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5七下·成都期末)青春期是從童年走向成年的重要階段。以下屬于青春期生理變化的有( )①身體外形的變化 ②體內機能的增強③性的發育和成熟 ④自我意識不斷增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變化【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身體外形的變化、體內機能的增強、性的發育和成熟,故 ①②③ 符合題意;④錯誤,自我意識增強屬于心理或社會性發展的表現,而非生理變化。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的認識,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讓我們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讓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對成長充滿渴望。2.(2025七下·成都期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充溢著旅人凄苦悲涼之情。“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展現了偉人昂揚振奮之意。同樣寫秋,表達的意境卻不同,這是因為( )A.情感與人們的想象力無關B.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C.人的情緒是難以駕馭的,只能任由其支配D.情感是比情緒更為深刻、穩定的內心體驗【答案】B【知識點】情感的作用【解析】【分析】同樣寫秋,馬致遠和毛澤東表達的意境不同,正是因為他們對秋有著不同的態度,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從而影響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和表達,故B符合題意;A錯誤,情感與人們的想象力密切相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豐富、更深刻地認知事物,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C錯誤,人的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并非難以駕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調節情緒,而不是任由其支配;D錯誤,題干強調的是不同情感帶來對秋的不同感受和意境表達,未體現情感比情緒更深刻、穩定這一特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情感的作用的認識,情感能夠提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 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 知。情感的發展體現我們的生命成長,使我們的情懷更寬 廣、博大。3.(2025七下·成都期末)情緒ABC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該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c)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和看法(b)。該理論告訴我們調整好情緒的一個重要方法是( )A.注意轉移 B.合理宣泄 C.認知調節 D.放松訓練【答案】C【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題干表述了人們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之一在于個體對激發事件所持的信念、解釋等,我們可采用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是改變認知評價,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選項中的調節方法與認知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調節情緒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常用 的方法包括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 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找到適合自己 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掌握的方法越多,我們調節情緒的能 力會越強。4.(2025七下·成都期末)韓信受胯下之辱,后來成為大將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大敗吳國;司馬遷受到酷刑,寫下《史記》。下面對消極情感認識正確的是( )A.消極情感都是不美好的B.消極情感會讓我們一蹶不振C.體驗消極情感對我們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D.接受挫折考驗,學會轉化消極情感 , 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答案】D【知識點】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解析】【分析】題干中人物通過轉化消極情感獲得成就,說明正確應對挫折能感受生活美好,故D符合題意。A錯誤,消極情感雖然帶來不適,但可能促進成長,并非“都不美好”;B錯誤,消極情感的影響因人而異,并非必然導致一蹶不振;C錯誤,消極情感可能激發動力,并非“毫無意義”。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的認識,我們要學會承受和轉化消極情感。消極情感會給我們 帶來不舒服、不愉快的負面感受,甚至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質量。但是,體驗消極情感未必是壞事。5.(2025七下·成都期末)“行己有恥”的意思是對自己不善的動機和行為有羞恥心,能以羞恥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凡自己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這提示我們要( )①知廉恥、明是非②在日常生活中遵紀守法③學會欣賞自我④拒絕不良誘惑,增強自控力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識點】行己有恥及做法【解析】【分析】“行己有恥”要求知廉恥、明是非 ,只有明確對錯,才能以羞恥心約束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遵紀守法,是“行己有恥”的體現,不做違法違紀等可恥之事。拒絕不良誘惑,增強自控力,避免做出自己認為可恥的事,符合“行己有恥”的要求,故 ①②④ 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學會欣賞自我強調的是對自身優點的認可,與“行己有恥”以羞恥心約束行為的主旨無關。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行己有恥的認識,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恥心的人,會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感到慚愧和難為情,做到行己有恥;明白是非對錯,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培養美好的道德品行。6.(2025七下·成都期末)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這離不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下列詩句能體現這一精神的是( )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體現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盡管路途漫長遙遠,依然堅持不懈、奮勇向前,彰顯出自強不息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體現了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直接體現了自強不息精神,故 ②③④ 符合題意;①不符合題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的是要重視實踐,通過實踐獲取知識,與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無關。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自強的認識,自強是自我勉勵、發憤圖強。自強是一種奮發進取的 精神狀態,是一種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7.(2025七下·成都期末)數學中的韋恩圖,可以直觀形象地揭示道德與法治學科中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運用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韋恩圖所示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故④說法正確;A錯誤,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公民;B錯誤,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C錯誤,財產權和肖像權為并列關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財產權,知識產權,犯罪的認識,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 依法享有的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 動、保護創新。