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6張PPT)(部編版)九年級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 和諧與夢想第七課 中華一家親第一框 促進民族團結新知導入2024年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27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52個模范集體、368名模范個人受到表彰。在歡快的樂曲聲中,習近平等為受表彰的模范個人和模范集體代表頒獎。視頻: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為什么要為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的模范個人和模范集體頒獎?新知導入高山族、滿族布依族、朝鮮族苗族、壯族侗族、瑤族彝族、維吾爾族你認識這些少數民族嗎?人民幣圖案設計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教學重點: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民族關系。教學難點:青少年維護民族團結的方法。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民族概況,能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擁護國家的民族政策。道德修養:通過了解民族政策,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維護民族團結。法治觀念:通過學習民族團結的知識, 能夠自覺反對民族分裂,不做對民族團結不利的事,自黨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責任意識:通過助力民族團結,能增強自覺熱愛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增強責感和使命感。自學導航1.我國民族分布特點?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民族關系?3.為什么要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5.如何實現民族地區的共同繁榮 4.為什么要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6.青少年如何維護民族團結?探究新知活動一:一、民族大家庭探究新知考考你:你能說出我國哪些民族?探究新知視頻:56個民族代表傳遞國旗探究新知1.我國的民族國情(現狀)考考你:A.你知道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嗎?B.哪個民族人口最多?哪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C.你知道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哪個省嗎?D.你知道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自治區?E.我國56個民族總稱為什么民族?①中華民族的組成: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點綴著祖國的壯麗河山,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中華民族大家庭。(55)(漢族, 壯族)(云南省)(5個)中華民族探究新知1.我國的民族國情(現狀)漢族維吾爾族藏族蒙古族回族滿族苗族少數民族分布圖觀察少數民族分布圖,我國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什么特點?②民族分布格局: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探究新知1.我國的民族國情(現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捍衛祖國統一、推動歷史進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統一、觀念基本相同的中華民族共同體。中華民族在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中不斷融合,由多元到一體、由松散到緊密,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我國各民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樣的兄弟情誼?③各族人民的關系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捍衛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結成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探究新知1.我國的民族大家庭:筆記 我國民族概況①民族概況:②分布特點:③基本方針:④民族政策:⑤新型民族關系: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易混易錯1.我國幫助少數民族的發展有利于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2.少數民族地區具有高度自治權。3.我國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探究新知1.我國的民族國情(現狀)①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點綴著祖國的壯麗河山,組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的組成)②我國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從未間斷,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國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格局。(民族分布特點)③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捍衛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結成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各族人民的關系)探究新知探究: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思考: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上堅持什么方針?民族平等、材料二:我國新修訂的選舉法明確規定,各民族都應當有適當數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至少一名代表。材料一: 全國人大代表來自各行各業,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以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的構成為例:2977名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442人,全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占代表總數的14.85%……探究新知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民族團結鄂溫克族抗日騎兵隊云南各族同胞修筑滇緬公路探究新知2023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烏魯木齊專門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總書記指出,要扭住工作總目標,把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各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思考:材料體現了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什么?民族團結探究新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援藏工作。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30年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中央組織部會同有關方面先后組織選派10批、近1.2萬名援藏干部人才進藏工作,奮戰在雪域高原各地。2023年夏天,在國家能源集團援藏項目支持下,銅龍村實施了“零碳”美麗鄉村光伏供暖試點項目,在40戶牧民群眾的住宅屋頂架設光伏板,利用太陽能發電供暖,每家每戶都安裝了電暖氣片,當地群眾邁入了清潔、高效的現代化供暖生活。山東援藏工作隊打造雅江北岸生態示范區,完成造林4萬畝,栽植苗木288萬余株,建設綠色走廊林網、水渠100公里。2015年以來,中央組織部會同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及對口援藏省市,先后創新開展醫療、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拓展開啟“小組團”援藏。以醫療為例,逐步實現400多種“大病”不出西藏,2400多種“中病”不出市地,常見“小病”在縣級醫院基本就能得到及時治療。2023年夏天,廣東省珠海市青少年交響樂團、合唱團在西藏林芝多地演出,與林芝的同齡人歡聚一堂;同年12月,林芝170余名青少年到達珠海,送去藏家歌舞,再續半年前結下的“山海之情”。......團結攜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對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各民族共同繁榮思考:對口支援西藏體現了我國在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是什么?探究新知各民族共同繁榮“火爆出圈的‘村BA’‘村超’,是新時代各民族自覺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時代畫面。”