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第3節 牛頓第二定律(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第3節 牛頓第二定律(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3節 牛頓第二定律
核心素養導學
物理觀念 (1)能準確表述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2)理解牛頓第二定律表達式的意義。(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
科學思維 會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簡單的動力學問題。
科學探究 通過分析探究實驗的數據,能夠得出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科學態度與責任 培養分析數據、從數據獲取規律的能力,能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一、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_____、跟它的質量成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______。
2.定律的表達式
(1)比例式:F=______,式中k是比例系數,F是物體所受的________。
(2)國際單位制中:F=______。
3.“牛頓(N)”的規定:把使質量為1 kg的物體產生1 m/s2 加速度所用的力規定為1 N,即1 N=1 __________。
二、牛頓第二定律的初步應用
1.牛頓第二定律中的“作用力”指的是______,即F合=ma。
2.正交分解:,1.放在地上的足球和鉛球,輕輕一踢,足球飛出去了,而鉛球卻慢慢滾出去。請對以下結論作出判斷:
(1)足球比鉛球體積大,所以容易被踢出去。(  )
(2)足球比鉛球的質量小,可產生較大的加速度。(  )
(3)要使鉛球獲得更大的速度,可以給鉛球施加更大的力。(  )
2.賽車要求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速度,除了裝備功率很大的發動機外,在設計時還要考慮選用輕型材料,這是為什么?
新知學習(一)|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如圖所示,用一個力推大石頭,沒有推動,大石頭沒有產生加速度,為什么?要使大石頭產生加速度應該滿足什么條件?
    
