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

資源簡介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
1.《新全球史》中寫道:“盡管此項工程耗資巨大,但是隋煬帝……的投資千年來一直都有回報。它將中國南部和北部的經濟融為一體?!辈牧险J為“此項工程” ( )
A.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B.造成了隋朝的滅亡 C.有利于隋朝的強盛 D.結束了分裂局面
2.621年,魏征歸順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靶溟T之變”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計前嫌,委任為諫議大夫,這說明唐太宗( )
A.輕徭薄賦 B.簡法輕刑 C.選賢任能 D.恩威并施
3.唐玄宗統治后期,一場叛亂揭開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據勢力之間爭斗的序幕,唐朝從此由盛轉衰。這場叛亂史稱( )
A.七國之亂 B.八王之亂 C.安史之亂 D.噶爾丹叛亂
4.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名家輩出。在眾多唐代詩人中詩作飄逸灑脫,享有“詩仙”美譽的是( )
A.駱賓王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5.一位歷史老師在講解某知識點時,出示了以下三幅圖片。這位老師講解的主題最有可能是唐朝( )
A.繁榮的經濟 B.和諧的民族關系 C.多彩的文學藝術 D.豐富的社會生活
6.北宋司馬光向神宗皇帝進《彈奏王安石表》中說:“臣之于王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边@主要是因為變法( )
A.對科舉制進行了改革
B.用人不當,出現了危害百姓的現象
C.改革失敗,未使北宋擺脫危機
D.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7.“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痹撛娒鑼懙氖牵? )
A.五代十國局面 B.靖康之變 C.南宋偏安 D.元的統一
8.下面是某班同學為歷史故事會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斷他要講述的是( )
1.收復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4.“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A.衛青北擊匈奴 B.岳飛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李自成推翻明朝
9.現在外出購物使用微信、支付寶刷二維碼付款,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但紙幣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
A.北宋前期的“交子” B.元朝的“至元寶鈔”
C.北宋時期的“錢引” D.南宋的圓形方孔錢
10.我國經濟重心的變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與圖③所示經濟狀態相對應的時期是
A.南北朝 B.唐朝 C.五代十國 D.南宋
11.楊寧一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中指出: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三項發明是
A.雕版印刷術、司南、火藥 B.造紙術、活字印刷術、火藥
C.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 D.活字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12.“張居正將賦役雜項合并為一條,計畝征銀,史稱‘一條鞭法’,規定‘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悉并為一條’?!边@一稅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點是( )
A.以實物勞役為主,白銀為輔 B.按人口征收固定稅銀
C.賦役合并,折銀征收 D.完全依賴商稅收入
13.在中國歷史上,民族英雄受到人民的尊重。如表反映了民族英雄受到人民尊重的原因是( )
朝代 人物 事件 結果
明朝 戚繼光 戚繼光抗倭 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鄭成功 鄭成功收復臺灣 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薩之戰 打敗沙俄,簽訂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A.采取了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 B.鎮壓邊疆地區叛亂的行為
C.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穩定 D.積極主動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14.文學作品往往呈現出歷史時代的烙印。下列文學作品中成書時間最晚的是( )
A. B.
C. D.
1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其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請問該書是( )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
二、材料題
1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中國古代向來以農業立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根據材料一,找出中國古代糧食平均畝產量總體上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
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摘自杜甫《憶昔》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從生產工具角度分析,促使唐朝“稻米流脂”的技術創新有哪些(列舉兩例)?
材料三 宋代時期開始在閩江、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貶種植水稻。而宋朝寒冷期時,為小麥在南方種植提供了先決條件。隨著小麥和水稻在南方的普遍種植,南方的經濟已經遠遠超出北方的經濟。
——陳天成《氣候變化與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關系》
(3)結合材料三及所學回答,宋代從越南傳入的哪一品種使水稻產量大幅提高?
材料四 清政府把墾荒成績列為考核地方官員的一個內容,督、撫、布、按,在一年內墾至六千公頃以上者加升一級;州、縣墾至三百公頃以上者加升一級?!S多荒山得到開墾,農業生產恢復。
——《二十五史新編·清史》
(4)依據材料四,指出清政府在農業方面采取什么政策并說明這一政策的影響。
(5)綜上所述,概括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7.制度創新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我國古代歷代王朝積極探索治國策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自隋唐起就確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懷牒(證件)自列于州縣”的自由報考原則,不論、貴族和平民皆可參加公開考試……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等各種與民生相關的大事,皆可為考試內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路……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所述的選官制度是什么?這種制度正式創立于何時?依據材料歸納該制度有個特點?
材料二 元朝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
(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實行哪一制度?這一制度有什么作用?
材料三 明太祖朱元璋為集中權力,廢除了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又分設五軍都督府,取代原來的大提督府,直接掌握軍權。此外,取消行中書省,設立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使司。為監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控制的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刑獄等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
——摘編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
(3)依據材料三概括明太祖強化皇權的措施。
材料四 故宮導游解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下圖),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br/>(4)材料四中導游所說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機構?
(5)以上材料表明中國古代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什么?
三、綜合題
18.對外交往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展示,中國的對外交往,既有交流互鑒,也曾故步自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朝貞觀初年,他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
(1)材料一中描述有關的高僧是誰?