“村BA”“村超”是一個窗口,展現了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繁榮進步的美好畫面,在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有積極影響。思考: “村BA”“村超”展現了各民族怎樣的追求 ?提示:我國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追求)探究新知張騫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復新疆江孜保衛戰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國各民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克服種種困難和艱險,頂住種種壓力和挑戰,追求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探究新知探究: 為什么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近代以來,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國難,團結御侮,救亡圖存,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壯歌。1903年12月,一支英國侵略軍偷越我國邊界,占領西藏帕里等地區,又于1904年4月進犯江孜。西藏人民踐行“勿讓洋人染指我疆土”“縱然男盡女絕,誓不與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在江孜保衛戰中浴血奮戰,堅持了3個多月。思考:從江孜保衛戰的歷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西藏人民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團結一致、抵御外辱,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的精神。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國各民族在數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探究新知探究: 為什么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思考:總書記的講話啟示我們為什么加強鞏固民族團結?提示: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P96)探究新知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什么制度?思考:探究新知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獨立≠居住前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注意:區別于港、澳、臺的高度自治!我國先后共建立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探究新知少數民族人大代表漢族人大代表你覺得他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習慣不同相同權利義務社會地位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探究新知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現:①在我國,各民族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地位平等)②各民族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各領域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權利義務平等)同等的社會地位享有平等的權利承擔相同的法定義務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別消除差異× 縮小差異√探究新知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探究新知我國形成了怎樣的民族關系?《憲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 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基本政治制度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探究合作討論: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一般情況,少數民族高考加分范圍在少數民族高考可以加5-20分左右,但具體還是需要根據不同省份和具體的加分項。1、在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少數民族,在高考當中加20分。2、散居在少數民族鄉的少數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時候加10分。3、散居在城市的少數民族,在高考當中可以加5分。思考:這一政策的規定是否違背民族平等的方針?提示:不違背。平等的含義還包括不同情況差別對待,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相對落后,因此在政策上給與特殊照顧。堅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別民族平等≠各民族發展程度相同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照顧≠違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則探究新知視頻: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探究新知“同心掬得滿庭芳”各民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祖國才能繁榮發展。探究歸納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的方針、基本政治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是什么?方針: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探究新知活動二:二、家和萬事興探究新知探究: 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從2023年上半年經濟總量方面來看,廣東上半年GDP位居第一;江蘇上半年GDP緊隨其后,山東上半年GDP位居第三;寧夏、青海、西藏分別居29、30、31位。思考:查找右圖中少數民族聚居省份GDP情況,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提示:少數民族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與其他省份經濟水平有較大差距。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筆記: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探究新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探究新知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探究新知4.為什么要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①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逐步縮小發展差距,促進民族地區共同繁榮,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②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關廣大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福祉;③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探究新知視頻:關注重慶,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云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的71.4%。西部大開發,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國采取了哪些措施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經濟方面、民生方面、文化方面)探究新知經濟方面: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西部大開發戰略興邊富民行動對口支援探究新知5. 如何實現民族地區的共同繁榮 (措施)①經濟方面:黨和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①加大對欠發達民族地區的扶貧支持力度。②推動西部大開發戰略。③實施興邊富民行動。④通過輸入技術、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強民族地區自我發展能力。西氣東輸青藏鐵路西電東送興邊富民行動探究新知5. 如何實現民族地區的共同繁榮 (措施)②民生方面: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促進民族關系更加融洽,社會發展和諧穩定,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派遣援藏教師積極的就業政策探究新知視頻:中國的文化自信——任何國家都偷不走的底蘊沒有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就沒有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探究新知文化方面:蒙古族 那達慕大會藏戲壯族三月三彝族火把節傣族潑水節回族開齋節探究新知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探究新知5. 如何實現民族地區的共同繁榮 (措施)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受到法律保護和標準化指導;藏文典籍得到保護和利用。