[重點釋解]
1.對表達式F=ma的理解
(1)F的含義:
①F是合力時,加速度a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體的加速度;
②F是某個分力時,加速度a是該分力產生的加速度。
(2)單位統一:表達式中F、m、a三個物理量的單位必須都用國際制單位。
2.牛頓第二定律的五個性質
性質 理 解
因果性 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體所受的合力不為0,物體就具有加速度
同體性 F、m、a都是對同一物體而言的
獨立性 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實際加速度是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瞬時性 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關系,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矢量性 F=ma是一個矢量式。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由它所受合力方向決定,且總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3.a=與a=的區別
(1)a=是加速度的定義式,不能決定a的大小,a與v、Δv、Δt均無關。
(2)a=是加速度的決定式,加速度由物體受到的合力和質量共同決定。
[針對訓練]
1.(多選)下列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由F=ma可知,F與a成正比,m與a成反比
B.牛頓第二定律說明當物體有加速度時,物體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當外力停止作用時,加速度隨之消失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
B.物體的加速度大,說明它的質量一定小
C.任何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大,速度變化量一定大
D.a與Δv及Δt無關,但可以用Δv和Δt的比值來計算加速度a的大小
3.(多選)關于物體的運動,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可以做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的運動
B.物體的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C.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取決于速度的方向
D.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變而速度方向可能發生變化
新知學習(二)|牛頓第二定律的簡單應用
[重點釋解]
求加速度的兩種常用方法
(1)合成法:當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處于加速狀態時,首先確定研究對象,畫出受力分析圖,將兩個力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合成,直接求出合力,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加速度。
(2)正交分解法:當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加速狀態時,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體所受的合力,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為減少矢量的分解以簡化運算,建立坐標系時,可有如下兩種方法:
分解力 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將物體所受的各個力分解在x軸和y軸上,則x軸和y軸的合力Fx和Fy滿足方程:
分解加速度 若物體所受各力都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但加速度卻不在這兩個方向上,只需將加速度a分解為ax和ay,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方程:
[典例體驗]
[典例] 如圖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車廂中,懸掛小球的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球和車廂相對靜止,球的質量為1 kg。(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2)求懸線對球的拉力大小。
嘗試解答:
[拓展] 在典例中,若沿細線和垂直于細線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請再次解析。
[針對訓練]
1.高鐵車廂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本書,書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若書不滑動,則高鐵的最大加速度不超過(  )
A.2.0 m/s2 B.4.0 m/s2
C.6.0 m/s2 D.8.0 m/s2
2.一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動摩擦因數為μ,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物體上,使其獲得加速度a,如圖所示。要使該物體的加速度變為3a,應采用的正確方法是(  )
A.將拉力變為3F
B.將拉力變為3ma
C.將拉力變為3ma+μmg
D.將拉力變為3ma-μmg
新知學習(三)|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問題
[典例體驗]
[典例1] 如圖所示,天花板上用細繩吊起兩個用輕質彈簧相連的質量相同的小球,兩小球均保持靜止。當突然剪斷細繩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  )
A.aA=g,aB=g B.aA=g,aB=0
C.aA=2g,aB=0 D.aA=0,aB=g
聽課記錄:
[拓展] (1)在[典例1]中,若突然剪斷彈簧,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2)在[典例1]中,若將彈簧改成細線,突然剪斷上面的細線,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3)在[典例1]中,若將細線改成彈簧,突然剪斷下面的彈簧,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典例2] (多選)如圖所示,A、B、C三球質量均為m,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頂端,另一端與A球相連,A、B間固定一個輕桿,B、C間由一輕質細線連接。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彈簧、輕桿與細線均平行于斜面,開始時系統處于靜止狀態。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在細線被燒斷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之間桿的拉力大小為mgsin θ
B.A、B兩個小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上,大小均為gsin θ
C.A球的受力情況未變,加速度為0
D.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為g
聽課記錄:
[內化模型]
1.瞬時加速度問題
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加速度和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分析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瞬時加速度,關鍵是分析該時刻前后物體的受力情況及其變化。
2.兩種基本模型
(1)剛性模型(細鋼絲、細線、輕桿等):此類形變屬于微小形變,其發生過程時間極短,在物體的受力情況改變(如某個力消失)的瞬間,其形變可隨之突變,彈力可以突變。
(2)彈性模型(輕質彈簧、橡皮繩、彈性繩等):此類形變屬于明顯形變,其發生需要一段時間,其彈力不能突變,瞬間可看成是不變的。
[針對訓練]
1.質量均為m的物塊ab之間用豎直輕彈簧相連,系在a上的細線豎直懸掛于固定點O,a、b 豎直粗糙墻壁接觸,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物塊b可能受3個力
B.細線中的拉力小于2mg
C.剪斷細線瞬間b的加速度大小為g
D.剪斷細線瞬間a的加速度大小為2g
2.(多選)光滑斜面上,當系統靜止時,擋板C與斜面垂直,彈簧、輕桿均與斜面平行,A、B質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擋板的瞬間(  )
A.兩圖中A、B兩球的加速度均為gsin θ
B.兩圖中A球的加速度均為0
C.圖甲中B球的加速度為2gsin θ
D.圖乙中B球的加速度為gsin θ
新知學習(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動態變化
[典例體驗]
[典例] 如圖所示,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A,一端靠著處于自然狀態的彈簧。現對物體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這一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變化的情況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
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D.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聽課記錄:
[系統歸納]
分析動態變化問題的基本思路
受力分析 合力的變化 加速度的變化:
(1)
(2)
[針對訓練]
如圖所示,小球自a點由靜止自由下落,到b點時與彈簧接觸,到c點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若不計彈簧質量和空氣阻力,在小球由a→b→c的運動過程中(  )
A.b點到c點先加速后減速
B.b點到c點一直減速
C.b點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D.c點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
一、好素材分享——看其他教材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力與加速度的關系
1.(選自魯科版教材“物理聊吧”)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無論多小的力皆能使物體產生加速度,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但是,當我們推靜止的柜子時(如圖),有時即使用了很大的力卻也無法推動,柜子仍處于靜止狀態。這與牛頓第二定律矛盾嗎?為什么?
?科學思維——由受力分析物體運動情況
2.(選自魯科版教材課后練習)(多選)如圖所示,火車在平直軌道上運動,車廂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輕彈簧拴著一個小球,彈簧處于自然長度。當乘客看到彈簧的長度變長時,火車可能的運動情況是(  )
A.火車向右方運動,速度在增大
B.火車向右方運動,速度在減小
C.火車向左方運動,速度在增大
D.火車向左方運動,速度在減小
?科學探究——用動力學方法測質量
3.(選自人教版教材“科學漫步”)大家知道,質量可以用天平來測量。但是在太空中,物體完全失重,用天平無法測量質量,那么應該如何測量呢?
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如果給物體施加一個已知的力,并測得物體在這個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就可以求出物體的質量。這就是動力學測量質量的方法。
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我國航天員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包括質量的測量在內的一系列實驗。
質量的測量是通過艙壁上打開的一個支架形狀的質量測量儀完成的。測量時,航天員把自己固定在支架的一端,另外一名航天員將支架拉開到指定的位置。松手后,支架拉著航天員從靜止返回到艙壁(如圖)。支架能夠產生一個恒定的拉力F;用光柵測速裝置能夠測量出支架復位的速度v和時間t。請計算出航天員的質量m。
二、新題目精選——品立意深處所蘊含的核心價值