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尊重他人的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8.(2025七下·成都期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博大精深,其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尊重、順應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下列古語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①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③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④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解析】【分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強調自然規律生成萬物,符合“道法自然”思想。“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直接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明自然規律客觀存在,需尊重規律,符合題意,所以②③④正確;①不符合題意,“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是寫景詩句,未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讀中華 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密碼。長期以來,這些思想理念潛移 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 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9.(2025七下·成都期末)下列能夠正確反映事物內在邏輯和順序的是( )①劉某為牟利非法狩獵國家保護動物→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受刑罰處罰②薛某偷看同事與他人的聊天消息→對社會的危害較大→應受行政處罰③蘇某在高鐵上霸占他人座位→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應承擔行政責任④梁某入室盜竊他人財物→觸犯了民法典→應承擔民事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解析】【分析】非法狩獵國家保護動物屬于犯罪行為違反刑法,應受刑罰處罰。高鐵霸座擾亂公共秩序,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行政責任, ①③說法正確;②錯誤,偷看聊天消息屬于侵犯隱私,屬于民事違法,應該承擔民事責任;④錯誤,入室盜竊屬于犯罪行為違反刑法,而非觸犯民法典。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和違法行為的認識,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 為。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 事違法行為。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 為是民事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 任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 刑事責任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10.(2025七下·成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說明民法典( )①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③規定了我們所有的權利④確立了自愿、綠色的基本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知識點】民法典的認識;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解析】【分析】民法典規定夫妻互相忠實、家庭成員敬老愛幼等內容,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和諧”“友善”等理念的融入。民法典將道德要求轉化為法律規范,體現了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理念,故 ①② 符合題意;③錯誤,民法典調整民事關系,但不可能規定“所有權利”,其他法律也涉及權利保護;④不符合題意,自愿是民法基本原則之一,但題干未體現“自愿”或“綠色”原則。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民法典和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的認識,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 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 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實施民法典,能 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 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11.(2025七下·成都期末)下圖為某地司法機關根據調查繪制的“未成年人犯罪軌跡圖”。對此,同學們展開討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不良行為不加以糾正必定會發展成為犯罪②青少年要明辨是非,謹慎交友③遵紀守法應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是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知識點】預防犯罪的做法【解析】【分析】從 “與不良同伴關系增強” 等可知,青少年要明辨是非,謹慎交友。從整個犯罪軌跡看,要預防犯罪,遵紀守法應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故 ②③ 說法正確;①錯誤,不良行為若不加以糾正,有可能發展成為犯罪,但不是 “必定”;④錯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多方面力量,“最重要的是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力量” 說法片面。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預防犯罪的認識,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 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 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 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 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12.(2025七下·成都期末)2025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廣州市天河區某小區有一對家住九樓的母女經常高空拋物,有業主無奈戴頭盔出門。附近的街坊表示,母女高空拋物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有時還會把垃圾扔到車上。高空拋物被長時間“縱容”,小區其他業主卻被迫為安全“買單”。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其中可取的是( )①高空拋物是違法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②高空拋物可能對他人生命權和健康權帶來嚴重威脅,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③小區物業等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切實履行對該母女的監護責任④居民應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識,必要時尋求公安機關協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解析】【分析】高空拋物已被《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確列為違法行為,且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具有社會危害性。