衣食、住房、節慶等傳統習俗現代文化接軌;正常宗教活動得到法律保護。由三世達賴建成的『理塘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里居住著4300多名僧侶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稱探究新知5. 如何實現民族地區的共同繁榮 (措施)④政治方面: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探究新知5. 如何實現民族地區的共同繁榮 (措施)①經濟方面:黨和國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②民生方面:國家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③文化方面: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積極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④政治方面: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和探究新知有人說,對于怎樣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增進民族團結,只能由國家來制定策略,公民個人對此無能為力。你認為呢?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同心掬得滿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祖國才能繁榮發展。探究歸納⑤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各族人民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齊心奮斗,偉大的祖國才能繁榮發展。P96(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①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重要性)P92②各民族在數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歷史淵源)P92③我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追求)P92④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和光榮義務。P96(義務)為什么要加強和鞏固民族團結?p92-96探究新知6.青少年應怎樣維護民族團結?(1)思想上: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主動關心幫助其他民族的同學;(2)學習上:學習有關的民族政策、方針,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3)行動上: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②了解和宣傳相關民族政策,法律法規、民族團結的意義;③與破壞民族團結、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作斗爭,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④在日常生活中,要與少數民族的同學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等等。從公民角度分析,我們能為民族地區的發展做些什么?個人角度探究補充(一)維護民族團結的意義?1.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2.有利于促進民族地區的繁榮發展3.有利于鞏固新型民族關系4.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諧(二)為什么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的發展?“地位”+“意義”探究拓展①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②堅持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落實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④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團結奮斗、艱苦創業⑤全國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⑥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拓展:我國少數民族取得成就(獲得發展)的原因有哪些?課堂小結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大家庭家和萬事興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為什么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1.經濟:國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2.民生: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實施積極就業政策初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3.文化:國家大力扶持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繼承、創新和發展工作。促進民族交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措施課堂練習1. (2023年湖北宜昌)宜昌對口支援的新疆溫泉、西藏山南的學生來宜交流,他們游覽主峽,參觀校園,與宜昌的學生同臺演出。如果為該活動擬定標題,最恰當的是A.促進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 B.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D.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傳承C課堂練習2.(2023年江蘇省泰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因此,我們中學生應該( )①加強溝通交流,實現文化統一 ②堅定政治信仰,擁護民族政策③樹立法治觀念,打擊分裂犯罪 ④高舉團結旗幟,崇尚平等互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維護民族團結的認識和把握。①: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維護民族團結就要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而不是實現文化統一,①說法錯誤;②④:中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當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擁護國家的民族政策,與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自覺維護民族團結,②④說法正確;③:打擊分裂犯罪是國家機關的職責,不是中學生應該做的,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課堂練習3.(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紐帶和兄弟情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民族自治機關有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 ②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以民族團結為前提和基礎③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④在民族鄉設立人民政府作為民族自治機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③:根據所學,民族自治機關有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故①③正確;②: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故②錯誤;④:少數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故④錯誤;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4.(2024·湖北·中考真題)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下列符合這一規定的是( )①某校舉辦“鄂疆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動②“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建設年啟動③某市組織開展藏漢學生“同上一節課”④湖北推出“紅色鄂豫皖”精品旅游線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維護民族團結。①③:分析題文,某校舉辦“鄂疆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動,增進了不同民族地區少年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某市組織開展藏漢學生“同上一節課”,促進了藏族和漢族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團結,有助于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故①③符合題意;②:“大地歡歌”全國鄉村文化建設年啟動,主要側重于鄉村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無關;故②不符合題意;④:湖北推出“紅色鄂豫皖”精品旅游線路,重點在于紅色旅游資源的推廣,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無關;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5.