材料二 宋代習慣上把外國人稱為“蕃客”,在“些重要港口開設“蕃市”“蕃坊”和“蕃學”,并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
——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2)依據材料二中提到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鄭和船隊帶去了大量的中國瓷器、銅器、鐵器、金銀和各種精美的絲織品。同時,也換回了亞非各國的許多特產,如胡椒、象牙、寶石、香料和長頸鹿、獅子、蛇鳥等珍貴動物。鄭和所到之處,受到各國的熱情接待。
——岳麓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3)根據材料三中“所到之處”最遠到達哪里?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材料四 清朝對出海貿易的商船裝算貨物重量有嚴格的限制,甚至只許帶鐵鍋一口,每人只許帶鐵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員必須詳細登記姓名、年齡、中貌、預歷博等;船人預;規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許帶米兩升。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4)根據材料四,說明清代實行的對外貿易政策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政策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消極影響?
(5)結合上述材料,對比我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談談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19.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我校七年一班學生“石榴籽同行”項目化學習,請你參與完成。(共13分)
任務一:第一小組同學以“唐朝民族交往與交融”為主題,搜集了如下資料設計展覽。
①設置安西都護府②《步輦圖》③冊封渤??ね酡茉O置北庭都護府⑤冊封云南王⑥千尋塔⑦唐蕃會盟碑
為進一步了解隋唐時期民族交往與交融的歷程,舉辦本展覽。展覽共分三個板塊。 展板一唐與吐蕃關系 展板二唐與突厥關系 展板三唐與渤海和南詔
(1)請將上面備選資料的序號填入下面對應的展板中。
展板一: ;展板二: 展板三: ;并依據材料分析唐朝對少數民族采取了怎樣的政策?
任務二:第二小組同學以“多民族政權并立”為主題,搜集了下面的資料。
盟約一:宋朝每年交給遼絹20萬匹、銀10萬兩。沿邊州郡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對方逃亡“盜賊”。雙方不得修筑城堡,改易河道。此外,宋遼互稱兄弟之國,遼圣宗耶律隆緒稱宋真宗趙恒為兄,雙方使者定期互訪。
盟約二:一、宋高宗向金稱臣,并要“世世孫孫謹守臣節”。二、宋金兩國,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為界,中間的唐、鄧兩州皆屬金國。三、宋每年向金國輸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
(2)根據任務二的資料并結合所學內容,說出“盟約一”的名稱。概括兩個盟約有哪些共同點。(至少寫出兩點)
任務三:第三小組同學以“民族交融新高峰”為主題設計了如下示意圖。
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
(3)任務三中,①處為新形成的哪一民族?
任務四:第四小組同學以“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為主題整理了以下材料。
序號 事件
① 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東南海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步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② 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康熙皇帝三次率軍親征打敗噶爾丹,平定了叛亂。
③ 乾隆時期,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叛亂,形成割據勢力,乾隆皇帝下令調兵討伐,在維吾爾族等人民的支持下,經過戰斗,平定了分裂祖國的叛亂。
④ 1653年,順治皇帝正式賜予西藏五世達賴喇嘛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時,冊封另一位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
⑤ 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事務。
⑥ 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觀點: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史實 方式 A B C D
序號 ①⑤ ②③ ④ ⑥
(4)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安定邊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加強對邊疆的管轄,整理材料中的事件,概括清朝處理民族關系和邊疆管理的方式?
A: ;B: ;C: ;D:
(5)總書記在中英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必須以鑄軍甲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結合所學,談談現今我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何現實意義。
參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D
7.C
8.B
9.A
10.D
11.D
12.C
13.C
14.D
15.D
16.(1)發展趨勢:總體呈上升趨勢。
(2)盛世:開元盛世。
技術創新:曲轅犁、筒車。
(3)品種:占城稻。
(4)政策:鼓勵墾荒(將墾荒成績納入官員考核)。
影響:農業生產恢復,荒地得到開墾。
(5)因素:生產工具改進、政策支持、農作物品種改良、自然環境等。
17.(1)選官制度:科舉制。創立時間:隋朝。特點:自由報考、公開考試、內容廣泛、按成績錄取。
(2)制度:行省制度。作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國家統一。
(3)措施: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分設五軍都督府掌握軍權;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設立錦衣衛。
(4)機構:軍機處。
(5)趨勢:皇權不斷強化,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18.(1)高僧:玄奘。
(2)機構:市舶司。
(3)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意義: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促進了南洋地區的開發。
(4)政策:閉關政策。消極影響:導致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錯失發展機遇。
(5)借鑒意義:堅持對外開放,積極交流互鑒,反對閉關自守。
19.(1)展板一:②⑦;展板二:①④;展板三:③⑤⑥。
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冊封、設置機構、會盟等)。
(2)盟約一名稱:澶淵之盟。共同點:宋朝送歲幣;劃定邊界;維持和平局面。
(3)民族:回回。
(4)方式:A.設置行政機構(如臺灣府、駐藏大臣);B.平定叛亂(如噶爾丹、大小和卓叛亂);C.冊封少數民族首領(如達賴、班禪);D.頒布法規(如《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5)現實意義: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左贡县| 古蔺县| 西安市| 油尖旺区| 理塘县| 襄汾县| 吴江市| 应城市| 兴业县| 平度市| 平阴县| 德惠市| 永靖县| 吴川市| 锡林郭勒盟| 兴文县| 南京市| 永胜县| 荥阳市| 彭山县| 台东县| 锦州市| 桃江县| 县级市| 阳新县| 邵阳县| 宜宾市| 洱源县| 德阳市| 闽侯县| 苏州市| 沁源县| 申扎县| 孟州市| 沙湾县| 厦门市| 佛冈县| 六枝特区| 正定县| 喀喇沁旗|