高空拋物若造成嚴重后果(如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可能構成犯罪,需承擔刑事責任。居民面對高空拋物等違法行為,應提高防范意識,并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故①②④ 說法正確;③不符合題意,監護責任應由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承擔,物業的職責是加強管理和宣傳教育,而非履行監護責任。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犯罪的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 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成犯罪。13.(2025七下·成都期末)5月31日,2025“體育之光”非遺體育文化季重頭戲——“龍躍邛池 舟騁嶲州”全民健身暨西昌邛海龍舟節在月色風情小鎮蛟龍出水。18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龍舟勁旅匯聚邛海展開激烈角逐,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兼具競技激情與文化傳承的端午盛典。舉辦邛海龍舟節旨在( )①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③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打造健康中國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在創新中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析】【分析】龍舟節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該活動能增強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該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屬于精神文明建設范疇。龍舟賽作為體育競技活動,能推動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題干提到“非遺體育文化季”,將傳統龍舟與現代體育結合,體現文化創新,故①②③④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讀中華 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密碼。長期以來,這些思想理念潛移 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 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14.(2025七下·成都期末)2025年是《民法典》頒布五周年,人民法院有哪些“數”得出的成效?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依法審結一審物權糾紛案件148.92萬件、合同糾紛案件4986萬件、人格權糾紛案件80.41萬件、婚姻家庭糾紛案件786.38萬件、繼承糾紛案件52.95萬件、知識產權糾紛案件204.43萬件、環境資源民事案件68.5萬件……涌現了一大批適用民法典化解糾紛的典型案例。材料說明( )A.民法典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B.民法典在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公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C.民法典的實施表明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非常完善D.民法典是司法機關行使職權的唯一法律依據【答案】B【知識點】實施民法典的意義【解析】【分析】材料中各類民事糾紛案件的高效審結,體現了民法典在維護群眾權益、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故B說法正確;A錯誤,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憲法,不是民法典;C錯誤,“法律體系已經非常完善”的表述過于絕對;D錯誤,司法機關行使職權需依據多種法律,民法典并非“唯一”依據。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實施民法典的意義的認識,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 科全書”。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 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15.(2025七下·成都期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AI(即人工智能)技術模仿、偽造他人的聲音、面孔、視頻等信息進行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讓人防不勝防。對此類行為認識正確的是( )①它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②受害者只能忍氣吞聲③它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權④高科技犯罪危害更大,應一律加重刑罰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A【知識點】人格尊嚴權;社會經濟權利【解析】【分析】利用AI技術詐騙的目的是非法獲取他人財物,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未經允許偽造他人面孔進行詐騙,可能涉及肖像權侵權,故 ①③ 說法正確;②錯誤,受害者應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而非忍氣吞聲;④錯誤,刑罰需根據犯罪情節等因素判定,不能因“高科技”一律加重。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人格尊嚴權和財產權的認識,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 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 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 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16.(2025七下·成都期末)李某在網絡游戲中以“贈送游戲皮膚”“低價購買賬號”等名義,對未成年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先后騙取5名未成年人的錢財共計6萬余元。下面是關于此案的判決書。判決書(摘要)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電信網絡詐騙,依法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下列對判決書的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①預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絕不良行為②有期徒刑和罰金均屬于刑罰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詐騙行為觸犯了刑法④李某的詐騙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識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解析】【分析】判決書中對李某的處罰,表明李某的詐騙行為觸犯了刑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故③④說法正確;①不符合題意,預防犯罪的要求,在題文中沒有體現;②錯誤,有期徒刑屬于主刑,罰金屬于附加刑。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和刑罰的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 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成犯罪。17.(2025七下·成都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4月10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四川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發布廳正式上線。此次榮登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的先進典型中有將餐廳打造為“愛心驛站”,為環衛工人等群體提供超24萬份免費餐食的“溫暖守望者”;有從“門外漢”到“土專家”,18年傾情守護高原濕地的“最美巡護員”;有義無反顧地沖向路邊起火的汽車,救人于危難中的加油站“五女俠”……一位位“四川好人”,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精神坐標。(1)我們應學習“ 中國好人”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 (2)青少年應該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答案】(1)助人為樂、奉獻社會、關愛他人等(2)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鍵在于踐行:做自強不息的人;做敬業樂群的人;做扶危濟困的人;做見義勇為的人;做孝老敬親的人等。