1.(2024·日照高一聯考期末)如圖為某景區的觀光小火車,小火車由1節車頭和3節車廂組成。設坐滿游客后每節車廂的總質量相同,每節車廂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從車頭處開始向后,車廂編號依次為1、2、3,當小火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加速行駛時,車頭與車廂1、車廂1與車廂2、車廂2與車廂3間作用力大小分別為F1、F2、F3,則F1∶F2∶F3為(  )
A.3∶2∶1         B.6∶4∶3
C.6∶3∶2 D.6∶5∶3
2.(多選)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僅為幾米每秒,這與雨滴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有關。一雨滴從空中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下落,下落過程中雨滴所受重力保持不變,其v-t圖像如圖所示,則雨滴下落過程中(  )
A.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加速度逐漸減小
C.受到的合力逐漸減小
D.受到的空氣阻力逐漸減小
第3節 牛頓第二定律
[預讀教材]
一、 
1.正比 反比 相同 2.(1)kma 合外力 (2)ma 3.kg·m/s2
二、 
1.合力
[情境創設]
1.(1)× (2)√ (3)√
2.提示:賽車的加速度a由賽車的牽引力F、阻力f和質量m共同決定,阻力f可看作恒定不變,牽引力F越大、質量m越小,則加速度a越大。
新知學習(一) 
[任務驅動]
提示:大石頭沒有運動的原因是推力與摩擦力大小相等,大石頭受到的合外力為0,加速度為0。要使大石頭產生加速度,則應加大推力,推力大于摩擦力時,合外力不為0,才能產生加速度。
[針對訓練]
1.選CD F=ma 說明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但不能說F與a成正比,A錯誤;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當物體受到外力時,物體才有加速度,B錯誤;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一致,C正確;加速度與外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D正確。
2.選D 加速度大的物體,所受合外力不一定大,因為物體的質量不確定,A錯誤;物體的加速度大,質量不一定小,因為所受合外力不確定,B錯誤;a=只能用于計算加速度a,a與Δv和Δt無關,物體的加速度大,速度變化量Δv不一定大,因為時間Δt不確定,C錯誤,D正確。
3.選ABD 只要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物體就會做加速運動,所以物體可以做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的運動,A正確;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物體的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B正確;根據加速度定義式a=,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C錯誤;物體的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保持一致,所以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變而速度方向可能發生變化,例如平拋運動,D正確。
新知學習(二) 
[典例] 解析:
(1)法一:合成法
小球和車廂相對靜止,它們的加速度相同。以小球為研究對象,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小球所受合力F合=mgtan 37°,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小球的加速度為
a==gtan 37°=7.5 m/s2,
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車廂的加速度與小球相同,車廂做的是向右的勻加速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運動。
法二: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正交分解各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得x方向Fx=ma
y方向Fy-mg=0
即Fsin 37°=ma, Fcos 37°-mg=0
解得a=7.5 m/s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車廂的加速度與小球相同,車廂做的是向右的勻加速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運動。
(2)由圖可知,懸線對球的拉力大小為
F==12.5 N。
答案:(1)7.5 m/s2,方向水平向右 車廂可能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2)12.5 N
[拓展] 解析:建立直角坐標如圖所示。
則有:mgsin 37°=macos 37°
F-mgcos 37°=masin 37°
可解得:a=7.5 m/s2,方向水平向右。
F==12.5 N。
答案:(1)7.5 m/s2,方向水平向右 車廂可能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也可能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2)12.5 N
[針對訓練]
1.選B 書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書相對于桌面不滑動,則最大靜摩擦力提供加速度fm=μmg=mam,解得am=μg=4 m/s2,故若書不滑動,高鐵的最大加速度不超過4 m/s2。故選B。
2.選C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a+μmg,F′=3ma+μmg≠3F≠3ma,A、B、D錯誤,C正確。
新知學習(三) 
[典例1] 選C 先分析整體平衡(細繩未剪斷)時,A和B的受力情況。如圖所示,A球受重力、彈簧彈力F1及繩子拉力F2;B球受重力、彈簧彈力F1′,且F1′=mg,F1=F1′。剪斷細繩瞬間,F2消失,但彈簧尚未收縮,仍保持原來的形態,F1不變,故B球所受的力不變,此時aB=0,而A球的加速度大小為aA==g=2g。
[拓展] (1)aA=0 aB=g,方向豎直向下
(2)aA=g,方向豎直向下  aB=g,方向豎直向下
(3)aA=g,方向豎直向上  aB=g,方向豎直向下
[典例2] 選AB 以A、B、C組成的系統為研究對象,燒斷細線前,A、B、C三球靜止,處于平衡狀態,合力為零,彈簧的彈力F=3mgsin θ,燒斷細線的瞬間,由于彈簧彈力不能突變,即彈簧彈力不變,對A、B組成的系統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3mgsin θ-2mgsin θ=2ma,則加速度大小a=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B正確,C錯誤;以B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AB-mgsin θ=ma,解得FAB=mgsin θ,A正確;C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為aC=gsin θ,D錯誤。
[針對訓練]
1.選D 對ab整體分析可知,整體受重力和繩子上的拉力,水平方向如果受墻的彈力,則整體不可能豎直靜止,故不會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彈力,根據平衡條件可知,細線上的拉力F=2mg,再對b分析可知,b只受重力和彈簧拉力而保持靜止,A、B錯誤;由于b處于平衡,故彈簧的拉力F=mg,剪斷細線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則對b分析可知,b受力不變,合力為零,故加速度為零,C錯誤;對a分析可知,剪斷細線瞬間a受重力和彈簧向下的拉力,合力Fa=2mg,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為2g,D正確。
2.選CD 撤去擋板前,對整體分析,擋板對B球的彈力大小為2mgsin θ,因彈簧的彈力不能突變,所以撤去擋板瞬間,題圖甲中A球所受合力為0,加速度為0,B球所受合力為2mgsin θ,加速度為2gsin θ,而桿的彈力會突變,題圖乙中桿的彈力突變為0,A、B球所受合力均為mgsin θ,加速度均為gsin θ,C、D正確,A、B錯誤。
新知學習(四) 
[典例] 選C 力F作用在物體A上的開始階段,彈簧彈力kx較小,合力與速度方向同向,物體速度增大,而合力(F-kx)隨x增大而減小,加速度也減小,當F=kx以后,隨物體A向左運動,彈力kx大于F,合力方向與速度反向,速度減小,而加速度a隨x的增大而增大,C正確。
[針對訓練]
選A 從b點到c點,小球受到重力和向上的彈力,彈力逐漸增大,開始時彈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小球做加速運動,后來彈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加速度向上,小球做減速運動,所以b點到c點小球先加速后減速,A正確,B錯誤;在b點彈簧的彈力為0,合力為重力,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C錯誤;b、c間某位置彈力等于重力,小球由于慣性,繼續向下運動,彈力增大,則在c點彈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豎直向上,因此c點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D錯誤。
一、 
1.提示:牛頓第二定律F=ma中的F為合外力,當物體所受合外力不為0時,物體就會產生加速度。而當我們用力推靜止的柜子時,水平方向除了受推力外,還有地面對柜子的摩擦力,只要推力不能大于其最大靜摩擦力,柜子就仍處于靜止狀態。故這一現象與牛頓第二定律并不矛盾。
2.選BC 當彈簧長度變長時,說明小球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具有向左的加速度,若火車具有向左的初速度,則火車速度在增大;若火車具有向右的初速度,則火車速度在減小,B、C正確。
3.提示:支架產生恒定的拉力F,航天員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運動,由v=at可得a=,又F=ma,得m=。
二、 
1.選A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1-3f=3ma,F2-2f=2ma,F3-f=ma,解得F1∶F2∶F3=3∶2∶1,故選A。
2.選BC 由圖像可知,雨滴的速度先增大后不變,A錯誤;因為v-t圖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加速度逐漸減小,B正確;加速度逐漸減小,根據F=ma,可知雨滴受到的合力逐漸減小,C正確;根據mg-f=ma可知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先逐漸變大,后不變,D錯誤。
9 / 9(共97張PPT)
牛頓第二定律
第 3 節
核心素養導學
物理觀念 (1)能準確表述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
(2)理解牛頓第二定律表達式的意義。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
科學思維 會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簡單的動力學問題。
科學探究 通過分析探究實驗的數據,能夠得出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科學態 度與責任 培養分析數據、從數據獲取規律的能力,能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1
四層學習內容1落實必備知識
2
四層學習內容2強化關鍵能力
3
四層學習內容3·4浸潤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
CONTENTS
目錄
4
課時跟蹤檢測
四層學習內容1落實必備知識
一、牛頓第二定律
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__、跟它的質量成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_____。
2.定律的表達式
(1)比例式:F=____,式中k是比例系數,F是物體所受的______。
(2)國際單位制中:F=____。
正比
反比
相同
kma
合外力
ma
3.“牛頓(N)”的規定:把使質量為1 kg的物體產生1 m/s2 加速度所用的力規定為1 N,即1 N=_____________。
二、牛頓第二定律的初步應用
1.牛頓第二定律中的“作用力”指的是_____,即F合=ma。
1 kg·m/s2
合力
1.放在地上的足球和鉛球,輕輕一踢,足球飛出去了,而鉛球卻慢慢滾出去。請對以下結論作出判斷:
(1)足球比鉛球體積大,所以容易被踢出去。( )
(2)足球比鉛球的質量小,可產生較大的加速度。( )
(3)要使鉛球獲得更大的速度,可以給鉛球施加更大的力。( )
×


