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章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章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課件 學案 練習)高中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核心素養導學
物理觀念 (1)了解伽利略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認識。(2)能準確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3)知道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科學思維 (1)能領悟理想實驗的科學推理方法及其意義。(2)能對牛頓第一定律所揭示的運動和力的關系有較深刻理解。(3)能通過實例說明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會解釋有關的慣性現象。
科學態度與責任 (1)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體會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2)通過具體實例,體會生活中慣性的應用與防止,樂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實際。
一、亞里士多德的運動理論 伽利略的研究工作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有外力的作用時物體才能運動,要______物體的運動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1)實驗設計:讓小球沿光滑斜面從左側某一高度滾下,沖上右側斜面,則
①小球將上升到釋放時的高度。
②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
③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變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永遠運動下去。
(2)實驗結論: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并不需要外力來維持。反駁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3)笛卡爾的觀點:不受其他物體作用時,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會做______直線運動。
(4)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__________的原因。
(1)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可通過物理過程實現的實驗。
(2)理想實驗是一種思維活動,是人們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而無法做到的“實驗”。  
二、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
1.定律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_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______這種狀態為止。
2.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_狀態的性質,我們把物體的這種性質叫作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______定律。
三、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1.描述物體慣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的______。
2.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
3.質量只有大小,沒有______,是標量。
(1)慣性不是力,物體具有慣性,而不是物體受到慣性力。
(2)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只與質量有關。  
1.如圖所示,為冰壺比賽的場景。
請對以下結論作出判斷:
(1)靜止在地面上的冰壺,當用力推它時,冰壺開始運動,說明力是使冰壺運動的原因。(  )
(2)當冰壺脫離運動員的作用時,冰壺沒有立即停下,而是繼續向前運動,說明冰壺具有慣性。(  )
(3)撤去推力后,冰壺最終能停下來,是冰壺受摩擦力作用的結果。(  )
(4)如果沒有摩擦力,冰壺會一直運動下去。(  )
2.如圖甲所示,公交車上站著的乘客身體突然向后傾倒;如圖乙所示,公交車內乘客身體突然向前傾倒。
思考:
(1)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圖甲的情境?
(2)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圖乙的情境?
新知學習(一)|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
(1)你認為真實實驗與理想實驗的差別在哪里?
(2)分析“伽利略理想實驗”的設計與推理,你能聯想到哪種解題方法?請與同學討論交流。
    
[重點釋解]
1.理想實驗推論
一切運動著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時候,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并且一直沿直線運動下去。
2.理想實驗的意義
(1)伽利略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針對訓練]
1.伽利略的斜面實驗證明了(  )
A.要使物體運動必須有力作用,沒有力作用的物體將靜止
B.要使物體靜止必須有力作用,沒有力作用的物體將運動
C.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D.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2.(多選)科學家關于物體運動的研究對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的運動狀態才會改變
B.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結論:一旦物體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將以這一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C.笛卡爾指出: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
D.牛頓認為,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3.如圖所示,伽利略做了兩個著名的“斜面實驗”,都是采用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得出重要結論的方法。為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他讓銅球沿斜面滾下,利用滴水計時記錄銅球運動的時間,研究小球的質量、斜面傾角等因素對銅球的運動的影響;在研究力和運動關系的時候,用兩個對接的斜面,一個斜面固定,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又滾上另一個傾角可以改變的斜面,斜面傾角逐漸改變至0。關于該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斜面足夠長,小球就能運動到原來的高度
B.只要摩擦足夠小,小球將一直運動,不會停下來
C.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斜面也不可能無限長,故其結果是不可信的
D.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新知學習(二)|牛頓第一定律的應用
[重點釋解]
1.提出了慣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揭示了所有物體普遍具有的一種屬性——慣性,即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是本質屬性,不需要條件。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2.明確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內容“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說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牛頓第一定律指出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規律,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種理想狀態,而實際中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的情況是不存在的,當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時,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力與運動的關系:運動不需要力維持,但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的作用。
[典例體驗]
[典例] (多選)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
B.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C.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沒有外力維持木塊運動的結果
D.飛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而被絆倒,這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
聽課記錄:
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三點注意
(1)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它是在理想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2)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與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等效的。
(3)牛頓第一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考系中的運動,在非慣性參考系中不適用。(慣性參考系是指以相對地面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作為參考,簡稱慣性系)  
[針對訓練]
1.(多選)下列物理現象中,可以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的是(  )
A.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下來
B.物體如果向正北方向運動,其受外力方向必須指向正北
C.如果沒有外力作用,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D.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有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兩個小球(m1>m2,空氣阻力不計)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突然停止時,如不考慮其他阻力,設車無限長,則兩個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難以確定
新知學習(三)|對慣性的認識
[典例體驗]
[典例] 如圖所示,一個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輛小車上,在容器中分別懸掛和拴住一只鐵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鐵球、乒乓球都處于靜止狀態,當容器隨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兩球的運動狀況是(以小車為參考系)(  )
A.鐵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鐵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聽課記錄:
[系統歸納]
1.慣性的大小
(1)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反之則越小。
(2)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速度)、受力情況以及所處地理位置均無關。
2.慣性的表現
(1)不受力時,慣性表現為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受力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越難以改變。
[針對訓練]
1.如圖所示,底部均有4個輪子的行李箱a豎立、b平臥放置在公交車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間。當公交車(  )
A.緩慢起動時,兩只行李箱一定相對車子向后運動
B.急剎車時,行李箱a一定相對車子向前運動
C.緩慢轉彎時,兩只行李箱一定相對車子向外側運動
D.急轉彎時,行李箱b一定相對車子向內側運動
2.如圖所示是一種汽車安全帶控制裝置示意圖。當汽車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剎車擺錘豎直懸掛,鎖棒水平,棘輪可以自由轉動,安全帶能被拉動。當汽車突然剎車時,擺錘由于慣性繞軸擺動,使得鎖棒鎖定棘輪的轉動,安全帶不能被拉動。若擺錘從圖中實線位置擺到虛線位置,汽車的可能運動方向和運動狀態是(  )
A.向右行駛、勻速直線運動
B.向左行駛、勻速直線運動
C.向右行駛、突然剎車
D.向左行駛、突然剎車
一、好素材分享——看其他教材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科學探究——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
1.(選自粵教版教材“觀察與思考”)如圖甲所示是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裝置示意圖,將一單擺上端固定擺球拉向一邊,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會擺動到另一邊,用水平尺子標記其高度。
(1)如圖乙所示是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過程示意圖。將單擺懸掛在一定點O處,將小球拉到左邊A處,與尺子同高度的地方,從靜止釋放小球,可以觀察到什么現象?小球運動到右邊,能達到同等高度的位置嗎?