【知識點】中華傳統美德;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做法【解析】【分析】(1)“四川好人”將餐廳打造成“愛心驛站”、“最美巡護員”、義無反顧救助起火汽車等事跡體現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優秀品質。(2)根據所學,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可以從關鍵在于踐行:做自強不息的人;做敬業樂群的人;做扶危濟困的人;做見義勇為的人;做孝老敬親的人等方面回答即可。【分析】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和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做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中華傳統美德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在生活 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 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調用傳統美德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四川好人”將餐廳打造成“愛心驛站”、“最美巡護員”、義無反顧救助起火汽車等事跡→聯系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青少年怎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進行回答。18.(2025七下·成都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欣欣脾氣喜怒無常,只要稍不順心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校值日地沒掃干凈,她會拿掃帚發脾氣;家務做不好,她會摔碗、摔杯子,甚至字寫不好她也要摔鉛筆、扔本子。看到喜愛的電視節目她興奮得一晚不睡,考試失利時她又會垂頭喪氣好多天……為此,欣欣非常苦惱。就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請你給欣欣提出合理的建議。【答案】①情緒可以管理:管理好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對我們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②情緒可以認識:要學會覺察自身的情緒,體會情緒的強弱和變化,不斷拓展對情緒認識的深度和廣度;③情緒可以調節:如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等。【知識點】情緒的調節;情緒的表達【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學會管理情緒可以從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情緒。選擇合適的場合、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注意關照他人的感受。通過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調節情緒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表達和情緒的調節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緒是可以管理的。雖然情緒有時難以駕馭,但是這 并不意味著我們是情緒的奴隸,任由情緒支配我們的行 為。管理好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對我們一生的發展 具有重要意義。19.(2025七下·成都期末)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問題:材料一 2025年4月一起涉及知名藝人楊洋與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肖像權糾紛案件,有了新的進展。經查,2022年開始,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擅自在商業宣傳中使用楊洋肖像,雙方協商無果后,楊洋以侵犯肖像權為由將該企業訴諸法院。經法院審理,判決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楊洋50.6萬余元。材料二 2023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收到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報案:作為《王者榮耀》游戲的著作權人,該公司發現游戲內尚未發布的角色皮膚等研發內容在多個網絡平臺上被一博主劉某以視頻形式廣泛傳播,嚴重影響了該游戲的開發與宣傳工作,同時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后經公安機關查明,劉某在網絡平臺發布《王者榮耀》“爆料視頻”33個,不到半年時間漲粉70余萬,獲取點贊178萬余次,獲取平臺結算的廣告收益數十萬元。2024年7月,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依法宣判,被告人劉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30萬元。(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分別是哪種違法行為?(2)材料二中的違法行為有哪些重要特征?(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結合材料帶給我們的啟示,說說青少年應該如何積極參與法治中國的建設?【答案】(1)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2)犯罪行為的主要特征: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刑罰。(3)認清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防范于未然;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等。【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預防犯罪的做法;敢于、善于應對犯罪【解析】【分析】(1)知名藝人楊洋與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肖像權糾紛案件,被法院判決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楊洋50.6萬余元,這屬于民事違法行為。劉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這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據此組織答案。(2)材料二中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根據所學,犯罪的主要特征是 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刑罰。(3)根據所學,積極參與法治中國建設可以從 認清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 ,杜絕不良行為 ,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犯罪和預防犯罪,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 為。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 事違法行為。(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調用違法行為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知名藝人楊洋與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肖像權糾紛案件,被法院判決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楊洋50.6萬余元→聯系民事違法行為。關鍵詞②:劉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聯系刑事違法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刑事違法行為的特征,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進行回答。(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調用預防違法犯罪、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要求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兩則材料中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聯系預防違法犯罪的要求+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 / 1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1.(2025七下·成都期末)青春期是從童年走向成年的重要階段。