2.賽車要求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
速度,除了裝備功率很大的發動機外,在設計時
還要考慮選用輕型材料,這是為什么?
提示:賽車的加速度a由賽車的牽引力F、阻力f和質量m共同決定,阻力f可看作恒定不變,牽引力F越大、質量m越小,則加速度a越大。
四層學習內容2強化關鍵能力
如圖所示,用一個力推大石頭,沒有推動,
大石頭沒有產生加速度,為什么?要使大石頭
產生加速度應該滿足什么條件?
提示:大石頭沒有運動的原因是推力與摩擦力大小相等,大石頭受到的合外力為0,加速度為0。要使大石頭產生加速度,則應加大推力,推力大于摩擦力時,合外力不為0,才能產生加速度。    
新知學習(一)|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任務驅動
[重點釋解]
1.對表達式F=ma的理解
(1)F的含義:
①F是合力時,加速度a指的是合加速度,即物體的加速度;
②F是某個分力時,加速度a是該分力產生的加速度。
(2)單位統一:表達式中F、m、a三個物理量的單位必須都用國際制單位。
2.牛頓第二定律的五個性質
性質 理 解
因果性 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只要物體所受的合力不為0,物體就具有加速度
同體性 F、m、a都是對同一物體而言的
獨立性 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產生加速度,物體的實際加速度是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瞬時性 加速度與合外力是瞬時對應關系,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矢量性 F=ma是一個矢量式。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由它所受合力方向決定,且總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續表
[針對訓練]
1.(多選)下列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由F=ma可知,F與a成正比,m與a成反比
B.牛頓第二定律說明當物體有加速度時,物體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D.當外力停止作用時,加速度隨之消失