(2024·河北·中考真題)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我國各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是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完成下面小題。2.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共御外辱。在東北,漢、滿、朝鮮等各族同胞組織起東北抗日聯軍;在西南,侗族等少數民族組成抗日軍;在海南島,黎族、苗族和漢族同胞建立了海南瓊崖抗日縱隊……各族人民團結一致,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充分說明,我國各族人民( )A.共同開拓祖國疆域 B.共同保衛偉大祖國C.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D.共同繁榮民族經濟【解析】本題考查維護民族團結。B:題文中我國各族人民“浴血奮戰,共御外辱”、“團結一致、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充分說明我國各族人民共同保衛偉大的祖國,故B符合題意;ACD:觀點正確,但題文中未體現,故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課堂練習6. (2024·河北·中考真題)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上,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開一幅各民族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長卷。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絡繹不絕。“中華民族一家親”“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心手相牽、團結奮進”……留言簿上的這些感言讓我們體會到,舉辦此展有利于( )①促進我國各民族實現同步富裕②確保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權③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④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本題考查維護民族團結。③④:從題文中“中華民族一家親”、“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心手相牽、團結奮進”等感言可知,舉辦此展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③④符合題意;①: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故①說法錯誤;②:題文中未體現民族區域自治,故②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7.(2024·天津·中考真題)國家通過實施“石榴紅”工程,深入推進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引導各族群眾相互學習、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這有利于( )A.實現各地區同步富裕 B.擴大公民民主政治權利C.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D.把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維護民族團結。D:分析題文,國家實施“石榴紅”工程,深入推進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引導各族群眾相互學習、手足相親、守望相助,這有利于把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落到實處;故D符合題意;A:“實現各地區同步富裕”表述錯誤,應該是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故A錯誤;B:公民的民主政治權利是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故B錯誤;C:我國“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早已形成,不是通過該工程形成的;故C錯誤;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8.(2024·貴州黔南·中考真題)“各民族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無論是出臺法律法規還是政策措施,都要著眼于強化中華民族的共同性”“讓各族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推動共同富裕在行動、在身邊”。以上言論共同指向了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該主線是( )A.民族交錯居住分布格局 B.各民族經濟建設全面同步C.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民族團結。A:民族交錯居住分布格局是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之一;故A不符合題意;B:各民族經濟建設不可能全面同步,而是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故B說法錯誤;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故C不符合題意;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共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9.(2024·福建·中考真題)自秦代以來,我們偉大的祖國既有漢民屯邊,又有邊民內遷,各民族歷經幾次大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開拓著腳下的土地。這說明我國( )①各民族逐漸形成了相同的風俗習慣②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實現了共同富裕③各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④各族人民努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民族團結。③④:分析題文,我國各民族歷經幾次大融合,共同開拓腳下的土地,這說明各族人民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各族人民努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③④符合題意;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不會形成完全相同的風俗習慣;故①錯誤;②:我國還在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尚未實現共同富裕;故②錯誤;故本題選D。課堂練習10.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這表明( )A.我國始終堅持把少數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C.我國致力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發展D.我國堅持民族平等、獨立、共同繁榮的方針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C課堂練習11.近年來,河南省援疆工作隊在維護穩定上當先鋒、在產業援疆上謀長遠、在智力援疆上結碩果、在改善民生上作表率、在交往交流上搭橋梁,為師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援疆力量”,贏得了各族干部職工群眾的一致認同和廣泛贊譽。河南開展援疆工作有利于( )①促進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②促進新疆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穩定③新疆實現高度自治,融洽民族關系④消除各民族之間的差異,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區域自治尊重課堂練習12. (2025·四川眉山·中考真題)2025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截至2024年底,各援疆省市(含兵團)累計援疆資金近1700億元,1100萬各族群眾住房條件改善,200多萬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這有利于( )A. 促進共同繁榮,完成祖國統一B. 堅持民族平等,實現高度自治C. 加強民族團結,推動新疆發展D. 保障政治權利,彰顯制度優勢C課堂練習13. (2025·山東·中考真題)近年來,山東某地在對口援疆工作中積極落實“文化潤疆”戰略,把陶器鏤空技術傳授給新疆土陶藝人。改造后的土陶制品不僅外觀精美,而且附加值更高,有效助力當地發展。該做法①有利于推動各民族同步富裕②推動了魯疆兩地的文化交融③實現了打造服務型政府的目的④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九上道法促進民族團結課件2025.pptx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mp4 中國的文化自信——任何國家都偷不走的底蘊.mp4 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p4 關注重慶,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mp4 村超少數民族聯動.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