(2)在小球懸點O的正下方O1處固定一根針,當球由左邊A處往右邊擺動時,碰到針,它還會擺到相同的高度嗎?
(3)提高針的位置至點O2,小球還會擺到相同的高度嗎?
(4)多次改變小球的懸點并觀察小球的運動路徑,受到了什么啟發?這個軌跡跟哪個實驗設想類似?
?科學探究——上段還是下段的細繩先斷
2.(選自魯科版教材“迷你實驗室”)用細繩把一本較厚重的書扎一圈,然后將細繩的一端懸掛起來,另一端用手牽住(如圖)。
先迅速用力將細繩往下一拉,看細繩的哪一段先斷開。
再做一次,拉力逐漸加大,直到細繩被拉斷,看看又是細繩的哪一段先斷開。
比較兩次拉斷細繩的結果,想想這是為什么。
二、新題目精選——品立意深處所蘊含的核心價值
1.春秋末年齊國人的著作《考工記》中有“馬力既竭,辀猶能一取焉”,意思是馬對車不施加拉力了,車還能繼續向前運動,這是關于慣性的最早記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馬力既竭”時馬的慣性為0
B.“馬力既竭”時車的慣性不變
C.馬的拉力越大,車的慣性越大
D.馬車速度越大,車的慣性越大
2.“復興號”高鐵在某段水平軌道上勻速行駛,假設高鐵上固定著盛滿水的水杯。若突然發現水杯中的水向右灑出,如圖所示,則關于高鐵在此種情況下的運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高鐵一定勻速向左運動
B.高鐵可能突然向左加速運動
C.高鐵可能突然向左減速運動
D.高鐵可能突然向右加速運動
第1節 牛頓第一定律
[預讀教材]
一、 
1.維持 2.(3)勻速 (4)運動狀態
二、 
1.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改變 2.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慣性
三、 
1.質量 2.大 3.方向
[情境創設]
1.(1)× (2)√ (3)√ (4)√
2.提示:(1)公交車快速啟動或突然加速時,乘客會向后傾倒。
(2)公交車急剎車或突然減速時,乘客會向前傾倒。
新知學習(一) 
[任務驅動]
提示:(1)真實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來實現的實驗;理想實驗是一種思維活動,是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的、無法做到的實驗,但是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可靠事實的基礎之上的。
(2)假設法、極限法。
[針對訓練]
1.選D 伽利略的斜面實驗證明了:如果物體不受外力作用,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著同一直線運動下去,D正確。
2.選BCD 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A錯誤;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得出:一旦物體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將以這一速度永遠運動下去,B正確;笛卡爾指出: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C正確;由牛頓第一定律知,D正確。
3.選D 只要摩擦力足夠小,無論斜面多長,小球仍能運動到原來的高度,A錯誤;只有當斜面傾角為0時,只要摩擦足夠小,小球才一直運動,不會停下來,B錯誤;雖然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斜面也不可能無限長,但是根據合理外推,得到的結果是可信的,C錯誤;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正確。
新知學習(二) 
[典例] 選ABD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即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不變,A、B正確;牛頓第一定律還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木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改變了運動狀態,飛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了運動狀態,C錯誤,D正確。
[針對訓練]
1.選CD 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不變,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沒有外力作用時,物體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一定靜止,故A錯誤;物體向正北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可以不受外力,當受向正北方向的力作用時,它向北運動的速度會變大,當受向正南方向的力作用時,它向北運動的速度會減小,但仍可以向正北方向運動,B錯誤;C、D兩種說法均符合牛頓第一定律,C、D正確。
2.選B 因為小車表面光滑,因此,不論小車如何運動,兩小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兩小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又兩小球速度相等,故兩小球一定不會相碰,B正確。
新知學習(三) 
[典例] 選A 因為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由于慣性,鐵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左運動的趨勢,但由于與同體積的“水球”相比,鐵球的質量大,慣性大,鐵球的運動狀態難改變,即速度變化慢,而同體積的“水球”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即速度變化快,而且水和車一起加速運動,所以小車加速運動時,鐵球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同理,由于與同體積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質量小,慣性小,乒乓球相對小車向右運動,A正確。
[針對訓練]
1.選B 緩慢起動的公交車具有向前的加速度,但加速度較小,兩只行李箱所受的靜摩擦力可能小于最大靜摩擦力,則行李箱可以相對公交車靜止,A錯誤;急剎車時,a、b行李箱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但a行李箱與底面的摩擦為滾動摩擦,比較小,故a行李箱會向前運動,b行李箱可能靜止不動,也可能向前運動,B正確;緩慢轉彎時,公交車具有指向軌跡內側的較小的加速度,當行李箱所受的靜摩擦力足以提供其向心力時,行李箱相對車子靜止,C錯誤;急轉彎時,公交車的加速度較大,若行李箱b所受的靜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則其做離心運動,即相對公交車向外側運動,若行李箱b所受的靜摩擦力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則其相對公交車靜止,D錯誤。
