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模塊綜合檢測(含解析)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模塊綜合檢測(含解析)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模塊綜合檢測A、B卷
A卷——基本能力評價
(本試卷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有關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北京時間2021年5月15日7時18分,“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其中15日7時18分指的是時間間隔
B.地面控制人員監測“天問一號”在火星表面位置時不可以將“天問一號”看成質點
C.假設“天問一號”繞火星運行的軌道為圓形軌道,軌道半徑為R,則“天問一號”繞火星運行一周的過程中,位移最大為2R,路程最大為2πR
D.“天問一號”在火星上空運行時不受重力作用
2.如圖所示,由于風的緣故,河岸上的旗幟向右飄,在河面上的兩艘船A、B上的旗幟分別向右和向左飄,A、B船的運動狀態是(  )
A.A船肯定是向左運動的
B.A船肯定是靜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運動的
D.B船可能是靜止的
3.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套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全要素試驗系統在長春完成首次懸浮運行,其運行速度可達600 km/h以上,標志著我國在高溫超導電動懸浮領域實現重要技術突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600 km/h ”約為2 160 m/s
B.懸浮列車行駛時不受空氣阻力
C.此懸浮列車的最大速度比高鐵的大
D.題中“600 km/h”指的是全程平均速度的大小
4.如圖所示,用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推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但物體始終靜止,關于這一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始終為0
B.物體受到的合外力逐漸增大
C.物體不受摩擦力
D.物體受摩擦力不變
5.一家從事創新設計的公司打造了一臺飛行汽車,既可以在公路上行駛,也可以在天空中飛行。已知該飛行汽車在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速度達到40 m/s后離開地面。離開跑道后的加速度為5 m/s2,最大速度為200 m/s。飛行汽車從靜止開始加速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時間為(  )
A.40 s B.52 s
C.88 s D.100 s
6.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和輕繩重力不計,不計一切摩擦,物體重G=10 N,彈簧測力計A和B的讀數分別為(  )
A.10 N ,0 B.10 N,20 N
C.10 N,10 N D.20 N,10 N
7.如圖,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汽車車廂內有一個小球用輕繩懸掛在光滑豎直的車廂前壁上。輕繩對球的拉力為F,小球與車廂前壁間的彈力為N,則當汽車的加速度減小時(  )
A.F不變,N增大    B.F不變,N減小
C.F減小,N減小 D.F減小,N不變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6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始終保持以速度v勻速運動,某時刻把一個物塊無初速地放在傳送帶左端,經過一段時間,物塊與傳送帶一起以速度v運動。對上述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始終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B.在達到速度v之前,物塊相對傳送帶向左滑動
C.在達到速度v之前,物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D.與傳送帶一起以速度v運動時,物塊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9.t=0時刻,質點P從原點由靜止開始做直線運動,其加速度a隨時間t按圖示的正弦曲線變化,周期為2t0。在0~3t0時間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t0時,P回到原點
B.t=2t0時,P的運動速度最小
C.t=t0時,P到原點的距離最遠
D.t=t0時,P的運動速度與t=t0時相同
10.如圖所示,一定質量的物體通過輕繩OC懸掛,結點為O。人沿水平方向拉著OB繩,物體和人均處于靜止狀態。若人的拉力方向不變,緩慢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A繩中的拉力先減小后增大
B.OB繩中的拉力逐漸增大
C.人對地面的壓力逐漸減小
D.地面對人的摩擦力逐漸增大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6分)“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律”的實驗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如圖乙所示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圖乙中的________(填“F”或“F′”)是力F1和F2合力的測量值。
