沿著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現象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4)若保持平面鏡位置不變,將紙板向后傾斜一個角度(如圖乙),入射光線仍能呈現在紙板上,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的O點,此時 (選填“能”或“不能”)在紙板上看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 (選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內;(5)小明同學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他根據表中數據得出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結論并不一致,請你分析小明測量實驗數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是 ,訂正錯誤后,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次數 1 2 3 4 5 620° 30° 40° 50° 60° 70°70° 60° 50° 40° 30° 20°【答案】 粗糙 漫反射 不能 不變 可逆 不能 在 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 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析】(1)[1][2]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一束平行光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線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個方向,這種反射叫做漫反射。實驗中為使能從各個角度都能看到紙板上的光路,將平面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應該選擇粗糙的硬紙板作為光屏,硬紙板與平面鏡保持如圖甲所示,是因為在紙板上發生了漫反射。(2)[3][4]實驗時,將一束光貼著紙板P沿E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Q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F。接著將紙板Q繞ON向前或向后翻折,因此時兩紙板不在同一平面內,則紙板Q上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在紙板Q繞ON向后翻折的過程中,雖然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但反射光線的位置不變。(3)[5]在圖甲中,若沿著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現象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4)[6][7]若保持平面鏡位置不變,將紙板向后傾斜一個角度,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鏡的O點時,反射光線與紙板不在同一平面內,但是反射光線、法線、入射光線三線在同一平面內,所以此時不能。(5)[8][9]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當入射角分別為20°、30°、40°、50°、60°、70°時,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即反射角)也應分別是20°、30°、40°、50°、60°、70°,而不是70°、60°、50°、70°、40°、30°、20°,根據數學知識,此時的正好是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故測量實驗數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是反射角測量錯誤,把反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當成了反射角。根據可知反射角分別等于20°、30°、40°、50°、60°、70°,故訂正錯誤后,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反射現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2.某小組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1)實驗時應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豎立在水平鏡面上,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2)將與A完全相同未點燃的蠟燭B放到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比較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選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變量法”);(3)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且它們的連線與鏡面 。(4)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會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實驗中若只將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 (選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變”);(5)如圖丙所示,小明想確定家中穿衣鏡成像的反射面,他將筆尖緊貼鏡面A,發現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說明 (填“A”或“B”)是反射面。【答案】 薄 位置 等效替代法 相等 垂直 不變 不變 B【解析】(1)[1]玻璃板兩面分別會成一個像,為了防止重影,應選用薄一些的玻璃板。[2]由于玻璃板既能代替平面鏡成像,又能透光,可以透過玻璃板觀察到代替蠟燭A的像的蠟燭B,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3]將與A完全相同未點燃的蠟燭B放到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A和B,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這里采用的探究方法是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3)[4][5]由圖乙可得出: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且它們的連線與鏡面垂直。(2)[6][7]平面鏡成等大的像,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不變;由于蠟燭A的像的位置與蠟燭A的位置關于玻璃板對稱,實驗中若只將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蠟燭A的位置不變,則蠟燭A所成像的位置不變。(5)[8]將筆尖緊貼鏡面A,發現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這是因為筆尖到反射面有一段距離,即筆尖通過B面成像(穿衣鏡的里層鍍了膜,鍍膜后增強了光的反射),從而造成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由此可見,B是反射面。23.某小組選用了圖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的折射規律”。(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 ;(2)圖8甲中,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O點,則折射角是 (填“”或“”);(3)光從空氣射入水中,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8丙中,其中1和、2和…4和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且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入射角為 度,此時折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4)若讓光線沿、…和入射,發現折射光線恰好與其對應的入射光線重合,這一現象說明:在折射現象中, 。【答案】 在同一平面內 ∠ DOF 增大 小于 0 等于 光路可逆【解析】(1)[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當光屏折轉后,光屏上看不到折射光線,說明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2]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圖甲中折射角是∠ DOF 。(3)[3][4]比較折射角和對應的入射角的大小可得,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6]當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水中時,入射光線與法線重合,入射角為0度,此時折射角也為0度,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4)[7]光線逆著原來折射光線的方向入射,折射光線逆著原來入射光線的方向,這一現象說明:在折射現象中,光路可逆。五、計算題(共12分)24.某天文愛好興趣小組為了測量地球和月球的距離,他們做了如下實驗:用一個激光發射器向月球發射一激光信號,經過后接收到返回的激光信號。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以下問題:(1)光年是 單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多少?( )(3)若有一架航天飛機以的速度從地球勻速飛向月球,需要多長時間?(4)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大約8分鐘的時間到達地球,估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多少?【答案】 長度 3.9×108m 780h 1.44×1011m【解析】解:(1)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內經過的距離,所以是長度單位。(2)地球到月球的距離(3)需要的時間(4)光從太陽到達地球的時間,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答:(1)光年是長度單位;(2)地球和月球相距3.9×108m;(3)若有一架航天飛機以的速度從地球勻速飛向月球,需要780h;(4)太陽發出的光要經過大約8分鐘的時間到達地球,估算出太陽到地球的距離是1.44×1011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