2.選C 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擺錘不會從實線位置擺到虛線位置,A、B錯誤;由圖可知擺錘向右擺動,根據慣性知識可推知,汽車可能向左加速或向右減速,C正確,D錯誤。
一、 
1.提示:無論是否固定針及改變針的位置,小球總能擺到右側同一高度,由此可想到伽利略斜面實驗中,改變右側斜面和傾角,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的高度。
2.提示:當迅速用力拉繩時,下段細繩先斷。原因是:由于書本比較厚重,慣性較大,其運動狀態較難改變,在迅速向下拉繩的瞬間,書本可以認為固定不動,上段繩的力沒增大,而此時下段細繩承受的力將比上段細繩承受的力大,因此,下段細繩將會先斷。
當慢慢增大拉力時,由平衡知識可知,上段細繩承受的力為書的重力和手對下段細繩拉力之和,所以上段細繩的拉力總比下段細繩的拉力大,上段細繩將會先斷。
二、 
1.選B 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跟其他因素無關,車的質量不變,慣性不變,馬有質量所以慣性不能為0,B正確。
2.選B 若高鐵勻速向左運動,則水也勻速運動,速度相等,水不會從紙杯中灑出,A錯誤;高鐵突然向左加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加速,所以高鐵向左的速度大于水向左的速度,可以出現圖示情況,B正確;高鐵突然向左減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減速,所以高鐵向左的速度小于水向左的速度,水向左灑出,C錯誤;高鐵突然向右加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加速,所以高鐵向右的速度大于水向右的速度,水向左灑出,D錯誤。
9 / 9(共93張PPT)
牛頓第一定律
第 1 節
核心素養導學
物理 觀念 (1)了解伽利略關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認識。
(2)能準確敘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
(3)知道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科學 思維 (1)能領悟理想實驗的科學推理方法及其意義。
(2)能對牛頓第一定律所揭示的運動和力的關系有較深刻理解。
(3)能通過實例說明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會解釋有關的慣性現象。
科學態度與責任 (1)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過程,體會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過程,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2)通過具體實例,體會生活中慣性的應用與防止,樂于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實際。
續表
1
四層學習內容1落實必備知識
2
四層學習內容2強化關鍵能力
3
四層學習內容3·4浸潤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
CONTENTS
目錄
4
課時跟蹤檢測
四層學習內容1落實必備知識
一、亞里士多德的運動理論 伽利略的研究工作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有外力的作用時物體才能運動,要______物體的運動就需要外力。
維持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
(1)實驗設計:
讓小球沿光滑斜面從左側某一高度滾下,沖上右側斜面,則
①小球將上升到釋放時的高度。
②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這個
斜面上仍然要達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
③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變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永遠運動下去。
(2)實驗結論: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并不需要外力來維持。反駁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3)笛卡爾的觀點:不受其他物體作用時,原來運動的物體將會做______直線運動。
(4)力和運動的關系: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___________的原因。
勻速
運動狀態
(1)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可通過物理過程實現的實驗。
(2)理想實驗是一種思維活動,是人們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而無法做到的“實驗”。  
二、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
1.定律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_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______這種狀態為止。
2.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狀態或_____狀態的性質,我們把物體的這種性質叫作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_____定律。
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改變
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慣性
三、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1.描述物體慣性大小的物理量是它的______。
2.質量越大的物體慣性越____。
3.質量只有大小,沒有_____,是標量。
質量

方向
(1)慣性不是力,物體具有慣性,而不是物體受到慣性力。
(2)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只與質量有關。  
1.如圖所示,為冰壺比賽的場景。
請對以下結論作出判斷:
(1)靜止在地面上的冰壺,當用力推它時,冰壺開始運動,說明力是使冰壺運動的原因。( )
×
(2)當冰壺脫離運動員的作用時,冰壺沒有立即停下,而是繼續向前運動,說明冰壺具有慣性。( )
(3)撤去推力后,冰壺最終能停下來,是冰壺受摩擦力作用的結果。( )
(4)如果沒有摩擦力,冰壺會一直運動下去。( )



2.如圖甲所示,公交車上站著的乘客身體突然向后傾倒;如圖乙所示,公交車內乘客身體突然向前傾倒。
思考:
(1)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圖甲的情境?
提示:公交車快速啟動或突然加速時,乘客會向后傾倒。
(2)什么情況下會出現圖乙的情境?
提示:公交車急剎車或突然減速時,乘客會向前傾倒。
四層學習內容2強化關鍵能力
(1)你認為真實實驗與理想實驗的差別在哪里?
