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西省南昌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1949年,《人民日報》刊發社論指出:“中國人民從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陣營的祖國,有了真能保護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這篇社論反映了( )A.祖國大陸實現完全統一 B.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C.世界和平民主得以實現 D.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正式確立2.如圖是1950年中央財政預算支出的兩個方案,方案調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家統一的需要 B.恢復經濟的需要C.抗美援朝的需要 D.一五計劃的需要3.下圖為畫家李可染1951年創作的年畫《新得的黃牛》。該宣傳畫反映的事件( )A.徹底改變了小農經濟的分散性 B.激發廣大農民生產勞動積極性C.實現了土地公有制的根本變革 D.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進程4.1954年,竺可楨在日記中寫道:“午后三點至懷仁堂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今日通過國家大憲章,人民共和國第一個憲法?!逼鋬热菀娮C了( )A.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B.封建剝削制度已被消滅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5.泰來機制面粉廠始建于1906年,20世紀50年代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后,廠名發生變化。更換后的廠名最有可能是( )A.泰來面粉合作社 B.泰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C.泰來私營面粉廠 D.公私合營泰來面粉廠6.某歷史研究小組編寫了一部反映“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的微話劇,下列四幕場景中符合歷史背景的是( )A.同學甲一家通過廣播得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全家人激動高唱《歌唱祖國》B.同學乙的父親在《人民日報》上讀到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C.同學丙和家人正在觀看中英香港交接儀式電視直播,當國歌奏響,大家熱淚盈眶D.同學丁的哥哥在收音機旁收聽“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的新聞公報7.下圖是小王同學在江西省圖書館查閱到的1978年刊發的《人民日報》,他最有可能從中獲取的信息是( )A.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 B.恢復高等學校招生工作C.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加快城市經濟體制改革8.有學者提出:“中國改革開放的突出特點,在于許多重大變革往往發端于地方自發實踐與基層創新需求,再通過中央政策調整上升為國家戰略。”下列史實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是( )A.實行土地改革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C.三大改造完成 D.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全面召開9.觀察下面表格,表格中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我國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的增長統計表(單位:億美元)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5年對外貿易(進出口) 1154.4 4722.9 39600引進外資(已利用外資) 102.9 407.22 1262.7A.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 B.加入世界貿易組織C.對外開放逐步擴大 D.“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世界銀行前駐華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曾說:“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钡贸鲞@一認識的主要依據是中國A.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B.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作出改革開放的新決策D.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1.繪制示意圖梳理知識結構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圖B處應填寫( )A.解決人民溫飽問題 B.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C.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12.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統籌使用中央和自治區兩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7.2億元,實施振興項目632個,惠及各族群眾超200萬人。這一舉措集中體現了我國(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治優勢 B.把民族工作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C.只關注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 D.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13.在20世紀的最后一年,一個漂泊在外四百多年的“游子”終于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這一歷史事件標志著(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推行 B.香港結束殖民統治實現港人治港C.澳門洗刷恥辱落實一國兩制 D.《反分裂國家法》推動兩岸關系14.1987年“跨過海峽”“返鄉探親”等成為臺灣地區電影電視熱門題材。這反映了臺灣人民( )A.喜愛影視娛樂 B.注重文化發展 C.重視投資經商 D.渴望兩岸交流15.第十五屆珠海航展上,殲-35A隱身戰斗機、直-20J艦載直升機、運油-20空中加油機等多款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裝備首次公開亮相。這反映出新時代我國( )A.國防裝備完全自主 B.堅持科技強軍道路 C.國防開支顯著增長 D.軍事科技領先世界16.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禮記》“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保瑥娬{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至今仍有現實意義,這主要是因為該原則( )A.推動中國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結盟B.倡導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間和平共處C.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爭端的法律依據D.促使亞非國家在萬隆會議上達成共識17.下圖為聯合國大會討論某提案時支持中國的票數增長圖,該提案直接推動( )A.中國重返聯合國 B.全方位外交開展 C.中國與日本建交 D.中美關系趨向緩和18.中國航天工程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載人飛船命名“神舟”源自《史記·天官書》,衛星導航系統借“北斗”星象定位傳統,探月工程以“嫦娥”寄托千年登月夢想。這些大國重器的命名方式體現了( )A.現代科技突破傳統文化束縛 B.神話傳說預言航天發展C.科技創新彰顯中華文化自信 D.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19.某科學家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物質,其相關信息如下框所示。這位科學家是( )化學式: 組成:C63.81%H7.85%O28.33% 功效:治療瘧疾A.袁隆平 B.鄧稼先 C.錢學森 D.屠呦呦20.下列是某同學開展的歷史探究活動,請你為他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 )A.便捷支付,多樣出行 B.航天科技,遨游太空C.舉世矚目,大國外交 D.交通革新,創新驅動二、材料題21.歌曲是時代的最強音。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歌曲節選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人民戰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摘自《英雄贊歌》歌詞(1)根據材料一,指出歌曲中“人民戰士”和“虎豹”具體指代的對象。