(3)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________。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角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為了讀數方便,可以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成一定傾角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12.(9分)在利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特點的實驗中,某同學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選取便于測量的部分進行研究,把計時起點標為0,往后再每隔4個點標定一個計數點,分別標以1、2、3、4、5、6、7,如圖甲所示。
(1)已知相鄰兩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1、2兩點之間的距離為x2,2、3兩點之間的距離為x3,則打下計數點2時小車的瞬時速度為________。
(2)該同學根據測量數據計算出小車的速度并記入下表。請在如圖乙所示的坐標紙上,根據表中數據作出小車運動的v-t圖像;由圖像可求得小車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 m/s2。
計數點 0 1 2 3 4 5 6
時間t/s 0 0.1 0.2 0.3 0.4 0.5 0.6
速度v/(m·s-1) 0.81 1.00 1.20 1.39 1.60 1.80
13.(12分)如圖所示,輕繩AO與BO共同吊起質量為m的重物,AO與BO垂直,BO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求AO、BO所受的拉力大小。
14.(13分)一艘質量M=3.5×103 kg的宇宙飛船正在做遠離星球的太空飛行,發現前方有一物體。為探測該物體的質量,飛船去接觸物體,接觸以后啟動飛船的推進器,使飛船和物體一起做勻加速直線運動,10.0 s內速度增加了1.50 m/s。已知推進器的推力F=9.0×102 N,求該物體的質量m。
15.(14分)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電動玩具汽車質量為2.5 kg,電機提供的牽引力恒為3.1 N,啟動后小車速度為0.4 m/s時,將一質量為0.5 kg的小物體無初速度放在小車上,小物體與車廂間動摩擦因數為0.1,小車受到地面的阻力為總重力的0.02倍,小物體未從車廂掉下,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計空氣阻力,求:
(1)小物體在車廂內滑動的時間;
(2)小物體在車廂內滑動的距離。
模塊綜合檢測
B卷——綜合素養評價
(本試卷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如圖所示,魚兒擺尾擊水躍出水面,吞食荷花花瓣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魚兒吞食花瓣時魚兒受力平衡
B.魚兒擺尾出水時浮力大于重力
C.魚兒擺尾擊水時受到水的作用力
D.研究魚兒擺尾擊水躍出水面的動作可把魚兒視為質點
2.無人機航拍以無人駕駛飛機作為空中平臺進行攝影。某款質量m=1 kg的攝影無人機開始懸停在湖面一定高度處,為了全景拍攝景物,無人機先加速下降至v1=4 m/s再勻速下降最后減速下降至速度為0。接著無人機加速上升達到v2=6 m/s隨即減速上升,速度為0時,恰好升至原來高度。已知加速和減速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2 m/s2,a2=1 m/s2。忽略空氣阻力影響,求無人機上升的高度H(  )
A.24 m B.27 m
C.32 m D.42 m
3.用一個水平推力F(F=kt,k為常數,t為時間)把重力為G的物體壓在豎直的足夠高的平整的墻上,如圖所示。從t=0開始,能正確描述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的是下圖中的(  )
4.一個傾角為θ=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個質量為m=1.0 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以v0=4.0 m/s的初速度由底端沿斜面上滑,小物塊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μ=0.25。若斜面足夠長,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小物塊沿斜面上滑時的加速度大小為(  )
A.5 m/s2 B.4 m/s2
C.8 m/s2 D.10 m/s2
5.拍球是小孩子喜歡玩的一項游戲。如圖所示,小孩在離地0.6 m的地方向下拍球,球落地時速度大小為4 m/s,接觸地面后彈起時的速度大小為3 m/s,假設球與地面的接觸時間為 0.1 s,取豎直向下為正方向,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與地面接觸這段時間內,球的速度變化量為1 m/s
B.與地面接觸這段時間內,球的平均加速度為-70 m/s2
C.從開始拍球到小球彈到最高點的位移為-0.45 m
D.從開始拍球到小球彈到最高點的過程中,球的平均速度為1.75 m/s
6.引體向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之一。當你雙手握住單杠處于靜止狀態時,可以簡化成如下模型:在水平桿MN上套有兩個質量不計的小環A和B,一不可伸長的細線兩端分別系在環A、B上,并在細線中點處通過小滑輪掛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整個系統處于平衡狀態。當增加A、B之間的距離,整個系統再次達到平衡狀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環A和B所受水平桿支持力都變大
B.小環A和B所受摩擦力都變小
C.細線中張力變大
D.小環A的合力變大
7.如圖所示,“嫦娥五號”探測器靜止在月球平坦表面處。已知探測器質量為m,四條腿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θ,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每條腿對月球表面壓力的大小為(  )