提示:真實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來實現的實驗;理想實驗是一種思維活動,是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的、無法做到的實驗,但是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可靠事實的基礎之上的。
新知學習(一)|對伽利略理想實驗的理解
任務驅動
(2)分析“伽利略理想實驗”的設計與推理,你能聯想到哪種解題方法?請與同學討論交流。
提示:假設法、極限法。  
[重點釋解]
1.理想實驗推論
一切運動著的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時候,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并且一直沿直線運動下去。
2.理想實驗的意義
(1)伽利略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更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
(2)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針對訓練]
1.伽利略的斜面實驗證明了(  )
A.要使物體運動必須有力作用,沒有力作用的物體將靜止
B.要使物體靜止必須有力作用,沒有力作用的物體將運動
C.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D.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解析:伽利略的斜面實驗證明了:如果物體不受外力作用,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著同一直線運動下去,D正確。
2.(多選)科學家關于物體運動的研究對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的運動狀態才會改變
B.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結論:一旦物體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將以這一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C.笛卡爾指出: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
D.牛頓認為,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解析: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A錯誤;伽利略通過“理想實驗”得出:一旦物體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將以這一速度永遠運動下去,B正確;笛卡爾指出:如果運動中的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線運動,既不停下來也不偏離原來的方向,C正確;由牛頓第一定律知,D正確。
3.如圖所示,伽利略做了兩個著名的“斜面實驗”,都是采用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理得出重要結論的方法。為了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他讓銅球沿斜面滾下,利用滴水計時記錄銅球運動的時間,研究小球的質量、斜面傾角等因素對銅球的運動的影響;在研究力和運動關系的時候,用兩個對接的斜面,一個斜面固定,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又滾上另一個傾角可以改變的斜面,斜面傾角逐漸改變至0。關于該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只要斜面足夠長,小球就能運動到原來的高度
B.只要摩擦足夠小,小球將一直運動,不會停下來
C.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斜面也不可能無限長,故其結果是不可信的
D.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解析:只要摩擦力足夠小,無論斜面多長,小球仍能運動到原來的高度,A錯誤;只有當斜面傾角為0時,只要摩擦足夠小,小球才一直運動,不會停下來,B錯誤;雖然阻力不可能完全消除,斜面也不可能無限長,但是根據合理外推,得到的結果是可信的,C錯誤;該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D正確。
1.提出了慣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揭示了所有物體普遍具有的一種屬性——慣性,即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是本質屬性,不需要條件。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重點釋解
新知學習(二)|牛頓第一定律的應用
2.明確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內容“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說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3.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
牛頓第一定律指出物體不受外力時的運動規律,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種理想狀態,而實際中物體不受外力的作用的情況是不存在的,當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為零時,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力與運動的關系:運動不需要力維持,但運動狀態的改變離不開力的作用。
[典例] (多選)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律
B.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
C.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沒有外力維持木塊運動的結果
D.飛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而被絆倒,這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
典例體驗



[解析]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即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不變,A、B正確;牛頓第一定律還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滑動的木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木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改變了運動狀態,飛跑的運動員遇到障礙而被絆倒,是因為他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了運動狀態,C錯誤,D正確。
/方法技巧/
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三點注意
(1)牛頓第一定律不是實驗定律,它是在理想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2)牛頓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狀態,與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等效的。
(3)牛頓第一定律只適用于慣性參考系中的運動,在非慣性參考系中不適用。(慣性參考系是指以相對地面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作為參考,簡稱慣性系)  
[針對訓練]
1.(多選)下列物理現象中,可以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的是(  )
A.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下來
B.物體如果向正北方向運動,其受外力方向必須指向正北
C.如果沒有外力作用,運動的物體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D.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解析: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不變,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沒有外力作用時,物體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不一定靜止,故A錯誤;物體向正北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可以不受外力,當受向正北方向的力作用時,它向北運動的速度會變大,當受向正南方向的力作用時,它向北運動的速度會減小,但仍可以向正北方向運動,B錯誤;C、D兩種說法均符合牛頓第一定律,C、D正確。
2. 如圖所示,在一輛表面光滑的小車上,
有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兩個小球(m1>m2,空
氣阻力不計)隨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車
突然停止時,如不考慮其他阻力,設車無限長,則兩個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難以確定

解析:因為小車表面光滑,因此,不論小車如何運動,兩小球在水平方向均不受力,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兩小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又兩小球速度相等,故兩小球一定不會相碰,B正確。
[典例]  如圖所示,一個盛水的容器固定
在一輛小車上,在容器中分別懸掛和拴住一只
鐵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水和鐵球、乒乓球
都處于靜止狀態,當容器隨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兩球的運動狀況是(以小車為參考系)(  )
A.鐵球向左,乒乓球向右 B.鐵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左 D.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典例體驗
新知學習(三)|對慣性的認識

[解析] 因為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由于慣性,鐵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左運動的趨勢,但由于與同體積的“水球”相比,鐵球的質量大,慣性大,鐵球的運動狀態難改變,即速度變化慢,而同體積的“水球”的運動狀態容易改變,即速度變化快,而且水和車一起加速運動,所以小車加速運動時,鐵球相對于小車向左運動;同理,由于與同體積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質量小,慣性小,乒乓球相對小車向右運動,A正確。
[系統歸納]
1.慣性的大小
(1)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反之則越小。
(2)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狀態(速度)、受力情況以及所處地理位置均無關。
2.慣性的表現
(1)不受力時,慣性表現為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受力時,慣性表現為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質量越大,慣性越大,運動狀態越難以改變。
[針對訓練]
1. 如圖所示,底部均有4個輪子的行李箱a豎
立、b平臥放置在公交車上,箱子四周有一定空
間。當公交車(  )
A.緩慢起動時,兩只行李箱一定相對車子向后運動
B.急剎車時,行李箱a一定相對車子向前運動
C.緩慢轉彎時,兩只行李箱一定相對車子向外側運動
D.急轉彎時,行李箱b一定相對車子向內側運動

解析:緩慢起動的公交車具有向前的加速度,但加速度較小,兩只行李箱所受的靜摩擦力可能小于最大靜摩擦力,則行李箱可以相對公交車靜止,A錯誤;急剎車時,a、b行李箱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但a行李箱與底面的摩擦為滾動摩擦,比較小,故a行李箱會向前運動,b行李箱可能靜止不動,也可能向前運動,B正確;
緩慢轉彎時,公交車具有指向軌跡內側的較小的加速度,當行李箱所受的靜摩擦力足以提供其向心力時,行李箱相對車子靜止,C錯誤;急轉彎時,公交車的加速度較大,若行李箱b所受的靜摩擦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則其做離心運動,即相對公交車向外側運動,若行李箱b所受的靜摩擦力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則其相對公交車靜止,D錯誤。
2. 如圖所示是一種汽車安全帶控制裝置示意圖。當汽車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剎車擺錘豎直懸掛,鎖棒水平,棘輪可以自由轉動,安全帶能被拉動。當汽車突然剎車時,擺錘由于慣性繞軸擺動,使得鎖棒鎖定棘輪的轉動,安全帶不能被拉動。若擺錘從圖中實線位置擺到虛線位置,汽車的可能運動方向和運動狀態是(  )
A.向右行駛、勻速直線運動
B.向左行駛、勻速直線運動
C.向右行駛、突然剎車
D.向左行駛、突然剎車

解析:若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擺錘不會從實線位置擺到虛線位置,A、B錯誤;由圖可知擺錘向右擺動,根據慣性知識可推知,汽車可能向左加速或向右減速,C正確,D錯誤。
四層學習內容3·4浸潤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
一、好素材分享——看其他教材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科學探究——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
1.(選自粵教版教材“觀察與思考”)如圖甲所示是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裝置示意圖,將一單擺上端固定擺球拉向一邊,由靜止釋放小球,小球會擺動到另一邊,用水平尺子標記其高度。
(1)如圖乙所示是伽利略針和單擺實驗過程示意圖。將單擺懸掛在一定點O處,將小球拉到左邊A處,與尺子同高度的地方,從靜止釋放小球,可以觀察到什么現象?小球運動到右邊,能達到同等高度的位置嗎?