材料二 20世紀末歌曲節選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第二個“春天”的理解,簡述這位老人在南海邊寫下的“詩篇”產生的影響。材料三 21世紀歌曲節選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飛過藍天,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摘自《天路》歌詞(3)根據材料三,指出歌曲中的“天路”的含義,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它的建成對邊疆地區發展的歷史意義。三、綜合題22.某校學生社團展開“解碼南昌地標·見證時代變遷”的實踐活動。活動一 第一組同學搜集資料回顧江西省美術館的發展歷程。階段 名稱 相關事件1980-2018年 江西省展覽中心 1992年起先后舉辦全國性與全省性商品展覽活動1000多場,后轉型為電子商城。2018年至今 江西省美術館 落實退商還文政策,舉辦多場藝術展,2023年入選國家一級美術館,成為南昌的熱門打卡點。(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江西美術館名稱變遷的原因。活動二 第二組同學考察一江兩岸地標建筑的發展歷程。(2)從圖中選擇一個南昌地標建筑,以“從南昌地標建筑見證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為主題,結合所學自定一個觀點,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23.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條富國強民的道路。在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鄧小平也引領了中國的根本轉型,不論是它與世界的關系方面,還是它本身的治理結構和社會方面。——摘自[美]傅高義《鄧小平時代》(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這條“富國強民道路”的名稱。材料二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在經歷了80年代初以農村改革為重點的第一階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為重點、城鄉聯動、增強企業活力,改革全面展開。以中國共產黨十四大為標志,改革進入了新階段。——摘自寧可主編《中國經濟發展史》(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點。材料三 廣東、福建兩省具有加快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中央確定,對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主動權,把經濟盡快搞上去,這是一個重要的決策。——摘編自《關于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兩個報告》(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廣東、福建兩省如何落實這項“重要的決策”,并說明選擇廣東、福建兩省先走一步的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發展道路上的成功經驗。24.“國禮”作為國家間友好關系的象征,不僅見證了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歷史時刻,更作為一種特殊媒介傳達著超越其本身價值的政治與文化意義。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奠基之禮·見證工業化起步】材料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訪問蘇聯贈送的國禮時間 禮物說明1949年 毛澤東訪問蘇聯,送出的第一份國禮極具特殊性,既有江西景德鎮的瓷器、湖南湘繡等,還有上萬公斤的山東大白菜、大蔥和北京鴨梨等蘇聯緊缺的蔬菜與水果。1957年 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蘇聯,帶去了長江大橋、第一機床廠、第一汽車制造廠等項目的工業模型。(1)根據材料一,指出1949年到1957年中國兩次訪問蘇聯國禮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破冰之禮·解碼外交風云】材料二 20世紀50——70年代外國領導人贈送的國禮(局部)組別 1 2 3國禮簡介 1954年,印度阿格拉市政府贈周恩來總理的大理石雕刻泰姬陵模型。 1965年,印度尼西亞國務秘書長贈周恩來總理的“銅萬隆會議十周年紀念章”。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贈毛澤東的“和平之鳥瓷塑天鵝”。(2)從材料二中選擇一組國禮,指出該國禮相關的重大外交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簡單說明。【同心之禮·詮釋命運共同體】材料三景泰藍“四海同心”瓶 2017年,“四海同心·一帶一路”非遺文化國際交流論壇圓滿落幕,我國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景泰藍“四海同心”瓶。其設計理念是以輝煌的古代絲綢之路為創作主題,融入了“一帶一路”的元素,完美地詮釋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3)根據材料三,指出“四海同心”瓶反映的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新理念。【創新之禮·繪就絲路新畫卷】(4)請你為江西設計一份禮物贈送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代表團。(要求:融合江西特色“一帶一路”合作理念)參考答案1.B2.C3.B4.C5.D6.B7.A8.B9.C10.B11.D12.D13.C14.D15.B16.B17.A18.C19.D20.D21.(1)人民戰士:中國人民志愿軍;虎豹:聯合國軍。(2)第二個“春天”:鄧小平南方談話。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3)天路:青藏鐵路;影響: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發展。22.(1)實行改革開放;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斷提升。(2)示例一:觀點:八一大橋見證現代中國交通的發展。論述:改革開放前,八一大橋見證了步行是當時南昌市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經濟迅速發展,交通工具多樣化,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八一大橋見證了21世紀以來私家車成為越來越多南昌市民出行的代步工具。結論:八一大橋見證了人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現代中國交通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示例二:觀點:滕王閣見證中國城市化發展。論述:改革開放前,中國城市化發展水平較低,城市面積小,高樓不多,住房比較擁擠。從滕王閣眺望對岸,是一片荒灘。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發展,推動了城市化發展,城市面積擴大,城市人口增加,遍地的高樓大廈,人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從滕王閣眺望對岸,紅谷灘的發展見證了南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結論:滕王閣見證了南昌的繁榮與發展,現代中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23.(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特點:從試點到推廣,從農村到城市,循序漸進。(3)建立經濟特區;原因:靠近港澳臺,華僑多;中央政策的支持。(4)成功經驗: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24.(1)變化:由中國傳統的土特產品變為工業成就模型。原因:“一五”計劃的完成。(2)示例一:選擇第1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說明: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現在表述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54年,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和緬甸,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并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示例二:選擇第2組,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說明: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了第一次亞非會議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示例三:選擇第3組,尼克松訪華。說明:1972年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3)理念: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4)例如:青花瓷茶具,繪制贛江山水與古代絲綢之路商隊圖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