解析:F=ma 說明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但不能說F與a成正比,A錯誤;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當物體受到外力時,物體才有加速度,B錯誤;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一致,C正確;加速度與外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D正確。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大的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大
B.物體的加速度大,說明它的質量一定小
C.任何情況下,物體的加速度大,速度變化量一定大
D.a與Δv及Δt無關,但可以用Δv和Δt的比值來計算加速度a的大小

3.(多選)關于物體的運動,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可以做加速度減小,速度增大的運動
B.物體的加速度和合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C.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取決于速度的方向
D.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變而速度方向可能發生變化



求加速度的兩種常用方法
(1)合成法:當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處于加速狀態時,首先確定研究對象,畫出受力分析圖,將兩個力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合成,直接求出合力,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式求加速度。
(2)正交分解法:當物體受多個力作用處于加速狀態時,常用正交分解法求物體所受的合力,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加速度。為減少矢量的分解以簡化運算,建立坐標系時,可有如下兩種方法:
重點釋解
新知學習(二)|牛頓第二定律的簡單應用
分解力 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為x軸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將物體所受的各個力分解在x軸和y軸上,則x軸和y軸的合力Fx和Fy滿足方程:
分解加速度 若物體所受各力都在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但加速度卻不在這兩個方向上,只需將加速度a分解為ax和ay,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方程:
[典例體驗]
[典例] 如圖 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車廂中,懸掛小球的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球和車廂相對靜止,球的質量為1 kg。(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求車廂運動的加速度,并說明車廂的運動情況;
[答案] 7.5 m/s2,方向水平向右 車廂可能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或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解析] 法一:合成法
小球和車廂相對靜止,它們的加速度相同。以小球為
研究對象,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小球所受合力
F合=mgtan 37°,
法二:正交分解法
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
正交分解各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得x方向Fx=ma
y方向Fy-mg=0
即Fsin 37°=ma, Fcos 37°-mg=0
解得a=7.5 m/s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
車廂的加速度與小球相同,車廂做的是向右的勻加速運動或向左的勻減速運動。
(2)求懸線對球的拉力大小。
[答案] 12.5 N
[拓展] 在典例中,若沿細線和垂直于細線方向建立直角坐標系,請再次解析。
[答案] (1)7.5 m/s2,方向水平向右 車廂可能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也可能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2)12.5 N
[解析] 建立直角坐標如圖所示。
則有:mgsin 37°=macos 37°
F-mgcos 37°=masin 37°
可解得:a=7.5 m/s2,方向水平向右。
[針對訓練]
1.高鐵車廂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本書,書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若書不滑動,則高鐵的最大加速度不超過(  )
A.2.0 m/s2 B.4.0 m/s2
C.6.0 m/s2 D.8.0 m/s2

解析:書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書相對于桌面不滑動,則最大靜摩擦力提供加速度fm=μmg=mam,解得am=μg=4 m/s2,故若書不滑動,高鐵的最大加速度不超過4 m/s2。故選B。
2. 一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動摩擦因數為μ,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物體上,使其獲得加速度a,如圖所示。要使該物體的加速度變為3a,應采用的正確方法是(  )
A.將拉力變為3F
B.將拉力變為3ma
C.將拉力變為3ma+μmg
D.將拉力變為3ma-μmg

解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ma+μmg,F′=3ma+μmg≠3F≠3ma,A、B、D錯誤,C正確。
[典例1] 如圖所示,天花板上用細繩吊起兩個用輕
質彈簧相連的質量相同的小球,兩小球均保持靜止。當
突然剪斷細繩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大小分別為(  )
A.aA=g,aB=g B.aA=g,aB=0
C.aA=2g,aB=0 D.aA=0,aB=g
典例體驗
新知學習(三)|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問題