(2)在小球懸點O的正下方O1處固定一根針,當球由左邊A處往右邊擺動時,碰到針,它還會擺到相同的高度嗎?
(3)提高針的位置至點O2,小球還會擺到相同的高度嗎?
(4)多次改變小球的懸點并觀察小球的運動路徑,受到了什么啟發?這個軌跡跟哪個實驗設想類似?
提示:無論是否固定針及改變針的位置,小球總能擺到右側同一高度,由此可想到伽利略斜面實驗中,改變右側斜面和傾角,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的高度。
?科學探究——上段還是下段的細繩先斷
2.(選自魯科版教材“迷你實驗室”) 用細繩把一
本較厚重的書扎一圈,然后將細繩的一端懸掛起來,另
一端用手牽住(如圖)。
先迅速用力將細繩往下一拉,看細繩的哪一段先斷開。
再做一次,拉力逐漸加大,直到細繩被拉斷,看看又是細繩的哪一段先斷開。
比較兩次拉斷細繩的結果,想想這是為什么。
提示:當迅速用力拉繩時,下段細繩先斷。原因是:由于書本比較厚重,慣性較大,其運動狀態較難改變,在迅速向下拉繩的瞬間,書本可以認為固定不動,上段繩的力沒增大,而此時下段細繩承受的力將比上段細繩承受的力大,因此,下段細繩將會先斷。
當慢慢增大拉力時,由平衡知識可知,上段細繩承受的力為書的重力和手對下段細繩拉力之和,所以上段細繩的拉力總比下段細繩的拉力大,上段細繩將會先斷。
二、新題目精選——品立意深處所蘊含的核心價值
1.春秋末年齊國人的著作《考工記》中有“馬力既竭,辀猶能一取焉”,意思是馬對車不施加拉力了,車還能繼續向前運動,這是關于慣性的最早記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馬力既竭”時馬的慣性為0
B.“馬力既竭”時車的慣性不變
C.馬的拉力越大,車的慣性越大
D.馬車速度越大,車的慣性越大

解析:慣性大小只與質量有關,跟其他因素無關,車的質量不變,慣性不變,馬有質量所以慣性不能為0,B正確。
2.“復興號”高鐵在某段水平軌道上勻速行駛,假設高鐵上固定著盛滿水的水杯。若突然發現水杯中的水向右灑出,如圖所示,則關于高鐵在此種情況下的運動,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高鐵一定勻速向左運動
B.高鐵可能突然向左加速運動
C.高鐵可能突然向左減速運動
D.高鐵可能突然向右加速運動

解析:若高鐵勻速向左運動,則水也勻速運動,速度相等,水不會從紙杯中灑出,A錯誤;高鐵突然向左加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加速,所以高鐵向左的速度大于水向左的速度,可以出現圖示情況,B正確;高鐵突然向左減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減速,所以高鐵向左的速度小于水向左的速度,水向左灑出,C錯誤;高鐵突然向右加速,由于慣性,水還沒有來得及加速,所以高鐵向右的速度大于水向右的速度,水向左灑出,D錯誤。
課時跟蹤檢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級—學考達標
1.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健身體育活動,源遠流長。關于被踢向空中的足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足球被踢出后,受到重力、推力、空氣阻力
B.足球能在空中運動是因為慣性,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研究足球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將足球視為質點
D.若足球不受空氣阻力,足球將沿著水平方向一直運動下去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足球被踢出后,只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A錯誤;慣性大小只和物體質量有關,和速度大小無關,B錯誤;研究足球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忽略足球的大小,故可視為質點,C正確;足球不受空氣阻力,但仍受到重力,還是會落回地面,D錯誤。
1
2
3
4
5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慣性消失后,運動狀態才會發生改變
B.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撤去后,它的反作用力仍然可以存在
C.起跳時,地面對人腳的支持力大于人腳對地面下蹬的力
D.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律,但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但是慣性不會消失,A錯誤;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同在同失的關系,即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撤去后,它的反作用力也立即消失,B錯誤;起跳時,地面對人腳的支持力與人腳對地面下蹬的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則地面對人腳的支持力等于人腳對地面下蹬的力,C錯誤;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律,但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D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如圖所示,運動員將冰壺擲出,由于慣
性,冰壺在冰面上運動了很長一段距離。冰壺慣
性的大小取決于(  )
A.冰壺的質量 B.冰壺的初速度
C.冰壺受到的推力 D.冰壺受到的阻力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慣性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A正確,B、C、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伽利略用“實驗+科學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關于伽利略理想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完全是理想的,沒有事實為基礎
B.是以可靠事實為基礎的,經科學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規律
C.沒有事實為基礎,只是理想推理
D.過于理想化,所以沒有實際意義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在伽利略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時,是在斜面實驗的基礎上,成功地設計了理想斜面實驗,他以實際的實驗為依據,抓住了客觀事實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律。因此,理想實驗是實際實驗的延伸,而不是實際的實驗,是建立在實際事實基礎上的合乎邏輯的科學推斷,A、C、D錯誤,B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射出槍膛的子彈在運動一段距離后連一件棉衣也穿不透,這表明它的慣性減小了
B.戰斗機在空戰時,甩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慣性,提高飛行的靈活性
C.用力推一個處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沒有推動,原因是物體的慣性太大了
D.高速公路上要限速,是因為車速越大慣性越大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物體慣性大小是由質量決定的,與速度大小無關,A、D錯誤;戰斗機甩掉副油箱后減小了質量,減小了慣性,運動狀態易改變,提高了靈活性,B正確;推物體而物體不動是因為存在摩擦力,只要推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物體就不動,與物體的慣性大小無關,C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就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某同學試圖從慣性角度加以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采用了大功率的發動機后,某些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速度甚至能超過某些老式螺旋槳飛機,這表明可以通過科學進步使小質量的物體獲得大慣性