以下屬于青春期生理變化的有( )①身體外形的變化 ②體內機能的增強③性的發育和成熟 ④自我意識不斷增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2025七下·成都期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充溢著旅人凄苦悲涼之情。“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展現了偉人昂揚振奮之意。同樣寫秋,表達的意境卻不同,這是因為( )A.情感與人們的想象力無關B.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C.人的情緒是難以駕馭的,只能任由其支配D.情感是比情緒更為深刻、穩定的內心體驗3.(2025七下·成都期末)情緒ABC理論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埃利斯于20世紀50年代創立,該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c)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和看法(b)。該理論告訴我們調整好情緒的一個重要方法是( )A.注意轉移 B.合理宣泄 C.認知調節 D.放松訓練4.(2025七下·成都期末)韓信受胯下之辱,后來成為大將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大敗吳國;司馬遷受到酷刑,寫下《史記》。下面對消極情感認識正確的是( )A.消極情感都是不美好的B.消極情感會讓我們一蹶不振C.體驗消極情感對我們的成長沒有任何意義D.接受挫折考驗,學會轉化消極情感 , 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5.(2025七下·成都期末)“行己有恥”的意思是對自己不善的動機和行為有羞恥心,能以羞恥心約束自己的行為,凡自己認為可恥的事就不去做。這提示我們要( )①知廉恥、明是非②在日常生活中遵紀守法③學會欣賞自我④拒絕不良誘惑,增強自控力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2025七下·成都期末)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這離不開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下列詩句能體現這一精神的是( )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③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2025七下·成都期末)數學中的韋恩圖,可以直觀形象地揭示道德與法治學科中不同概念之間的關系。運用所學知識判斷,下列韋恩圖所示概念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8.(2025七下·成都期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博大精深,其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張尊重、順應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下列古語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①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③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④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2025七下·成都期末)下列能夠正確反映事物內在邏輯和順序的是( )①劉某為牟利非法狩獵國家保護動物→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受刑罰處罰②薛某偷看同事與他人的聊天消息→對社會的危害較大→應受行政處罰③蘇某在高鐵上霸占他人座位→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應承擔行政責任④梁某入室盜竊他人財物→觸犯了民法典→應承擔民事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5七下·成都期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說明民法典( )①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③規定了我們所有的權利④確立了自愿、綠色的基本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1.(2025七下·成都期末)下圖為某地司法機關根據調查繪制的“未成年人犯罪軌跡圖”。對此,同學們展開討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不良行為不加以糾正必定會發展成為犯罪②青少年要明辨是非,謹慎交友③遵紀守法應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是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力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2.(2025七下·成都期末)2025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廣州市天河區某小區有一對家住九樓的母女經常高空拋物,有業主無奈戴頭盔出門。附近的街坊表示,母女高空拋物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有時還會把垃圾扔到車上。高空拋物被長時間“縱容”,小區其他業主卻被迫為安全“買單”。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其中可取的是( )①高空拋物是違法行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②高空拋物可能對他人生命權和健康權帶來嚴重威脅,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③小區物業等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切實履行對該母女的監護責任④居民應提高警惕和防范意識,必要時尋求公安機關協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2025七下·成都期末)5月31日,2025“體育之光”非遺體育文化季重頭戲——“龍躍邛池 舟騁嶲州”全民健身暨西昌邛海龍舟節在月色風情小鎮蛟龍出水。18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龍舟勁旅匯聚邛海展開激烈角逐,為觀眾奉獻了一場兼具競技激情與文化傳承的端午盛典。舉辦邛海龍舟節旨在( )①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②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③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打造健康中國④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在創新中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4.(2025七下·成都期末)2025年是《民法典》頒布五周年,人民法院有哪些“數”得出的成效? ——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共依法審結一審物權糾紛案件148.92萬件、合同糾紛案件4986萬件、人格權糾紛案件80.41萬件、婚姻家庭糾紛案件786.38萬件、繼承糾紛案件52.95萬件、知識產權糾紛案件204.43萬件、環境資源民事案件68.5萬件……涌現了一大批適用民法典化解糾紛的典型案例。材料說明( )A.民法典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B.民法典在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公平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C.民法典的實施表明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非常完善D.民法典是司法機關行使職權的唯一法律依據15.(2025七下·成都期末)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AI(即人工智能)技術模仿、偽造他人的聲音、面孔、視頻等信息進行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讓人防不勝防。對此類行為認識正確的是( )①它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②受害者只能忍氣吞聲③它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權④高科技犯罪危害更大,應一律加重刑罰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16.(2025七下·成都期末)李某在網絡游戲中以“贈送游戲皮膚”“低價購買賬號”等名義,對未成年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先后騙取5名未成年人的錢財共計6萬余元。下面是關于此案的判決書。