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8課《大家的“朋友”》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大家的“朋友”》由兩個板塊組成。第一個板塊:認識我們的“朋友”,第二個板塊:善待我們的“朋友"。本課時重點學習第二個板塊,教材首先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呈現了公共設施被破壞后難過地心情。“閱讀角”主要讓學生了解公共設施被破壞帶來的危害,并通過“小調查”引導學生了解身邊公共設施的現狀?!爸R窗"是讓學生知道破壞公共設施是違法行為。教材第 56頁仍然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述了被破壞的公共設施的心聲。而“小貼士”告訴學生如果發現公共設施被損壞,可以向有關部門報告。教材第 57頁設計了兩個留白,分別引導學生想一想文明使用公共設施的金點子和反思自己使用公共設施的實際情況。【學情分析】三年級孩子還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喜歡感性的形象和情境,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中心意識。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感受到了公共設施的作用,但對于公共設施被破壞后帶來的不便與危害缺乏具體的了解。在生活中,大部分學生是愛護公共設施的,不存在惡意損壞現象,但也不乏惡作劇般的污損,不當使用等情況。【教學目標】1.了解公共設施的作用,它們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2.養成愛護公共設施的習慣,自覺愛護公共設施,爭做文明小公民。【教學重點】了解破壞公共設施會給生活帶來不便和危險,懂得人人都應愛護公共設施。【教學難點】學生正確使用公共設施,能自覺愛護公共設施。【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回顧舊知。1.(出示視頻),這些特殊的朋友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公共設施”。2.出示當地圖片,學生說說圖上有哪些公共設施,他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既快速進入“公共設施”——我們的“朋友”這個主題,也讓學生們回顧了上個板塊的內容。二、進入情境,知行合一。(一)說說“朋友”的委屈。1.出示課本 54頁的“公共汽車站牌”和“公園里的長椅”視頻。請同學來談談他們的感受。設計意圖:用擬人化的手法,我們的朋友向我們發出了求救,讓孩子們看后談自己的感受。2.(出示照片)學生說說被破壞的公共設施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3.(出示書本54頁井蓋的故事)一個個小小的井蓋,卻造成了一起悲劇??吹竭@里,你有什么想說的?4.(視頻)這樣的傷害時有發生。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進而明白破壞公共設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和危險。設計意圖:用照片做對比,形成反差。從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進而明白破壞公共設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和危險。5.(出示條文,播放真實視頻),引發學生設想。讓學生懂得破壞公共設施不僅是道德問題,也是違法行為。設計意圖:先出示具體的法律條文,旨在讓他們明白破壞公共設施不僅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還是一種違法行為。教師再引入的新聞案例,引發學生的思考。努力讓學生懂得破壞公共設施不僅會造成不美觀和不方便,還會造成生命危害。而破壞者也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二)對待“朋友”要真誠。1.完成自我評價表。2.出示調查表,評價。3.傾聽“朋友”心聲,引起學生共鳴。設計意圖:設計這樣的調查表,主要是想努力引導學生積極關注身邊的公共設施,了解真實的情況,發現真實的問題。(三)善待“朋友”有方法。1.面對公共設施被破壞的現象,我們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出示書 56頁小貼士)。2.小組合作探討,有什么金點子可以保護“朋友”。設計意圖:設計回信,為了引導學生更積極的參入到保護公共設施的行列中,學生正確使用公共設施,懂得如何去愛護公共設施。三、課堂總結,暢談收獲。這節課大家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請同學們說一說。【板書設計】8.大家的“朋友”——善待我們的“朋友”說說委屈真誠相待文明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