[拓展] (1)在[典例1]中,若突然剪斷彈簧,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答案] aA=0 aB=g,方向豎直向下
(2)在[典例1]中,若將彈簧改成細線,突然剪斷上面的細線,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答案] aA=g,方向豎直向下  aB=g,方向豎直向下
(3)在[典例1]中,若將細線改成彈簧,突然剪斷下面的彈簧,求上面的小球A與下面的小球B的加速度。
[答案] aA=g,方向豎直向上  aB=g,方向豎直向下
[典例2]  (多選)如圖所示,A、B、C三球質量均為m,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頂端,另一端與A球相連,A、B間固定一個輕桿,B、C間由一輕質細線連接。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彈簧、輕桿與細線均平行于斜面,開始時系統處于靜止狀態。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在細線被燒斷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內化模型]
1.瞬時加速度問題
牛頓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時作用規律,加速度和力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分析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瞬時加速度,關鍵是分析該時刻前后物體的受力情況及其變化。
2.兩種基本模型
(1)剛性模型(細鋼絲、細線、輕桿等):此類形變屬于微小形變,其發生過程時間極短,在物體的受力情況改變(如某個力消失)的瞬間,其形變可隨之突變,彈力可以突變。
(2)彈性模型(輕質彈簧、橡皮繩、彈性繩等):此類形變屬于明顯形變,其發生需要一段時間,其彈力不能突變,瞬間可看成是不變的。
[針對訓練]
1.質量均為m的物塊ab之間用豎直輕彈簧相連,系在a上的細線豎直懸掛于固定點O,a、b 豎直粗糙墻壁接觸,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  )
A.物塊b可能受3個力
B.細線中的拉力小于2mg
C.剪斷細線瞬間b的加速度大小為g
D.剪斷細線瞬間a的加速度大小為2g

解析:對ab整體分析可知,整體受重力和繩子上的拉力,水平方向如果受墻的彈力,則整體不可能豎直靜止,故不會受到水平方向上的彈力,根據平衡條件可知,細線上的拉力F=2mg,再對b分析可知,b只受重力和彈簧拉力而保持靜止,A、B錯誤;由于b處于平衡,故彈簧的拉力F=mg,剪斷細線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則對b分析可知,b受力不變,合力為零,故加速度為零,C錯誤;對a分析可知,剪斷細線瞬間a受重力和彈簧向下的拉力,合力Fa=2mg,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為2g,D正確。
2.(多選)光滑斜面上,當系統靜止時,擋板C與斜面垂直,彈簧、輕桿均與斜面平行,A、B質量相等,在突然撤去擋板的瞬間(  )
A.兩圖中A、B兩球的加速度均為gsin θ
B.兩圖中A球的加速度均為0
C.圖甲中B球的加速度為2gsin θ
D.圖乙中B球的加速度為gsin θ


解析:撤去擋板前,對整體分析,擋板對B球的彈力大小為2mgsin θ,因彈簧的彈力不能突變,所以撤去擋板瞬間,題圖甲中A球所受合力為0,加速度為0,B球所受合力為2mgsin θ,加速度為2gsin θ,而桿的彈力會突變,題圖乙中桿的彈力突變為0,A、B球所受合力均為mgsin θ,加速度均為gsin θ,C、D正確,A、B錯誤。
[典例體驗]
[典例] 如圖所示,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體A,一端靠著處于自然狀態的彈簧。現對物體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彈簧被壓縮到最短的這一過程中,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變化的情況是(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
C.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D.速度先增大后減小,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新知學習(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動態變化

[解析] 力F作用在物體A上的開始階段,彈簧彈力kx較小,合力與速度方向同向,物體速度增大,而合力(F-kx)隨x增大而減小,加速度也減小,當F=kx以后,隨物體A向左運動,彈力kx大于F,合力方向與速度反向,速度減小,而加速度a隨x的增大而增大,C正確。
[系統歸納]
分析動態變化問題的基本思路
受力分析 合力的變化 加速度的變化:
(1)
(2)
[針對訓練]
如圖所示,小球自a點由靜止自由下落,到b點時與彈簧接觸,到c點時彈簧被壓縮到最短。若不計彈簧質量和空氣阻力,在小球由a→b→c的運動過程中(  )
A.b點到c點先加速后減速
B.b點到c點一直減速
C.b點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g
D.c點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

解析:從b點到c點,小球受到重力和向上的彈力,彈力逐漸增大,開始時彈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加速度向下,小球做加速運動,后來彈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加速度向上,小球做減速運動,所以b點到c點小球先加速后減速,A正確,B錯誤;在b點彈簧的彈力為0,合力為重力,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C錯誤;b、c間某位置彈力等于重力,小球由于慣性,繼續向下運動,彈力增大,則在c點彈力大于重力,合力方向豎直向上,因此c點的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D錯誤。
四層學習內容3·4浸潤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
一、好素材分享——看其他教材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物理觀念——力與加速度的關系
1.(選自魯科版教材“物理聊吧”)由牛頓第
二定律可知,無論多小的力皆能使物體產生加速
度,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但是,當我們推靜止
的柜子時(如圖),有時即使用了很大的力卻也無
法推動,柜子仍處于靜止狀態。這與牛頓第二定律矛盾嗎?為什么?
提示:牛頓第二定律F=ma中的F為合外力,當物體所受合外力不為0時,物體就會產生加速度。而當我們用力推靜止的柜子時,水平方向除了受推力外,還有地面對柜子的摩擦力,只要推力不能大于其最大靜摩擦力,柜子就仍處于靜止狀態。故這一現象與牛頓第二定律并不矛盾。
?科學思維——由受力分析物體運動情況
2.(選自魯科版教材課后練習)(多選)如圖所示,火車在平直軌道上運動,車廂中的光滑水平桌面上用輕彈簧拴著一個小球,彈簧處于自然長度。當乘客看到彈簧的長度變長時,火車可能的運動情況是(  )
A.火車向右方運動,速度在增大
B.火車向右方運動,速度在減小
C.火車向左方運動,速度在增大
D.火車向左方運動,速度在減小