A.        B.
C. D.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每小題有多個選項符合題意。全部選對得6分,選對但不全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8.如圖,氫氣球的質量m=0.1 kg,無風時在輕繩的牽引下靜止在空中,此時輕繩的拉力為8 N。當有水平風吹來時,氣球受到大小為6 N的水平風力作用,輕繩傾斜一定角度后氣球仍靜止在空中,g=10 m/s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氣球所受浮力大小為9 N
B.有風時,氣球所受合力方向豎直向下
C.有風時,氣球所受合力大小為 N
D.有風時,輕繩的拉力大小為10 N
9.如圖所示,兩木塊A、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現以水平拉力F拉B沒有拉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間不存在摩擦力作用
B.A、B間有靜摩擦力作用
C.B與桌面間不存在靜摩擦力作用
D.若撤去外力F后,則A與B、B與桌面間都沒有摩擦力
10.如圖所示,甲同學用手拿著一把長50 cm的直尺,并使其處于豎直狀態;乙同學把手放在直尺50刻度線位置做抓尺的準備,某時刻甲同學松開直尺,直尺保持豎直狀態下落,乙同學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為30 cm;重復以上實驗,乙同學第二次用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為40 cm。直尺下落過程中始終保持豎直狀態。若從乙同學看到甲同學松開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時間叫“反應時間”,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抓住直尺的位置刻度值越大,則可說明用上述方法測出“反應時間”就越短
B.若某同學的“反應時間”大于0.4 s,則可以用該直尺用上述方法測量他的“反應時間”
C.乙同學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間,直尺的速度約為2 m/s
D.乙同學第一次的“反應時間”比第二次短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4分)
11.(6分)某同學進行“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
(1)實驗用到的打點計時器是用來記錄________和________的儀器;
(2)在進行實驗時,該同學將長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高,使得小車在不受牽引時能拖動紙帶沿長木板做__________運動,該操作的目的是補償阻力;
(3)當槽碼的質量m和小車的質量M大小關系滿足________時,可以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與槽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12.(9分)某同學利用測質量的小型家用電子秤,設計了測量木塊和木板間動摩擦因數μ的實驗。如圖(a)所示,木板和木塊A放在水平桌面上,電子秤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塊A和放在電子秤上的重物B通過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調節滑輪,使其與木塊A間的輕繩水平,與重物B間的輕繩豎直。在木塊A上放置n(n=0,1,2,3,4,5)個砝碼(電子秤稱得每個砝碼的質量m0為20.0 g),向左拉動木板的同時,記錄電子秤的對應示數m。
 
(1)實驗中,拉動木板時__________(填“必須”或“不必”)保持勻速。
(2)用mA和mB分別表示木塊A和重物B的質量,則m和mA、mB、m0、μ、n所滿足的關系式為m=__________。
(3)根據測量數據在坐標紙上繪制出m-n圖像,如圖(b)所示,可得木塊A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數字)。
13.(12分)如圖所示,用手握住一個重為9 N的酒瓶,使酒瓶始終處于豎直位置。已知酒瓶與手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3,若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取10 m/s2。試回答以下問題:
(1)用水平握力F1=40 N握住酒瓶,并處于靜止狀態,求酒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用水平握力F2=20 N握住酒瓶,求酒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3)至少用多大的水平握力才能握住酒瓶,使酒瓶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
14.(13分)如圖所示,物體A的重力GA=20 N,物體B的重力GB=20 N,對物體A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壓力F,A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4,其余摩擦不計,假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1)當F=40 N,物體A受到什么摩擦力?大小如何?
(2)若要使A勻速運動,所加的豎直向下的壓力F的大小是多少?