判決書(摘要)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實施電信網絡詐騙,依法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下列對判決書的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①預防犯罪,需要青少年杜絕不良行為②有期徒刑和罰金均屬于刑罰中的主刑③李某的詐騙行為觸犯了刑法④李某的詐騙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5七下·成都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4月10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的四川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發布廳正式上線。此次榮登2025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的先進典型中有將餐廳打造為“愛心驛站”,為環衛工人等群體提供超24萬份免費餐食的“溫暖守望者”;有從“門外漢”到“土專家”,18年傾情守護高原濕地的“最美巡護員”;有義無反顧地沖向路邊起火的汽車,救人于危難中的加油站“五女俠”……一位位“四川好人”,以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引領社會風尚的精神坐標。(1)我們應學習“ 中國好人”身上的哪些優秀品質 (2)青少年應該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 18.(2025七下·成都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欣欣脾氣喜怒無常,只要稍不順心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校值日地沒掃干凈,她會拿掃帚發脾氣;家務做不好,她會摔碗、摔杯子,甚至字寫不好她也要摔鉛筆、扔本子。看到喜愛的電視節目她興奮得一晚不睡,考試失利時她又會垂頭喪氣好多天……為此,欣欣非常苦惱。就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請你給欣欣提出合理的建議。19.(2025七下·成都期末)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問題:材料一 2025年4月一起涉及知名藝人楊洋與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肖像權糾紛案件,有了新的進展。經查,2022年開始,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擅自在商業宣傳中使用楊洋肖像,雙方協商無果后,楊洋以侵犯肖像權為由將該企業訴諸法院。經法院審理,判決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楊洋50.6萬余元。材料二 2023年5月,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收到騰訊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報案:作為《王者榮耀》游戲的著作權人,該公司發現游戲內尚未發布的角色皮膚等研發內容在多個網絡平臺上被一博主劉某以視頻形式廣泛傳播,嚴重影響了該游戲的開發與宣傳工作,同時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后經公安機關查明,劉某在網絡平臺發布《王者榮耀》“爆料視頻”33個,不到半年時間漲粉70余萬,獲取點贊178萬余次,獲取平臺結算的廣告收益數十萬元。2024年7月,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依法宣判,被告人劉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30萬元。(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分別是哪種違法行為?(2)材料二中的違法行為有哪些重要特征?(3)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結合材料帶給我們的啟示,說說青少年應該如何積極參與法治中國的建設?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青春期及青春期生理變化【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身體外形的變化、體內機能的增強、性的發育和成熟,故 ①②③ 符合題意;④錯誤,自我意識增強屬于心理或社會性發展的表現,而非生理變化。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的認識,青春期的生理變化讓我們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讓我們的身體充滿能量。我們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對成長充滿渴望。2.【答案】B【知識點】情感的作用【解析】【分析】同樣寫秋,馬致遠和毛澤東表達的意境不同,正是因為他們對秋有著不同的態度,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從而影響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和表達,故B符合題意;A錯誤,情感與人們的想象力密切相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豐富、更深刻地認知事物,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C錯誤,人的情緒雖然復雜多變,但并非難以駕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調節情緒,而不是任由其支配;D錯誤,題干強調的是不同情感帶來對秋的不同感受和意境表達,未體現情感比情緒更深刻、穩定這一特點。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情感的作用的認識,情感能夠提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 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 知。情感的發展體現我們的生命成長,使我們的情懷更寬 廣、博大。3.【答案】C【知識點】情緒的調節【解析】【分析】題干表述了人們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之一在于個體對激發事件所持的信念、解釋等,我們可采用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是改變認知評價,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選項中的調節方法與認知無關,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調節的認識,調節情緒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常用 的方法包括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 等。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找到適合自己 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掌握的方法越多,我們調節情緒的能 力會越強。4.【答案】D【知識點】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解析】【分析】題干中人物通過轉化消極情感獲得成就,說明正確應對挫折能感受生活美好,故D符合題意。A錯誤,消極情感雖然帶來不適,但可能促進成長,并非“都不美好”;B錯誤,消極情感的影響因人而異,并非必然導致一蹶不振;C錯誤,消極情感可能激發動力,并非“毫無意義”。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體驗消極情感的意義的認識,我們要學會承受和轉化消極情感。消極情感會給我們 帶來不舒服、不愉快的負面感受,甚至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質量。但是,體驗消極情感未必是壞事。5.【答案】D【知識點】行己有恥及做法【解析】【分析】“行己有恥”要求知廉恥、明是非 ,只有明確對錯,才能以羞恥心約束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遵紀守法,是“行己有恥”的體現,不做違法違紀等可恥之事。拒絕不良誘惑,增強自控力,避免做出自己認為可恥的事,符合“行己有恥”的要求,故 ①②④ 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學會欣賞自我強調的是對自身優點的認可,與“行己有恥”以羞恥心約束行為的主旨無關。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行己有恥的認識,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自尊的人是有羞恥心的人,會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感到慚愧和難為情,做到行己有恥;明白是非對錯,能夠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主動培養美好的道德品行。6.