B.射出槍膛的子彈在運動相當長一段距離后連一件棉衣也穿不透,這表明它的慣性變小了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貨運列車運行到不同的車站時,經常要摘下或加掛一些車廂,這會改變它的慣性
D.摩托車轉彎時,車手一方面要控制適當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將身體稍微向里傾斜,通過調控人和車的慣性達到轉彎的目的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采用了大功率的發動機后,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速度甚至能超過某些老式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不是由于使小質量的物體獲得大慣性,是由于功率增大的緣故,故A錯誤;射出槍膛的子彈在運動一段距離后連一件棉衣也穿不透,是由于速度減小了,不是由于慣性減小,子彈的慣性沒有變化,故B錯誤;貨運列車運行到不同的車站時,經常要摘下或加掛一些車廂,質量改變了,會改變它的慣性,故C正確;摩托車轉彎時,車手一方面要控制適當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將身體稍微向里傾斜,防止側滑,而人和車的慣性并沒有改變,故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如圖所示,要將卡在球筒中的羽毛球取出,可以有多種方案,方案一:一手拿著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擊打羽毛球筒的上端;方案二:手持球筒,使球與球筒一起下落敲擊水平面,假設球筒與水平面碰后速度立即變為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方案一利用羽毛球的慣性,使其從球筒上端出來
B.方案一利用球筒的慣性,使羽毛球從下端出來
C.方案二利用羽毛球受到的重力,使其從下端出來
D.方案二中球筒敲擊水平面后速度變為0,其慣性隨之消失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方案一中用力擊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球筒向下運動,利用羽毛球的慣性,使其從球筒上端出來,A正確,B錯誤;方案二中球與球筒一起下落敲擊水平面,球筒與水平面碰后速度立即變為0,利用羽毛球的慣性,使其從下端出來,C錯誤;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與速度無關,故D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多選)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載的貨車比滿載的容易停下來,說明質量大慣性大
B.在地面上滾動的足球停下來,是阻力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
C.在粗糙的地面上推桌子,桌子動,停止用力桌子則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如果地面是光滑的,停止用力后桌子將既不會加速也不會減速而是保持勻速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空載的貨車比滿載的容易停下來,說明質量大慣性大,A正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B、D正確,C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級—選考進階
9.(多選) 在列車的車廂內,有一個自來水龍頭C。第一段時間內,水滴落在水龍頭的正下方B點,第二段時間內,水滴落在B點的右方A點,如圖所示。那么列車可能的運動是(  )
A.先靜止,后向右做加速運動
B.先做勻速運動,后向左做加速運動
C.先做勻速運動,后向右做減速運動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水滴下落時,水平方向保持原來的速度,若車勻速運動,車的水平位移與水滴的水平位移相同,則落在B點;若車向左做加速運動,則水滴仍保持下落時的水平速度,而車的水平位移增大,故水滴可能落在A處;同理,車向右做減速運動,水滴也可能落在A處,B、C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車時發現,車廂的雙層玻璃窗內積水了。列車進站過程中(箭頭表示列車進站的方向),他發現水面的形狀如選項圖中的(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列車進站速度減小,由于慣性,水相對玻璃窗向前運動,C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如圖所示,一個劈形物體A,各面均光滑,
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的上表面水平,在A的上表
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體A從靜止開始釋
放,則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軌跡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線 B.豎直向下的直線
C.無規則曲線 D.拋物線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小球原來靜止時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為零。當劈形物體A由靜止釋放,A應沿斜面下滑,故B也將運動,運動狀態就要發生改變,但由于慣性,小球原來速度為零,而小球又光滑,除豎直方向受力外,其他方向上不受力,因為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豎直方向上運動,在碰到斜面之前,運動軌跡應為一條直線,即豎直向下的直線,B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在谷物的收割和脫粒過程中,小石子、草屑等雜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有癟粒。為了將它們分離,農民常用一種叫作“風谷”的農具分選,如圖所示,對它的分選原理描述錯誤的是(  )
A.石子質量大慣性大,飛得最遠
B.草屑和癟谷粒質量小,飛得最近
C.草屑和癟谷粒的慣性最大,飛得最近
D.空氣阻力作用使它們速度變化快慢不同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小石子、實谷粒、草屑和癟谷粒,它們飛出時初速度基本相同,由于形狀和大小不同,在飛行中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影響不同。一般來說,小石子受到的阻力的影響比草屑等雜物受到的阻力的影響要小,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快慢不同。草屑和癟谷粒質量小慣性小,速度變化快,故落點近;小石子質量大慣性大,速度大小不易改變,速度變化得慢,故落點遠。A、B、D正確,C錯誤。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3.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伽利略創造的把實驗、假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科學認識的發展,伽利略理想實驗步驟如下: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①兩個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AB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BC。