15.(14分)如圖所示為某游客在滑雪場正在滑雪的示意圖,滑道的傾斜部分可視為傾角θ=37°的斜面。若該游客從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經過8 s沿斜面下滑的位移大小x0=64 m,游客開始下滑的位置距離斜面底端為s=289 m。已知該游客在本次滑雪過程始終沒有使用撐桿,游客在經過斜面底端拐角時速度大小不變,運動過程受到的空氣阻力恒為游客和滑板總重力的。滑板與滑道各處動摩擦因數相同,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板與滑道間的動摩擦因數;
(2)游客在水平滑道上前進的位移。
模塊綜合檢測
A卷——基本能力評價
1.選C 15日7時18分指的是時刻,A錯誤;地面控制人員監測“天問一號”在火星表面位置時,其大小、形狀可忽略不計,可以將“天問一號”看成質點,B錯誤;“天問一號”繞火星運行一周的過程中,位移的最大值為圓形軌道的直徑的長度,為2R,路程的最大值為整個圓形軌道的周長,為2πR,C正確;“天問一號”在火星上空運行時仍受到重力作用,D錯誤。
2.選C 從河岸上的旗幟的飄動方向可以判斷風向右吹;由此可以判斷B船一定向右運動且船速比風速大;A船可能靜止,也可能向左運動,還有可能向右運動,但是船速比風速小,C正確,A、B、D錯誤。
3.選C 600 km/h 約為167 m/s,A錯誤;懸浮列車行駛時,受空氣阻力,B錯誤;高鐵的最大速度約為350 km/h,此懸浮列車的最大速度比高鐵的大,C正確;600 km/h指的是瞬時速度,D錯誤。
4.選A 物體始終靜止,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始終為0,A正確,B錯誤;物體相對于地面有向右運動的趨勢,受到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靜摩擦力和推力平衡,隨推力的增大而增大,C、D錯誤。
5.選B 在地面上的勻加速時間t1==20 s,離開地面后速度由40 m/s增加到200 m/s,加速度為5 m/s2,加速時間t2==32 s,所以總時間t=t1+t2=52 s,B正確。
6.選C 對彈簧測力計A:由重物受力平衡可得到,彈簧的拉力大小FA=G=10 N,則彈簧測力計A的讀數為10 N。對彈簧測力計B:由左側重物(或右側重物)受力平衡可得到,彈簧的拉力大小FB=G=10 N,則彈簧測力計B的讀數為10 N。
7.選B 設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對小球有F=,N=Fsin θ+ma,當汽車的加速度減小時,F不變,N減小,B正確。
8.選AB 物塊與傳送帶速度相等之前,物塊相對傳送帶向左滑動,受傳送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向右做加速運動;當物塊速度與傳送帶速度相等時,兩者無相對滑動,物塊不受摩擦力作用,C、D錯誤,A、B正確。
9.選BD 質點在0~t0時間內從靜止開始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運動再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此過程一直向前加速運動;t0~2t0時間內加速度和速度反向,先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再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2t0時刻速度減小到零,0~2t0時間內一直向前運動;2t0~4t0重復此過程的運動,即質點一直向前運動,A、C錯誤,B正確。a-t圖像的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t0~t0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為零,因此t0時刻的速度與t0時刻的速度相同,D正確。
10.選BD 以結點O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O點受到OA、OB、OC三根繩子的拉力而處于平衡狀態,由三角形定則可知,三個拉力依次首尾相連會構成閉合三角形,如圖甲所示;當人向左緩慢移動時,OA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α變大,但是結點O始終處于平衡狀態,所以三根繩子的拉力依次首尾相連仍然能構成閉合三角形,如圖乙所示;由圖乙可知OA繩中的拉力逐漸增大,OB繩中的拉力逐漸增大,A錯誤,B正確。在人向左緩慢移動的過程中,對人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彈力、OB繩的拉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如圖丙所示,由平衡關系可知,人對地面的壓力等于人的重力Mg,且保持不變,C錯誤。地面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等于OB繩中的拉力,所以地面對人的摩擦力逐漸增大,D正確。
11.解析:(1)本實驗中一個彈簧測力計單獨作用的效果與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采用的科學方法是等效替代法,B正確。