【答案】C【知識點】自強及其意義【解析】【分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體現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盡管路途漫長遙遠,依然堅持不懈、奮勇向前,彰顯出自強不息精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壯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體現了自強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直接體現了自強不息精神,故 ②③④ 符合題意;①不符合題意,“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的是要重視實踐,通過實踐獲取知識,與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無關。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自強的認識,自強是自我勉勵、發憤圖強。自強是一種奮發進取的 精神狀態,是一種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7.【答案】D【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故④說法正確;A錯誤,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不包括公民;B錯誤,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C錯誤,財產權和肖像權為并列關系。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財產權,知識產權,犯罪的認識,知識產權是人們對其智力成果等 依法享有的權利,是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 動、保護創新。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尊重他人的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8.【答案】D【知識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解析】【分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強調自然規律生成萬物,符合“道法自然”思想。“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直接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明自然規律客觀存在,需尊重規律,符合題意,所以②③④正確;①不符合題意,“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是寫景詩句,未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讀中華 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密碼。長期以來,這些思想理念潛移 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 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9.【答案】A【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解析】【分析】非法狩獵國家保護動物屬于犯罪行為違反刑法,應受刑罰處罰。高鐵霸座擾亂公共秩序,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行政責任, ①③說法正確;②錯誤,偷看聊天消息屬于侵犯隱私,屬于民事違法,應該承擔民事責任;④錯誤,入室盜竊屬于犯罪行為違反刑法,而非觸犯民法典。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和違法行為的認識,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 為。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 事違法行為。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行 為是民事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 任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違反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 刑事責任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10.【答案】A【知識點】民法典的認識;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解析】【分析】民法典規定夫妻互相忠實、家庭成員敬老愛幼等內容,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和諧”“友善”等理念的融入。民法典將道德要求轉化為法律規范,體現了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理念,故 ①② 符合題意;③錯誤,民法典調整民事關系,但不可能規定“所有權利”,其他法律也涉及權利保護;④不符合題意,自愿是民法基本原則之一,但題干未體現“自愿”或“綠色”原則。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民法典和民法典規定的基本原則的認識,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 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 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實施民法典,能 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 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11.【答案】B【知識點】預防犯罪的做法【解析】【分析】從 “與不良同伴關系增強” 等可知,青少年要明辨是非,謹慎交友。從整個犯罪軌跡看,要預防犯罪,遵紀守法應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故 ②③ 說法正確;①錯誤,不良行為若不加以糾正,有可能發展成為犯罪,但不是 “必定”;④錯誤,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多方面力量,“最重要的是發揮家庭和學校的力量” 說法片面。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預防犯罪的認識,違法犯罪會對他人、社會 和國家造成危害。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 罪。那種認為自己年齡小與違法犯罪無關、年齡小犯罪不 受處罰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 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12.【答案】B【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解析】【分析】高空拋物已被《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確列為違法行為,且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具有社會危害性。高空拋物若造成嚴重后果(如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可能構成犯罪,需承擔刑事責任。居民面對高空拋物等違法行為,應提高防范意識,并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故①②④ 說法正確;③不符合題意,監護責任應由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承擔,物業的職責是加強管理和宣傳教育,而非履行監護責任。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犯罪的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 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成犯罪。13.【答案】D【知識點】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解析】【分析】龍舟節屬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舉辦該活動能增強文化自信,弘揚傳統文化。該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屬于精神文明建設范疇。龍舟賽作為體育競技活動,能推動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題干提到“非遺體育文化季”,將傳統龍舟與現代體育結合,體現文化創新,故①②③④ 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讀中華 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密碼。長期以來,這些思想理念潛移 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至今仍然散 發著歷久彌新的魅力。14.【答案】B【知識點】實施民法典的意義【解析】【分析】材料中各類民事糾紛案件的高效審結,體現了民法典在維護群眾權益、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和諧中的作用,故B說法正確;A錯誤,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憲法,不是民法典;C錯誤,“法律體系已經非常完善”的表述過于絕對;D錯誤,司法機關行使職權需依據多種法律,民法典并非“唯一”依據。