②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
③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
④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續的勻速直線運動。
上述四個步驟中,屬于理想化推論的是(  )
A.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之所以稱之為理想實驗,是因為實驗的結果是無法用實際的實驗進行驗證的,但是,分析推理的過程是合乎邏輯的,是嚴密的,是對實驗過程科學的抽象,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對客觀世界真實的反映,故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A、B、D錯誤,C正確。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如圖所示,在平直軌道上勻加速行駛的封閉車廂中,懸掛一個有滴管的盛油的容器,當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時,三滴油落在車廂的地板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三滴油依次落在O點
B.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A之間同一位置上
C.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A之間,而且后滴比前一滴離O點近些
D.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B之間,而且后一滴比前一滴離O點遠些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課時跟蹤檢測(十五) 牛頓第一定律
級—學考達標
1.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健身體育活動,源遠流長。關于被踢向空中的足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足球被踢出后,受到重力、推力、空氣阻力
B.足球能在空中運動是因為慣性,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C.研究足球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將足球視為質點
D.若足球不受空氣阻力,足球將沿著水平方向一直運動下去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慣性消失后,運動狀態才會發生改變
B.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撤去后,它的反作用力仍然可以存在
C.起跳時,地面對人腳的支持力大于人腳對地面下蹬的力
D.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律,但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
3.如圖所示,運動員將冰壺擲出,由于慣性,冰壺在冰面上運動了很長一段距離。冰壺慣性的大小取決于(  )
A.冰壺的質量      B.冰壺的初速度
C.冰壺受到的推力 D.冰壺受到的阻力
4.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伽利略用“實驗+科學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關于伽利略理想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完全是理想的,沒有事實為基礎
B.是以可靠事實為基礎的,經科學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規律
C.沒有事實為基礎,只是理想推理
D.過于理想化,所以沒有實際意義
5.關于物體的慣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射出槍膛的子彈在運動一段距離后連一件棉衣也穿不透,這表明它的慣性減小了
B.戰斗機在空戰時,甩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慣性,提高飛行的靈活性
C.用力推一個處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沒有推動,原因是物體的慣性太大了
D.高速公路上要限速,是因為車速越大慣性越大
6.就一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某同學試圖從慣性角度加以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A.采用了大功率的發動機后,某些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速度甚至能超過某些老式螺旋槳飛機,這表明可以通過科學進步使小質量的物體獲得大慣性
B.射出槍膛的子彈在運動相當長一段距離后連一件棉衣也穿不透,這表明它的慣性變小了
C.貨運列車運行到不同的車站時,經常要摘下或加掛一些車廂,這會改變它的慣性
D.摩托車轉彎時,車手一方面要控制適當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將身體稍微向里傾斜,通過調控人和車的慣性達到轉彎的目的
7.如圖所示,要將卡在球筒中的羽毛球取出,可以有多種方案,方案一:一手拿著球筒的中部,另一手用力擊打羽毛球筒的上端;方案二:手持球筒,使球與球筒一起下落敲擊水平面,假設球筒與水平面碰后速度立即變為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方案一利用羽毛球的慣性,使其從球筒上端出來
B.方案一利用球筒的慣性,使羽毛球從下端出來
C.方案二利用羽毛球受到的重力,使其從下端出來
D.方案二中球筒敲擊水平面后速度變為0,其慣性隨之消失
8.(多選)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載的貨車比滿載的容易停下來,說明質量大慣性大
B.在地面上滾動的足球停下來,是阻力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
C.在粗糙的地面上推桌子,桌子動,停止用力桌子則停下來,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D.如果地面是光滑的,停止用力后桌子將既不會加速也不會減速而是保持勻速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級—選考進階
9.(多選)在列車的車廂內,有一個自來水龍頭C。第一段時間內,水滴落在水龍頭的正下方B點,第二段時間內,水滴落在B點的右方A點,如圖所示。那么列車可能的運動是(  )
A.先靜止,后向右做加速運動
B.先做勻速運動,后向左做加速運動
C.先做勻速運動,后向右做減速運動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10.一天下著傾盆大雨,某人乘坐列車時發現,車廂的雙層玻璃窗內積水了。列車進站過程中(箭頭表示列車進站的方向),他發現水面的形狀如選項圖中的(  )
11.如圖所示,一個劈形物體A,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的上表面水平,在A的上表面上放一光滑的小球B。劈形物體A從靜止開始釋放,則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運動軌跡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線 B.豎直向下的直線
C.無規則曲線 D.拋物線
12.在谷物的收割和脫粒過程中,小石子、草屑等雜物很容易和谷物混在一起,另外,谷有癟粒。為了將它們分離,農民常用一種叫作“風谷”的農具分選,如圖所示,對它的分選原理描述錯誤的是(  )
A.石子質量大慣性大,飛得最遠