解析:當彈簧長度變長時,說明小球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具有向左的加速度,若火車具有向左的初速度,則火車速度在增大;若火車具有向右的初速度,則火車速度在減小,B、C正確。
?科學探究——用動力學方法測質量
3.(選自人教版教材“科學漫步”)大家知道,質量可以用天平來測量。但是在太空中,物體完全失重,用天平無法測量質量,那么應該如何測量呢?
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可知,如果給物體施加一個已知的力,并測得物體在這個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就可以求出物體的質量。這就是動力學測量質量的方法。
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我國航天員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太空授課,演示了包括質量的測量在內的一系列實驗。
質量的測量是通過艙壁上打開的一個支架形狀的質量測量儀完成的。測量時,航天員把自己固定在支架的一端,另外一名航天員將支架拉開到指定的位置。松手后,支架拉著航天員從靜止返回到艙壁(如圖)。支架能夠產生一個恒定的拉力F;用光柵測速裝置能夠測量出支架復位的速度v和時間t。請計算出航天員的質量m。
二、新題目精選——品立意深處所蘊含的核心價值
1.(2024·日照高一聯考期末)如圖為某景區的觀光小火車,小火車由1節車頭和3節車廂組成。設坐滿游客后每節車廂的總質量相同,每節車廂受到的阻力大小相同,從車頭處開始向后,車廂編號依次為1、2、3,當小火車在平直的路面上加速行駛時,車頭與車廂1、車廂1與車廂2、車廂2與車廂3間作用力大小分別為F1、F2、F3,則F1∶F2∶F3為(  )
A.3∶2∶1  B.6∶4∶3 
C.6∶3∶2  D.6∶5∶3

解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1-3f=3ma,F2-2f=2ma,F3-f=ma,解得F1∶F2∶F3=3∶2∶1,故選A。
2. (多選)雨滴落到地面的速度通常僅為幾米每秒,這與雨滴下落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有關。一雨滴從空中由靜止開始沿豎直方向下落,下落過程中雨滴所受重力保持不變,其v-t圖像如圖所示,則雨滴下落過程中(  )
A.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B.加速度逐漸減小
C.受到的合力逐漸減小
D.受到的空氣阻力逐漸減小