(2)F是通過作圖得到的兩個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合力,是兩個拉力的合力的理論值,F′是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并使其結點O伸長到同一位置,而一個彈簧測力計單獨作用時的拉力與兩個彈簧測力計共同作用的拉力效果相同,故F′是力F1和F2合力測量值。
(3)兩根細繩適當長些,標記拉力方向時就可以選離得稍微遠些的兩個點,這樣有利于減小標記方向的誤差,而兩根細繩不需要等長,A錯誤,D正確;兩根細繩拉橡皮條時,只要確保結點O拉到同一點即可,不一定讓橡皮條在兩細繩的夾角的角平分線上,故B錯誤;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面成一定傾角會增大彈簧與彈簧測力計外殼之間的摩擦力,從而增大實驗誤差,C錯誤。
答案:(1)B (2)F′ (3)D
12.解析:(1)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知,v2=。
(2)依據表中數據描點連線,v-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a= m/s2=2.0 m/s2。
答案:(1) (2)圖見解析 2.0
13.解析:對O點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共點力平衡條件得
FTAO=mgsin θ,FTBO=mgcos θ。
由牛頓第三定律知
FTAO′=FTAO=mgsin θ
FTBO′=FTBO=mgcos θ。
答案:mgsin θ mgcos θ
14.解析:設飛船運動方向為正方向
由a=,解得:a=0.15 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M+m)a
代入數據解得:m=2.5×103 kg。
答案:2.5×103 kg
15.解析:(1)小物體無初速度放在小車上后,對小物體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g=ma1
解得a1=μg=1 m/s2
對小車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μmg-f地=Ma2
其中f地=0.02×(2.5+0.5)×10 N=0.6 N
解得a2=0.8 m/s2
當兩者共速時滿足a1t=v0+a2t
解得t=2 s。
(2)此時間內小物體的位移為x1=a1t2=2 m
小車的位移為x2=v0t+a2t2=2.4 m
解得小物體在車廂內滑動的距離為Δx=x2-x1=0.4 m。
答案:(1)2 s (2)0.4 m
B卷——綜合素養評價
1.選C 魚兒吞食花瓣時處于失重狀態,A錯誤;魚兒擺尾出水時浮力很小,魚兒能夠出水的主要原因是魚兒擺尾擊水時水對魚向上的作用力大于重力,B錯誤,C正確;研究魚兒擺尾擊水躍出水面的動作不可以把魚兒視為質點,否則就無動作可言,D錯誤。
2.選B 上升過程中,由運動學公式+=H,得H=27 m,B正確,A、C、D錯誤。
3.選B 由于物體受到的水平推力F=kt,由二力平衡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知識可知,物體對墻的壓力N=kt。當F比較小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小于物體的重力G,物體將沿墻壁下滑,此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由f=μN得,滑動摩擦力f=μkt。當摩擦力f大小等于重力G時,由于慣性,物體不能立即停止運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仍然是滑動摩擦力。隨著時間的增加,摩擦力將大于重力,物體做減速運動直至靜止,滑動摩擦力將突變為靜摩擦力,靜摩擦力與正壓力無關,跟重力始終平衡,由上述分析可知B正確。
4.選C 對物塊受力分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gsin 37°+μmgcos 37°=ma,代入數據解得a=8 m/s2,A、B、D錯誤,C正確。
5.選B 與地面接觸這段時間內,球的速度變化量為Δv=-3 m/s-4 m/s=-7 m/s,A錯誤;與地面接觸這段時間內,球的平均加速度為a== m/s2=-70 m/s2,B正確;球能彈起的高度為h== m=0.45 m,從開始拍球到小球彈到最高點的位移為x=0.6 m-0.45 m=0.15 m,方向向下,C錯誤;球被拍出的初速度v0== m/s=2 m/s,球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3 m/s,球下落的時間t1==0.2 s,被地面彈起上升的時間t2== s=0.3 s,從開始拍球到小球彈到最高點的總時間t=t1+t0+t2=0.6 s,則此過程中的平均速度′==0.25 m/s,D錯誤。
6.選C 當增加A、B之間的距離,整個系統再次達到平衡狀態后,系統豎直方向上受到桿對小環A和B的支持力還有物塊的重力;由于物塊重力不變,所以小環A和B所受支持力保持不變,A錯誤;對小環A隔離分析,受到細線的拉力FT,桿的支持力N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作用,設細線與桿夾角為θ,由平衡條件知小環A受到的合力為0,FTcos θ=f,FTsin θ=N,當增加A、B之間的距離時θ減小,由于N不變,所以可得FT變大,f變大,根據對稱性可知小環B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B、D錯誤,C正確。