B.草屑和癟谷粒質量小,飛得最近
C.草屑和癟谷粒的慣性最大,飛得最近
D.空氣阻力作用使它們速度變化快慢不同
13.理想實驗是以可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抽象思維,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深刻地揭示自然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伽利略創造的把實驗、假設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科學方法,有力地促進了人類科學認識的發展,伽利略理想實驗步驟如下:
①兩個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AB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BC。
②如果沒有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
③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仍然要達到原來的高度。
④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續的勻速直線運動。
上述四個步驟中,屬于理想化推論的是(  )
A.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如圖所示,在平直軌道上勻加速行駛的封閉車廂中,懸掛一個有滴管的盛油的容器,當滴管依次滴下三滴油時,三滴油落在車廂的地板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滴油依次落在O點
B.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A之間同一位置上
C.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A之間,而且后滴比前一滴離O點近些
D.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B之間,而且后一滴比前一滴離O點遠些
課時跟蹤檢測(十五)
1.選C 足球被踢出后,只受到重力和空氣阻力,A錯誤;慣性大小只和物體質量有關,和速度大小無關,B錯誤;研究足球的運動軌跡時可以忽略足球的大小,故可視為質點,C正確;足球不受空氣阻力,但仍受到重力,還是會落回地面,D錯誤。
2.選D 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運動狀態會發生改變,但是慣性不會消失,A錯誤;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存在同在同失的關系,即物體受到的作用力撤去后,它的反作用力也立即消失,B錯誤;起跳時,地面對人腳的支持力與人腳對地面下蹬的力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則地面對人腳的支持力等于人腳對地面下蹬的力,C錯誤;牛頓第一定律反映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規律,但無法用實驗直接驗證,D正確。
3.選A 慣性僅與物體的質量有關,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A正確,B、C、D錯誤。
4.選B 在伽利略研究力與運動的關系時,是在斜面實驗的基礎上,成功地設計了理想斜面實驗,他以實際的實驗為依據,抓住了客觀事實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規律。因此,理想實驗是實際實驗的延伸,而不是實際的實驗,是建立在實際事實基礎上的合乎邏輯的科學推斷,A、C、D錯誤,B正確。
5.選B 物體慣性大小是由質量決定的,與速度大小無關,A、D錯誤;戰斗機甩掉副油箱后減小了質量,減小了慣性,運動狀態易改變,提高了靈活性,B正確;推物體而物體不動是因為存在摩擦力,只要推力小于最大靜摩擦力,物體就不動,與物體的慣性大小無關,C錯誤。
6.選C 采用了大功率的發動機后,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速度甚至能超過某些老式螺旋槳飛機的速度,不是由于使小質量的物體獲得大慣性,是由于功率增大的緣故,故A錯誤;射出槍膛的子彈在運動一段距離后連一件棉衣也穿不透,是由于速度減小了,不是由于慣性減小,子彈的慣性沒有變化,故B錯誤;貨運列車運行到不同的車站時,經常要摘下或加掛一些車廂,質量改變了,會改變它的慣性,故C正確;摩托車轉彎時,車手一方面要控制適當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將身體稍微向里傾斜,防止側滑,而人和車的慣性并沒有改變,故D錯誤。
7.選A 方案一中用力擊打羽毛球筒的上端,球筒向下運動,利用羽毛球的慣性,使其從球筒上端出來,A正確,B錯誤;方案二中球與球筒一起下落敲擊水平面,球筒與水平面碰后速度立即變為0,利用羽毛球的慣性,使其從下端出來,C錯誤;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與速度無關,故D錯誤。
8.選ABD 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空載的貨車比滿載的容易停下來,說明質量大慣性大,A正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B、D正確,C錯誤。
9.選BC 水滴下落時,水平方向保持原來的速度,若車勻速運動,車的水平位移與水滴的水平位移相同,則落在B點;若車向左做加速運動,則水滴仍保持下落時的水平速度,而車的水平位移增大,故水滴可能落在A處;同理,車向右做減速運動,水滴也可能落在A處,B、C正確。
10.選C 列車進站速度減小,由于慣性,水相對玻璃窗向前運動,C正確。
11.選B 小球原來靜止時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其合力為零。當劈形物體A由靜止釋放,A應沿斜面下滑,故B也將運動,運動狀態就要發生改變,但由于慣性,小球原來速度為零,而小球又光滑,除豎直方向受力外,其他方向上不受力,因為力是使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故小球只能在豎直方向上運動,在碰到斜面之前,運動軌跡應為一條直線,即豎直向下的直線,B正確。
12.選C 小石子、實谷粒、草屑和癟谷粒,它們飛出時初速度基本相同,由于形狀和大小不同,在飛行中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影響不同。一般來說,小石子受到的阻力的影響比草屑等雜物受到的阻力的影響要小,所以它們的速度變化快慢不同。草屑和癟谷粒質量小慣性小,速度變化快,故落點近;小石子質量大慣性大,速度大小不易改變,速度變化得慢,故落點遠。A、B、D正確,C錯誤。
13.選C 之所以稱之為理想實驗,是因為實驗的結果是無法用實際的實驗進行驗證的,但是,分析推理的過程是合乎邏輯的,是嚴密的,是對實驗過程科學的抽象,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對客觀世界真實的反映,故①是事實,②③④是推論,A、B、D錯誤,C正確。
14.選B 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三滴油離開容器時的速度和車廂速度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上油滴相對于車廂,其初速度為零,在豎直方向上運動情況相同,落到車廂地板上所用的時間相同,在水平方向上油滴相對于車的加速度方向向左,所以在水平方向上油滴相對于車的位移方向向左,位移大小x=at2,所以三滴油依次落在O到A之間同一位置上,B正確。
4 / 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通许县| 修文县| 拉孜县| 双柏县| 天门市| 巴南区| 潼南县| 重庆市| 托克托县| 吉林省| 洪洞县| 绵竹市| 南溪县| 宁远县| 乌海市| 石阡县| 齐齐哈尔市| 雅安市| 凤城市| 湘潭县| 班戈县| 甘泉县| 柯坪县| 科技| 庄浪县| 射阳县| 常熟市| 通化市| 柳林县| 阿合奇县| 鄂伦春自治旗| 横山县| 宝丰县| 九台市| 贺州市| 萨嘎县| 昂仁县| 新竹县| 马边|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