解析:由圖像可知,雨滴的速度先增大后不變,A錯誤;因為v-t圖像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加速度逐漸減小,B正確;加速度逐漸減小,根據F=ma,可知雨滴受到的合力逐漸減小,C正確;根據mg-f=ma可知雨滴受到的空氣阻力先逐漸變大,后不變,D錯誤。
課時跟蹤檢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關于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所受合力的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所受合力為0的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B.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發生變化
C.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速度一定不為0
D.只有合力發生變化時,物體的運動狀態才會發生變化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物體所受合力為0,物體不一定處于靜止狀態,也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A錯誤;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加速度一定不為0,則速度一定變化,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發生變化,B正確;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則加速度一定不為0,但是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的關系,加速度不為0,速度可以為0,C錯誤;無論是恒力還是變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只要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加速度一定不為0,則速度一定變化,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3.一個物體質量為 2 kg,在幾個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現把一個大小為 10 N的力撤去,其他力保持不變,則該物體將(  )
A.沿該力的方向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 5 m/s2
B.沿該力的相反方向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 5 m/s2
C.沿該力的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D.由于慣性,物體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不變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一物塊位于粗糙水平面上,用大小為F、方向如圖所示的力作用在物塊上,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運動。保持拉力方向不變,當拉力大小變為 2F時(物塊未離開地面)(  )
A.物塊的加速度小于 2a
B.物塊的加速度等于 2a
C.物塊的加速度大于 2a
D.因為物塊的質量未知,故不能確定a的變化情況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拉力為F、2F時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cos θ-μ(mg-Fsin θ )=ma,2Fcos θ-μ(mg-2Fsin θ )=ma′,可得ma′-2ma=μmg>0,所以a′>2a,C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2024年1月18日,我國天舟七號貨運飛船
順利升空并精準對接天和核心艙。若航天員想
采用如圖所示的動力學方法測量某空間站質量,假設飛船質量為3 000 kg,其推進器提供的平均推力是930 N,開動5 s內,測出飛船和空間站的速度變化是0.05 m/s,則空間站質量為(  )
A.8.7×104 kg B.9.0×104 kg
C.9.3×104 kg D.3.1×105 kg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6.圖a是一輛質量為m的公交車,沿水平路面經過公交站點“汽車站”時的照片,圖b是車內橫桿上懸掛的拉手環的照片,拉手環偏向車尾,輕懸繩偏離豎直方向θ角,重力加速度為g,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A.汽車加速出站
B.汽車減速進站
C.不能求汽車此時的加速度
D.可求汽車此時的加速度a=gsin θ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對拉手環進行受力分析,可得拉手環所受合力向前,加速度向前,所以汽車加速度向前,A正確,B錯誤;取拉手環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gtan θ=ma,由此可得汽車的加速度a=gtan θ,C、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7.如圖所示,質量為1 kg的物塊A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
方,木板B托住物塊A使整個裝置靜止,此時測力計的示數
為8 N。現使木板B以5 m/s2的加速度向下運動,木板B開始
運動的瞬間,物塊A的加速度為(  )
A.0  B.2 m/s2  C.5 m/s2  D.10 m/s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因為木板B與A脫離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a=2 m/s2,即物塊A提供不了5 m/s2大小的加速度,故木板B以5 m/s2的加速度向下運動時,物塊A與木板瞬間脫離,所以A的加速度為2 m/s2,B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8.(14分)某商場工作人員用大小為F=100 N的水平力推動質量為m=40 kg的木廂,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某時刻工作人員突然撤掉外力F的作用,木箱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取g=10 m/s2。求:
(1)木箱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答案:0.25 
解析:木箱做勻速運動時,對其受力分析可知
水平方向有f=F,豎直方向有N=mg,又因為f=μN,聯立解得μ=0.25。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撤掉外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2.5 m/s2
解析:撤掉外力后木箱在滑動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合=f=μmg=ma,則a=μg,解得a=2.5 m/s2。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B級—選考進階
9.如圖所示,一只空鐵箱沿水平面運動,鐵箱內一個木塊恰好能靜止在鐵箱內壁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箱一定向右做加速運動
B.鐵箱可能向右做減速運動
C.鐵箱可能向左做減速運動
D.鐵箱可能做勻速運動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由題意可知,木塊相對鐵箱靜止,木塊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則木塊的加速度向右,鐵箱可能向右加速或者向左減速運動,A、B、D錯誤,C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2023·全國甲卷)(多選)用水平拉力使質量
分別為m甲、m乙的甲、乙兩物體在水平桌面上由靜
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兩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分別為μ甲和μ乙。甲、乙兩物體運動后,所受拉力F與其加速度a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m甲m乙
C.μ甲<μ乙 D.μ甲>μ乙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整理后有F=ma+μmg,則可知F-a圖像的斜率為m,縱截距為μmg,則由題圖可看出m甲>m乙。根據μ甲m甲g=μ乙m乙g,則μ甲<μ乙。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如圖所示,質量為4 kg的物體B和質量為2 kg的物體C用輕彈簧連接并豎直地靜置于水平地面上。將一個質量為1 kg的物體A輕放在物體B上的瞬間,物體B的加速度大小為(取g=10 m/s2)(  )
A.2 m/s2 B.2.5 m/s2
C.5 m/s2 D.0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多選)某探究小組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把一個壓力傳感器固定在地面上,把質量不計的彈簧豎直固定在壓力傳感器上,如圖甲所示。t=0時刻,將一金屬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小球落到彈簧上壓縮彈簧到最低點,然后又被彈起離開彈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復。測出這一過程彈簧彈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A.t1~t2時間內,小球的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B.t1~t2時間內,小球的加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C.t2~t3時間內,小球的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D.t2~t3時間內,小球的加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依題意,由圖乙可知在t1時刻,小球與彈簧開始接觸,在t1~t2時間內,由于彈簧彈力開始小于重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隨著彈簧彈力的逐漸增大,加速度逐漸減小,即開始一段時間內,小球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彈簧彈力等于重力時,小球加速度為0,速度達最大;接著小球受到的彈力大于重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且隨著彈簧彈力的增大,加速度逐漸增大,即小球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直到小球速度為0,此時彈簧彈力最大,A正確,B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在t2時刻,小球速度為0,彈簧彈力大于小球重力,小球將豎直向上加速,根據對稱性及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開始一段時間內,小球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加速度為0時,速度達最大;接著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直到小球離開彈簧,回到原來的高度,C正確,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14分)質量為m的木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傾
角為θ的斜面向上滑動,斜面靜止不動,木塊與斜面
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如圖所示,求:
(1)木塊向上滑動的加速度;
解析:以木塊為研究對象,在上滑時受力如圖所示。
根據題意,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將各力沿斜面
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正交分解。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ma①
N-mgcos θ=0②
且f=μN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a=g(sin θ+μ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若此木塊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下滑時的加速度。
解析:當木塊沿斜面下滑時,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沿斜面向上。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ma′④
由②③④式解得a′=g(sin θ-μ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2
3
4課時跟蹤檢測(十六) 牛頓第二定律
(選擇題1~7小題,每小題4分;9~12小題,每小題6分。本檢測卷滿分80分)
級—學考達標
1.下列關于加速度大小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由公式a=可知,a與Δv成正比、與Δt成反比
B.由公式a=可知,a與Δv成反比、與Δt成正比
C.由公式a=可知,a與F成正比、與m成反比
D.由公式a=可知,a與F成反比、與m成正比
2.關于物體的運動狀態和所受合力的關系,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所受合力為0的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B.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發生變化
C.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速度一定不為0
D.只有合力發生變化時,物體的運動狀態才會發生變化
3.一個物體質量為 2 kg,在幾個力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現把一個大小為 10 N的力撤去,其他力保持不變,則該物體將(  )
A.沿該力的方向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 5 m/s2
B.沿該力的相反方向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 5 m/s2
C.沿該力的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D.由于慣性,物體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不變
4.一物塊位于粗糙水平面上,用大小為F、方向如圖所示的力作用在物塊上,使它以加速度a向右加速運動。保持拉力方向不變,當拉力大小變為 2F時(物塊未離開地面)(  )
A.物塊的加速度小于 2a
B.物塊的加速度等于 2a
C.物塊的加速度大于 2a
D.因為物塊的質量未知,故不能確定a的變化情況
5.2024年1月18日,我國天舟七號貨運飛船順利升空并精準對接天和核心艙。若航天員想采用如圖所示的動力學方法測量某空間站質量,假設飛船質量為3 000 kg,其推進器提供的平均推力是930 N,開動5 s內,測出飛船和空間站的速度變化是0.05 m/s,則空間站質量為(  )
A.8.7×104 kg      B.9.0×104 kg
C.9.3×104 kg D.3.1×105 kg
6.圖a是一輛質量為m的公交車,沿水平路面經過公交站點“汽車站”時的照片,圖b是車內橫桿上懸掛的拉手環的照片,拉手環偏向車尾,輕懸繩偏離豎直方向θ角,重力加速度為g,根據題中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A.汽車加速出站
B.汽車減速進站
C.不能求汽車此時的加速度
D.可求汽車此時的加速度a=gsin θ
7.如圖所示,質量為1 kg的物塊A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方,木板B托住物塊A使整個裝置靜止,此時測力計的示數為8 N。現使木板B以5 m/s2的加速度向下運動,木板B開始運動的瞬間,物塊A的加速度為(  )
A.0 B.2 m/s2
C.5 m/s2 D.10 m/s2
8.(14分)某商場工作人員用大小為F=100 N的水平力推動質量為m=40 kg的木廂,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某時刻工作人員突然撤掉外力F的作用,木箱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取g=10 m/s2。求:
(1)木箱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撤掉外力后木箱的加速度大小。
級—選考進階
9.如圖所示,一只空鐵箱沿水平面運動,鐵箱內一個木塊恰好能靜止在鐵箱內壁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鐵箱一定向右做加速運動
B.鐵箱可能向右做減速運動
C.鐵箱可能向左做減速運動
D.鐵箱可能做勻速運動
10.(2023·全國甲卷)(多選)用水平拉力使質量分別為m甲、m乙的甲、乙兩物體在水平桌面上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兩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甲和μ乙。甲、乙兩物體運動后,所受拉力F與其加速度a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m甲m乙
C.μ甲<μ乙 D.μ甲>μ乙
11.如圖所示,質量為4 kg的物體B和質量為2 kg的物體C用輕彈簧連接并豎直地靜置于水平地面上。將一個質量為1 kg的物體A輕放在物體B上的瞬間,物體B的加速度大小為(取g=10 m/s2)(  )
A.2 m/s2 B.2.5 m/s2
C.5 m/s2 D.0
12.(多選)某探究小組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把一個壓力傳感器固定在地面上,把質量不計的彈簧豎直固定在壓力傳感器上,如圖甲所示。t=0時刻,將一金屬小球從彈簧正上方某一高度處由靜止釋放,小球落到彈簧上壓縮彈簧到最低點,然后又被彈起離開彈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復。測出這一過程彈簧彈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1~t2時間內,小球的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B.t1~t2時間內,小球的加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C.t2~t3時間內,小球的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D.t2~t3時間內,小球的加速度先逐漸變大,再逐漸變小
13.(14分)質量為m的木塊,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傾角為θ的斜面向上滑動,斜面靜止不動,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如圖所示,求:
(1)木塊向上滑動的加速度;
(2)若此木塊滑到最大高度后,能沿斜面下滑,下滑時的加速度。
課時跟蹤檢測(十六)
1.選C 根據加速度的定義式a=可知,加速度描述的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與Δv、Δt無關,A、B錯誤;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可知,加速度與合力F、質量m有關,且與F成正比,與m成反比,C正確,D錯誤。
2.選B 物體所受合力為0,物體不一定處于靜止狀態,也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A錯誤;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加速度一定不為0,則速度一定變化,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發生變化,B正確;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則加速度一定不為0,但是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的關系,加速度不為0,速度可以為0,C錯誤;無論是恒力還是變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只要物體所受合力不為0時,物體的加速度一定不為0,則速度一定變化,D錯誤。
3.選B 物體開始處于靜止狀態,所受合力為0,撤去 10 N的拉力,則所受合力的大小為 10 N,方向與 10 N的拉力方向相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a==5 m/s2,則物體沿該力相反方向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5 m/s2。B正確,A、C、D錯誤。
4.選C 拉力為F、2F時對物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cos θ-μ(mg-Fsin θ )=ma,2Fcos θ-μ(mg-2Fsin θ )=ma′,可得ma′-2ma=μmg>0,所以a′>2a,C正確。
5.選B 推進器開動5 s內,飛船和空間站的加速度為a==0.01 m/s2,對飛船和空間站整體,在加速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有F=(m飛+m空)a,解得空間站質量m空=9.0×104 kg,B正確。
6.選A 對拉手環進行受力分析,可得拉手環所受合力向前,加速度向前,所以汽車加速度向前,A正確,B錯誤;取拉手環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gtan θ=ma,由此可得汽車的加速度a=gtan θ,C、D錯誤。
7.選B 因為木板B與A脫離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F=ma,解得a=2 m/s2,即物塊A提供不了5 m/s2大小的加速度,故木板B以5 m/s2的加速度向下運動時,物塊A與木板瞬間脫離,所以A的加速度為2 m/s2,B正確。
8.解析:(1)木箱做勻速運動時,對其受力分析可知
水平方向有f=F,豎直方向有N=mg,又因為f=μN,聯立解得μ=0.25。
(2)撤掉外力后木箱在滑動摩擦力作用下做勻減速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合=f=μmg=ma,則a=μg,解得a=2.5 m/s2。
答案:(1)0.25 (2)2.5 m/s2
9.選C 由題意可知,木塊相對鐵箱靜止,木塊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支持力,則木塊的加速度向右,鐵箱可能向右加速或者向左減速運動,A、B、D錯誤,C正確。
10.選BC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μmg=ma,整理后有F=ma+μmg,則可知F-a圖像的斜率為m,縱截距為μmg,則由題圖可看出m甲>m乙。根據μ甲m甲g=μ乙m乙g,則μ甲<μ乙。
11.選A 因為彈簧不能發生突變,即物體A輕放在物體B上的瞬間,彈簧對B的彈力保持不變,所以物體A輕放在物體B上的瞬間,AB瞬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對AB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Ag=(mA+mB)a,解得a= m/s2=2 m/s2,A正確。
12.選AC 依題意,由圖乙可知在t1時刻,小球與彈簧開始接觸,在t1~t2時間內,由于彈簧彈力開始小于重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隨著彈簧彈力的逐漸增大,加速度逐漸減小,即開始一段時間內,小球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彈簧彈力等于重力時,小球加速度為0,速度達最大;接著小球受到的彈力大于重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且隨著彈簧彈力的增大,加速度逐漸增大,即小球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直到小球速度為0,此時彈簧彈力最大,A正確,B錯誤;在t2時刻,小球速度為0,彈簧彈力大于小球重力,小球將豎直向上加速,根據對稱性及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可知,開始一段時間內,小球先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加速度為0時,速度達最大;接著做加速度逐漸增大的減速運動,直到小球離開彈簧,回到原來的高度,C正確,D錯誤。
13.解析:(1)以木塊為研究對象,在上滑時受力如圖所示。
根據題意,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將各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正交分解。
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ma①
N-mgcos θ=0②
且f=μN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a=g(sin θ+μ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2)當木塊沿斜面下滑時,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f,方向沿斜面向上。由牛頓第二定律有
mgsin θ-f=ma′④
由②③④式解得a′=g(sin θ-μ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
答案:見解析
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石河子市| 运城市| 阿拉善左旗| 繁峙县| 原阳县| 梁河县| 砚山县| 依兰县| 大安市| 舒兰市| 淮北市| 高邮市| 绥阳县| 青冈县| 精河县| 潢川县| 集安市| 衡东县| 大同县| 桐城市| 北海市| 黄梅县| 连州市| 清新县| 陇川县| 临邑县| 安丘市| 青田县| 石狮市| 达孜县| 罗江县| 吕梁市| 凯里市| 常熟市| 青川县| 石景山区| 德江县| 民勤县| 南康市|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