7.選D 對“嫦娥五號”探測器受力分析有,FN=mg月,則對一條腿有FN1=mg月=,根據牛頓第三定律可知每條腿對月球表面壓力大小為。
8.選AD 無風時,對氣球受力分析得F浮=mg+FT=9 N,A正確;有風時,氣球保持靜止,故合力為0,B、C錯誤;有風時,設輕繩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對氣球受力分析得F風=FT′sin θ,F浮=mg+FT′cos θ,聯立解得FT′=10 N,D正確。
9.選AD 拉B沒有被拉動,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所以A、B之間沒有摩擦力,B錯誤,A正確;把A、B看成一個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作用,由力的平衡可知,B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為F,方向向左,C錯誤;若撤去外力F后,A、B之間,B與桌面之間都沒有相對運動和相對運動趨勢,所以A與B、B與桌面間都沒有摩擦力,D正確。
10.選AC 抓住直尺的位置刻度值越大,則可說明尺子在“反應時間”內下落的高度越小,故測出的“反應時間”越短,A正確;若某同學的“反應時間”為0.4 s,則下落的高度h0=gt02=0.8 m,大于該直尺的長度,所以將無法測量該同學的“反應時間”,B錯誤;由v2=2gh,可得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v= m/s=2 m/s,C正確;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據h=gt2得t=,所以下落的高度大的用的時間長,所以第一次測量的“反應時間”比第二次長,D錯誤。
11.解析:(1)實驗用到的打點計時器是用來記錄時間和距離的儀器。
(2)在進行實驗時,該同學將長木板不帶滑輪的一端墊高,使得小車在不受牽引時能拖動紙帶沿長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該操作的目的是補償阻力,平衡摩擦力。
(3)對整體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為a=,故可得繩子中拉力為F=Ma==,故當槽碼的質量m和小車的質量M大小關系滿足m M時,可以認為小車所受的拉力大小與槽碼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
答案:(1)時間 距離 (2)勻速直線 (3)m M
12.解析:(1)木塊與木板間的滑動摩擦力與兩者之間的相對速度無關,則實驗中拉動木板時不必保持勻速。
(2)對木塊、砝碼以及重物B分析可知μ(mA+nm0)g+mg=mBg,解得m=mB-μ(mA+nm0)。
(3)根據m=mB-μmA-μm0·n,
結合圖像可知μm0=,則μ=0.40。
答案:(1)不必 (2)mB-μ(mA+nm0) (3)0.40
13.解析:(1)根據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即
fmax=μN得fmax=12 N>mg
根據平衡條件,此時酒瓶受到的靜摩擦力f1=mg
得f1=9 N。
(2)據fmax=μN得fmax′=6 N<mg
酒瓶將向下滑動,此時酒瓶受到的摩擦力為f2=μF2,
得f2=6 N。
(3)酒瓶沿水平方向勻速運動,受力平衡。
所以當fmax=mg時握力最小,據fmax=μN
得N=30 N。
答案:(1)9 N (2)6 N (3)30 N
14.解析:(1)當F=40 N時,A所受最大靜摩擦力為
fm=μ(F+GA)=24 N
假設B靜止,對B,由平衡條件得繩子拉力FT=GB
對A物體,此時繩子拉力FT=GB所以A所受摩擦力為靜摩擦力,大小為f=FT=20 N。
(2)若A勻速運動,則B也在勻速運動,對B和A,由平衡條件可得FT=GB,μ(GA+F)=FT
代入數據得F=30 N
故所加的豎直方向的力F的大小是30 N。
答案:(1)靜摩擦力 20 N (2)30 N
15.解析:(1)由運動學公式x0=a1t2
解得a1=2 m/s2
對游客和滑板整體在斜面上受力分析如圖所示,由牛頓第二定律
mgsin θ-μmgcos θ-kmg=ma1
解得μ=0.125。
(2)游客滑到斜面底端時有v2-0=2a1s,解得v=34 m/s
對游客和滑板整體在水平面上進行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同理可得
-μmg-kmg=ma2
解得a2=-4.25 m/s2
在水平方向上同理可得0-v2=2a2x
解得x=136 m。
答案:(1)0.125 (2)136 m
3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山丹县| 阳高县| 托克逊县| 崇文区| 饶河县| 信丰县| 璧山县| 福建省| 杭锦后旗| 永修县| 隆林| 沅陵县| 时尚| 阆中市| 乌拉特前旗| 新蔡县| 广安市| 彭阳县| 密云县| 菏泽市| 信丰县| 上栗县| 宁化县| 缙云县| 涟水县| 平顺县| 称多县| 临漳县| 三台县| 上饶市| 界首市| 达尔| 松滋市| 安达市| 景德镇市| 泰安市| 昌宁县| 江川县| 华阴市|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