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實施民法典的意義的認識,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 科全書”。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 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15.【答案】A【知識點】人格尊嚴權;社會經濟權利【解析】【分析】利用AI技術詐騙的目的是非法獲取他人財物,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未經允許偽造他人面孔進行詐騙,可能涉及肖像權侵權,故 ①③ 說法正確;②錯誤,受害者應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而非忍氣吞聲;④錯誤,刑罰需根據犯罪情節等因素判定,不能因“高科技”一律加重。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人格尊嚴權和財產權的認識,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 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 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 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16.【答案】D【知識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解析】【分析】判決書中對李某的處罰,表明李某的詐騙行為觸犯了刑法,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故③④說法正確;①不符合題意,預防犯罪的要求,在題文中沒有體現;②錯誤,有期徒刑屬于主刑,罰金屬于附加刑。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犯罪和刑罰的認識,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嚴重社會危害性 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 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成犯罪。17.【答案】(1)助人為樂、奉獻社會、關愛他人等(2)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鍵在于踐行:做自強不息的人;做敬業樂群的人;做扶危濟困的人;做見義勇為的人;做孝老敬親的人等。【知識點】中華傳統美德;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做法【解析】【分析】(1)“四川好人”將餐廳打造成“愛心驛站”、“最美巡護員”、義無反顧救助起火汽車等事跡體現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優秀品質。(2)根據所學,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可以從關鍵在于踐行:做自強不息的人;做敬業樂群的人;做扶危濟困的人;做見義勇為的人;做孝老敬親的人等方面回答即可。【分析】本題考查對中華傳統美德和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做法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中華傳統美德是進行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在生活 中,我們要大力弘揚和踐行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 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調用傳統美德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四川好人”將餐廳打造成“愛心驛站”、“最美巡護員”、義無反顧救助起火汽車等事跡→聯系助人為樂、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等。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青少年怎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進行回答。18.【答案】①情緒可以管理:管理好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對我們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②情緒可以認識:要學會覺察自身的情緒,體會情緒的強弱和變化,不斷拓展對情緒認識的深度和廣度;③情緒可以調節:如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等。【知識點】情緒的調節;情緒的表達【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學會管理情緒可以從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情緒。選擇合適的場合、用合理的方式表達情緒,注意關照他人的感受。通過注意轉移、合理宣泄、認知調節、放松訓練調節情緒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情緒的表達和情緒的調節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情緒是可以管理的。雖然情緒有時難以駕馭,但是這 并不意味著我們是情緒的奴隸,任由情緒支配我們的行 為。管理好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對我們一生的發展 具有重要意義。19.【答案】(1)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犯罪行為)(2)犯罪行為的主要特征: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刑罰。(3)認清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防范于未然;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等。【知識點】違法行為的含義與分類;了解刑法、犯罪與刑罰;預防犯罪的做法;敢于、善于應對犯罪【解析】【分析】(1)知名藝人楊洋與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肖像權糾紛案件,被法院判決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楊洋50.6萬余元,這屬于民事違法行為。劉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這屬于刑事違法行為。據此組織答案。(2)材料二中的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根據所學,犯罪的主要特征是 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應受刑罰。(3)根據所學,積極參與法治中國建設可以從 認清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增強法治觀念 ,杜絕不良行為 ,敢于并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 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違法行為,犯罪和預防犯罪,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應受懲罰的行 為。違法行為通常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 事違法行為。(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調用違法行為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知名藝人楊洋與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肖像權糾紛案件,被法院判決成都兩頭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害,賠償楊洋50.6萬余元→聯系民事違法行為。關鍵詞②:劉某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聯系刑事違法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刑事違法行為的特征,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進行回答。(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調用預防違法犯罪、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要求的有關知識,從做法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兩則材料中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聯系預防違法犯罪的要求+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學生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